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档主要介绍并解析了智能密码钥匙在用户终端登录过程中所涉及的APDU(应用协议数据单元)数据。文中详细展示了使用Bushound工具从USB端口抓取的A1.txt数据文件,并通过具体实例解析了APDU签名命令报文、待签名数据、签名响应报文及其内容。此外,还提供了签名证书、签名算法(SM3withSM2)、签名原文、签名值以及PKCS标准格式(PKCS#7 attach)等关键信息,确保能够验证用户终端调用智能密码钥匙进行签名过程的真实性。 适合人群:对智能密码钥匙工作机制感兴趣的网络安全工程师、信息安全研究人员或有一定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学习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技术人员理解智能密码钥匙的工作流程,特别是APDU协议的应用;②为研究数字签名机制提供实际案例支持,包括签名命令的构造与响应;③为开发者测试和验证签名过程的有效性提供参考依据。 其他说明:本资料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智能密码钥匙的技术细节,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实际操作经验和数据样本。建议读者结合实际应用场景,仔细研究提供的具体数据和协议细节,以增强理解和应用能力。
1
### 台达UPS通讯协议详解 #### 一、概述 台达UPS(不间断电源)通讯协议主要用于实现台达单相UPS设备与上位机(如PC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互。该协议定义了双方通信的数据格式及命令集,使得上位机能够通过标准串行接口获取UPS的状态信息以及控制UPS的行为。 #### 二、硬件说明 在了解通讯协议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相关的硬件配置。台达UPS通讯协议中涉及到的主要硬件参数包括: - **通讯波特率**:2400bit/s - **数据位**:8位 - **停止位**:1位 - **校验方式**:无校验 这些参数定义了台达UPS与上位机之间物理层通信的基本属性。 #### 三、协议说明 台达UPS通讯协议规定了数据包的具体结构,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数据头**:固定为“~”,其ASCII码值为7E。 - **ID号**:固定为00,其ASCII码值为3030。 - **命令类型**:分为P、S、D三种,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指令。 - P:UPS连接到主机命令(主机→UPS)。 - S:设置UPS的数据命令(主机→UPS)。 - D:UPS数据返回命令(UPS→主机)。 - **数据长度**:表示随后的数据内容长度,采用3位ASCII码表示。 - **数据内容**:具体命令或应答内容,ASCII码形式。 #### 四、具体命令实例解析 ##### 4.1 读取UPS额定电压输入电参数信息 (RAT命令) **PC机发送**: ``` 7e303050303033524154 ``` - **7e**:数据包头。 - **3030**:ID号。 - **50**:命令类型,“P”。 - **303033**:数据长度,“003”。 - **524154**:数据内容,“RAT”。 **UPS返回数据**: ``` 7E3030443037303232303B3530303B3232303B3530303B31313030303B373730303B333B3135363B3237363B3B3B3B3B303B3237343B3437303B3533303B3439353B3435303B3535303B353035 ``` - **7E**:数据包头。 - **3030**:ID号。 - **44**:命令类型,“D”。 - **303730**:数据长度,“070”。 - **323230**:UPS输入额定电压,220V。 - **3B**:分隔符,“;”。 - **353030**:UPS输入额定频率,50Hz。 - **3B**:分隔符,“;”。 - **323230**:UPS输出额定电压,220V。 - **3B**:分隔符,“;”。 - **353030**:UPS输出额定频率,50Hz。 - **3B**:分隔符,“;”。 - **3131303030**:UPS额定容量,11KVA。 - **3B**:分隔符,“;”。 - **37373030**:UPS输出额定功率,7.7KW。 - **3B**:分隔符,“;”。 - **33**:电池电压低时,延时关闭UPS的时间,3分钟。 - **3B**:分隔符,“;”。 - 后续数据未做解释。 ##### 4.2 读取UPS电池状态数据 (STB命令) **PC机发送**: ``` 7e303050303033535442 ``` - **7e**:数据包头。 - **3030**:ID号。 - **50**:命令类型,“P”。 - **303033**:数据长度,“003”。 - **535442**:数据内容,“STB”。 **UPS返回数据**: ``` 7E303044303235303B303B313B3B3B3030323B323639303B3B3033313B303938 ``` - **7E**:数据包头。 - **3030**:ID号。 - **44**:命令类型,“D”。 - **303235**:数据长度,“025”。 - **30**:电池状态,0表示电池状态非常好。 - **3B**:分隔符,“;”。 - **30**:电池电压状态,0表示电池电压很满,非常好。 - **3B**:分隔符,“;”。 - **31**:电池充电状态,1表示电池处于均充状态。 - **3B**:分隔符,“;”。 - 后续数据未做解释。 ##### 4.3 读取UPS输入电压参数数据 (STI命令) **PC机发送**: ``` 7e303050303033535449 ``` - **7e**:数据包头。 - **3030**:ID号。 - **50**:命令类型,“P”。 - **303033**:数据长度,“003”。 - **535449**:数据内容,“STI”。 这部分的具体返回数据没有给出,但可以推测其格式与上述两个命令类似,包含有关UPS输入电压的各种状态信息。 #### 五、总结 通过对台达UPS通讯协议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台达UPS与上位机之间通信的数据格式及其含义。这些信息对于开发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他们准确地设计出与UPS设备进行交互的应用程序。无论是读取UPS的状态信息还是对UPS进行控制操作,都需要基于该协议来进行数据的构建和解析。通过本篇文章的详细介绍,相信读者已经掌握了如何利用台达UPS通讯协议来实现与UPS设备的有效通信。
2025-08-04 22:35:42 86KB 台达UPS 通讯协议
1
/* //引脚说明: CLK_IN -- 外部晶振4.096MHz输入 RESRT -- FPGA给ADS1281的发出的复位信号,至少拉低2/4.096MHz SYNC -- FPGA控制ADS1281的同步信号 DRDY -- ADS1281给FPGA的数据就绪信号,可由SYNC引脚控制多片ADS1281的DRDY信号同步 DIN-- FPGA给ADS1281发送控制命令 DOUT-- FPGA从ADS1281中读出来最终转换后的数据 SCLK--FPGA通过CLK_IN控制SCLK信号,提供SPI通信的时钟信号,暂定为4.096/8MHz */
2025-08-04 19:08:17 18KB verliog zynq7020
1
KNX(Konnex Association)是一种全球认可的智能家居和楼宇自动化标准,用于统一控制系统和设备间的通信。这个标准协议文档资料包含的是KNX官方发布的详细技术规范,版本为v2.1,它提供了全面的指南,帮助工程师、设计师以及开发者理解和实施KNX系统。 KNX标准协议的核心在于它的通信协议,它定义了数据在不同设备之间如何传输,包括数据的结构、编码、传输层和应用层协议。以下是对这个协议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1. **数据总线系统**:KNX基于两线或四线的物理层,允许设备通过一根电缆连接,实现数据的双向传输。这种设计简化了布线,降低了安装成本。 2. **拓扑结构**:KNX支持星型、树型和总线型网络结构,可根据项目需求灵活选择,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3. **数据类型和对象**:KNX定义了多种数据类型,如布尔值、整数、浮点数等,以及各种对象,如开关、温度传感器等。这些对象具有特定的功能和属性,方便设备间的交互。 4. **数据传输服务**:KNX协议提供不同的数据传输服务,如广播、单播和存储转发,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例如,广播用于向网络中的所有设备发送消息,而单播则用于一对一的消息传递。 5. **应用层**:在这个层次,KNX定义了用户接口、配置工具和设备行为。例如,EIB/KNX TP1用户接口描述了如何与用户进行交互,而配置工具则用于设定设备参数。 6. **安全机制**:KNX协议也考虑到了网络安全,如数据完整性保护和访问控制,以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篡改。 7. **设备类型和功能**:KNX协议支持众多设备类型,如照明控制、遮阳控制、温控、安全系统等。每种设备都有其特定的功能集,可以通过配置工具进行编程和调试。 8. **配置和编程**:KNX项目通常使用ETS(Engineering Tool Software)进行配置,它可以创建和编辑逻辑拓扑,分配地址,并编写控制逻辑。 9. **兼容性**:KNX标准确保了不同制造商的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这意味着来自不同供应商的组件可以无缝集成到同一个系统中。 10. **IP集成**:随着物联网的发展,KNX v2.1可能包含了对IP(Internet Protocol)的支持,使得KNX系统能够与互联网相连,实现远程控制和监控。 KNX官方标准协议文档对于理解KNX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和实施至关重要,它提供了详细的规范和指导,是从事KNX相关工作的必备参考资料。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工程师们能够构建出高效、稳定且智能的楼宇自动化解决方案。
