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总线CAN原理与应用技术》是一本深入探讨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技术的专业教材,由饶运涛、邹继军和郑勇芸三位专家共同撰写。CAN总线是工业自动化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通信协议,尤其在汽车电子、楼宇自动化、医疗设备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将对CAN总线的基本原理、特性以及实际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1. CAN总线基本原理: CAN总线是一种多主站的串行通信网络,采用两线制差分信号传输,能有效抵抗电磁干扰。其核心是CAN控制器和物理层,CAN控制器负责数据帧的生成和解析,物理层则处理信号的传输和接收。CAN数据帧包含标识符(ID)、数据长度码(DLC)和数据字段等,通过仲裁机制确保了优先级较高的消息优先传输。 2. CAN总线特性: - 高可靠性:CAN总线采用错误检测和恢复机制,包括错误标志、错误帧、错误界定符等,能有效识别并处理通信错误。 - 高效通信:CAN总线的仲裁机制基于ID的优先级,无需时钟同步,能快速处理多个节点同时发送的数据。 - 灵活扩展:CAN网络可以连接多个节点,支持分布式控制系统,且易于扩展或缩减节点数量。 - 低功耗和低成本:CAN收发器设计简单,硬件成本相对较低,适合嵌入式系统应用。 3. CAN总线应用技术: - 汽车电子:在现代汽车中,CAN总线用于发动机管理、制动系统、安全气囊、车身控制模块等多个子系统的通信。 - 工业自动化:在生产线、机器人控制、传感器和执行器间通信等方面,CAN总线提供高效、可靠的通信解决方案。 - 建筑自动化:楼宇管理系统中,CAN总线用于空调控制、照明控制、安防监控等设备的集成。 - 医疗设备:医疗设备如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通过CAN总线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4. CAN总线标准: - ISO 11898:定义了CAN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分为ISO 11898-1(物理层)和ISO 11898-2(数据链路层)。 - ISO 11519:针对车载应用的CAN总线接口标准。 - CiA DS 301:CANopen是基于CAN的开放网络协议,定义了应用层和服务数据对象。 5. CAN总线与其他通信协议比较: CAN总线与RS-485、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等协议相比,具备更高的通信效率和可靠性,但RS-485在长距离通信和成本上可能更具优势,而LIN则适用于低端系统。 6. CAN FD(CAN Flexible Data-Rate): 为应对更高数据传输速率的需求,CAN总线发展出CAN FD,增加了数据段的长度,提高了传输速率,同时保持了CAN总线的兼容性和可靠性。 《现场总线CAN原理与应用技术》这本书详细介绍了CAN总线的基础理论、通信机制、应用实例和最新进展,是学习和掌握CAN总线技术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深入了解CAN总线的工作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提升系统的设计和集成能力。
2025-11-04 17:10:37 13.34MB 现场总线CAN原理与应用技术
1
matlab过渡带宽带代码数值重整化组 介绍 数值重整化组(NRG)技术是一种非扰动的数值方法,最初是为解决Kondo问题而开发的。 近藤问题解决了由于传导电子与自旋1/2磁性杂质(由d或f轨道中未配对的电子引起)的相互作用而在金属中出现的情况。 此问题的任何摄动处理都会在特征温度下表现出对数差异。 NRG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解决低温问题并捕获单线态基态的形成。 从那时起,NRG被用于一系列应用中,包括金属,半金属和超导主体中的磁性主体,量子点,重费米子系统和量子相变。 有关参考,请参见 (学者) Bulla等人的论文al。 由AC Hewson撰写。 由阿德里安·罗马(Adrian Roman)撰写。 方法 NRG包含以下关键步骤: 将导带划分为对数区间。 将导带映射到具有无限相邻跳的半无限紧密结合的铁离子链,称为威尔逊链(WC)。 杂质附着在WC的一端。 跳跃系数成指数下降,从而确保基态的收敛。 WC的迭代对角化,其中在每次迭代中都添加了WC的其他位置。 当前迭代的基本状态是使用先前迭代的本征状态和WC附加位置的基本状态形成的。 关于代码 这是MATLAB中相对简单的代码,可为平坦频
2025-11-04 16:07:42 569KB 系统开源
1
