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COMSOL进行水浸相控阵超声检测的方法和技术细节,特别适用于多层材料如复合材料、航空层板等的无损检测。文中涵盖了从基础环境设置、相控阵聚焦延迟算法、网格划分技巧、材料参数设置到缺陷识别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提供了具体的MATLAB代码示例。此外,文章还分享了一些实战经验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如声速温度补偿、动态聚焦、频域特征分析等。 适合人群:从事无损检测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对相控阵超声检测感兴趣的科研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COMSOL中水浸相控阵超声检测的具体实现方法;②提高多层材料无损检测的精度和效率;③解决实际应用中常见的技术难题。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如声速校准、材料参数准确性、网格划分策略以及缺陷识别方法的选择。通过这些技术和技巧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检测的效果和可靠性。
2025-11-03 09:56:59 249KB
1
在智能手机屏幕越做越大的同时,用户对视频、游戏等各类APP使用也越来越频繁,这就对电池电量的续航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电池容量和减小各元件的功耗是手机设计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手机射频前端(Radio Frequency Front End, RFFE)消耗了手机电池续航能力的15% ~ 40%,而射频前端中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 PA)的耗电量尤其大,因而降低功率放大器的功耗是解决电池续航的关键技术。功率放大器常用的供电技术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固定电源供电;另一种是包络跟踪技术(Envelop Track, ET)提供动态变化的电源。 传统的功放使用固定电源供电,当功放输入信号变化时,电源信号固定不变。由于需要满足高功率信号的线性要求,PA的电源电压值较高,对于相对较小的功率信号,多余的电压部分会以热量的形式被浪费,从而降低了PA的能量效率。 包络跟踪是一种动态电源技术,功放的供电电源随输入信号的包络变化,也就是说包络放大器需要根据射频信号的包络幅度来决定功率放大器的供电电源。当输入信号较小时,采用低电压供电;输入信号较大时,采用高电压供电。使得功率放大器在不
2025-11-03 02:01:14 2.05MB 电池续航
1
知识点详细内容: 1. 信息化浪潮:历史上经历了三次信息化浪潮。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980年前后,标志是个人计算机的发明,主要解决信息处理问题,代表公司包括Intel、AMD、IBM、苹果、微软、联想、戴尔、惠普等。第二次浪潮发生在1995年前后,以互联网的出现为标志,主要解决信息传输问题,代表公司有雅虎、谷歌、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第三次浪潮发生在2010年前后,标志是物理网和云计算的发展,主要应对信息爆炸,预示着将会有一批新兴市场标杆企业的涌现。 2. 数据产生方式:人类社会的数据产生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初期是运营式系统阶段,其次是用户原创内容阶段,最新阶段为感知式系统阶段。 3. 大数据特征:大数据有四个基本特征,分别是数据量大、数据类型繁多、处理速度快和价值密度低。 4. 数据爆炸特性: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爆炸”的特性体现为人类社会产生的数据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大约每两年数据总量就会翻一番。 5. 数据研究阶段:在科学研究的历史上,数据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实验、理论、计算、和数据。 6. 大数据对思维方式的影响:大数据时代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体现在三种思维的转变上,即从抽样思维转为全样思维,从追求精确转为追求效率,以及从关注因果关系转为关注相关关系。 7. 大数据决策与传统决策的区别:大数据决策与传统的基于数据仓库的决策的区别在于,大数据决策面向的是大量非结构化的数据,并能实时探测数据变化,提供实时的查询分析和自动规则触发功能,而数据仓库侧重于批量和周期性的数据处理。 8. 大数据应用举例:大数据的应用涵盖多个领域,如金融行业的高频交易、社区情绪分析和信贷风险分析;汽车行业的无人驾驶汽车;互联网行业的客户行为分析、商品推荐和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个人生活中的个性化服务提供。 9. 大数据的关键技术:大数据的关键技术包括批处理计算、流计算、图计算和查询分析计算。 10. 大数据产业技术层面:大数据产业包含的关键技术层面有IT基础设施层、数据源层、数据管理层、数据分析层、数据平台层和数据应用层。 11. 云计算与物联网定义:云计算提供了通过网络可伸缩的、廉价的分布式计算机能力,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所需IT资源。