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兹波段是电磁波频谱中一个特殊的区域,位于微波和红外线之间,拥有独特的物理特性,例如可以在非导电材料中以低衰减传播,因此在通信、成像、生物医学和安全检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电导天线作为一种太赫兹波源,通过电效应产生太赫兹波,因此在太赫兹技术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而COMSOL Multiphysics是一款强大的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它能对包括电磁波在内的多种物理场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为太赫兹电导天线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太赫兹电导天线的工作原理基于电效应,通常在半导体材料表面施加激脉冲,激发产生载流子,形成瞬态电流,从而辐射出太赫兹波。在研究和设计太赫兹电导天线时,需要考虑多个关键因素,包括半导体材料的选择、激脉冲的参数、天线的几何结构以及工作环境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天线的辐射效率、带宽、方向性以及发射的太赫兹波的频率特性。 COMSOL软件在太赫兹电导天线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仿真分析上。研究者可以利用COMSOL的仿真环境对天线模型进行建模,模拟激照射下的物理过程,分析载流子动力学,以及电磁波的辐射特性。这不仅有助于理解太赫兹波的产生机制,而且可以指导实验设计,预测实验结果,从而减少实验次数,节约研究成本。 在具体实施研究时,研究者会通过实验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实验验证主要包括电导天线的制作、激激发实验、太赫兹波的检测等步骤。通过将实验数据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可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天线设计。 通过解析、仿真与实验验证的结合,研究者可以深入理解太赫兹电导天线的工作原理,不断优化天线设计,最终实现高效的太赫兹波产生和控制。这一研究实践不仅对太赫兹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推动了COMSOL等仿真软件在电技术领域的应用。 另外,由于太赫兹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因此相关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也非常活跃。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太赫兹电导天线及其相关技术有望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生物医学成像、安检设备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2025-09-08 21:26:11 585KB 开发语言
1
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太赫兹电导天线建模的方法和技术要点。首先阐述了太赫兹波的应用背景及其重要性,随后逐步讲解了如何创建天线几何结构(包括基底和砷化镓导层),并强调了尺寸参数的精确控制。接下来讨论了材料属性设置,特别是砷化镓的迁移率以及生载流子的开启方法。文中还涉及了电磁波模块和半导体模块之间的耦合配置,重点在于激脉冲空间分布的设定。对于网格划分,指出了太赫兹频段下需要满足λ/10准则,并给出了手动调整网格尺寸的具体步骤。此外,文章提到了仿真后的数据处理技巧,如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谱图,以及如何正确设置积分路径来观察远场辐射模式。最后分享了一些实用的经验教训,比如避免因错误的边界条件而导致的问题。 适用人群:从事太赫兹技术研究的专业人士,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电导天线建模细节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想要掌握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中针对复杂多物理场系统(如太赫兹电导天线)建模流程的人群;旨在帮助用户理解各个组件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机制,从而能够独立完成类似项目的建模任务。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详细的MATLAB代码片段用于指导具体操作,而且还解释了许多潜在的技术难点和容易忽视的小细节,有助于提高用户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5-09-08 21:21:55 155KB
1
