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文件信息,我们可以从中提取出以下知识点: 1. 编译环境描述:文件中提到了编译器版本为gcc version 12.3.0,具体版本号后括号中指明了该编译器来源于Buildroot 2021.11。Buildroot是一个为嵌入式Linux系统提供快速构建root filesystem(根文件系统)的工具,它可以帮助开发者轻松创建一个适用于特定硬件平台的定制Linux系统。这里的版本信息说明了编译环境的具体构建配置,有助于在其他环境或项目中复现相同的构建条件。 2. 处理器信息:提到了处理器为aarch64,这是ARM架构的64位处理指令集,也被称为AArch64或ARM64。该指令集被设计用于提供更高的性能,特别是在高频率和多核心的环境中。它支持包括大型地址空间和改进的安全性在内的特性。 3. 内核版本:内核版本5.10.209,Linux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管理硬件资源,提供了应用程序运行的环境。5.10系列版本被广泛用于各类嵌入式设备和桌面系统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性能表现。 4. 产品资料:文件列表中的“Lierda UB37&DB37 Linux平台驱动移植应用指导_Rev1.6.pdf”、“37系列模组-产品介绍Rev_01.pdf”以及“Lierda UB37系列硬件设计手册_Rev1.3.pdf”三个文档分别涉及了UB37和DB37两款产品的驱动移植应用指导、产品介绍和硬件设计细节。这些资料对于理解和使用UB37和DB37产品至关重要。 5. 配置文件:my_hostapd.conf和my_udhcpd.conf为配置文件,分别用于配置hostapd(一种用户空间的守护进程,用于实现IEEE 802.11 Access Point和认证服务器)和udhcpd(一个小型的DHCP服务器)。这些文件通常包含网络配置参数,如无线网络SSID、密码、IP地址分配策略等。 6. 驱动程序和内核模块:Lierda_UB37_DB37_driver_1.10.111.tar.gz为一个包含UB37和DB37系列的Linux平台驱动程序的压缩包,而wifi_soc.ko、plat_soc.ko、sle_soc.ko则为内核模块文件,它们通常包含了操作硬件设备所需的驱动代码。内核模块允许在运行时动态加载或卸载,以支持硬件的即时配置和更新。 7. 应用标签:标签“3588 星闪 wifi”可能指向某些特定的产品特性或者应用领域,比如产品型号、无线网络技术或特定的应用场景。 这些文件内容涉及到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中的编译环境配置、特定硬件平台的处理器信息、内核版本详情、硬件产品资料、网络配置文件以及驱动程序和内核模块。这些资料对于相关开发者来说是宝贵的,可以指导他们如何在特定的硬件平台上配置和优化软件,以及如何进行驱动程序的移植和应用。
2025-08-14 15:27:21 58.79MB 3588 wifi
1
Q/GDW 1376.1—2013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1部分: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
2025-08-07 10:49:57 1.27MB 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
1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是智能电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电力用户用电信息的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安全等方面的标准。Q/GDW 1376.2-2013是该通信协议的第二部分,主要关注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的相关技术细节。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是整个电力通信网络中连接主站和从节点(如电表、智能终端等)的关键部分,负责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转发等功能。TTU(终端单元)则通常指智能电表或相关采集设备。 集中器或TTU作为启动站,其通信协议中的DIR代表数据传输方向,PRM代表参数配置。在本协议中,DIR=0表示信息是从集中器或TTU发送至从节点,而PRM=1表示相关的参数设置是有效的。当集中器向从节点发送报文时,比如清除从节点的档案信息或通信信息,这些操作通常需要以某种特定格式的报文来实现。例如,东软HPLC模块作为通信模块的一种,它负责响应并处理来自集中器的报文。此模块的回复报文通常是固定长度的,如本例中的4字节报文,需要特别注意其格式和含义以确保通信的正确性。 通信协议转发是指数据在多个通信节点之间的传递方式。在电力信息采集系统中,信息往往需要跨越多个层级,从电表传送到集中器,再从集中器转发至更高级的主站。这个过程中涉及多级数据格式转换和数据包封装,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送到指定目标。 此外,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不仅仅关注数据的传输,还包括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能力。集中器需要具备采集从节点(如电表)的数据,如用电量、电压、电流等信息,并按照既定的格式存储和处理这些信息。处理后的信息可以被用来分析用电情况、远程抄表、自动缴费以及负荷控制等。 在实际应用中,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的执行情况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力信息采集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例如,若通信协议未按标准实现,则可能导致数据丢失、错传或被篡改,进而影响到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电力公司的运营成本。