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利用通信技术将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类等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化和远程管理控制。 12. 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关系:三者相辅相成,大数据依赖于云计算提供的IT资源进行海量数据分析;物联网作为数据的源头,为大数据分析提供必要数据,而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支撑着物联网的发展。 第二章: 1. Hadoop与谷歌技术关系:Hadoop的核心技术包括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和MapReduce,其中HDFS是谷歌文件系统GFS的开源实现,MapReduce则是谷歌MapReduce的开源实现。 2. Hadoop特性:Hadoop具备高可靠性、高效性、高可扩展性、高容错性,运行成本低,主要运行在Linux平台,支持多种编程语言。 3. Hadoop应用情况:Hadoop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例如,雅虎建立了一个大规模的Hadoop集群系统;Facebook将Hadoop用于日志处理、推荐系统和数据仓库;百度利用Hadoop进行日志存储和统计、网页数据挖掘等。 4. Hadoop项目结构及功能:Hadoop项目结构包括Pig、Chukwa、Hive、HBase、MapReduce、HDFS、Zookeeper、Common、Avro等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具体的功能。例如,Common为Hadoop其他子项目提供支持,包括文件系统、RPC和序列化库;Avro用于数据序列化,提供丰富的数据结构类型。
2025-11-03 01:15:47 1.28MB
1
MATLAB辅助雷达信号处理:从波形优化到ISAR成像的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全解析,MATLAB技术在雷达信号处理与波形优化中的应用研究:涵盖波形生成、恒虚警处理、动态跟踪及ISAR成像处理等核心技术,【MATLAB】雷达信号处理,波形优化,ISAR成像,自适应信号处理 主要内容如下: 1、线性调频(LFM)脉冲压缩雷达仿真(包含lfm信号的产生和匹配滤波的设计,附有原理分析和仿真结果分析) 2、雷达威力图的仿真 3、恒虚警(CFAR)处理 4、动态跟踪实现 5、自适应波束形成 6、单脉冲测角 7、Music法DOA估计 8、各类自适应信号处理 9、波形优化抗干扰 10、ISAR成像处理 ,MATLAB; 雷达信号处理; 波形优化; ISAR成像; 自适应信号处理; LFM脉冲压缩; 雷达威力图仿真; 恒虚警处理; 动态跟踪实现; 自适应波束形成; 单脉冲测角; Music法DOA估计; 抗干扰。,基于雷达信号处理的波形优化与自适应处理技术研究
2025-11-02 22:08:23 2.48MB rpc
1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它通过去中心化和加密算法保证数据的安全、透明和不可篡改性。近年来,这种技术开始被应用到智能门禁系统中,带来了一系列创新变革。智能门禁系统是现代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对出入人员进行身份验证和权限控制。传统的门禁系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安全性不足、数据孤岛、无法有效应对复杂的权限管理等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引入能够为智能门禁系统带来更高的安全保障和更灵活的管理方式。 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账本机制能够确保数据存储的不可篡改性和透明度,这对于门禁系统中记录的访问权限和行为日志尤为重要。区块链中的加密算法原理应用能够有效保护用户数据安全,防止未授权访问。此外,区块链的共识机制保证了系统中所有参与节点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和可信度,这有助于实现一个安全、可靠的访问控制网络。 智能门禁系统的硬件设备通常包括门禁控制单元、生物识别装置、智能卡读写器等,这些设备需要与软件平台架构紧密配合。而区块链技术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安全层,通过链上存储身份认证信息和访问权限记录,实现更高级别的安全控制。 在智能门禁系统方案设计中,区块链技术可以用于实现用户身份的注册与认证模块、访问权限管理模块、智能卡/凭证的生成与发放模块以及访问记录的存储与查询模块。例如,通过将用户数据上链,系统可以构建一个公开透明且不可篡改的用户身份数据库,任何访问权限的变更都会被记录在区块链上,保证了权限管理的权威性和追溯性。同时,访问日志的透明化存储可以有效提升安全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从技术实现角度来看,智能门禁系统的硬件平台选型与部署、软件平台开发流程、应用层接口开发等都需要针对区块链特性进行专门设计。例如,区块链底层平台的选择应满足特定的性能和安全要求。应用层接口开发则需要实现区块链与传统门禁系统的兼容性和集成性,以确保新技术的无缝接入和使用便捷性。 当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智能门禁系统中也存在一些技术难点,比如性能优化挑战。由于区块链节点间的共识机制和加密处理等操作可能会消耗较多计算资源和时间,从而影响系统响应速度和吞吐量。因此,研究者需要不断探索和优化相关的技术和算法,以实现更好的性能表现。 区块链技术在智能门禁系统中的应用是一个极具前景的领域,它不仅能够提升系统安全性和管理效率,还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可靠的服务体验。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案例的增加,未来区块链技术有望在更广泛的安防和身份认证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11-02 20:01:34 103KB
