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实习报告涵盖了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在频率计开发中的实践过程。在现代技术社会,报告不仅记录了工作或研究的经过,而且是交流和保存关键信息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工程和技术领域,报告能够清晰、精确地传达设计、实现过程以及结果,是技术人员不可或缺的技能。 本报告以LM3S2100微控制器作为主要硬件平台,设计并实现了频率计的功能。LM3S2100微控制器是基于ARM架构的一款产品,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开发中。通过该微控制器的定时器/计数器功能,结合外部扩展的六位LED数码管,能够实时且高精度地测量输入信号的频率,并通过LED数码管显示测量结果。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硬件原理、设计方法,并在这些基础上,进一步叙述了软件设计,最终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完成了整个频率计的设计。 频率计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讯设备、音频视频等科研生产领域的重要测量仪器。它不仅可以测量正弦信号和方波信号,还能测量其他各种周期性变化的物理量。在模拟和数字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过程中,频率计能够提供快速、精确和直观的频率测量结果。 报告详细解释了频率计的基本设计原理,即利用周期测量方法对信号频率进行自动测量。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基于ARM内核设计频率计,利用定时器/计数器测量外部脉冲的频率,并通过数码管或上位机显示。在硬件方面,需要使用protel绘制最小系统和外围扩展电路图,同时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明确各自的任务。 在设计理念方面,报告提到使用单片机设计频率计的方法,并举例了单片频率计ICM7216D。这是美国Intersil公司开发的专用测频芯片,能够直接驱动LED显示器,并具备高频振荡器、计数器、译码器等多功能模块。其基本测频范围为DC至10MHz,通过加入分频电路,上限频率还可扩展至40MHz或100MHz,适用于频率测量和机械转速测量等场景。此外,报告还提到了英国研制的微波频率计PTS2600,它能够测量高达26GHz的信号频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价格,适合于多种频率的测量。 总体来说,本实习报告不仅是一份实习成果的展示,更是一次深入了解嵌入式系统设计和频率计应用的机会。报告详细记录了设计过程中的每一步,从理论学习、硬件选型、电路设计、软件编程到最终测试,每一步都体现了工程实践中的严谨和细致。通过这样的实习经历,实习人员不仅能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设计技巧,还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技术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5-11-08 15:16:10 34KB
1
《正点原子》I.MX6U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指南是一本全面且深入的教程,专为那些想要在Linux环境下对I.MX6U处理器进行驱动程序开发的工程师们设计。I.MX6U是飞思卡尔(现已被NXP半导体收购)推出的一款高性能、低功耗的ARM Cortex-A9处理器,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设备。本指南以超过1500页的篇幅,详尽地阐述了如何在这一平台上进行驱动程序的编写和优化。 对于Linux驱动开发的基础知识,该指南涵盖了Linux内核的结构、驱动程序模型以及Linux设备模型。它解释了内核是如何管理硬件资源的,以及如何通过内核模块的形式实现驱动程序的加载和卸载。读者将学习到如何使用Makefile构建驱动程序,并理解内核编译和模块加载的过程。 针对I.MX6U处理器的特性,指南深入探讨了处理器的中断处理、时钟管理、电源管理等关键功能。I.MX6U拥有丰富的外设接口,如GPIO、UART、SPI、I2C等,这些在嵌入式系统中常用到的接口驱动程序的编写方法也会在书中逐一讲解。