内容概要:本文档是关于海 DCU DeepSeek-R1/V3部署指南,发布于2025年5月9日。DeepSeek-R1和 DeepSeek-V3是深度求索公司开发的高性能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前者专注于复杂逻辑推理任务,后者为通用NLP模型。文档详细介绍了在海 DCU上部署 DeepSeek推理环境所需的步骤,包括基础环境依赖安装(如 DCU驱动和 Docker安装)、模型下载方式(推荐三种下载渠道:SCNet超算互联网、Huggingface、Modelscope)、不同型号 DCU的推理环境部署(针对 K100AI和 Z100/K100系列,使用 vllm、ollama、Pytorch框架)、以及 Webui+server可视化交互部署。此外,还提供了详细的命令行示例和环境变量设置说明。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Linux系统管理和深度学习框架使用经验的IT技术人员或运维人员,特别是从事自然语言处理和AI模型部署的相关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为用户提供详细的步骤指导,确保在海 DCU上顺利部署 DeepSeek模型;②帮助用户理解各个框架(vllm、ollama、Pytorch)的具体配置和使用方法;③提供模型下载和环境变量设置的详细说明,确保模型能够高效运行;④通过可视化交互工具(如 Anythingllm和 DCU智能助手),提升用户体验和操作便捷性。 其他说明:文档附带了丰富的参考链接,涵盖了从基础环境搭建到高级模型推理的各个方面,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同时,文档提供了多种模型下载渠道和预配置的 Docker镜像下载链接,便于用户快速获取所需资源。
2025-09-08 14:12:32 1.05MB Docker Pytorch
1
根据提供的文件内容,可以提取出以下知识点: 1. 项目概况:报告开始部分将会介绍10MW伏电站项目的概况,包括电站的基本信息、规模、建设目标等。 2. 编制依据:这部分将阐述报告的编制依据,可能包括相关政策、法规、标准以及技术规范等。 3. 研究内容:报告将明确指出其研究内容,包括技术、市场、环境影响、经济等方面的深入分析。 4. 场址概况:将对10MW伏电站项目的具体场址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地理位置、场地条件等。 5. 投资方简况:报告会概述投资方的基本信息,包括背景、实力、投资意向等。 6. 太阳能资源条件:详细分析伏电站所处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状况,包括日照时长、太阳辐射强度等,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7. 巢湖市其他气象条件:除太阳能资源外,报告还将探讨巢湖市的气象条件,如温度、湿度、风速等,对伏电站的运行和维护有重要影响。 8. 项目所在地地理条件:地理条件可能包括地形、地质、水文、交通状况等,对电站建设和运营具有决定性作用。 9. 伏电站场址建设条件:报告将详细评估场址是否适合建设伏电站,涉及土地利用、环境影响、建设难度等多方面因素。 10. 国际伏发电现状:报告中将包含当前国际伏发电技术的发展水平、市场情况及趋势分析,为项目定位和竞争力分析提供参考。 11. 国内伏发电现状:此部分将重点分析中国伏产业的现状,包括市场规模、技术进步、政策环境、行业挑战等方面。 由于缺乏更多的具体内容,上述知识点是基于给定内容的标题和部分描述提炼出的。完整的可研报告会包含更详细的分析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环境影响评估、经济可行性分析、技术方案比较、风险评估等内容。
2025-09-08 09:52:59 818KB 光伏电站 可研报告
1
基于MATLAB/Simulink的三相伏并网逆变器仿真模型。该模型主要关注于扰动观测法(P&O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和三相逆变器模块中的PLL锁相环模块。通过不断对伏电池的工作电压进行微小扰动并观察其输出功率变化,P&O法实现了伏电池的最大功率输出。同时,PLL模块确保了逆变器输出的电流与电网电压的相位一致,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此外,文中还讨论了该仿真模型的实际应用场景及其对未来太阳能伏系统设计和优化的重要意义。 适合人群:从事伏系统设计、电力电子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和掌握扰动观测法MPPT控制的原理和实现方法;②学习三相逆变器与PLL锁相环的协同工作机制;③通过仿真模型预测和优化伏系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表现。 其他说明:文中未展示完整代码和仿真结果图,但强调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2025-09-07 13:33:57 3.08MB
1
基于NSGA-II算法的水电-伏多能互补系统协调优化调度模型研究,《基于NSGA-II的水电-伏多能互补协调优化调度模型仿真及代码实现》,MATLAB代码:基于NSGA-II的水电-伏多能互补协调优化调度 关键词:NSGA-II算法 多目标优化 水电-伏多能互补 参考文档:《自写文档》基本复现; 仿真平台:MATLAB 主要内容:代码主要做的是基于NSGA-II的水电-伏互补系统协调优化模型,首先,结合水电机组的运行原理以及运行方式,构建了水电站的优化调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伏发电与其组成互补系统,构建了水-系统互补模型,并采用多目标算法,采用较为新颖的NSGA-II型求解算法,实现了模型的高效求解。 ,基于NSGA-II的多目标优化; 水电-伏多能互补; 协调优化调度; 水电伏系统模型; 优化求解算法; MATLAB仿真。,基于NSGA-II算法的水电-伏多能互补调度优化模型研究与应用
2025-09-06 21:22:32 789KB xhtml
1