1
微机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微机接口技术实验报告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的实验报告,旨在掌握微机接口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开发方法。本实验报告涵盖了简单I/O口扩展实验和8255并行口实验两个部分。 一、简单I/O口扩展实验 实验目的: 1. 熟悉74LS273和74LS244的应用接口方法。 2. 掌握用锁存器、三态门扩展简单并行输入、输出口的方法。 3. 通过本实验,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基础开发方法,掌握本实验平台的基本开发步骤,熟悉开发软、硬件平台的使用,学会程序的单步调试运行。 实验设备: * CPU 挂箱 * 8086CPU 模块 实验内容: 1. 逻辑电平开关的状态输入74LS244,然后通过74LS273锁存输出,利用LED显示电路作为输出的状态显示。 实验原理介绍: 本实验用到两部分电路: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简单I/O口扩展电路。 实验步骤: 1. 实验接线:CS0?CS244;CS1?CS273;平推开关的输出K1~K8?IN0~IN7(对应连接);00~07?LED1~LED8。 2. 编辑程序,单步运行,调试程序 3. 调试通过后,全速运行程序,观看实验结果。 4. 编写实验报告。 实验提示: 74LS244或74LS273的片选信号可以改变,例如连接CS2,此时应同时修改程序中相应的地址。 实验结果: 程序全速运行后,逻辑电平开关的状态改变应能在LED上显示出来。例如:K2置于L位置,则对应的LED2应该点亮。 改进实验: 提示:地址分配表如下: CS0 片选信号,地址04A0~04AF 偶地址有效 CS1 片选信号,地址04B0~04BF 偶地址有效 CS2 片选信号,地址04C0~04CF 偶地址有效 CS3 片选信号,地址04D0~04DF 偶地址有效 CS4 片选信号,地址04E0~04EF 偶地址有效 CS5 片选信号,地址04F0~04FF 偶地址有效 CS6 片选信号,地址0000~01FF 偶地址有效 CS7 片选信号,地址0200~03FF 偶地址有效 改变片选信号线的连接方式,如:CS3?CS244;CS4?CS273;请修改相应的程序实现上述方案中的功能。 二、8255并行口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8255A的编程原理 实验设备: * CPU 挂箱 * 8086CPU 模块 实验内容: 8255A的A口作为输入口,与逻辑电平开关相连。8255A的B口作为输出口,与发光二极管相连。编写程序,使得逻辑电平开关的变化在发光二极管上显示出来。 实验原理介绍: 本实验用到两部分电路:开关量输入输出电路和8255可编程并口电路。 实验步骤: 1. 实验接线CS0?CS8255,PA0~PA7,平推开关的输出K1~K8,PB0~PB7?发光二极管的输入LDE1~LDE8。 2. 编程并全速或单步运行 3. 全速运行时拨动开关,观察发光二极管的变化,当开关某位置于L时,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置于H时熄灭。 实验提示: 8255A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并行接口芯片,其特点在许多教科书中均有介绍,8255A有三个8位的输入输出端口,通常将A端口作为输入用,B端口作为输出用,C端口作为辅助控制用,本实验也是如此。实验中8255A工作基本输入输出方式(方式0)
2025-11-02 18:34:28 50KB
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深入探讨个人计算机(PC)硬件系统和接口技术的学科,这门课程通常在理工科大学的信息技术、电子工程或计算机科学专业中教授。PPT(PowerPoint)形式的资料能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概念。 微机原理部分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计算机系统结构**: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CPU(中央处理器)、内存(RAM)、外存(硬盘等)、输入/输出设备等,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方式。 2. **指令系统**:介绍CPU执行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处理指令(如加法、减法)、逻辑运算指令、转移指令等,以及指令格式和寻址模式。 3. **CPU工作原理**:详细阐述CPU的内部结构,如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ALU)的工作流程,以及指令周期、时钟周期的概念。 