同时,指南还会涉及DMA(直接内存访问)和中断驱动的编程,这些都是提高设备性能的关键技术。 再者,图形界面和显示驱动是嵌入式Linux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I.MX6U这样的多媒体应用处理器上。书中会详细介绍如何配置和使用GPU,以及如何编写LCD控制器驱动,实现图形化用户界面。 此外,网络驱动也是现代嵌入式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I.MX6U支持以太网接口,因此指南会涵盖以太网控制器的驱动开发,包括网络数据包的接收和发送,以及TCP/IP协议栈的集成。 为了帮助开发者调试和测试驱动程序,本书还将介绍常用的Linux调试工具和技巧,如gdb、dmesg、sysfs等,以及如何通过日志系统来追踪和定位问题。 总而言之,《正点原子》I.MX6U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指南是一本实用性强、内容丰富的教程,不仅适合初学者学习Linux驱动开发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也适合经验丰富的开发者作为参考,进一步提升他们在I.MX6U平台上的开发技能。通过阅读并实践书中的案例,读者可以逐步掌握驱动程序开发的全过程,从而更好地利用I.MX6U处理器的强大功能,实现高效的嵌入式系统设计。
1
利于QXlsx库源码加在QT项目里,编译后可读写excel文件。 1、QT版本:用5.6.3编译通过,用5.12.9编译通过,用5.15.2编译通过。其它版本没试。 2、QT可动态编译也可静态编译。静态编译需要QT静态版本。 3、可编译windows、linux和arm三个版本。 4、程序包含有键盘程序,可中文输入。 5、整个程序不需要额外的库文件,直接把键盘和QXlsx库编译在一起。
2025-11-06 12:10:28 13.42MB linux arm
1
内容概要:本文档主要介绍了LCD驱动的基本原理及其开发要点。首先指出LCD驱动本质上是字符设备驱动,通过platform机制注册,与设备树匹配成功后初始化Framebuffer设备,Framebuffer作为LCD的显存,由fb_info结构体表示,用户通过Framebuffer提供的上层读写接口操作LCD。文档强调了Linux系统中严格的内存管理机制下Framebuffer的作用,并说明了驱动开发过程中需要初始化应用层的file_operation函数和LCD控制器。此外,文档还简述了LCD驱动分为应用层、核心层和硬件设备层,其中LCD控制器负责控制分辨率、像素时钟等功能;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Linux驱动开发经验的研发人员,尤其是从事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LCD驱动的工作原理;②掌握基于Framebuffer的LCD驱动开发流程;③学会根据LCD型号参数修改设备树信息以适配不同的LCD屏幕; 其他说明:由于这部分驱动程序大多由芯片原厂编写,开发者主要任务是在项目开发中根据具体LCD型号调整设备树配置,确保驱动能够正确识别并初始化硬件。
2025-11-03 22:58:59 1KB Framebuffer LCD驱动 平台驱动 Linux内核
1
# 基于FreeRTOS的dsPIC33CK256MP505嵌入式开发项目 ## 项目简介 本项目是一个在dsPIC33CK256MP505微控制器上实现的简单FreeRTOS项目。dsPIC33CK256MP505是Microchip公司的高性能、低功耗数字信号微控制器,适用于工业控制、传感器处理、通信等多种应用场景。项目借助FreeRTOS实时操作系统,实现多任务管理、中断处理、内存管理等功能。 ## 项目的主要特性和功能 多任务并行利用FreeRTOS任务调度机制,实现多任务并行执行,提升系统性能与响应速度。 中断有效处理通过FreeRTOS中断管理函数,保障系统实时性与稳定性。 内存高效管理借助FreeRTOS动态内存分配与释放功能,合理使用系统内存资源。 任务同步通信运用FreeRTOS事件组、队列和信号量,实现任务间同步、通信与数据传递。 精确时间管理利用FreeRTOS定时器服务,实现精确时间管理与延迟处理。 ## 安装使用步骤
2025-11-03 19:38:40 700KB
