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kw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基于两级式拓扑结构与多控制策略的PLECS仿真模型,6kw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两级式拓扑结构与多控制策略的PO-PR-SPWM仿真模型,6kw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plecs仿真模型 1)拓扑结构:两级式并网,前级为两路boost交错升压电路,后级为H4 Heric H6逆变电路(3种逆变电路可选)+Lcl滤波电路; 2)控制方式 光伏电池采用【PO扰动观察法】mppt算法, Boost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电压环采用PI控制;电流环采用PI控制 逆变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电压环采用PI控制+陷波器抑制母线二次纹波的影响,电流环采用PR控制,同时加入电网电压前馈控制,有效抑制电网电压波动的影响;加入有源阻尼抑制LCl谐振尖峰。 调制策略采用【单 双极性可选】SPWM方法; 电网锁相采用sogl-pll锁相环,并网电流和电网电压完美同相; 同时加入功率因素可调功能,支持无功输出。 仿真结果如下: 【01】光伏电池 输出电压、电流、功率 曲线 【02】并网电压、并网电流 波形 【03】直流母线电压 参考值
2025-05-27 15:54:12 2.73MB xhtml
1
在本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华为WLAN网络中的同一AC内AP之间三层漫游的配置。三层漫游是指在同一AC管理下的不同AP之间,当无线客户端在不同业务VLAN之间漫游时,其IP地址和业务VLAN保持不变,仅通过不同的AP转发数据。这在多VLAN环境中尤其重要,例如在上述办公区域的例子中,AP-1服务于VLAN 101,AP-2服务于VLAN 102,用户应能在整个区域自由漫游而不影响网络连接。 我们需要对网络基础设备进行初始化配置。对于POE二层交换机,我们需要创建VLAN并定义Trunk链路。VLAN 100通常作为管理VLAN,VLAN 101和102为业务VLAN。Trunk链路允许这些VLAN的数据在交换机之间传输。以下是一个示例配置: ```shell [Huawei-AS-1]vlan batch 101 102 800 # 创建VLAN 101, 102 和 800 [Huawei-AS-1]int e0/0/1 # 进入接口0/0/1 [Huawei-AS-1-Ethernet0/0/1]port link-type trunk # 设置接口为Trunk类型 [Huawei-AS-1-Ethernet0/0/1]port trunk pvid vlan 800 # 将接口默认VLAN设置为800 [Huawei-AS-1-Ethernet0/0/1]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1 to 102 800 # 允许VLAN 101, 102 和 800通过 ``` 接下来,核心交换机的配置包括VLAN创建、Trunk链路定义、DHCP服务和VLANIF接口及路由。VLANIF接口用于VLAN间的通信,路由则确保不同VLAN间的数据包能正确转发。同时,还需要配置出口路由器,包括内外网接口、路由和NAT服务,以确保外部网络的连通性。 AC(Access Controller)初始化涉及Trunk配置和VLANIF接口创建,允许AP通过Trunk链路发送和接收不同VLAN的数据,并且需配置相应的DHCP Option43,以支持SSID的广播和AP的发现。 在三层漫游的场景中,AP需要识别并处理多个业务VLAN的流量。例如,AP-1不仅为VLAN 101提供服务,同时也为VLAN 102提供转发服务,同样,AP-2也是如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AP需要具备处理和标记业务VLAN标签的能力。 总结起来,实现同一AC内AP之间三层漫游的关键步骤包括: 1. POE二层交换机的VLAN创建和Trunk链路设定。 2. 核心交换机的VLAN、Trunk、DHCP、VLANIF接口和路由配置。 3. 出口路由器的接口、路由和NAT配置。 4. AC的VLAN Trunk和VLANIF接口创建。 5. AP对多个业务VLAN的支持和识别。 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配置步骤对于构建稳定、高效的三层漫游WLAN网络至关重要。在后续的文章中,将进一步介绍AC上的WLAN业务配置,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实现和优化漫游体验。
2025-05-26 13:33:07 406KB 网络 网络协议
1
直流升降压斩波电路实验报告:基于Buck-Boost拓扑的闭环控制与Simulink仿真分析,操作便捷,自动计算占空比与输出波形,深入探究升压与降压模式下的轻载重载特性及纹波系数控制,全篇46页,详尽工作量呈现,直流升降压斩波电路实验报告:基于Buck-Boost拓扑的闭环控制与Simulink仿真分析,自动计算占空比输出波形,轻载重载下的性能研究及纹波系数优化,共46页详尽解析,直流升降压斩波电路,buck—boost,闭环控制,实验报告simulink仿真,打开既用,操作方便输入你想要的电压,计算模块自动算出占空比并输出波形,分析了升压轻载重载,降压轻载重载,以及纹波系数,均小于1%,报告46页,工作量绝对够。 哦~报告仅供参考 ,关键词:直流升降压斩波电路; buck-boost; 闭环控制; Simulink仿真; 占空比; 波形; 轻载重载; 纹波系数; 报告。,基于Simulink仿真的直流升降压斩波电路实验报告:Buck-Boost闭环控制操作分析
