2021_2022版高中化学课时分层作业9化学平衡常数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202103171139
2021-08-08 16:04:22 333KB 课件
2021_2022版高中化学课时分层作业4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202103171128
2021-08-08 16:04:21 402KB 课件
高中化学全套思维导图(高清版)
2021-08-04 22:02:45 18.28MB 思维导图 高中化学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苯》教学设计
学习软件_中学教育_考试通题库-高中化学免费下载.zip
2021-07-17 10:01:54 30.08MB 学习软件_中学教育_考试通题库-
高中化学《甲烷》教学设计
2021-07-05 20:03:04 142KB 高中化学《甲烷》教学设计
无机化学部分 非金属单质(F2 ,Cl2 , O2 , S, N2 , P , C , Si) 1.氧化性: F2 + H2 === 2HF 2F2 +2H2O===4HF+O2 Cl2 +2FeCl2 ===2FeCl3 2Cl2+2NaBr===2NaCl+Br2 Cl2 +2NaI ===2NaCl+I2 Cl2+SO2 +2H2O===H2SO4 +2HCl(2004北京高考) 2.还原性 S+6HNO3(浓)===H2SO4+6NO2↑+2H2O 3S+4 HNO3(稀)===3SO2+4NO↑+2H2O PX3+X2===PX5 C+CO2===2CO (生成水煤气) (制得粗硅) Si+2NaOH+H2O===Na2SiO3+2H2↑ 3.(碱中)歧化 Cl2+H2O===HCl+HClO (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金属单质(Na,Mg,Al,Fe)的还原性 4Na+O2===2Na2O 2Na+S===Na2S(爆炸) 2Na+2H2O===2NaOH+H2↑ Mg+H2SO4===MgSO4+H2↑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2SO4(浓、热)===Al2(SO4)3+3SO2↑+6H2O (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 Al+4HNO3(稀)===Al(NO3)3+NO↑+2H2O 2Al+2NaOH+2H2O===2NaAlO2+3H2↑ Fe+2HCl===FeCl2+H2↑ Fe+CuCl2===FeCl2+Cu 非金属氢化物(HF,HCl,H2O,H2S,NH3) 1.还原性: 16HCl+2KMnO4==2KCl+2MnCl2+5Cl2↑+8H2O(实验室常用) 2H2S+SO2===3S↓+2H2O 2NH3+3Cl2===N2+6HCl 8NH3+3Cl2===N2+6NH4Cl 4NH3+3O2(纯氧)===2N2+6H2O
、考点介绍 【考纲解读】 1、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掌握溶液中H+和OH-浓度的关系,能进行简单计算 2、了解溶液pH的定义。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能力解读】 掌握水的电离平衡,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和PH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能灵活的利用PH表达溶液的酸碱性。 【考点突破】 1.pH=-lg[H+],pOH=-lg[OH-],pH+pOH=14 2. pH值的适用范围是溶液的[H+]小于或等于1mol/L。 3.[H+]是电解质已电离出的H+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4.    类别       条件    近似计算  强酸与强酸 pH值相差2或2以上,pHA<pHB(等 体积混合)  pHA+0.3  强酸与强酸(一元) 不等体积混合  [H+]混=(C1V1+C2V2)/V1+V2  强碱与强碱 pH值相差2或2以上,pHA<pHB(等 体积混合)  pHB-0.3  强碱与强碱 不等体积混合  [OH-]混=(C1V1+C2V2)/V1+V2  强酸与强碱 pH酸+pH碱=14(等体积混合)  pH=7 pH酸+pH碱>14(等体积混合)  pH碱-0.3 pH酸+pH碱<14(等体积混合)  pH酸+0.3 5.不同体积不同pH值溶液混合,若二者为强酸,则求出混合溶液的[H+],求pH值;若二者为强碱,则必须求出混合后溶液的[OH-]值再化为pH值。若一强酸与一强碱,则求出H+离子或OH-离子后,求得[H+]化为pH值或求[OH-]再化为pH值。 【考查方向】Ⅰ:常见pH计算的题型大体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强酸、强碱溶液的pH计算 (1)强酸溶液的pH计算,应用下式: [H+]溶=[H+]酸+[H+]水由于[H+]水与[H+]酸相差倍数甚远,所以pH= -lg[H+]酸,即把水的电离忽略不计了。