低场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是医学成像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尤其是在资源有限或空间受限的环境中。然而,相比于高场MRI设备,低场MRI通常面临图像质量较差、信噪比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深度学习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为低场MRI的图像重建、增强和分析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从大量数据中自动学习特征并进行模式识别。在低场MRI的应用中,深度学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图像重建: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可以被训练来学习从低质量的MRI扫描中恢复高分辨率图像。通过端到端的学习,这些模型可以优化图像的细节和清晰度,从而改善诊断的准确性。 2. 噪声抑制:低场MRI往往伴随着更高的噪声水平。深度学习可以通过自编码器或去噪CNN等模型对噪声进行建模和去除,提高图像的信噪比,使医生更容易识别异常结构。 3. 异常检测与分析:使用深度学习的分类和分割技术,可以自动化检测低场MRI图像中的病灶或异常区域。例如,U-Net等网络结构可以精确地分割出肿瘤或其他病理区域,辅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 4. 图像配准:在多序列或多时间点的MRI扫描中,图像配准至关重要。利用深度学习的变形模型,可以实现快速且准确的图像配准,便于比较和分析。 5. 个性化预后预测:结合临床信息,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建立预测模型,预测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治疗响应。这有助于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6. 数据增强:由于低场MRI的样本数量通常较少,数据增强技术如旋转、缩放、翻转等可以模拟更多的成像情况,扩充训练数据,防止过拟合,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 7. 实时反馈与调整:深度学习还可以应用于MRI扫描过程中,实时调整扫描参数,根据已获取的数据动态优化图像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通常需要大量的标注数据,这可能包括高场MRI与低场MRI的配对图像,以及专业医生提供的病灶注释。此外,模型的优化和调参也是关键步骤,需要考虑模型复杂性、计算效率和性能之间的平衡。 深度学习技术为低场MRI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提升了图像质量和分析效率,降低了对昂贵高场MRI设备的依赖,有望让更多人受益于这一先进的医疗成像技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创新应用出现,持续推动低场MRI领域的进步。
2025-11-04 14:02:05 11.85MB
1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星网锐捷IPPBX SU8300和SU8600的开局教程,涵盖设备介绍、组网方案、基本配置流程、高级功能配置及基本维护等内容。文档首先概述了IPPBX设备的基本信息及其硬件构成,接着描述了两种典型组网方案——单点和多分支组网。随后,详细讲解了从连接设备到验证配置的基本配置流程,包括设置电脑IP、登录WEB、配置设备IP、添加分机和中继等步骤。高级功能配置部分则涵盖了自动话务员、振铃组、呼叫队列、呼叫转接、一号通及各种前转业务等功能的具体配置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基本维护操作,如查看系统信息、恢复出厂设置和备份配置文件。 适合人群:适用于具有基础通信网络知识的技术人员,特别是负责IPPBX设备安装、配置和维护的IT管理员或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技术人员快速掌握星网锐捷IPPBX SU8300和SU8600的配置和管理技能;②确保设备能够顺利集成到现有的通信网络中,提供稳定可靠的语音通信服务;③通过配置高级功能提升系统的灵活性和用户体验。 其他说明:文档提供了详细的图文指导,便于用户按照步骤操作。此外,还提供了官方联系方式和技术支持渠道,方便用户在遇到问题时寻求帮助。
2025-11-04 08:11:52 7.47MB IPPBX 组网方案 配置流程 电话系统
1
本项目构网型储能变流升压一体机系统采用构网型储能变流器、箱变、高压开关一体化集成的方案,一体舱内所有设备采用一台托盘底座集成,可进行整体吊装和运输。一体舱内主要包含干式变压器、开关柜、储能变流器以及通讯动力柜等设备,并拥有独立的自供电系统、温度控制系统、门控照明等自动控制和安全保障系统。系统集成化程度高,环境适应性强,有效减少现场安装调试及后期维护的工作量。 构网型储能变流升压一体机技术方案涉及一种高效的电能存储与转换系统,主要针对5MW中压能源存储市场,强调了系统集成、环境适应性及自动化控制的特点。该一体机系统集成了构网型储能变流器、箱变、高压开关等关键设备,通过托盘底座实现了一体化设计,方便了整体吊装和运输。主要设备包括干式变压器、开关柜、储能变流器和通讯动力柜等,这些都配置有自供电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和门控照明等安全与自动控制辅助系统,旨在简化现场安装、调试和后期维护工作。 构网型储能系统对于新型电力系统而言,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其技术发展与相关标准规范是支撑系统高效运行的基础。构网型储能变流器(GFM-PCS)作为系统的核心部件,具备电压源特性和电网支撑功能,能在必要时主动提供电网支撑。