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罗的Android之旅系列导读PPT课件,本人下载别人的全集包,发现包里部分ppt是损坏的,故将损坏的ppt从老罗给出的链接处下载,然后再重新打包上传,方便大家学习交流,如果自己一个一个的下载,会需要更多的积分。
2025-05-28 04:10:10 12.52MB Android ppt
1
矿井通信系统培训课件.pptx
2025-05-27 12:17:06 4.78MB
1
### 计算全息课件知识点详述 #### 一、全息术概述 全息术是一种能够记录和再现三维图像的技术,它基于光波的干涉现象。与传统的摄影技术不同,全息术不仅能记录光波的强度信息,还能记录光波的相位信息。 - **基本原理**: - 全息术的核心在于通过干涉的方式同时记录光波的振幅(强度)和相位信息。 - 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是将位相因子 \( \exp(j\phi) \) 转变为非负的实函数。 - **全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 **1948年**:由Dennis Gabor提出了“波前重现”的理论基础。 - **1962年**:离轴全息图的问世,由Leith和Upatnieks共同开发,这标志着全息技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 **1964年至1967年**:计算全息技术逐渐成型,包括用光学方法综合复数空间滤波器的方法被提出,并应用于光学检验和光束扫描等领域。 - **全息术发展阶段**: - 第一代全息:使用汞灯作为光源,采用同轴全息图。 - 第二代全息:采用激光记录和再现,引入了离轴全息图。 - 第三代全息:实现激光记录,白光再现。 - 第四代全息:实现了白光记录和再现。 #### 二、计算全息的基本概念 - **Computer-generated Holography (CGH)** 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生成全息图的技术。 - **发展历程**: - 1964年:Vanderlugt提出了使用光学方法合成复数空间滤波器的概念。 - 1965年:Cooly和Tukey发明了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同年Kozma利用计算机制造了一个实数型匹配滤波器。 - 1966年:Lohmann和Brown发明了绕行相位编码方法,这是制造CGH复空间滤波器的关键步骤。 - 1967年:CGH技术开始应用于光学检测和光束扫描等领域。 - **分类**: - 按全息图的透射率函数的性质分类。 - 按全息图的原理分类。 - 按全息图的编码方式分类。 #### 三、计算全息的基本原理与过程 - **基本原理**: - 采样:根据系统的参数和采样定理确定物理采样空间。 - 计算:基于物理模型计算物光波及其在全息图平面上各采样点的振幅和位相值。 - 编码:将复值函数转换为离散形式的、非负的实值函数,便于存储。 - 输出:形成CGH。 - **计算过程**: - 物函数抽样:对于限带函数 \( g(x,y) \),其频谱为 \( G(\xi,\eta) \),根据采样定理确定抽样间隔和抽样数。 - 频谱抽样:同样地,对频谱函数进行抽样处理。 - 干涉项计算:利用干涉公式 \( I(x,y) = (O + R)^2 = |O|^2 + |R|^2 + O \cdot R^* + O^* \cdot R \) 进行计算。 - 衍射公式应用:利用离散化的菲涅耳衍射公式来计算全息图上的每一点。 - 快速傅立叶变换 (FFT):为了提高计算效率,通常会采用FFT算法来代替直接的傅立叶变换。 #### 四、光学再现 - 在计算全息技术中,光学再现是通过全息图来重建原始图像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光波与全息图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效应来再现原始图像。 #### 五、总结 全息术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尤其是在计算全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通过对全息图的精确计算和编码,不仅能够实现高质量的三维图像再现,还能够在诸如光学检测、光束扫描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计算能力和算法的不断进步,计算全息技术将继续发展,未来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5-05-26 20:43:43 36.86MB 计算全息
1
Java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其核心概念是类和对象。类可以理解为一个模板或者蓝图,它定义了对象的数据属性(域)和行为(方法)。在Java中,类是程序的基本单元,而对象则是类的实例化。当我们创建一个类的实例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内存中创建了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包含了类中定义的所有属性和方法。 3.1 Java的类和对象 类是Java语言的基本构建块,它封装了对象的状态(数据成员,即域)和行为(成员方法)。例如,`Car`类包含了颜色编号(color_number),门的数量(door_number)和速度(speed)等属性,以及`brake()`,`speedUp()`和`slowDown()`等方法。类的定义允许我们在程序中创建多个Car对象,并通过这些对象的方法进行交互。 3.2 域和方法 域是类中的变量,代表对象的状态。方法是类中的函数,定义了对象可以执行的操作。例如,`Car`类的`brake()`方法可能用于减缓车辆的速度,`speedUp()`用于增加速度,`slowDown()`则用于减速。 3.3 访问控制符 访问控制符包括public、private、protected和默认(无修饰符)。它们决定了类的成员(域和方法)在程序中的可访问性。public成员对所有类都是可见的,private成员只能在定义它们的类内部访问,protected成员在同包内的类和子类中可见,而默认修饰符的成员只在同包内可见。 3.4 继承 继承是面向对象编程中的一个重要特性,允许一个类(子类)继承另一个类(父类)的属性和方法。子类不仅可以拥有父类的所有非私有成员,还可以添加新的域和方法,或者重写父类的方法。这有助于代码复用和结构化设计。 3.5 方法的继承、覆盖与重载 继承中,子类自动获得父类的非私有方法,这就是方法的继承。