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现了X64版本VS2022与高版本halcon23.05 联合编程 2.实现了vs调用海康威视类直接读取相机 3.实现了海康类转换成halcon图像 4.实现了hsmartwind缩放,平移,显示,画图功能 5.已经实现了模板匹配算法 与之前直接用halcon读取相机比较,速度更快,更稳定 //实现图像平移缩放 this.MouseWheel += new System.Windows.Forms.MouseEventHandler(this.my_MouseWheel); //读取相机 m_pDeviceList = new MyCamera.MV_CC_DEVICE_INFO_LIST(); //定义海康威视类,设置相机,读取图像 m_pMyCamera = new MyCamera(); 程序运行后,打开相机就可以操作 halcon 连续读取 ---是开启连续读取图像,并进行模板匹配 halcon读取 ---是开启软件触发功能,触发一次,读取一次 Thread hReceiveImageThreadHandle = new Thread(ReceiveIma
2025-06-23 09:02:43 22.98MB 编程语言
1
《算法导论》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涵盖了设计、分析和实现各种算法的方法。本课件集合来自2013年山东大学软件学院的教学资源,重点讲解了图算法这一重要分支。图算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网络路由、社交网络分析、最短路径计算等。以下将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1. 图的基本概念: - 图是由顶点(Vertex)和边(Edge)构成的数据结构,可以用来表示各种实体及其相互关系。 - 图有无向图和有向图之分,前者边没有方向,后者边具有方向性。 - 边可能带有权重,代表两个顶点间的关系强度或距离。 2. 图的表示方法: - 邻接矩阵:用二维数组表示,每个元素表示一对顶点之间是否存在边。 - 邻接表:为每个顶点维护一个链表,存储与之相邻的顶点。 3. 图遍历算法: - 深度优先搜索(DFS):从起点出发,沿着某一条路径尽可能深地探索,直到无法再走为止,然后回溯。 - 广度优先搜索(BFS):从起点开始,一层一层地遍历所有顶点,优先处理距离起点近的顶点。 4. 最短路径算法: - Dijkstra算法:用于寻找单源最短路径,适用于带权有向图,保证每次扩展的都是当前未访问顶点中距离起点最近的一个。 - Bellman-Ford算法:可以处理负权边,但不能处理负权环。 - Floyd-Warshall算法:求解所有顶点对间的最短路径,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图。 5. 拓扑排序: - 对于有向无环图(DAG),拓扑排序能给出一种顶点的线性顺序,使得对于每条有向边 (u, v),都有 u 在排序结果中出现在 v 之前。 - 可以通过深度优先搜索或广度优先搜索实现拓扑排序。 6. 最小生成树: - Kruskal算法:按边的权重从小到大选择边,确保不形成环路,最终形成最小生成树。 - Prim算法:从任意一个顶点开始,逐步添加边,每次添加的边都使得当前生成树的权值增加最小。 7. 求解图的连通性: - 求连通分量:深度优先搜索或广度优先搜索可以判断图是否连通,以及找出所有的连通分量。 - 二分图检测:判断一个图是否是二分图,二分图是顶点可以分为两个互不相交的集合,且每条边连接不同集合的顶点。 8. 匹配问题: - 最大匹配问题:寻找图中最大数量的相互独立的边,例如匈牙利算法。 - 匈牙利算法:解决二分图的最大匹配问题,广泛应用于分配问题。 以上只是图算法的一部分,实际的课件中可能还会包含更多内容,如最小树形图、强连通分量、图的染色问题等。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高效算法,并具备分析和设计新算法的能力。
2025-06-22 21:01:30 30.68MB
1
操作系统实验一的主题是系统调用,主要涉及到Linux内核和软件工程实践。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要理解如何在操作系统中实现和使用系统调用。实验的初始步骤包括使用Subversion (SVN) 从指定的URL下载EPOS(可能是Embedded POSIX Operating System)的源代码,这是一个用于学习操作系统的开源项目。在实验环境中,使用Notepad++和命令行工具进行代码编辑和编译。 EPOS源代码包含了不同类型的文件,如`.h`头文件,`.c`C语言源文件,以及`.S`汇编语言文件。运行`make run`命令会在命令行环境下编译并执行代码,启动QEMU虚拟机来测试和展示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如果遇到错误,可以通过`make debug`启动Bochs Enhanced Debugger进行调试。调试涉及查看汇编代码,因为C语言编写的高级代码会被编译成汇编指令执行。 实验的核心部分是实现一个新的系统调用,例如获取当前时间。在Kernel space(内核空间)中,需要在`machdep.c`中编写系统调用函数`sys_time()`,返回自启动以来的总时间。同时,要在`kernel.h`中声明这个函数,并在`syscall-nr.h`中定义系统调用号。在`machdep.c`的`syscall`函数中,根据系统调用号添加分支处理`sys_time`。 在User space(用户空间)中,需要在`syscall-wrapper.S`中添加汇编语言接口`WRAPPER(time)`,并在`syscall.h`中提供C语言的接口`time_t time(time_t *loc)`。在`main.c`中实际调用这个系统调用,通过`time(NULL)`或`time(pointer)`来获取当前时间,并通过`printf`打印出来。 实验完成后,可以使用`make clean`命令删除`.o`目标文件,保持工作区整洁。再次运行`make run`,会在QEMU中看到预期的输出,即当前的时间戳。 这个实验旨在让学生熟悉操作系统内核级别的编程,理解系统调用的实现过程,以及如何在用户态和内核态之间交互。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学习到版本控制、C语言编程、汇编语言接口、调试技巧,以及如何在虚拟环境中测试和验证操作系统组件。这个实验是操作系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025-06-19 17:21:11 740KB 重大软院
