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覆盖度是土地生态的重要指示因子,黄河流域横跨中国地形三大阶梯,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重要的经济地带和“能源流域”。为揭示长时序黄河流域及其煤炭富集地区土地生态变化状况,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对1987—2020年黄河流域共40 525景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进行批量去云、融合和NDVI云计算等处理,获取34 a的植被覆盖度数据。综合利用最大值合成法、像元二分模型、一元线性回归趋势性分析和F检验等方法对黄河流域及流域内煤炭国家规划矿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逐一识别地形因子和气候因子对黄河流域及其规划矿区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34 a间黄河流域的平均植被覆盖度由1987年的0.457 4上升至2020年的0.581 7,同期流域内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则由0.355 6增至0.536 1,2者呈现一致的波动上升的趋势;② 时序趋势变化类型构成中,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改善的面积(33.19%)远大于植被覆盖度退化的面积(3.55%)。规划矿区内植被覆盖度改善面积占比高于黄河流域,但其植被覆
2022-03-25 13:06:52 7.52MB Google Earth Engine(GEE) 黄河流域
1
cms监控软件支持海康 大华 黄河 H.264 等
2022-03-14 01:02:49 12.4MB 监控软件
1
大准增二线黄河大桥对防洪及防凌影响评价分析,张晓雷,张凤燃,本文对修建大准增二线黄河大桥前后不同频率洪水以及正常发电流量进行河段水面线计算,得到桥梁上游的壅水程度,以此分析桥梁对防
2022-03-02 10:54:43 305KB 首发论文
1
以盐地碱蓬、芦苇、互花米草为代表的黄河三角洲典型盐沼植被,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重要栖息地、降低暴雨径流、调节气候等方面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作者以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为研究区,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大数据平台,利用1999-2020年2068景Landsat TM/ETM/OLI、Sentinel-2 MSI光学数据和Sentinel-1 SAR雷达数据,结合盐沼植被的物候季相特征,利用特征优选算法筛选出最佳特征组合,利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植被分类,得到黄河三角洲典型盐沼植被时空分布数据集(1999-2000)。该数据集包括:(1)研究区范围数据;(2)1999-2020年13期盐沼植被类型空间分布数据;(3)1999-2020年互花米草、盐地碱蓬、芦苇的分布频率数据;(4)92个调查样点数据;(5)实测光谱数据。其中,栅格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为10 m。数据集存储为.shp、.tif和.xlsx格式,一共由64个数据文件组成
2022-02-21 09:13:05 31.75MB 分类 大数据 黄河三角洲 盐沼植被
潮沟是陆海生态系统交互作用的主要通道。潮沟形态特征的时空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它对构筑沿海工程设施和保护滩涂资源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作者以黄河三角洲为研究区,基于1998-2018年20景Landsat TM/OLI卫星数据(云量<10%),使用异质背景下潮沟网络的精准提取算法提取潮沟,并利用潮沟快速自动分级算法对潮沟进行分级处理后,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提取5年研究区潮沟形态特征参数,生成黄河三角洲潮沟形态特征时空分布数据集(1998-2018)。该数据集包括1998、2004、2008、2013和2018年黄河三角洲的以下数据:(1)潮滩最大分布范围数据;(2)潮沟分布数据;(3)潮沟密度核密度分布数据;(4)潮沟分汊率核密度分布数据;(5)非通道路径长度分布数据。其中,栅格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为30 m。数据集存储为.shp和.tif格式,投影坐标系为WGS_1984_UTM_Zone_50N,共包含120个数据文件,数据量为81.4 MB(压缩为1个文件,14.8 MB)
2022-02-21 09:13:04 14.87MB 黄河 三角洲 时空分布 数据集
第五届中国青海国际冬季抢渡黄河极限挑战精英赛竞赛规程 .pdf
2022-02-17 19:02:23 1.02MB #资源达人分享计划#
黄河中游榆神府矿区承担着能源保障和生态保护的双重战略重任,为了探索实现二者并举的途径,基于520余个钻孔地层数据,将采煤与矿区生态环境看作一个整体,采用基岩煤层厚度比与裂采比对比的方法,研究了榆神府矿区煤-岩-水-环的空间组合特征及采煤对生态损伤机理;依据煤-岩-水耦合作用对生态扰动方式,划分出厚基岩保水盐渍型、中厚基岩控水沉降型、薄基岩失水塌陷型、薄基岩无水裂塌型、烧变岩失水裂塌型、烧变岩无水裂塌型六种类型;针对矿区内日益增加的高强度开采与矿区生态本底脆弱并存的局面,根据采煤对生态的扰动机理和减损开采目标,指出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生态扰动最小化和煤炭资源开采效益最大化协调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提出研发采煤-覆岩-地下水-生态环境智能一体化系统的目标架构、技术思路和面临的技术难题。结果显示:中东部是生态对采煤扰动的敏感区;采煤对生态损伤的方式有地表下沉,潜水位下降与相对上升引起的植被退化、土地盐渍化;浅埋煤层开采引起地表裂缝塌陷破坏土壤结构和包气带水并损伤植被根系;黄土梁峁地貌区地表移动变形诱发滑坡切断植物根系。指出有必要根据不同破坏方式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及预测模型,并构建
1
300m3h黄河水预处理初步方案
2022-02-07 11:01:40 91KB 300m3h黄河水预处理初步方案
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感受母亲河的恢弘气势(上篇)参照.pdf
2022-01-22 19:13:40 1.46MB 网络技术
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感受母亲河的恢弘气势(下篇)借鉴.pdf
2022-01-22 19:13:40 1.02MB 网络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