2025-05-26 12:01:42 5.36MB
1
COMSOL热流,热流固拓扑优化流道双目标模型(平均温度和压降) comsol拓扑优化代做,学位文献复现 目标函数为:设计域最大热+最小流动耗散 控制方程为无量纲形式或常规形式,拓扑优化等 ,COMSOL热流;热流固拓扑优化;双目标模型(平均温度和压降);拓扑优化代做;学位文献复现;设计域最大换热;最小流动耗散;控制方程。,COMSOL模拟:热流固拓扑优化双目标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本文档集中探讨了利用COMSOL软件进行热流固耦合系统的拓扑优化研究。这一研究领域涉及了复杂的计算流体力学(CFD)和结构优化理论,旨在优化流道设计以实现特定的热力学和流体力学性能。文档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于热流固耦合系统的理解,其次是拓扑优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再者是双目标模型的具体应用,最后是利用COMSOL软件进行模拟和仿真分析。 在热流固耦合系统中,温度和流体流动的相互作用是研究的关键。通过精确控制传热和流体动力学,可以在工业设计中实现效率更高和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案。拓扑优化方法是在给定的设计空间内,通过数学算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寻找最佳材料布局的过程,以满足预定的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这一技术的引入使得流道设计更加精细化和高效化,特别是在追求低能耗和高热交换效率的场合。 文档中提到的双目标模型,指的是在优化过程中同时考虑了平均温度和压降这两个相互冲突的目标。平均温度的最小化意味着提高系统的热交换效率,而压降的最小化则意味着减少流体流动的阻力,两者都需要在优化设计中取得平衡。这要求研究者们在设计优化模型时,不仅要考虑单一目标的最优解,还需考虑到多目标之间的权衡和妥协。 控制方程是描述物理现象的数学表达式,无量纲形式的控制方程在分析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们可以去除单位的影响,使得方程具有更普遍的意义和适用性。常规形式的控制方程则直接反映了物理量的实际意义,便于理解和应用。在进行拓扑优化时,控制方程的选择和构建对于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COMSOL软件的模拟和仿真,研究者们能够在计算机上复现实际的物理过程,对设计方案进行初步的预测和评估。这一过程可以大幅减少实验成本,并加快研发周期。COMSOL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多物理场仿真软件,支持包括热传递、流体动力学、结构力学等多个物理模块的耦合分析,非常适合用于处理复杂的热流固拓扑优化问题。 本文档的结构清晰,通过对文档的描述和标签的分析,可以得知文档的主体内容是围绕热流固耦合系统的拓扑优化方法展开,具体讨论了双目标优化模型的建立和COMSOL模拟的应用。文件名称列表显示了文档可能包含了引言、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模拟结果等部分,这些都为深入理解热流固拓扑优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参考。
2025-05-26 10:07:24 1.07MB 数据结构
1
HCIA-Datacom V1.0 培训材料教材-PPT 实验拓扑,考证必备,收集全了
2025-05-26 09:56:55 306.91MB 课程资源
1
无线充电系统中LCC-S谐振闭环控制的Simulink仿真研究与实践,LCC-S无线充电恒流恒压闭环控制仿真 Simulink仿真模型,LCC-S谐振补偿拓扑,副边buck电路闭环控制 1. 输入直流电压400V,负载为切电阻,分别为20-30-40Ω,最大功率2kW。 2. 闭环PI控制:设定值与反馈值的差通过PI环节,与三角载波比较,大于时控制MOSFET导通,小于时关断,开关频率100kHz。 3. 设置恒压值200V,恒流值5A。 ,LCC-S无线充电; 恒流恒压闭环控制; Simulink仿真模型; 谐振补偿拓扑; 副边buck电路; 开关频率; 功率。,基于LCC-S无线充电的闭环控制恒流恒压Simulink仿真模型研究
2025-05-26 08:31:43 218KB 数据仓库
1
"LCC-LCC无线电能传输系统:WPT Simulink仿真模型与高效补偿拓扑设计",LCC-LCC无线电能传输(WPT),无线充电,Simulink仿真模型,LCC-LCC补偿拓扑(其他补偿拓扑可定制,附参考lunwen) 电路参数: 直流电压220V,谐振频率85kHz,耦合系数0.3,负载40Ω,输出功率5kW(附带第二个模型60W),效率为92.64% (修改元件寄生电阻可以提高效率) ,LCC-LCC无线电能传输;无线充电;Simulink仿真模型;LCC-LCC补偿拓扑;定制补偿拓扑;直流电压;谐振频率;耦合系数;负载;输出功率;效率。,"LCC-LCC无线充电系统:仿真与效率优化"
2025-05-20 15:11:26 481KB 数据仓库
1
给出了一个较为复杂的网络拓扑图。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研究配置。
2025-05-18 11:47:41 11KB 网络拓扑
1