它运行于电压源模式,构建并维持输出电压和频率,满足短时过载要求,技术参数和设计特点对系统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 箱式变压器在该系统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它具备了特定的技术参数和特点,是系统稳定运行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高压开关室作为保障系统安全和电能转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要求和功能配置对于实现高可靠性的电力供应是必要的。 通讯动力柜则保障了整个系统内各部件之间的信息和电力交换,是实现系统智能化控制的基础。此外,辅助隔离变压器柜、消防灭火系统和热管理系统等辅助系统也是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和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网型5MW中压储能变流升压一体机技术方案,是将电化学储能系统、储能变流器、变压器等关键设备的高度集成,通过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技术参数的优化,以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储能、稳定供电及智能化管理。
2025-11-03 22:25:46 1.83MB
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日常生活和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机器学习赋予计算机自我学习的能力,使之能够通过数据的学习,模仿人类的学习行为来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在本课件中,我们通过“畅言智AI”平台的数字游戏,引导学生体验机器学习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输入、模型训练、预测未知属性以及经验归纳等步骤。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机器学习的基本原理,掌握如何通过数据集的特征提取,使用KNN算法等不同模型训练方法,并对模型进行优化,最终训练出一个有效的机器学习模型。 本课件还详细介绍了有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的概念及区别。有监督学习是通过历史数据和经验进行训练的过程,要求数据有明确的标签,以此来预测未知数据的属性。而在无监督学习中,算法尝试在没有标签的数据中寻找结构,根据数据之间的相似性进行分组。通过课堂上的互动体验和小组合作,学生有机会亲自调整算法参数,训练模型,记录准确率,从而寻找最优的机器学习模型。 在实际应用方面,有监督学习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实例,比如在垃圾邮件的自动识别、医疗诊断系统、天气预测模型等领域。而无监督学习的应用同样广泛,如在市场细分、社交网络分析、推荐系统等场景中,无监督学习帮助我们分析数据、发现潜在的模式和关联。 整个课件内容丰富,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体验中逐渐掌握机器学习的核心知识,并理解其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教师可以根据本课件安排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获得知识,又提高动手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5-11-03 15:30:50 31.78MB
1
Aspen Plus模拟:氢气液化循环中液氮预冷与氦气涡轮膨胀的综合应用,Aspen Plus模拟的氢气液化工艺流程:综合液氮预冷与氦气涡轮膨胀制冷技术在化工过程模拟中的实践与应用,Aspen Plus模拟氢液化循环 本模型可 Aspen 化工过程模拟→本模型将模拟基于液氮预冷和氦气涡轮膨胀制冷的氢气液化过程。 将使用 Aspen Plus 对基于液氮预冷和氦气涡轮膨胀制冷的氢气液化过程进行模拟。 该工艺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 氢气液化系统 - 液氮预冷系统 - 氦气低温循环 储罐中的氢气首先经过氮气预冷。 然后进入第一个正副转化反应器,用氮气冷却。 静止的气态氢气在氦冷热交器中冷却,然后进入第二个正副转反应器,该反应器绝热运行。 依此类推,氢气被氦气间接冷却,正离子馏分被耗尽。 当达到所需的对位馏分时,氢气在阀门中膨胀,形成液态。 ,Aspen Plus模拟; 氢液化循环; 液氮预冷; 氦气涡轮膨胀; 化工过程模拟; 氢气液化系统; 液氮预冷系统; 氦气低温循环; 储罐; 正副转换反应器。,Aspen Plus模拟氢气液化工艺:液氮预冷与氦气循环相结合