1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讲解了嵌入式图形库与LCD屏驱动开发的全流程,以STM32F429为核心平台,结合LTDC控制器、SDRAM显存管理与DMA2D硬件加速技术,实现高效图形渲染。文章从底层硬件初始化(如LTDC时序配置、双缓冲机制)出发,逐步构建最小化图形库,涵盖画点、画线、矩形填充等基础操作,并重点优化性能,利用DMA2D大幅降低CPU占用率。同时,详细阐述了如何将自研驱动与TouchGFX GUI框架集成,实现平滑刷新与零拷贝切换,最后展望了RISC-V、DSI 3.0、矢量图形及AI图层等未来趋势。; 适合人群:具备ARM Cortex-M系列开发经验,熟悉STM32外设与C语言编程,有一定嵌入式系统基础的中高级工程师或技术爱好者;适合从事HMI、工业控制、医疗设备等领域研发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嵌入式系统中LCD驱动的底层原理与性能优化方法;②实现高帧率、低延迟的图形界面显示;③将轻量级图形库应用于工业HMI、白色家电等人机交互设备;④为后续接入TouchGFX、LVGL等GUI框架提供扎实底层支持。; 阅读建议:建议结合STM32CubeMX配置工具与GitHub代码仓库同步实践,重点关注LTDC时序计算、显存对齐、DMA2D寄存器操作等细节,动手调试并测量各图形函数执行效率,深入理解硬件协同工作机制。
2025-11-03 14:54:51 21KB LCD驱动 TouchGFX STM32
1
TMC9660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步进电机驱动器,它支持多种控制模式,如FOC(Field Oriented Control)控制,而且具有先进的电流控制和编码器配置功能。TMC9660能够实现精确的电机控制,并且适用于嵌入式开发环境。本手册主要介绍了如何在硬件层面将TMC9660开发板与电机连接,并在TMCL-IDE软件中进行相应的配置。 在硬件准备阶段,需要首先连接好电机线和开发板。如果使用的是三相BLDC/PMSM电机,应当将其接到MOTOR端子的X1、X2、Y1、Y2等端口;若使用的是两相步进电机,则接在A+、B-等端口。还需要注意电源电压的选择以及接线方向,防止接反。如果电机具备霍尔效应传感器,则需要将霍尔引脚接到REFSWITCHES端子,按照5V供电、地线和霍尔输出线的顺序连接。此外,编码器的接线也非常重要,单路编码器接到ENCODER#1端子,双路编码器时需要将第二路连接到ENCODER#2端子。 在软件配置方面,首先需要在电脑上安装最新的TMCL-IDE软件。通过TMCL-IDE进行快速配置时,首先需要加载Bootload固件,这需要通过Landungsbruecke来完成。在成功加载固件后,通过TMCL-IDE的Wizard工具可以实现初始化配置,包括选择电机类型、配置磁极对数、PWM载波频率、以及是否使用霍尔和编码器等。此外,还可以通过软件进行电流参数设置,例如峰值电流的配置,开发板的电流采样电阻为10毫欧姆,通过设置CSA增益可以得到Active max.torque的期望值。 用户可以通过开环控制电机运行来检测电流波形,若发现不理想则需要手动调节PI参数和带宽。TMCL-IDE同样提供了电机参数自检测功能,它可以自动检测出电机的电阻、电感,并自动匹配出电流环带宽和滤波参数,然后将这些参数设置到ActiveTorque/FluxP&I中,从而使电机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 除了电机控制相关的配置外,手册还介绍了如何进行霍尔配置和控制。整个手册为读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TMC9660硬件接线和软件配置流程,让工程师们能够顺利地将TMC9660应用到嵌入式开发项目中,实现高效稳定的电机控制。
2025-11-03 14:03:07 3.86MB 嵌入式开发 电机控制 TMCL-IDE FOC控制
1
嵌入式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pptx
2025-11-03 11:58:46 431KB
1
1 引言   指脉搏应指的强弱、流畅等趋势。脉势包含着多种因素,如脉动的轴向和径向力度;主要有由心脏和阻力影响所产生的流利度;由血管弹性和张力影响而产生的紧张度等。每次诊脉均应诊察脉动势力的强弱及流畅程度。正常脉象,应指和缓,力度适中。应指有力为实脉;应指无力为虚脉;通畅状态较好,脉来流利圆滑者为滑脉;通畅状态较差,脉来艰涩不畅者为涩脉等。为了促进脉诊的应用和发展,必须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更科学、客观的诊断。随着嵌入式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研制出一种基于ARM920T处理器的新型脉象仪。它采用一款ARM920T核的高速处理器S3C2410.该新型脉象仪具有成本低,体积小,可靠性高和操作简单等优 在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医疗设备也在不断进步,其中脉象仪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工具,其发展与嵌入式系统和先进的微处理器技术密切相关。