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河流域草甸土钾素吸附解吸动力学研究,吴岩,韩月,采用连续流动液法,研究了浑河流域冲击母质上发育的草甸土的钾素吸附解吸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浑河流域不同采样点的钾素吸附
2024-01-14 21:22:03 502KB 首发论文
1
在这项工作中,探讨了天然和预处理棕榈树树干(PTT)作为从水溶液中吸附有机染料2,6-二氯苯酚吲哚酚(2,6-DCPIP)的潜力。 天然和醋酸处理的PTT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零电荷点(pzc)进行表征。 使用天然和处理过的PTT以分批方式研究了2,6-DCPIP的生物吸附。 通过突出几个参数来完成这项研究,例如接触时间,生物吸附剂的用量,2,6-DCPIP的初始浓度,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和干扰离子。 结果表明,天然和处理后的PTT成功地从水溶液中吸附了2,6-DCPIP。 处理的PTT 40分钟后和天然PTT 20分钟后达到平衡。 在pH = 2时获得最大吸附容量。对吸附等温线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天然PTT(R2 = 0.979)和通过Temkin等温线,最佳的实验数据是用Dubinin-Radushkevich等温线描述的。处理的PTT(R2 = 0.976)。 由Langmuir等温线确定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天然PTT和处理过的PTT的108.932和157.233μmol·g-1。 分析了吸附动力学,并用伪二级模型(R2≥0.998)进行了最佳描述。 研
2024-01-14 13:59:45 2.71MB 生物吸附
1
表面吸附PVDF聚合物有效调控zBNNR的能带结构,孙远慧,于广涛,本文首次提出将聚合物PVDF吸附在锯齿形硼氮纳米条带(zBNNR)的表面,通过改变PVDF的吸附方式和吸附位置来有效调控zBNNR的能带结构。研
2024-01-11 22:22:51 1.14MB 首发论文
1
甲苯在不同孔材料上动态吸附/脱附实验研究,张薇薇,曲振平,选用4种具有不同孔的材料SBA-15、NaY、MCM-41和SiO2为吸附剂,考察其对甲苯的动态吸附/脱附性能,探讨孔形对甲苯的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
2024-01-10 16:33:51 439KB 首发论文
1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用于SBA-15对溶菌酶的吸附研究,王海果,陈志惠,本文研究了在不同溶菌酶起始浓度下SBA-15对溶菌酶(LYZ)溶液的吸附行为。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的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方法的对比来研究SBA-15对�
2024-01-10 16:27:41 316KB 首发论文
1
汽油中硫化物的深度脱除是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前提。选取硅、铝摩尔比n(Si)/n(Al)分别为8,16,34,60的SBA-15分子筛为研究对象进行H+改性,制得HSBA-15类型的吸附剂。考察不同n(Si)/n(Al)的吸附剂的脱硫性能及其N2吸附、XRD、NH3-TPD结构特性,结果表明,硅、铝摩尔比与吸附剂的孔结构密切相关,H+改性通过调节吸附剂的总酸量影响其脱硫活性;硅、铝摩尔比为16的吸附剂总酸量最大,脱硫活性最佳。Cu、Ce、La离子改性制得的吸附剂脱硫活性结果表明,三种金属离子均能明显提高吸附剂的脱硫活性;LaSBA-15-16吸附剂的脱硫效率最高,在70℃的温度条件下,可将模拟油品中的噻吩脱除至3.0mg/L,对应的脱硫效率和硫容分别为99.22%和3.78mg/g.
2024-01-10 16:25:06 623KB 吸附脱硫 SBA-15分子筛 金属离子改性
1
不同公司提出了使用两相吸收剂(CaCO3悬浮液)从SО2净化废气的方法和设备。碳酸盐吸收剂的基本问题是其与SO2的化学反应会导致CO2排放,从而导致类似的生态问题。 合成阴离子盐作为吸附剂用于从SO2提纯气体提供了吸附剂再生的可能性。 在一种建议的方法中,废气净化可通过两个步骤实现:在逆流柱中用水对SO2进行物理吸收,以及通过合成阴离子矿颗粒从水溶液中进行化学吸附。 用NH 4 OH溶液进行吸附剂再生。 所获得的(NH 4)2 SO 3(NH 4 HSO 3)(与HNO 3反应后)用于生产浓SO 2(气体)和NH 4 NO 3(溶液)。 所提出的方法允许使用吸收柱,其中使用CaCO 3悬浮液。 在本文中,在吸收-吸附设备中提高了从SО2净化废气的效率,该设备在并流中实现吸收,并且在柔性吸附剂中进行吸附。 为此,提出了一种具有鼓泡板的新型吸收-吸附塔设备。 还提出了吸附-吸附过程的数学模型。
2023-12-16 20:56:20 404KB 气体净化
1
β-环糊精修饰二氧化钛吸附Cd2+的研究,邓琳,史锦程,以β-环糊精和二氧化钛等为原料,制备出经β-环糊精修饰的二氧化钛P25-S1-CD。然后将P25-S1-CD与未经β-环糊精修饰的P25对比,在一定条件下
2023-12-08 12:58:25 302KB 首发论文
1
为了研究煤炭表面吸附甲烷的一般规律,从原子层面研究煤炭表面吸附甲烷分子的微观机理。先简化煤炭表面的分子模型,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建立煤体表面吸附甲烷的数值模型,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的VASP软件计算了石墨烯在弛豫和非弛豫状态下吸附甲烷的电荷密度、吸附能等,同时计算了不同甲烷分子在石墨烯顶位和间隙位置的吸附能和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石墨烯吸附甲烷时,首选在C原子顶位吸附吸附甲烷以后,石墨烯的导电性能消失,由导体变成了半导体或绝缘体;可以通过吸附以后的DOS图中能隙宽度预测吸附能的高低;随着吸附甲烷浓度的增大,体系吸附能逐渐降低,稳定性也降低。
1
吸附悬浮按钮两种可移动的在窗口的按钮
2022-12-01 16:30:58 60KB 按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