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关键知识点解析 #### 一、版权与免责声明 **版权归属:** - **主体单位:** 储能领跑者联盟(ELECTRIC ENERGY STORAGE ALLIANCE)。 - **内容涵盖:** 报告全文包括但不限于图片、表格、文字内容等。 **使用限制:** - **目的限定:** 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可视为详尽指南或专业建议。 - **禁止行为:** 未经许可,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商业使用或网络发布,包括但不限于出借、转售、出租等。 - **法律责任:** 任何侵犯版权的行为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并对造成的后果负责。 #### 二、前言与行业背景 **全球能源转型:** - **背景:** 全球范围内的碳中和目标及能源转型加速。 - **中国角色:** 作为最大能源生产与消费国,面临挑战与机遇。 **2023年中国储能产业发展亮点:** - **政策支持与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 **产业链优势展现**:工商业、共享储能等场景的应用扩展。 - **技术创新**: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涌现。 **未来发展需求:** - **技术创新**:加强研发,提高产品性能。 - **协同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创新。 - **政策支持**:政府层面提供更多支持措施。 - **市场拓展**:探索更多应用场景与市场需求。 #### 三、碳中和背景下的储能行业机遇与挑战 **全球新型储能市场概况:** - **源网侧储能市场**:关注大型电站级别的储能项目。 - **工商业储能市场**:服务于商业用户,提升用电效率。 - **户用储能市场**:面向家庭用户的储能解决方案。 **中国储能市场概况:** - **政策环境**: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 - **技术进步**:储能技术的研发进展。 - **商业模式**: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盈利模式探索。 - **市场竞争**:国内外企业在储能领域的竞争态势。 #### 四、技术趋势与展望 **技术创新方向:** - **新材料**:开发高效、低成本的储能材料。 - **新技术**:探索更先进的储能技术方案。 - **新工艺**:改进生产工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 **新产品**: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市场趋势预测:** - **规模化应用**:随着技术成熟度提高,储能系统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智能化发展**:结合AI、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储能系统的智能管理和优化。 - **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储能行业发展。 #### 五、结论与建议 **未来发展策略:** - **强化研发投入**:加大储能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 **优化产业链结构**:完善储能产业链,提升整体竞争力。 - **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国际影响力。 - **加强政策支持**:呼吁政府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24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不仅总结了当前中国储能行业的发展现状,还深入探讨了未来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的发展建议。这为政府决策者、储能企业及相关利益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共同推动中国储能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4-08-19 11:59:51 4.52MB
1
《凡亿电路-PCB封装设计指导白皮书》V2.0-最终版是一部针对电子设计工程师的重要参考资料,尤其对于PCB(印制电路板)设计者来说,该白皮书提供了详尽且实用的封装设计知识。PCB封装是电路设计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元件在电路板上的物理布局、电气连接以及制造工艺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到电路的性能、可靠性和生产成本。 一、PCB封装设计基础 1. 封装定义:封装是指将电子元器件的电气引脚与PCB上的焊盘对应,并提供机械支撑的一种结构。封装设计需考虑元器件尺寸、引脚数量、形状、排列方式等因素。 2. 封装类型:常见的封装类型有DIP(双列直插式)、SMD(表面贴装型)、QFP(方型扁平封装)、BGA(球栅阵列)等,每种封装都有其适用场景和特点。 二、封装设计原则 1. 电气规则:确保封装中的每个引脚都能与PCB焊盘正确匹配,避免短路或开路。 2. 机械规则:考虑封装尺寸、重量和热膨胀系数,保证在组装和工作过程中元器件的稳定性。 3. 工艺规则:设计应符合制造流程,如丝网印刷、回流焊接、波峰焊接等工艺要求。 三、封装设计步骤 1. 元器件选择:根据电路需求和PCB空间选择合适的元器件封装。 2. 焊盘设计:设定焊盘尺寸、形状、间距,以适应不同封装类型和焊接工艺。 3. 布局规划:合理安排元器件位置,考虑信号完整性、散热、EMC(电磁兼容性)等因素。 4. 电气连接:验证所有引脚间的电气连接,确保无误。 5. 设计验证:通过DFM(Design for Manufacturing)检查,确保设计可制造性。 四、PCB封装设计软件 1. EDA工具:如Altium Designer、Cadence Allegro、 Mentor PADS等,提供强大的封装库管理和设计功能。 2. 库管理:建立和维护元器件封装库,保证封装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五、PCB封装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 引脚短路:调整焊盘间距,优化布线。 2. 脚间电压降:优化电源和地线布局,增加电源层和地线层的面积。 3. 散热问题:合理安排大功率器件位置,使用散热片或散热孔辅助散热。 六、制造流程中的封装注意事项 1. 防止错件:使用清晰的标记和编码,避免装配错误。 2. 耐热性:确保封装能承受回流焊接和波峰焊接的温度。 3. 可测试性:设计时应考虑到元器件的可测试性,如预留测试点。 《凡亿电路-PCB封装设计指导白皮书》V2.0-最终版全面解析了PCB封装设计的各个方面,从基础概念到实际操作,为设计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帮助他们在设计过程中规避问题,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设计者能够更好地应对PCB封装设计中的挑战,实现高效、高质量的电路设计。
2024-08-13 10:16:27 3.38MB
1