1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使用C#进行人脸识别,特别是在基于虹软(ArcSoft)免费SDK的情况下。虹软是一家知名的计算机视觉技术提供商,其人脸识别SDK为开发者提供了强大的工具,用于集成到自己的应用中。 我们需要理解人脸识别的基本原理。人脸识别是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它通过分析人脸的特征来识别或验证个人身份。虹软的SDK通常会包含图像处理、特征提取、模板匹配等核心算法,使得开发者无需深入了解这些复杂的细节,就能快速实现功能。 在C#中,虹软的SDK提供了一套易于使用的API接口。要开始开发,你需要先下载并安装SDK,然后在项目中引用相关的DLL文件。"arcfacetest"可能是SDK提供的一个示例程序或者测试工具,它可以用来测试SDK的功能并帮助我们了解如何调用API。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C#中如何使用虹软SDK进行人脸识别的步骤: 1. **初始化**: 在程序启动时,需要初始化SDK,这通常涉及到设置许可证文件路径,以及配置其他参数,如识别精度等。 2. **加载人脸检测模型**: SDK提供的人脸检测模块可以帮助我们定位图像中的人脸。这一步骤涉及调用`DetectFace`或类似的函数,传入图像数据,并返回人脸的位置信息。 3. **提取人脸特征**: 一旦检测到人脸,我们可以通过`ExtractFeature`函数提取人脸特征。特征提取是关键步骤,因为后续的识别过程依赖于这些特征。 4. **创建人脸数据库**: 对于识别任务,可能需要预先创建一个人脸数据库,存储已知个体的特征。这可以通过调用SDK的`AddFaceToDatabase`函数完成。 5. **人脸识别**: 使用`CompareFeature`或`Identify`函数进行人脸识别。前者比较两个特征的相似度,后者则在数据库中查找最匹配的人脸。 6. **处理结果**: 根据SDK返回的结果,我们可以进行相应的业务逻辑,比如显示识别结果、记录日志等。 在"说明.txt"文件中,可能会包含更具体的使用指南,如代码示例、注意事项、错误处理等。开发者应仔细阅读这份文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SDK。 C#结合虹软人脸识别SDK能让你轻松地在Windows平台上构建人脸识别应用。无论是简单的面部检测还是复杂的身份验证,都有相应的API支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SDK是免费的,但使用过程中仍需遵循虹软的条款与条件,以及尊重用户隐私,确保合规性。在实际开发中,你可能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对示例代码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项目需求。
2025-06-19 13:59:34 19.35MB 人脸识别
1
内容概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型智能插座设计方案,综合应用了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物联网技术、Wi-Fi无线通信技术、广域网通信技术和服务器通信等技术。智能插座具有远程控制、数据通信、定时控制和USB充电功能,能够在任何地方通过2G、GPRS、3G、4G或Wi-Fi网络控制家庭电器设备。设计中使用了ESP8266 Wi-Fi芯片模块进行数据连接与通信,并详细描述了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过程。文章还包括实验验证和数据分析,达到了预期效果。 适合人群:对智能家居和物联网技术感兴趣的工程师和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适用于家庭环境,实现对家用电器的远程智能控制;②提高家庭安全性和便利性;③降低能源消耗。 其他说明:该智能插座设计方案通过详细的软硬件设计,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同时兼顾了成本效益。实验验证表明,该方案完全满足设计要求,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和数据通信等功能。
2025-06-16 20:13:13 1019KB 嵌入式系统 智能插座 远程控制
1
《全面解析:09-18年软考试题与答案》 软考,全称为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是中国信息化领域一项重要的国家级考试。它旨在测评应试者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专业能力,为企事业单位选拔和评价信息技术人才提供依据。本资源包含2009年至2018年间的软考试题及答案,是备考者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一、历年试题概览 历年试题是了解考试趋势和难度的重要途径。从2009年开始,软考的试题设计逐年演变,反映了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技术要求。考生通过这些试题可以了解到过去十年间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二、题型结构分析 软考通常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多种题型。选择题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填空题和问答题则更注重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对历年试题的分析,考生能掌握每种题型的特点和答题技巧。 三、答案详解 详尽的答案解析是学习的关键。本资料提供的答案不仅给出正确选项,还解析了每个选项背后的理论依据和思考过程,帮助考生理解考点,避免在相似题目上再次出错。同时,对于问答题,解析通常会提供解题思路和步骤,有助于考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备考策略 1. 