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供电新标准(POE+)IEEE_at.pdf
2021-06-24 17:04:02 166KB 互联网
1
1.4Bentley对三维协同设计及BIM的认识 设计的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人体现智慧和创意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人始终都是设计的主体,软件系统是帮助人实现设计、表达设计的有效手段。智能化的三维协同设计软件系统的目标不是代替人来完成设计工作,一个优秀的软件系统是最大程度上帮助人去思考,协调参与设计各方紧密工作,利用软件的逻辑分析减少错误,将人从繁琐的重复性劳动中解脱,从而高效的做出更完美的设计。 三维协同设计就是利用数字化的三维协同设计软件系统来进行设计,是设计手段或者设计工具的一种更新。三维设计模式更接近于设计的本质:在真实的三维空间中去表达设计,去推敲设计,去协同工作,以三维的方式去交付我们的设计成果。,同时,在三维设计协同的设计模式下,将更加强调的团队的效率,而不是单个人的效率。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三维协同设计,与传统的二维设计方式并不冲突,对于某些设计,用二维设计方式来表达反而更好,例如:工艺流程设计、电气的控制逻辑设计等等。因此,三维协同设计模式下,我们可以灵活的采用三维或者二维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设计。也就是说,在三维的设计模式下,我们采用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设计。 为了在三维的基础上实现协同,必须在同一个标准下、采用相同的或者兼容的数据格式一起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不同的工作团队需要及时的进行交流。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机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唯一性、及时性。这样才能够提高“综合”的效率,而不是单纯某个设计师的“绘图效率”。 在三维协同设计的模式下,我们是在一个三维的空间中进行数字化的协同设计,不仅设计手段发生了变化,设计模式更有效,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设计,也提供了更多的“额外”的设计成果:例如,直观的三维碰撞检测、实时的材料报表,以及各种工程模拟。所以,在三维协同设计阶段,我们设计效率更高、设计成果更好、更多,我们的设计也更有价值(如将三维的数字化成果应用于全生命周期管理)。 同时必须注意到的是,三维协同设计模式的实现,除了软件系统提供必不可少的支持以外,还需要相应的、与之匹配的管理模式。所以实现三维协同设计,软件技术+管理模式,二者缺一不可。软件系统提供了必要的平台,管理模式使协同更有效率。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核心基础就是三维协同设计,事实上,BIM首先就是通过三维设计技术,由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协同工作,在计算机中建立一座虚拟建筑物,该建筑物包含所有的设计信息、设计图纸、设计模型等,然后将此虚拟建筑物移交给施工单位进行施工,施工阶段将会有新的信息加入,在建设完成后,整个虚拟建筑物以数字移交的方式交付给业主和运营商,为后续的运营管理提供基础设施完整的数字模型。 三维协同设计是BIM推广应用的基础,因此,选择合适的三维设计平台及专业设计工具,建立可靠的协同工作环境,是成功应用BIM的关键。 1.5Bentley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认识 过去30多年来,基础设施领域不断创造和见证着“中国速度”的奇迹,完成了众多举世瞩目的工程项目,如北京奥运工程、上海世博工程、青藏铁路、京沪高铁、南水北调等。中国勘察设计行业也乘此良机实现了大踏步发展,《工程建设与设计》杂志指出勘察设计行业营业收入2011年达到12914.73亿元,CG/LA Infrastructure调研公司预计,未来20年中国将占据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的三分之一左右。 进入2013年,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单位面临着提升设计与建设业务效率、实现业务转型、推进工程项目智能化、拓展国际市场等挑战,而这些挑战也是新时代赋予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单位转型成长的机会。 提升设计与建设业务价值:从速度到效率 正在经受着三边设计频繁、多方参与和项目庞大而建设周期短等因素困扰的中国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人员,清楚认识到质量、协同、效率已经成为困扰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单位的三大首要挑战。过去,中国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单位的发展过多地依赖经济的增长速度,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慢以及新时代的来临,现在需要把推进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从速度到效率的转变。 加速设计施工一体化:从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单位转型为总承包商 大中型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单位专业人士认为总承包及设计施工一体化代表未来趋势,从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单位到总承包商的转型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共识。基础设施设计与建设单位需要加速设计、建造、运维环节的资源融合,不断推动项目参与各方的协同工作,深化设计能力,并进一步将设计价值最大化。
39.地铁供电系统设备采购及安装施工组织设计方案.pdf
2021-06-24 16:01:23 36.15MB 轨道交通
最新工厂供电系统图
2021-06-22 20:03:58 413KB 工厂供电
1
完整英文版 IEC 61851-25:2020 Electric vehicle conductive charging system - Part 25:DC EV supply equipment where protection relies on electrical separation(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 第 25 部分:依靠电气隔离进行保护的直流 EV 供电设备)。IEC 61851-25:2020 适用于为额定电源电压不超过 480 V AC 或不超过 600 V DC、额定输出电压不超过 120 V DC、输出电流不超过 100 安培直流。本文件规定了直流 EV 供电设备的要求,其中次级电路通过电气隔离与初级电路隔离。本文档未涵盖对双向潮流的要求。本文件还提供了对直流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和电动汽车之间的控制和通信的要求。
2021-06-22 09:02:13 43.13MB iec 61851-25 电动汽车 充电
USB 供电规范定义了一个供电系统,涵盖了 USB 系统的所有元素,包括:主机、设备、集线器、充电器和电缆组件。 该规范描述了管理高达 100W 的 USB 供电所需的架构、协议、电源行为、连接器和布线。 该规范旨在完全兼容并扩展现有的 USB 基础设施。 该规范旨在让系统 OEM、电源和外围设备开发商在不失去向后兼容性的情况下,为产品多功能性和市场差异化提供足够的灵活性。
2021-06-18 09:01:57 9.32MB USB PD 3.1 供电
完整英文电子版 Samsung Proprietary Power Delivery Extension(PPDE) Specification - Samsung Wireless Fast Charge - Communication Protocol Ver 1.0.2 :2020(三星专有供电扩展规范 - 三星无线快充 - 通信协议 Ver 1.0.2 :2020)。三星专有供电扩展 (PPDE) 是一项技术,可让三星移动设备通过无线快速充电器进行快速充电。 三星无线快充是三星PPDE技术的品牌。本规范文件涵盖了三星PPDE技术实施的最低要求,也是三星电子的技术标准文件。 该规范定义了专有数据包、工作流程和序列等协议。
2021-06-18 09:01:56 836KB Samsung 三星 无线 快充
机房温湿度解决方案之POE供电以太网温湿度传感器
2021-06-16 16:00:46 1.05MB 机房温湿度 以太网温湿度
1
此工厂供电课程设计为本人亲测基本符合设计要求,设计为双台变压器的工厂供电设计。内含指导书、设计报告和工厂供电原理图。欢迎下载交流指导!!
2021-06-16 11:05:42 2.19MB 工厂供电 课程设计 双台变压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