覆盖(Override)是指子类重新定义父类中的方法,通常为了提供不同的实现。重载(Overload)指的是在同一个类中可以有多个同名但参数列表不同的方法。 3.6 上转型对象 上转型对象是指将子类对象赋值给父类引用,这种引用可以调用父类中定义的方法,但不能调用子类特有的方法。这种机制提供了多态性,使得代码更加灵活。 3.7 接口 接口是Java中的一种类型,它只包含抽象方法和常量。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以表明它支持接口中定义的行为。接口提供了一种方式来定义共同的协议,使得不同类之间可以进行通信。 3.8 包 包是Java中的命名空间,用于组织类和接口。常见的包有java.lang、java.io、java.util等。每个Java程序都会自动导入java.lang包,它包含了基本类型、数学函数、字符串处理等核心类。其他包如java.io提供了输入/输出操作,java.util提供了日期、集合、栈等工具类,而java.awt和相关包则用于构建图形用户界面。 熟练掌握这些Java基础知识对于编写高效、高质量的程序至关重要。通过利用Java提供的丰富类库,开发者可以轻松地实现各种功能,同时利用面向对象的特性,如继承、多态和封装,来构建复杂且易于维护的系统。
2025-05-24 22:12:53 421KB JAVA PPT 电子科技大学
1
种是单行注释和多行注释,第三种是文档注释,它们的作用是提供程序的解释和说明,方便代码阅读和维护。 单行注释以 `//` 开始,直到行尾结束,例如: ```java // 这是一个单行注释,用于解释下面的代码功能 ``` 多行注释以 `/*` 开始,以 `*/` 结束,可以跨越多行,例如: ```java /* 这是一个多行注释, 它可以在多行中解释代码的细节 */ ``` 文档注释以 `/**` 开始,以 `*/` 结束,通常用于生成 API 文档,例如 Javadoc: ```java /** * HelloWorldApp 类 * 这是程序的主入口类 */ public class HelloWorldApp { // ... } ``` 2.3 Java 数据的简单类型包括八种基本数据类型:整型(byte, short, int, long)、浮点型(float, double)、字符型(char)和布尔型(boolean)。每种类型都有其固定的存储大小和取值范围。 2.4 常量在 Java 中通过 `final` 关键字定义,一旦赋值后不可更改。例如: ```java final int MAX_SIZE = 100; ``` 2.5 变量是程序中用于存储数据的容器,声明变量时需要指定数据类型,如: ```java int count = 0; ``` 2.6 运算符与表达式包括算术运算符、关系运算符、逻辑运算符、位运算符、赋值运算符等。例如: ```java int a = 5; int b = 3; int sum = a + b; // 算术运算符 boolean greater = a > b; // 关系运算符 ``` 2.7 流程控制语句控制程序的执行流程,主要有条件语句(if-else, switch)、循环语句(for, while, do-while)和跳转语句(break, continue)。例如: ```java if (a > b) { System.out.println("a is greater than b"); } else { System.out.println("b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a"); } for (int i = 0; i < 10; i++) { System.out.println(i); } ``` Java 语言的这些基础知识构成了编写程序的基础框架,了解并掌握它们是学习 Java 编程的第一步。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可以深入理解类、对象、继承、多态等更高级的概念,从而更好地利用 Java 进行软件开发。
2025-05-24 22:08:54 254KB JAVA PPT
1
张泽华老师android4.0视频PPT课件
2025-05-23 16:59:18 3.77MB android
1
【南邮算法C课件】是一份集合了南京邮电大学(南邮)关于C语言实现算法的教学资源,主要面向选修课的学生。资源包括了授课计划、算法讲解的PPT以及随堂练习题目和答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及其实现。 一、授课计划 在B03000K7S《算法分析与设计C》授课计划表-2017-2018-2(B160109-11班).doc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课程的教学进度和内容安排。这通常包括每个章节的主题、教学时长、重点难点和相应的实验或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时间线和目标。 二、算法讲解 1. 算法分析基础:算法2_算法分析基础(新版).ppt介绍了算法的基本概念,如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算法效率的重要性。 2. 分治法:算法5_分治法.ppt深入讲解了如何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来解决,例如快速排序、归并排序等经典分治策略。 3. 贪心法:算法6_贪心法.ppt讨论了在每一步选择局部最优解以达到全局最优的策略,如霍夫曼编码、Prim最小生成树等。 4. 动态规划法:算法7_动态规划法.ppt涵盖了动态规划的核心思想和应用,如最长公共子序列、01背包问题等。 5. 分枝限界法:算法9_分枝限界法.ppt解释了如何通过广度优先搜索或深度优先搜索来寻找最优解,例如解决旅行商问题。 三、随堂练习与答案 习题答案文档,如习题答案(最长公共子序列 01背包).doc和习题答案(4皇后蒙特卡罗).doc,提供了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实践检验。这些练习涵盖了动态规划和随机算法的应用,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章节 ch1.docx和ch5.docx可能是课程的电子版教材章节,分别对应课程的开头部分和第五章内容,详细阐述了算法的基础知识和特定主题。 通过这些资源,学生不仅能系统学习到C语言实现的算法,还能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随堂练习和答案,可以进行自我检测,确保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想要深入学习算法的南邮学生,这份资料是宝贵的自学材料。