系统学习:根据历年试题,梳理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模拟练习:通过模拟试题,提升答题速度和准确率,熟悉考试节奏。 3. 答题技巧:学习如何在有限时间内优先处理高分题,合理分配时间。 4. 实战演练:参加历年真题模拟考试,检验学习效果,查漏补缺。 五、持续更新与进步 软考的知识点涵盖广泛,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软件工程、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考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及时掌握行业动态。这份资料为考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也要结合最新的教材和官方指导进行学习,以确保备考的全面性。 总结,09-18年软考试题和答案是一份宝贵的备考资料,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试题库,还有详细解析帮助考生深入理解。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实践,考生能够有效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顺利通过软考,为职业生涯增添光彩。
2025-06-12 14:46:18 64.03MB 09到18软
1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基于Xilinx Kintex-7 FPGA的MicroBlaze处理器系统的参考设计及其在仿真和硬件环境中的实现方法。该系统包括主内存、RS232等常用外设,通过IP Integrator进行集成。文档提供了设置仿真环境的具体步骤,包括编译库、修改测试平台脚本、执行仿真等。此外,还描述了如何在硬件上运行设计,包括连接硬件、配置终端程序、下载比特流和软件应用。文档提供了两个示例应用程序:hello_uart用于测试UART功能,hello_mem用于测试DDR3内存控制器的功能。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FPGA开发基础,特别是熟悉Xilinx工具链(如Vivado、SDK)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学习如何使用IP Integrator构建和验证MicroBlaze处理器系统;②掌握在仿真环境中测试和调试MicroBlaze系统的方法;③了解如何将设计部署到实际硬件(如KC705评估板)并运行软件应用。 其他说明:文档提供了详细的步骤和命令行指令,帮助用户从头开始搭建和测试MicroBlaze处理器系统。建议读者按照文档中的指导逐步操作,并结合提供的示例项目进行实践。此外,文档还附有参考资料链接,便于进一步深入学习。
2025-06-08 00:44:53 4.43MB FPGA软核
1
根据软土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普遍认为其沉降过程近似为反"S"形曲线。为了研究软土地基沉降过程以及预测最终的沉降量,本文运用这一结论,综合考虑了软土地基沉降的阶段性发展与生物成长模型的数学性质,选用了适应性较高的Weibull成长曲线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在处理岩土类多参数以及非线性问题上的独特优势,通过对3个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软土地基所选工程实例的沉降观测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软土地基经过加载后其沉降发展一般会经历一个类似于生物成长规律的发生、发展、逐步稳定的三个阶段,且反"S"形的成长模型能够反映其沉降的阶段性;采用Weibull模型能够根据反弯点的位置来判断对应时刻所处的沉降阶段,有利于控制施工以及加载过程;运用遗传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非线性岩土工程反分析问题,以残差平方和作为目标函数,根据残差值分析可知,用遗传算法得到的Weibull软土地基沉降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1
预测软土地基次固结沉降,取上海祁连山南路地铁站地层土样进行三轴压缩固结试验,分析次固结系数的变化特征并探究各个影响因素对次固结系数的影响,主要对不同土性指标、不同载荷条件次固结系数变化特征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次固结系数会随着土性指标的变化而变化,其影响力不会随载荷的变化而减弱,表明土性指标对次固结系数影响起主导作用;次固结系数也会随载荷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这种影响与土层所在的位置有关,对于深部土层以及压缩性较低的土层这种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载荷因素对次固结系数影响起辅助作用.
2025-06-02 12:22:48 260KB 三轴试验 土性指标 载荷因素
1
软土普遍具有结构性与流变特性。以天津滨海新区吹填场地有一定结构性的吹填软土为研究对象,通过三轴流变试验仪,开展了排水条件以及结构性对其流变特性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排水条件对流变有明显影响。不排水时,流变变形大;排水时,虽然总变形量大,但固结变形占较大比例,流变变形比例小,实际工程实践中可通过增加土体的排水条件减少流变的影响。结构性对土体流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所受外部荷载与结构屈服应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当外荷载小于结构屈服应力时,流变变形小;当外荷载大于结构屈服应力时,伴随着土结构的破坏,流变变形明显增大,但还是小于同条件下无结构性的重塑土。
2025-06-02 10:34:03 612KB 吹填软土 排水条件 流变特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