三相桥式(两电平)闭环并网仿真 拓扑:两电平逆变器 DC:800V AC:380V 控制:电流内环PI与前馈解耦 滤波器:LCL滤波器 调制:SPWM 功率等级:100kW THD<1% 结果: 电压电流对称三相波形正弦分布满足并网要求 功率输出波形稳定,有功并网,功率因数高。 三相桥式闭环并网仿真技术是一种将直流(DC)电能转换为交流(AC)电能,并通过电网并网的技术。在这一过程中,逆变器的拓扑结构、控制策略、调制方式、滤波器设计等关键因素都会影响到最终的并网效果。具体到本案例,采用了两电平逆变器结构,并设置直流侧电压为800V,交流侧电压为380V,这是因为在并网逆变器中,直流侧通常会接一个大电容,来保持直流电压的稳定。同时,交流侧电压应与电网电压相匹配,以满足并网的基本要求。 控制策略方面,本案例使用了电流内环PI(比例积分)控制与前馈解耦控制。PI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反馈控制策略,它能够有效地调节电流,保证输出电流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而前馈解耦控制则可以消除电流内环控制中由于电网电压和电感等参数变化带来的耦合影响,提高系统控制的快速性和稳定性。 滤波器设计对于提高并网电流质量至关重要。在本案例中,选择了LCL滤波器,与常用的LC滤波器相比,LCL滤波器具有更好的高频滤波性能和更强的抑制谐波能力,能够进一步降低电流总谐波畸变率(THD),在本案例中达到了小于1%的水平。 调制策略通常决定逆变器输出波形的质量。本案例采用了SPWM(正弦脉宽调制)技术,这种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输出电压的谐波成分,使输出波形更加接近正弦波,从而有利于提高并网效率和电能质量。 在功率等级方面,案例中的逆变器达到了100kW的功率等级,这样的功率输出可以满足大规模并网需求。仿真结果表明,电压和电流对称的三相波形呈正弦分布,满足并网要求,且功率输出波形稳定,有功功率并网,功率因数高,这意味着并网逆变器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为电网提供稳定的电能。 总结以上内容,三相桥式闭环并网仿真技术通过优化逆变器的拓扑结构、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设计高效的滤波器以及选用合适的调制技术,能够实现高功率等级、低谐波畸变率的电力并网,对提升电网稳定性、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2025-05-18 10:32:37 896KB 正则表达式
1
基于领航跟随法的切换拓扑编队控制:可调节智能体数量的Matlab程序实现,6 编队控制matlab程序 切拓扑 基于领航跟随法目标跟踪,可调节智能体数量 ,核心关键词:编队控制; MATLAB程序; 切换拓扑; 领航跟随法; 目标跟踪; 可调节智能体数量。,基于领航跟随法的切换拓扑编队控制Matlab程序,可调智能体数量目标跟踪 在现代控制系统中,多智能体编队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在动态环境下的目标跟踪和任务执行中。本项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基于领航跟随法的切换拓扑编队控制,并通过Matlab程序来模拟和分析智能体的动态行为。领航跟随法是一种多智能体系统中常见且有效的协调控制策略,它允许智能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交换来保持编队队形,并达到共同的跟踪目标。 在本研究中,程序的设计考虑了可调节的智能体数量,这一功能对于需要动态适应环境变化的系统尤为重要。通过编写和实现Matlab程序,研究者们可以对不同数量的智能体在编队控制中的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这不仅有助于理解智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还能够优化整个系统的性能。 切换拓扑是指在编队控制过程中,由于环境变化或智能体自身状态的改变,编队的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要求控制系统能够灵活适应,以保持编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本研究中的Matlab程序实现了这一动态适应机制,使得智能体可以在编队结构改变时,迅速调整其行为和位置,以适应新的编队形态。 目标跟踪功能是指系统能够根据设定的目标位置,控制智能体进行移动,最终实现对目标的有效跟踪。本研究将目标跟踪与编队控制相结合,展示了如何通过领航跟随法实现智能体的自主协同运动,从而达到对移动目标的有效跟踪。 在具体的程序实现方面,研究者们创建了多个文档和文本文件,详细记录了程序的构建过程和研究成果。这些文件包括了对编队控制理论的深入分析,以及Matlab程序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图像文件可能提供了直观的视觉展示,辅助说明了程序运行的结果。 这项研究展示了在多智能体系统中,如何通过领航跟随法实现动态和灵活的编队控制,同时保证了智能体数量的可调节性以及对动态目标的高效跟踪。这些成果不仅在理论上有重要的贡献,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如无人系统协同、环境监测和资源勘探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5-05-14 22:03:57 683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