2025-05-21 23:27:54 6.44MB
1
(一)充填等值线图 如下图所示。首先双击[地形],打开[Map:地形 属性…]对话框,点击[填充等值线];再点击[等级]、[填充]、[前景色],选择更改的颜色,点击[确定],即可看到等值线图已经充填上设定的颜色。
2025-05-20 15:31:30 11.8MB Grapher Surfer
1
Linux操作系统分析课件由陈香兰教授主讲,是一份专为对Linux内核分析感兴趣的初学者设计的学习资料。这份课件旨在帮助那些已经具备基本Linux命令操作技能的学习者,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技术能力,深入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底层运作机制。 在Linux的世界里,了解和分析内核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为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它负责管理硬件资源,调度进程,处理中断,以及提供系统调用等服务。通过学习这份课件,你将能够: 1. **理解Linux内核架构**:了解Linux内核的基本结构,包括模块化设计、进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驱动等关键组件。 2. **掌握进程管理**:学习如何创建、调度和控制进程,理解进程间的通信机制,如管道、套接字和信号量。 3. **深入内存管理**:探讨虚拟内存、页表、内存分配策略等概念,学习如何有效地管理和优化内存使用。 4. **探索文件系统**:了解Linux下的文件系统模型,如EXT4、XFS等,以及挂载、卸载和文件权限管理。 5. **学习设备驱动程序**:理解设备驱动程序的角色,学习如何编写简单的字符设备驱动,了解块设备驱动的工作原理。 6. **网络编程基础**:理解TCP/IP协议栈,学习套接字编程,为网络应用开发打下基础。 7. **系统调用与系统编程**:了解系统调用的原理,学习如何使用系统调用接口进行系统编程。 8. **性能分析与优化**:学习使用工具如strace、perf进行性能分析,掌握优化程序的技巧。 9. **安全与权限管理**:理解Linux的安全模型,包括用户和组管理、权限设置、SELinux等。 10. **内核模块开发**:学习编写和加载内核模块,理解模块化设计的优势。 在课件中,陈香兰教授会通过实例和实践操作,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易懂,帮助你从理论到实践,逐步提升Linux内核分析能力。文件列表中的"liunx课件"可能包含了课程大纲、讲义、练习题、案例代码等丰富的学习材料,这些都将是你深入学习Linux内核的宝贵资源。 在学习过程中,建议结合实际操作,动手实践,这不仅能巩固理论知识,还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参考其他开源项目和文档,参与社区讨论,以拓宽视野,提升技术水平。Linux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其丰富的资源和活跃的社区将为你的学习之路提供无尽的支持。
2025-05-20 14:36:11 16.59MB linux课件
1
【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电气工程、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如何使系统在外界干扰下保持稳定、高效的工作状态。江南大学的这门课件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具备解决实际控制系统问题的能力。 在【PPT】中,通常会涵盖以下几个核心知识点: 1. **控制系统的定义**:控制系统是由控制器、执行器、被控对象等构成的系统,用于调整和维持系统性能指标。 2. **控制系统的分类**:根据反馈信号的有无,分为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根据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分为连续时间系统和离散时间系统。 3. **传递函数**:是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它表示系统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是频率域分析的基础。 4. **根轨迹法**:通过根轨迹图可以直观地分析系统稳定性、动态性能和稳态误差,是设计控制器的重要工具。 5. **频域分析**:利用频率特性分析系统性能,包括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可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抗干扰能力。 6. **稳定性理论**:研究系统在扰动作用下保持稳定性的条件,包括Routh-Hurwitz判据、Nyquist判据等。 7. **状态空间法**:用状态变量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通过状态方程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 8.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通过微分方程求解系统响应,包括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9. **控制器设计**:包括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最优控制、现代控制理论中的自适应控制、滑模控制等。 10. **控制系统的工程应用**:如自动导航、机器人控制、电力系统控制、航空航天控制等。 课件中的PPT可能详细讲解了以上知识点,并配以实例和图表,使抽象的概念更易理解。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能够运用控制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中国大学Mooc网提供的资源通常质量可靠,适合自主学习或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料。
2025-05-19 15:23:28 5.56MB 自动控制原理 PP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