2025-08-04 17:00:42 70.73MB 官方协议
1
STM32单片机以其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物联网、医疗设备等领域,而Modbus RTU协议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工业通信协议,与STM32的结合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设备通信。在基于STM32单片机开发的Modbus RTU主站例程中,开发者可以深入理解Modbus协议的RTU(远程终端单元)模式,并通过实践掌握如何使用STM32作为主站(Master)与多个从站(Slave)进行通信。 该例程软件源码的开发涉及到嵌入式系统设计、串行通信编程、协议解析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在嵌入式系统设计方面,需要对STM32单片机的硬件架构、外设配置、中断管理等有深入的了解。STM32单片机通常具备多个UART串行通信接口,开发Modbus RTU主站例程需要正确配置这些接口,并能够处理UART通信中的各种事件,如接收中断、发送完成中断等。 在串行通信编程方面,Modbus RTU协议要求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消息传输时,总线上的设备必须保持空闲状态,且在传输数据时,每个字节后都有规定的时间间隔。因此,在编程时需要注意准确计算和控制这些时间间隔。STM32单片机的定时器可以用于这种时间控制。开发者需要编写相应的代码,利用定时器中断来实现这些功能。 协议解析是Modbus RTU主站例程开发中另一关键环节。Modbus RTU协议规定了报文格式,包括设备地址、功能码、数据、以及校验码等。开发者需要实现相应的函数来构造符合协议的请求帧,解析从站返回的响应帧,并进行校验,确保通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接收数据时,需要对数据帧进行CRC校验,如果校验错误,则需进行错误处理,可能是重发请求或者告警。 在源码文件中,可能会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的文件: 1. main.c:这是程序的入口文件,主要负责整个Modbus RTU主站的初始化工作,以及主循环中的任务调度。 2. modbus.c:该文件包含Modbus RTU协议实现的核心代码,例如报文的构造、发送、接收、解析、校验等。 3. uart.c:负责配置和管理UART串行通信接口,包括串口初始化、发送数据、接收数据等。 4. timer.c:包含定时器的配置和使用代码,主要是用于发送间隔和帧间隔的定时。 5. crc.c:实现CRC校验算法,用于Modbus RTU报文的正确性验证。 开发者需要具备STM32单片机的基本编程能力,了解Modbus RTU协议的细节,以及熟悉所在开发环境的调试工具。通过实践这个例程,不仅可以加深对Modbus RTU协议的理解,还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STM32单片机开发的Modbus RTU主站例程是嵌入式开发者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它不仅涉及到嵌入式编程的方方面面,还需要对工业通信协议有深入的认识。通过这样的例程学习,开发者可以提升自己在工业通信领域的能力,为未来的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08-04 16:33:21 10.47MB Modbus开发 Modbus协议
1
文档支持目录章节跳转同时还支持阅读器左侧大纲显示和章节快速定位,文档内容完整、条理清晰。文档内所有文字、图表、函数、目录等元素均显示正常,无任何异常情况,敬请您放心查阅与使用。文档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你是否渴望掌握一门强大且通用的编程语言,来推动自己的职业发展?Java 就是你的不二之选!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企业级开发、移动应用、大数据等众多领域的编程语言,Java 以其跨平台性、高性能和丰富的类库,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稳定而高效的开发环境。
2025-08-04 11:07:36 4.13MB java
1
SS7的ITU-T Q.771-Q.774交易能力应用部分(TCAP) tcap协议栈应用程序实现网络协议数据单元的编码/解码以及事务(TSL)和组件子层(CSL)的过程。 它是由TC用户使用的分布式应用程序,例如移动运营商网络中的移动应用程序部分(MAP)和CAMEL应用程序部分(CAP)。
2025-08-03 22:27:15 582KB tcap Erlang
1
这个是我找了很多资料总结出来的,很有用。关于uip,如果有人想和我探讨,可联系我。qq94796397.