但溶液中[OH-]一定是由水电离来的,所以[OH-]溶=[OH-]水。 (2)如果强酸的浓度接近于10-7mol/L,那么[H+]溶=[H+]酸+[H+]水,水的电离不能忽略。pH= -lg[H+]溶====-lg{[H+]酸+10-7} (3)如果已知某多元强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C),那么: pH= -lg[H+]=-lg(n·C)(n为酸的元次) (4)如果求强碱溶液的pH时,应注意必须先求[OH-]或pOH后,再求[H+]或pH,否则,易出错。 [OH-]溶=[OH-]碱+[OH-]水 [H+]溶=[H+]水 第二类:弱酸、弱碱溶液的pH计算 (1)已知某一元弱酸的物质的量的浓度,则[H+]溶=[H+]酸+[H+]水;而水的电离能否忽略不计,应分析[H+]酸与[H+]水的倍数。一般二者相差103或103以上,[H+]水可忽略不计。由于弱酸是部分电离,所以[H+]酸=α·C [H+]溶=[H+]酸=α·C , pH= -lg[H+]= -lg(α·C) 也就是弱酸的pH计算与强酸的不同点,就是要利用电离度求[H+]。 (2)有关弱碱溶液的pH计算,首先要求pOH或[OH-],第二点要注意[OH-]应利用电离度。第三要考虑水的电离能否忽略不计。 pH=14-pOH=14-lg[OH-]溶=14-lgα·C(当水的电离忽略时,弱碱为一元时) 第三类:两种溶液混合后的pH计算 (1)酸溶液和碱溶液的混合,即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求反应后溶液pH的计算。 此类型一定要分析清楚混合的溶液是什么溶液,从而找出[H+]溶,继而再求pH。 (2)同种溶质不同浓度的酸或碱溶液的混合,此类型一定要注意溶液的体积。如果是等体积混合,可以利用快解规律。如果为不等体积的混合,一定要注意混合后的溶
2021-06-22 17:02:34 2.79MB 高中化学计算——溶液的PH
无机推断题复习 无机推断题是在化学学科的历次高考改革中始终保留的一种基本题型,是高考的热点题型。它以无机物的结构、性质和相互转化为载体,不仅能全面检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能考查学生抽象、求异、发散、收敛,逻辑推理,知识迁移,信息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也能很好地与化学实验、计算、基本化学用语,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及化合物,有机知识等学科内综合考查,对考生有很好的区分度,预计在今后的理科综合能力考查中,它将依然是化学学科的一种重要题型。 一、无机推断题复习方法和策略。 推断题融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和理论于一体,侧重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在解无机推断题时,读题、审题相当重要,在读题审题过程中,要认真辩析题干中有关信息,抓住突破口,分析无机推断中的转化关系,仔细推敲,挖掘出隐含条件。 (一)基本思路 读题(了解大意)→审题(寻找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与所求)→解题(抓突破口)→推断(紧扣特征与特殊)→得出结论→正向求证检验 读题:读题的主要任务是先了解题目大意,寻找关键词、句,获取表象信息。切勿看到一点熟悉的背景资料就匆匆答题,轻易下结论,这样很容易落入高考试题中所设的陷阱。 审题:对读题所获信息提炼、加工,寻找明显的或潜在的突破口,更要注意挖掘隐含信息-“题眼”。“题眼”常是一些特殊的结构、状态、颜色,特殊的反应、反应现象、反应条件和用途等等。审题最关键的就是找出”题眼”。 解题:找到“题眼”后,就是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解无机推断题常用的方法有:顺推法、逆推法、综合推理法、假设法、计算法、实验法等。通常的思维模式是根据信息,大胆猜想,然后通过试探,验证猜想;试探受阻,重新阔整思路,作出新的假设,进行验证。一般来说,先考虑常见的规律性的知识,再考虑不常见的特殊性的知识,二者缺一不可。 验证:不论用哪种方法推出结论,都应把推出的物质代入验证。如果与题设完全吻合,则说明我们的结论是正确的。最后得到正确结论时还要注意按题目要求规范书写,如要求写名称就不要写化学式。 (二)相关知识储备 解答无机推断题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为基础。下面以“考纲”为核心,以教材出发,结合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和对未来的预测,对常考的热点知识作如下归纳: 一.颜色状态 状态 常温下呈液态的特殊物质: H2O、H2O2、C6H6 、 C2H6O 、Br2、Hg、等 颜色 有色气体:NO2 (红棕色)、F2(浅黄绿色)、Cl2(黄绿色);无色刺激性气体:SO2、NH3、HX(F、Cl、Br、I);无色无味气体:H2、N2、O2、CO2、CO、CH4、C2H2、NO。 