因此,电力系统的相关人员需精通相关的通信协议和标准,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作。 在本协议中,东软HPLC模块的提及也表明了当前电力行业对高速率、高稳定性电力通信技术的需求。HPLC(High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指的是利用高压电力线作为传输媒介的通信方式,其具有传输距离远、成本低的优点,适合用于连接电网系统中的各个组件。 Q/GDW 1376.2-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 第2部分:集中器本地通信模块接口协议的知识点涉及了数据通信、数据处理、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等多方面的技术要求,是电力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重要技术基础。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电力行业技术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2025-08-06 18:52:03 12.8MB 融合终端
1
Android zxing2.3 + core.jar 注:只保留二维码扫描部分,也就是说此乃精简版 友情提示:使用高版本zxing生成的二维码,用低版本的zxing扫描貌似不识别。zxing2.3对于点版本的Android系统貌似不支持(暂且知道2.2 2.3 是不行的)
2025-08-06 11:24:40 2.67MB zxing2.3
1
《GBT 18391.2-2009 信息技术 元数据注册系统(MDR) 第2部分:分类》是信息技术领域内的一项国家标准,它规定了元数据注册系统(MDR)中分类部分的技术要求和规范。该标准旨在为各类信息资源的分类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和方法,以促进信息的有序管理和检索。 本标准详细阐述了元数据分类的基本原则,包括分类的目的、分类的依据、分类的结构和分类的实现方式等。在分类原则上,强调了分类体系应当具有适应性、开放性、兼容性和扩展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和技术环境。此外,还强调了分类体系的构建需要依据信息资源的内容、类型、用途等因素,并应考虑用户的检索习惯和知识背景。 在分类的结构上,标准定义了分类体系的基本组成单元,即分类项,包括分类项的定义、标识和描述方式。同时,规定了分类项之间的关系,如类目与子类目的层级关系、同位类目之间的并列关系等。分类项的描述包括了属性值的定义,这些属性值有助于清晰地描述分类项的具体内容和属性。 分类的实现方式主要涉及如何在元数据注册系统中运用分类体系。这包括分类项在数据结构中的具体表示方法,以及如何将分类信息应用到元数据的创建、管理和检索等环节中去。为了确保分类体系的实用性,标准还提供了分类体系设计和应用的指导原则,以及如何与现有分类体系进行兼容和衔接的建议。 标准的制定考虑了信息资源分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它还包含了对于不同领域分类体系的兼容性考虑,即如何将通用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应用于具体领域的分类实践中。标准中也提到了对分类体系的管理和维护,包括如何对分类体系进行更新、扩充和优化,以适应信息资源变化和用户需求的发展。 本标准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的分类管理和信息检索水平,推动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其适用范围包括了政府信息资源、企业信息资源以及各种专业信息系统和数据库。 此外,标准中还提出了一系列与分类相关的术语和定义,为理解和实施分类标准提供了基础。这些术语和定义涉及分类法、分类编码、分类层次、属性分类等,为确保分类体系的一致性和标准化提供了词汇支持。 为了便于应用,标准还提供了分类体系的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如何根据标准建立和使用分类体系。实例分析不仅涵盖了分类体系的设计和构建,还包括了分类体系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优化过程。 整体来看,《GBT 18391.2-2009 信息技术 元数据注册系统(MDR) 第2部分:分类》是一项全面而详细的标准,它不仅为元数据分类提供了技术规范,而且为信息资源的分类管理提供了实践指导。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促进我国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5-08-06 10:13:06 528KB
1
内陆淡水鱼分类检测数据集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集的基本信息:数据集包含2857张图片,这些图片是针对12种内陆常见的淡水鱼所进行的目标检测标注。图片遵循VOC格式,并以YOLO格式进行标注,这意味着该数据集适合用于训练和测试基于YOLO算法的目标检测模型。 2. 数据集文件结构:数据集主要包含三个文件夹,分别用于存放不同类型的文件。JPEGImages文件夹存储了所有的jpg格式图片文件, Annotations文件夹存放了与图片对应的标注文件,这些标注文件为xml格式,用于描述目标检测框的位置和标签信息。labels文件夹中包含了txt格式的标签文件,这些文件记录了对应目标框的类别索引。 3. 标签类别和数量:该数据集包括12种淡水鱼的分类标签,它们分别是草鱼(caoyu)、黑鱼(heiyu)、鲫鱼(jiyu)、链鱼(lianyu)、罗非鱼(luofeiyu)、鲈鱼(luyu)、鲶鱼(nianyu)、青鱼(qingdaofu)、小黄鱼(xiahuyu)、鲟鱼(xunyu)、鱼(yongyu)、子鱼(ziyu)。