2025-08-01 18:17:11 5.35MB ,嵌入式,单片机,网络
1
《开发者计划许可协议》是苹果审核&监督应用、管理开发者账号的重要依据。如果违反,轻则审核被拒,修改后重新提审;重则整个应用直接下架。所以,每个iOS开发人员都应该自习研读此文档,否则掉到坑里都不知道。
2025-07-31 11:02:01 646KB iOS开发 苹果商店审核
1
监视 15 6.1 路径终端点模式和端口模式 15 6.2 缺损 15 6.3 相应措施 16 6.4 缺损关连 17 6.5 一秒性能监测过滤器 17 7 穿过XXX_MP参考点的信息流(XXX_MI) 17 8 通用处理 17 8.1 线路编码和扰码处理 17 8.2 定位处理 17 8.3 信号质量监视处理 21 8.4 BIP矫正处理 23 **ITU-T G.783协议详解** **一、协议背景和目的** ITU-T G.783协议是由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制定的,旨在规范同步数字系列(SDH)设备的功能块特性。这个协议不具体规定SDH设备的构造,而是提供一个基本的功能构件库和组合规则,以便描述和设计数字传输设备。G.783与其他如G.806、G.781、G.784和I.732等建议书一起,构成了完整的SDH网络设备功能规范。 **二、功能构件库** G.783协议定义了一套功能构件,用于描述SDH设备的基本功能。这些功能构件包括但不限于线路编码和扰码处理、定位处理、信号质量监视处理以及BIP矫正处理。每个功能块都有相应的输入/输出信息流,但这些是概念上的,而非物理连接。这些原子功能可以通过协议中规定的组合规则灵活组装,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三、关键功能** 1. **156.1路径终端点模式和端口模式**:这部分涉及到SDH网络中的数据传输路径和接口处理,包括数据的接收、发送以及端口级别的管理和控制。 2. **156.2缺损监测**:SDH系统需要持续监测其性能,156.2规定了对网络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或性能下降进行检测的机制。 3. **166.4缺损关连**:当检测到网络问题时,166.4规定了如何关联和报告这些缺损,以便于故障定位和修复。 4. **176.5一秒性能监测过滤器**:对SDH系统的运行性能进行秒级监控,提供实时的性能数据,有助于性能优化和问题诊断。 5. **177穿过XXX_MP参考点的信息流(XXX_MI)**:定义了信息如何在SDH网络的多个节点之间流动,包括特定参考点上的数据交换和处理。 6. **178通用处理**:涵盖了一系列通用的处理功能,如信号再生、时钟同步等,确保SDH网络的正常运行。 7. **178.1线路编码和扰码处理**:SDH系统中的数据通常需要经过编码和扰码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178.1详细描述了这一过程。 8. **178.2定位处理**:涉及帧定位和定时恢复,确保数据在SDH网络中的正确对齐和传输。 9. **178.3信号质量监视处理**:对信号质量进行实时监测,识别潜在的问题并触发适当的响应。 10. **218.4 BIP矫正处理**:错误检测和校正机制,如BIP-8校验,用于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四、应用场景** G.783协议广泛应用于SDH网络的设计、建设和运维中,帮助设备制造商和网络运营商确保SDH设备的互操作性和网络的稳定性。通过遵循G.783的规范,可以构建出高效、可靠的SDH传输系统,满足不同场景下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五、总结** ITU-T G.783协议是SDH网络的核心标准之一,它定义了SDH设备的关键功能和操作流程,确保了SDH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通过理解并实施G.783协议,可以优化网络性能,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简化网络的维护和管理。
2025-07-31 10:23:08 4.61MB ITU-T G.78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