2025-11-03 13:17:03 1.37MB ajax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电阻抗层析成像(EIT/ECT)技术中的正逆问题仿真方法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利用Comsol和Matlab联合仿真解决正问题,即通过已知电导率分布计算边界电压;利用Matlab求解逆问题,即通过测量的边界电压反推内部电导率分布。文中还探讨了不同模型(如圆形和方形区域)的建模与求解方法,以及电极轮换方式(相邻电极轮换和相对电极轮换)的影响。此外,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和算法定制的可能性。 适合人群:对电阻抗层析成像技术感兴趣的科研人员、研究生及高校教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教学和科研项目,帮助理解和掌握EIT/ECT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培养学生的建模和仿真能力。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理论讲解,还附带详细的代码示例,便于读者动手实践。同时,强调了算法的灵活性,可以根据特定需求进行定制。
2025-11-03 10:51:04 416KB
1
"相控阵聚焦无损检测技术:COMSOL水浸环境下的声学与超声多层材料检测",基于相控阵聚焦技术的comsol水浸无损检测:声学超声多层材料检测法,comsol水浸,相控阵聚焦无损检测 声学检测 超声检测,使用压力声学物理场,可检测多层材料,裂缝及缺陷 ,comsol水浸; 相控阵聚焦; 无损检测; 声学检测; 超声检测; 压力声学物理场; 多层材料检测; 裂缝及缺陷检测,无损检测技术:声学与相控阵聚焦相结合的检测方法 相控阵聚焦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无损检测方法,它利用计算机控制的电子设备来形成和操纵声波束,从而在多个方向上对材料进行检测。这种技术特别适用于水浸环境中的检测任务,其中COMSOL作为一个强大的模拟软件,可以用来模拟声学和超声波在多层材料中的传播。COMSOL软件的使用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在虚拟环境中预测和分析声学波在多层材料中的行为,这对于理解波与材料相互作用及识别材料内部的裂缝和缺陷至关重要。 声学检测和超声检测是无损检测技术中的两个重要分支。声学检测主要基于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差异来识别材料内部结构的变化,而超声检测则利用高频声波的穿透和反射原理来探测材料内部的不连续性。当这两种技术与相控阵聚焦技术结合使用时,可以大幅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和效率,尤其是在复杂材料或多层材料的检测中。 在无损检测的应用领域,相控阵聚焦技术与声学和超声检测的结合,能够实现对多层材料结构的深度分析。这对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等依赖于高质量材料和组件的行业尤为重要。通过使用压力声学物理场,可以精确控制声波的传输方向和焦点,从而在不破坏材料的前提下,实现对材料内部的全面扫描和缺陷定位。 COMSOL软件在模拟水浸环境下的相控阵聚焦无损检测技术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它能够模拟声波在水和材料界面的反射、折射以及在材料内部的传播过程,这对于理解声波在多层材料中如何传播、如何通过声波信号的变化来揭示材料内部的结构细节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模拟结果有助于优化检测参数,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控阵聚焦技术在无损检测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特别是在结合了COMSOL软件的声学和超声检测应用中。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检测效率,还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保障工业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11-03 09:58:01 71KB 数据仓库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COMSOL进行水浸相控阵超声检测的方法和技术细节,特别适用于多层材料如复合材料、航空层板等的无损检测。文中涵盖了从基础环境设置、相控阵聚焦延迟算法、网格划分技巧、材料参数设置到缺陷识别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提供了具体的MATLAB代码示例。此外,文章还分享了一些实战经验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如声速温度补偿、动态聚焦、频域特征分析等。 适合人群:从事无损检测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相控阵超声检测感兴趣的科研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COMSOL中水浸相控阵超声检测的具体实现方法;②提高多层材料无损检测的精度和效率;③解决实际应用中常见的技术难题。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如声速校准、材料参数准确性、网格划分策略以及缺陷识别方法的选择。通过这些技术和技巧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检测的效果和可靠性。
2025-11-03 09:56:59 249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