校园网络是指整个校园的信息传输网络采用纤作为主要传输介质,构建一个高速、大容量的网络平台。全网络能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和优良的网络质量,同时具备易于管理和维护的特点。全校园网络建设对于提升教育机构的信息化水平,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网络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大学作为实施全校园网络建设的先行者,其方案中的项目背景和建设目标,确立了建设一个先进、安全、稳定、具有高性价比的校园网络系统。这将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提供坚强的网络支持,打造一个数字信息化的校园环境。 在设计原则上,全校园网络方案强调网络的可扩展性、开放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案设计应保证网络技术的先进性,便于未来的升级和扩容,并且要求与现有网络设备兼容。同时,在网络规划时,要特别注重数据传输的安全与用户的认证管理。 方案设计概述中,重点考虑了网络的整体架构,包括骨干网络、园区网络和接入网络的设计。网络骨干是整个网络的中心部分,需要考虑高带宽、低延迟和高可靠性。此外,网络安全规划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关系到整个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BRAS认证设备设计确保了网络接入的安全性和管理的便捷性。核心层设计作为网络的中枢神经系统,需要保证高效率的数据转发能力。 校园骨干网络的设计还要考虑到园区网络管理,这涉及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监控和故障处理等方面。园区网络设计通常包括综合布线、汇聚层设计和接入层设计。综合布线设计要满足多业务需求,支持多种终端接入;汇聚层设计要合理规划,确保数据汇总和分配的效率;接入层设计则需要考虑到用户密度、接入方式和信号覆盖范围等因素。 黑龙江大学全校园网络方案具体内容可能还包括了具体技术细节,例如纤接入技术、无线接入点分布、网络设备的选型以及网络服务的部署等。这些技术细节共同决定了网络建设的成功与否,并为校园网络的高效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全校园网络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投资成本、技术培训、后期维护等环节。一个成功的校园网络建设不仅要技术先进,更要确保长期稳定运行,并为用户提供优秀的服务体验。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黑龙江大学将能够拥有一个符合现代教育需求的全新网络环境,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09-04 22:57:04 2.5MB
1
根据广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和交叉谱密度函数的表达式,推导出部分相干高斯-谢尔涡旋束在大气湍流中传输时强分布的积分形式,通过一些特殊积分处理得到完整的解析表达式,分析讨论了传输距离、湍流强度和束自身参数等对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相干涡旋束在大气湍流中传输时,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强分布逐渐由空心分布转化为高斯分布;当拓扑荷数为0时,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强分布一直保持高斯分布;在湍流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拓扑荷数越小,相干长度越短,束腰宽度越长,强分布由空心分布转化为高斯分布所需要的传输距离越短。
2025-09-04 11:09:18 6.23MB 光强分布 大气湍流
1
通信激二极管驱动电路是一种用于控制激二极管(LD)输出的电路系统,它在高速通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驱动电路的基本原理涉及电流控制,自动功率控制(APC)电路原理,以及稳定消比和功率的原理和温度补偿。激二极管作为一种电流器件,在其正向电流超过阈值电流(Ith)时,便开始发出激。为了确保激二极管能够高效工作,必须在其上施加略高于阈值电流的直流偏置电流IBIAS。 激二极管的两个主要参数为阈值电流Ith和斜效率S(Slope efficiency),这两个参数是温度的函数且具有离散性。驱动电路实质上是一种高速电流开关驱动电路,它需要精确控制调制电流和偏置电流的大小,这通常通过镜像恒流源电路实现。镜像恒流源电路可以通过改变外接电阻来设置电流值。 温度对激二极管性能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阈值电流Ith增大,斜效率S降低。为了保持输出平均功率和消比的稳定,在温度升高时需要增加偏置电流和调制电流。消比是指激二极管在“开”和“关”状态下的功率比,而平均功率是指激二极管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平均输出功率。 为了稳定功率和消比,可以采用闭环自动功率控制(APC)和热敏电阻补偿等方法。APC通过检测背二极管产生的电流来实现闭环控制,自动调整偏置电流以保持平均输出功率的稳定。而热敏电阻补偿则用于调制电流的温度补偿。 在驱动电路构造方面,通常包括差分电流开关电路、偏置电流发生器、自动功率控制(APC)电路、故障告警及保护电路、调制电流及偏置电流监控电路以及输入端整形电路等部分。驱动电路可以采用交流耦合或直流耦合的方式,但它们各有特点和限制。 高速通信要求激二极管的驱动电路与激器之间的匹配必须尽可能好,以便于高速信号的传输和最小化电磁干扰(EMI)。此外,驱动电路还需要对激器的引脚连接、信号电流回路和电源旁路电容进行特别设计,以确保高速信号的完整性和驱动电路的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激器驱动电路设计还会考虑到温度稳定性和调制电流补偿的问题。温度变化会导致背二极管产生的电流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APC的跟踪精度。因此,必须保证背二极管的跟踪误差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功率和消比发生较大变化。 通信激二极管驱动电路的设计和应用是一项综合了多个电子工程领域的技术,需要精确控制电流、电压和温度等多个参数,以保证激二极管的稳定输出性能。
2025-09-03 11:59:35 492KB
1
含奥比中最新的SDK,相关实例,已经用VS2019编译过。直接用VS2019打开工程就可以使用。
2025-09-03 10:41:15 348.68MB window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