本文以“嵌入式系统/ARM技术中的ARM在脉象仪系统中的应用”为主题,探讨了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提升中医脉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我们必须了解脉象的含义。脉象是通过医生手指感受到的脉搏强弱、流畅等趋势,这包含着多种因素,如脉动的轴向和径向力度;由心脏和阻力影响所产生的流利度;由血管弹性和张力影响而产生的紧张度等。正常的脉象应该是和缓的,力度适中。而脉象的变化也预示着身体状况的改变。然而,传统脉诊依赖于医生的经验,存在主观性和不稳定性。因此,为了克服这些局限,科研人员开发了一款基于ARM920T处理器的新型脉象仪。 这款新型脉象仪采用了高速处理器S3C2410,这是一款集成了ARM920T核心的芯片,具有高性能、低成本、体积小巧和操作简便的特点,特别适合在个人和小型医疗机构中使用。在硬件模块设计中,关键组件之一是A/D转换器。MAX197作为A/D转换电路的选择,利用逐次逼近技术实现了快速转换和低能耗,能够将生理信号(如脉搏波形)转化为数字信号,供处理器分析。此外,系统采用SDRAM和Flash两种内存类型。SDRAM用于存储操作系统、程序和临时数据,其高速特性满足实时处理需求;Flash则用于保存启动代码和系统数据,其非易失性确保数据在断电后仍能保留。 在嵌入式系统和ARM技术的结合下,脉象仪可以准确、客观地捕捉和分析脉搏信息,为中医脉诊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支持。例如,通过分析脉搏的强度、速率和节律,脉象仪可以提供一系列脉象参数,这些参数为医生提供了更多的诊断信息。此外,脉象仪还可以将数据存储起来,方便医生对病人的病情进行长期跟踪和分析。 嵌入式系统和ARM技术的应用使得脉象仪从传统的经验性诊断工具转变为一种科学、客观的诊断设备。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脉诊的精度,还推动了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为未来医疗设备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脉象仪将在医疗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5-10-30 23:00:54 173KB 嵌入式系统/ARM技术
1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基于STM32的智能AI号脉系统的开发过程,旨在解决传统中医把脉依赖医师经验和难以量化脉象特征的问题。系统架构由中医脉诊传感器、STM32F407信号处理、AI脉象分析模块和LCD显示/APP反馈组成。关键硬件包括MPXV7002DP脉搏传感器、STM32F407主控芯片、128×64点阵OLED显示模块和HC-05蓝牙模块。核心代码采用C++面向对象设计,分为脉搏信号采集模块、AI脉象分析模块和用户交互模块。开发调试与优化要点涵盖信号采集优化、AI模型部署和诊断结果验证。技术亮点包括浮点运算单元加速、硬件级DMA传输、轻量化诊断模型和实时波形显示功能。; 适合人群:对嵌入式开发有一定了解,特别是熟悉STM32平台的开发者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了解中医脉诊传感器与STM32的结合应用;②掌握C++面向对象编程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实现;③学习如何使用NanoEdge AI Studio生成轻量化的AI模型并部署到STM32上;④实现脉象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可视化。;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首先熟悉STM32的基本操作和C++编程基础,然后按照文档提供的模块化设计思路逐步实现各个功能模块。在实践中可以参考提供的完整工程代码和测试用例,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正常工作。此外,读者应准备好必要的硬件设备和开发环境,如ST-Link调试器和Keil MDK等。
2025-10-30 23:00:00 24KB 嵌入式开发 STM32 AI医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