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逆变器是电动车辆动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效率和续航里程。逆变器的主要损耗来源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和续流二级管。本文主要探讨了一种在不同功率因数角范围内计算这些元件功率损耗的新方法。 在逆变器的工作过程中,IGBT和续流二级管承担着电流的开关和续流功能。由于IGBT具有低驱动功率、高工作频率、大通态电流和小通态电阻等优点,成为了电力电子装置的首选器件。然而,这些器件在开关过程中会产生功率损耗,这不仅影响设备效率,还会导致发热问题,需要通过合理的散热设计来解决。 传统的IGBT功率损耗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基于物理结构的损耗模型和基于数学方法的损耗模型。物理结构模型需要详细分析器件的物理特性,而数学模型则利用实验数据建立电流、电压与器件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后者更为实用和通用。 本文提出了在空间电压矢量调制(SVPWM)7段调制模式下,针对不同功率因数角范围的IGBT和续流二级管导通功率损耗的计算公式。这种方法对已有的计算表达式进行了细化和优化,考虑了更广泛的功率因数角,从而提高了计算精度。 逆变器的功率损耗模型指出,损耗主要集中于IGBT和续流二极管。IGBT的损耗与其开关次数和导通电流大小有关,而续流二极管的损耗则取决于其导通状态下的电流。在SVPWM 7段调制下,每个周期内,6个IGBT和6个续流二级管按顺序开关,导通功率损耗均匀分布。因此,总的功率损耗可以通过计算一个IGBT和一个续流二级管的典型导通功率,然后乘以相应的数量来得到。 对于IGBT的导通损耗计算,通常假设导通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并利用恒定管压降和导通时的等效电阻来建立等式。在实际应用中,由于IGBT的开关频率很高,可以认为在一个周期内流过的电流近似不变,简化了损耗计算。 通过这种新的计算方法,设计者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逆变器的功率损耗,从而优化散热设计,提高电动汽车的整体效率和可靠性。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推广至关重要,因为高效率和长续航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同时,这种精细化的计算方法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论基础。
1
Matlab含新能源(风电光伏)和多类型电动汽车配电网风险评估 软件:matpower+Matlab: 关键词:蒙特卡洛、时序、电网风险、风险评估、风光不确定性 介绍:由于电动汽车负荷与风电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造成配电网运行风险,运用蒙特卡洛概率潮流计算分析电压和线路支路越限,并且风险指标考虑损失严重度放大系数函数。 绘制电压和支路功率时空越限风险图,并给出风光出力曲线、电动汽车出力图、网损大小分布,在IEEE33配电网节点系统进行验证
2024-07-10 14:54:49 1.82MB matlab
1
全球电动汽车充电标准最详解析
2024-06-13 11:42:02 641KB
1
能源行业标准 NB/T 33007-2013 电动汽车充电站-电池更换站监控系统与充换电设备通信协议 2013-11-28发布 2014-04-01实施
2024-05-21 15:40:23 763KB 通信协议
1
该资源详细解读可关注博主免费专栏《论文与完整程序》21号博文 大量电动汽车投入运营,其充放电将对电力系统产生很大影响。针对电动汽车分层分区域控制模式,重点分析底层控制中心接收到上级调度指令后如何协调与控制本区域内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行为。考虑电动汽车充放电地点的分散性和时间的随机性,提出了一种区域内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策略。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该控制方式下区域内电动汽车充放电对负荷曲线的影响。电动汽车充电负荷作为可调度负荷,可减小负荷高峰期的供电压力,提高负荷低谷时的机组利用率,提高电网的经济运行水平,其优化调度对电网意义重大。基于部分电动汽车用户实际中不接受电网调度的事实,以所有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成本之和最小、电网负荷方差最小为目标,以用户充电需求等为约束,建立了电动汽车负荷的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模型在保证用户充电获益的同时优化电网运行。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用户充电选择将影响充电调度方案、用户经济性和电网运行安全。在充电调度中,需要考虑用户的充电选择。
2024-05-17 13:54:38 581KB 毕业设计
079面向削峰填谷的电动汽车多目标优化调度策略.zip
2024-05-12 16:51:03 14.5MB
1
【达摩老生出品,必属精品,亲测校正,质量保证】 资源名:扩展卡尔曼滤波估算SOC模型_卡尔曼滤波二阶RC_锂电池仿真_电动汽车电池模型_SOC估算模型_matlab仿真 资源类型:matlab项目全套源码 源码说明: 全部项目源码都是经过测试校正后百分百成功运行的,如果您下载后不能运行可联系我进行指导或者更换。 适合人群:新手及有一定经验的开发人员
2024-05-10 20:36:59 44KB matlab
1万辆电动汽车充电所得负荷图,数据来源参考18年电工杯A题
2024-05-05 20:23:43 42KB matlab
1
(1) 建立自动驾驶电动汽车纵向动力学仿真模型。以某自动驾驶电动汽车为研究对 象, 分别在Matlab/Simulink 和CarSim 环境下搭建了纵向动力学简化模型和整车动力学 模型, 结合模型分析电动汽车的纵向动力学特性, 通过对比实车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 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2) 设计了车速控制系统的整体框架。为实现不同行驶工况下车速的准确控制, 采 用分层式结构设计控制系统, 从车速控制需求出发, 制定了定速与跟随两种控制模式, 细分行驶工况并合理约束其中的关键参数, 为后续速度控制算法设计打下基础。 (3)采用分层式结构设计车速控制系统。上层控制器根据目标车速决策出期望加速 度, 通过建立控制对象模型、车间运动学模型、安全车间距模型, 综合考虑安全性、 舒适性、经济性、跟随性四个性能指标, 结合MPC 模型预测优化控制算法建立目标函 数, 并将其转化为二次优化问题, 求解出汽车行驶的期望加速度。 (4)基千Matlab/Simulink 与CarSim 联合仿真平台搭建了电动汽车速度控制系统, 针对典型的纵向行驶工况, 对所设计的车速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
2024-05-04 21:34:42 36.28MB matlab 自动驾驶 MPC 速度控制
1
汽车充电桩方案
2024-04-24 15:59:01 50.66MB 电动汽车 ca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