4. **存储器层次结构**:讨论内存的不同类型,如寄存器、高速缓存(Cache)、主存和辅助存储器,以及它们的速度差异和数据传输机制。 5. **输入/输出(I/O)系统**:讲解计算机如何与外部设备通信,包括直接存储器访问(DMA)、中断系统、端口映射等I/O方式。 接口技术部分则侧重于以下内容: 1. **总线技术**:介绍系统总线、局部总线、PCI(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E(PCI Express)等,以及总线的带宽、协议和信号规范。 2. **接口芯片**:学习各种接口芯片的作用,如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硬盘接口、串行ATA(SATA)、USB(Universal Serial Bus)、IEEE 1394(FireWire)和USB Type-C等。 3. **中断和中断处理**:解释中断的概念,如何通过中断向CPU发送信号,中断服务程序的工作流程,以及中断向量表。 4. **DMA传输**:详细说明DMA的工作原理,如何在无CPU干预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传输,提高系统效率。 5. **并行和串行通信**:对比并行和串行通信的特点,包括波特率、位同步、数据帧格式等,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6. **显示接口**:探讨显示器的工作原理,VGA(Video Graphics Array)、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以及现代的显卡接口如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和DisplayPort。 7. **键盘和鼠标接口**:介绍PS/2、USB和无线键盘鼠标的工作方式,以及它们与计算机的连接和通信过程。 8. **I/O扩展卡**:讲解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和PCI扩展槽的功能和使用。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能够掌握微机系统的基础工作原理,了解不同硬件组件间的交互方式,为后续的软件开发、系统设计及硬件维护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份PPT资料将把这些复杂的概念以易于理解的形式呈现,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
2025-11-02 14:00:20 2.69MB 微机;原理
1
本书《现代石油生产工程技术与应用》旨在为生产工程师和高年级学生提供全面的石油生产系统设计、分析和优化指南。随着数字计算技术的进步,石油行业的工作效率显著提升,本书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详细介绍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油藏、井筒、分离器、泵、压缩机和管道等。书中不仅涵盖了基本概念和性质,还探讨了人工举升方法、生产增强技术和优化策略。此外,本书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电子表格程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工程原理,从而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效率。
2025-11-02 10:50:27 11.08MB 石油工程 生产技术 计算机应用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U-Net模型实现脑部MRI图像的分割与定位。首先解释了U-Net模型的‘编码器-解码器’架构及其跳跃连接的特点,然后展示了具体的Python代码实现,包括模型构建、数据预处理、训练配置以及结果可视化。文中还讨论了MRI数据的特殊性质,如边缘模糊和对比度低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如百分位截断归一化、弹性变换等数据增强方法。此外,文章探讨了损失函数的选择,推荐使用Dice损失,并引入了混合损失函数以应对类别不平衡问题。最后,提供了训练过程中的一些优化技巧,如动态调整ROI权重、切换优化器等。 适合人群:从事医学图像处理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者,尤其是对深度学习应用于MRI图像分割感兴趣的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精度脑部MRI图像分割的应用场景,如疾病诊断、手术规划等。主要目标是提高分割准确性,特别是在处理边缘模糊和对比度低的医学图像时。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完整的代码实现,还分享了许多实践经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U-Net模型于实际项目中。
2025-11-01 23:44:42 524KB
1
Sun Java Integration Suite(集成套件)方案可使电子处方和医嘱实时地撰写到处方中,并使整个医疗过程流程化,且提高安全性和节省时间。这一将直觉的可互操作的电子健康记录(EHR)系统与电子处方解决方案结合起来的综合性功能,是在整个地区内实现医疗过程流程化的重要基础,也是整个行业努力的方向,以便减少医疗事故,提高医疗水平和降低患者就医成本。
2025-11-01 22:40:15 64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