溶液中的有色离子:Cu2+(蓝色)、Fe2+(浅绿色)、Fe3+(黄色)、MnO4-[紫(红)色]。Br2在水中显黄(橙)色,在有机溶剂中显橙(红)色,I2在水中显黄(褐)色,在有机溶剂中显紫(红)色。 有色固体:(淡)黄(棕)色固体:Na2O2、S、FeS2、FeCl3;黑色固体:MnO2、C、CuO、FeO、Fe3O4、CuS CuS2 ;紫(黑)色固体:KMnO4、I2;(紫)红色固体:Cu Fe2O3Cu2OFe(OH)3 Cu;蓝(绿)色固体:Cu(OH)2CuSO4·5H2O。 有色沉淀:①白色沉淀:H2SiO3、AgCl、BaSO4(不溶于酸)、BaSO3、Mg(OH)2、Fe(OH)2、Al(OH)3、BaCO3、CaCO3、CaSO3、MgCO3等;②(浅)黄色沉淀:AgBr、AgI、S;③红褐色沉淀:Fe(OH)3;④蓝色沉淀:Cu(OH)2;⑤黑色沉淀:CuS、FeS。 二.物质的位置与结特征结构 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 5、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6、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数4倍的元素; 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 1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4、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5、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
2021-06-22 17:02:33 2.22MB 高中化学推断题总结(经典全).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大全 学生学习化学,是以实验、实物直观为基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学生化学学习的规律。不过学校的课堂实验一般比较少,导致学生了解的不够深入,一般学生的做法是死记硬背,效果自然一般。同学们可以在VCM仿真实验上做实验,在VCM仿真实验上可以自己动手做实验,并且可以反复的做,增强对实验的了解,做多几次一般都可以记得住,这样子学习高中化学就更容易了. 化学学习原则是根据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总结化学学习经验,而对化学学习提出的基本法则。它是用来指导和改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质量的。 化学学习规律原则有哪些,还有待深入研究。就目前化学教学研究情况和学生学习经验来看,以下几条是基本的学习原则: 1.手脑并用原则 (1)要明确化学学习是认识过程,艰苦的脑力劳动,别人是代替不了的。 (2)对教师来说,一方面要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就要不断地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认识到从事化学研究既有宏观的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事实,又有微观粒子的组成、结构和运动变化,还要学习各种基本技能。认识到学习时动手、动眼、动口又动脑的重要。自觉地全神贯注读、做、想练结合。并注意指导学生改进动脑又动手的方法,提高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另一方面,要从心理学、生理学和信息论等方面,提高对主动学习的认识。如信息论认为,学习是信息通过各种感观进入大脑,进行编码、转换、储存、组合、反馈等一系列过程。就信息输入来说,有强有弱,当学习者高度主动自觉时,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就能主动调节感受器官,接受各种输入信息。如果学习不主动,信息没有很好输入,后面的信息处理就要发生很多问题。因此,要通过例子,使学生认识被动地学,只看老师做,听老师讲,而不开动脑筋想是学不好的。实验不动手做,也掌握不了基本技能的。学习中遇到问题,通过思考解决不了时,就主动请老师、同学帮助解决,做到勤学好问。 2.系统化和结构化原则 系统化和结构化原则,就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的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不相联系的。因为只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才易于转化成为能力,便于应用和学会学习的科学方法。它是
2021-06-22 17:02:33 30KB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