每个标签的框数不同,如草鱼有3个检测框,而小黄鱼则有614个检测框。总共有3164个目标检测框用于标注。 4. 图片质量与增强:图片均为清晰图片,分辨率为像素级别,具有良好的视觉识别度。但数据集中的图片并未进行额外的图像增强处理。 5. 标注说明:标注的方式是矩形框,用于目标检测任务中的目标识别和位置定位。这些矩形框的标注是准确且合理的,能够为模型训练提供有效的识别信息。 6. 使用注意事项:数据集的制作者明确指出,对于数据集训练得到的模型或权重文件的精度不作任何保证。数据集的使用者在使用该数据集时需要清楚这一点,并自行负责模型的开发和训练过程。 7. 数据集的应用:这个数据集非常适合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尤其是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可以用于提高目标检测算法在淡水鱼类识别方面的性能。 8. 数据集的推广和研究价值:该数据集将有助于淡水渔业管理、生态系统监控以及智能渔业技术的发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资源。 【目标检测】12种内陆常见淡水鱼分类检测数据集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标注图片资源,对于提升和优化目标检测算法在特定场景下的识别精度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这些标注数据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构建和训练深度学习模型,进而应用于更多与水生生态系统监测相关的项目和研究中。
2025-08-05 21:27:17 6.09MB 数据集
1
房地产行业通常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作,其中包括房产销售、租赁、客户管理、市场分析等众多方面。在这些过程中,房地产公司会收集和管理大量关于房产、客户、竞争对手等方面的信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公司也开始利用爬虫技术来自动化地从互联网上抓取和处理相关信息,以此提高工作效率和竞争力。爬虫技术可以快速地收集大量网页数据,但对于一些动态内容或者需要登录认证后才能访问的数据,普通爬虫可能就无法直接获取。 所谓的“补环境”代码,实际上是指为了使爬虫能够正常工作而搭建的模拟浏览器环境。因为很多网站通过JavaScript动态加载内容,或者检测用户是否使用浏览器访问来决定是否返回数据。为了绕过这类防护措施,爬虫开发者会用代码模拟一个完整的浏览器环境,包括cookies、headers、渲染引擎等,使得网站无法判断出是爬虫还是普通用户在请求数据。 而“瑞数”一词在此上下文中,很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网络安全设备或服务。该设备或服务能够检测和防范来自爬虫的自动化访问攻击。因此,“瑞六补环境部分代码”可能就是指用于破解或绕过“瑞数”网络安全产品检测的代码片段或模块。这类代码的编写需要对网络安全和网络协议有深入的了解,并且通常用于不正当的目的,例如非法爬取数据、发起攻击等行为,这在法律和道德上都是不被允许的。 在编写或使用这类代码时,开发者和使用者需要特别注意合法性问题。虽然自动化收集公开信息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但不当使用爬虫可能会侵犯他人隐私、违反数据保护法规,甚至触犯网络安全法。因此,对于房地产等企业来说,在使用爬虫技术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数据来源网站的服务条款,合理控制爬虫的行为,以确保合法合规地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作。 爬虫技术的合理应用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抓取、分析和处理互联网上的房地产相关信息,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市场动态,优化客户体验,提高销售业绩。但使用爬虫技术时必须要注意保护用户隐私,遵守法律法规,确保技术的使用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之内,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技术与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2025-08-04 23:01:36 8KB 爬虫
1
SS7的ITU-T Q.771-Q.774交易能力应用部分(TCAP) tcap协议栈应用程序实现网络协议数据单元的编码/解码以及事务(TSL)和组件子层(CSL)的过程。 它是由TC用户使用的分布式应用程序,例如移动运营商网络中的移动应用程序部分(MAP)和CAMEL应用程序部分(CAP)。
2025-08-03 22:27:15 582KB tcap Erlang
1
Linux系统移植(第2版),刘刚、赵剑川等著,是获得了大量读者好评的“Linux典藏大系”中的《Linux系统移植》的第2版。本书由浅入深,全面、系统地介绍了Linux系统移植的各方面知识。书中的每个章节都有相应的实例编译或移植过程,每个移植实例都具有代表性,在实际应用和开发中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025-07-26 14:31:34 55MB Linux 典藏大系 系统移植
1
Linux系统移植(第2版),刘刚、赵剑川等著,是获得了大量读者好评的“Linux典藏大系”中的《Linux系统移植》的第2版。本书由浅入深,全面、系统地介绍了Linux系统移植的各方面知识。书中的每个章节都有相应的实例编译或移植过程,每个移植实例都具有代表性,在实际应用和开发中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025-07-26 14:17:18 55MB Linux 典藏大系 系统移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