The vision of the ISAC& WiFi sensing is to enable the emerging intelligent world, where everything is sensed, everything is connected and everything is intelligent. Wi-Fi Sensing技术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它旨在构建一个智能化的世界,这个世界中所有的事物都能被感知、连接并具有智能。本白皮书由来自不同学术机构和华为公司的专家共同撰写,深入探讨了Wi-Fi Sensing的理论基础、应用场景、标准化进程以及信号设计等多个关键领域。 1. Wi-Fi Sensing的基础理论: 来自浙江大学的An Liu、Min Li、Yao Liu、Zhe Huang等学者和华为的Tony Xiao Han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Wi-Fi Sensing利用现有的Wi-Fi信号进行环境感知,其基础包括无线信号的传播特性、多径传播、调制与编码等。通过分析Wi-Fi信号的到达时间、强度和相位变化,可以推断出环境中的运动物体、人体活动等信息。 2. ISAC(Integrated Sensing and Communication)的基础理论: ISAC将感知与通信功能融合在一起,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浙江大学的Min Li、An Liu以及南方科技大学的Fan Liu等人对此进行了探讨,强调ISAC在实现智能互联世界中的重要角色,通过共享硬件平台和频谱资源,实现数据传输与环境感知的协同。 3. Wi-Fi Sensing的使用案例: 北京邮电大学的Yuanhao Cui和华为的Rui Du分析了Wi-Fi Sensing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家庭安全监控、健康监测、室内定位、手势识别等。这些案例展示了Wi-Fi Sensing技术的广泛潜力和实际价值。 4. Wi-Fi Sensing标准化进程: 华为的Rui Du和Tony Xiao Han等专家讨论了Wi-Fi Sensing的标准化问题,这是推动技术商业化和广泛应用的关键步骤。标准的制定将确保设备间的互操作性和兼容性,促进产业生态的形成和发展。 5. 信号设计: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Zhengchun Zhou、Pingzhi Fan等学者以及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的Zilong Liu,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Yong Liang Guan等研究人员对Wi-Fi Sensing的信号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优化信号的感知性能,提高检测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6. 多频段感知: 浙江大学的An Liu、Yubo Wan和Zhixiang Hu以及华为的Tony Xiao Han探讨了多频段感知,利用不同频段的Wi-Fi信号进行联合感知,以增强感知能力,特别是在复杂和动态的环境中。 7. 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为基础的信号处理: 清华大学的Zheng Yang、Wei Wang、Guoxuan Chi和Guidong Zhang,以及南京大学的Wei Wang等专家研究了基于CSI的信号处理技术,这有助于精确地获取和分析无线信道状态,从而提升Wi-Fi Sensing的性能。 Wi-Fi Sensing白皮书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研究,涉及多个层面,为推动Wi-Fi Sensing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Wi-Fi Sensing有望在智能家居、智能医疗、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2024-08-08 11:45:02 35.09MB
1
《LTE—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是一本深入探讨4G移动通信技术的权威著作,涵盖了LTE(Long Term Evolution)系统从概念到实际应用的全面知识。这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LTE网络架构、协议栈、操作原理以及与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演进关系的综合平台。书中的中英文详细书签版,使得国内外读者都能方便地查阅和学习。 LTE是4G通信标准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显著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和系统容量,为移动互联网和多媒体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书中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LTE系统概述**:介绍LTE的技术背景,包括为什么要发展LTE,以及它在UMTS演进中的位置。LTE的目标是实现高速率、低延迟、高容量和高效能的无线通信。 2. **网络架构**:详述了EPC(Evolved Packet Core)核心网和eNodeB(Evolved Node B)基站的结构,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工作,实现无线接入网和核心网之间的无缝连接。 3. **频谱效率**:分析了LTE如何通过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调制和多址接入技术提升频谱效率,从而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 4. **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技术**:解释了MIMO如何通过多天线系统提高无线通信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5. **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讨论了HARQ是如何结合前向纠错编码和重传机制,优化错误控制,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的。 6. **资源分配与调度**:阐述了LTE中如何进行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资源分配,以及基于QoS(Quality of Service)的用户调度策略。 7. **移动性管理**:详细讲解了UE(User Equipment)在不同小区间的切换过程,以及如何确保服务质量不受影响。 8. **VoLTE(Voice over LTE)**:介绍了如何在纯IP的LTE网络上实现高质量的语音通信,以及相关的语音编码技术和协议。 9. **演进与5G**:探讨了LTE如何通过增强型LTE(LTE-Advanced)进一步提升性能,并作为5G(第五代移动通信)的基础。 10. **中英文对照**:双语版的优势在于,对于英文不熟悉的读者,可以通过中文理解技术细节;对于英文熟练的读者,可以阅读英文原文,更直观地感受国际通信领域的专业术语。 《LTE—UMTS长期演进理论与实践》是一本对通信工程师、研究学者以及对4G技术感兴趣的读者来说极具价值的参考书籍。通过深入学习,读者不仅可以掌握LTE的核心技术,还能了解其与UMTS演进的关系,为未来5G及更高级别的通信技术奠定坚实基础。
2024-07-28 11:33:18 45.78MB LTE
1
安全生产是指在劳动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生产安全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和激励等管理活动。简言之就是为实现安全生产而进行的工作。
1
59-数栖平台V5.0.0-产品白皮书.docx
2024-05-27 11:26:13 474KB
1
过去汽车硬件系统同质化现象严重,整车厂在硬件上很难打造差异化,现在随着软件 在汽车上的应用,软件将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将打破一次性汽车销售模式,形成 “汽车销售和持续的软件及服务溢价”的新商业模式,并重新进行价值分配,使得汽车 软件设计开发以及以软件为核心的后市场服务成为汽车价值的关键。
2024-05-25 12:12:53 6.1MB 软件定义汽车 软件框架
1
中国汽车基础软件发展白皮书 1.0(修订版).zip
2024-05-25 11:53:33 2.72MB
深证通fdep消息传输系统白皮书
2024-05-22 17:53:31 2.95MB
1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白皮书(2020).pdf
2024-04-09 10:56:26 973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