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雷达原理涵盖的范围广泛,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一个关键部分,它的发展直接关联到国防安全和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佐治亚理工大学的多位教授共同著作的《现代雷达原理》第一卷,名为“基本原理”,是了解现代雷达技术的一本重要参考书籍。这本教科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理解,从基础概念到最新进展,不仅详尽介绍了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还包含了雷达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当前的研究成果。 雷达的原理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其基本工作原理基于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雷达系统通过发射无线电波,遇到目标物时,波束会反射回雷达接收器。通过分析这些反射信号的特性,如时间、频率、相位等,可以得到目标物的距离、速度、方位以及其他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对于目标的探测、跟踪和识别至关重要。 雷达技术自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早期雷达主要是为军事目的服务,用于空防和海上监测等。随着技术的进步,雷达的应用领域逐渐拓宽,从天气监测、交通管制、遥感探测到科学研究等各个领域都有所应用。雷达系统的性能也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计算机处理能力的增强以及信号处理技术的提升而得到显著改善。 现代雷达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数字化。数字化雷达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信号更高效和更灵活的处理。这使得雷达系统能够更好地识别和区分复杂环境中的多个目标,提高了雷达系统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此外,现代雷达还广泛应用了各种高级信号处理算法,如脉冲压缩、合成孔径成像和动目标检测等,以提高雷达的性能。 《现代雷达原理》中特别提到,本书由佐治亚理工大学的知名教授合著,这所大学在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科学领域享有盛誉。这些教授在雷达技术领域有着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他们的合作产出的教科书可以为读者提供权威的、前沿的知识体系。 雷达技术的最新进展也体现在雷达系统中使用的材料和制造工艺上。新的材料能够使得雷达系统更加轻便和节能,而先进的制造工艺使得雷达设备可以实现更高的生产质量和更精密的测量。 雷达系统在军事上的应用依然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如隐身技术的发展使得目标更难以被发现,这就要求雷达系统必须不断提升其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此外,对抗电子干扰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以确保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雷达系统依然能够有效工作。 雷达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天气雷达用于监测气象变化,预警自然灾害;车载雷达用于汽车防撞和自动驾驶;以及在遥感领域,卫星雷达用于地球资源勘探和环境监测等。 总而言之,《现代雷达原理》第一卷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现代雷达知识体系,内容覆盖了雷达技术的基本原理、最新进展和应用领域。这本书不仅是对佐治亚理工大学教授们多年教学和研究成果的总结,同时也为雷达技术的学习者和从业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参考资料。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进步,这本书也将继续更新,以反映雷达科学的最新发展。
2025-06-14 11:35:48 17.8MB 现代雷达
1
毫米波雷达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尤其在精确的数据采集与人体追踪方面表现出色。在当前的智能技术研究中,手势识别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方式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毫米波雷达进行手势识别,不仅可以实现非接触式的操作指令传递,而且能够适应复杂的使用环境,如在光线不足或强干扰的条件下依然保持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和稳定性。 在教学演示方面,通过实际的项目实战来讲解和展示毫米波雷达在手势识别中的应用,可以大大加深学习者对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联系的理解。在本项目中,使用毫米波雷达技术进行数据采集,通过特定算法解析人体动作,实现对不同手势的识别。这对于提升手势识别系统的智能性和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演示内容包括多个方面,例如:介绍毫米波雷达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详细讲解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利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算法模型来实现精确的人体追踪和手势识别。此外,教学还涉及软件编程和硬件操作,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从硬件设备使用到软件算法实现的整个过程。 文件名称列表中的“简介.txt”很可能是对整个教学演示项目的一个简明介绍,概述了项目的目标、内容以及预期的学习成果。而“毫米波雷达_数据采集_人体追踪_教学演示”和“PKU-Millimeter-Wave-Radar-Tutorial-main”则可能是具体教学材料和源代码的主要部分,后者可能包含了以北京大学(PKU)命名的教程项目主文件夹,里面包含了详细的指导文件、示例代码、实验指导书等,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实验和学习平台。 通过本项目的实战教学,不仅可以学习到毫米波雷达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应用,还能够亲身体验和实践手势识别项目开发的全过程,为未来在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06-09 15:49:18 6.96MB 手势识别
1
雷达地杂波或海浪杂波服从该分布 % 产生韦泊分布随机数 N=500; b=1; a=1.2; r=rand(N,1); x=b*(-log(r)).^(1/a); subplot(2,1,1); plot(x); y=ksdensity(x) subplot(2,1,2); plot(y); 韦泊分布
2025-05-28 23:10:05 737KB matlab 数字信号处理
1
google cartographer 论文翻译,slam 基本方法描述,scan to map + 闭环检测
2025-05-27 15:31:44 15KB Lidar SLAM
1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进行土壤湿度分析。首先,定义了研究区域(AOI)为Dailekh,并设定了分析时间段为2024年全年。接着,加载Sentinel-1 SAR数据(包括VV和VH极化)计算雷达土壤湿度指数(RSMI),并加载Sentinel-2光学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归一化水体指数(NDWI)。将这些指数组合成综合图像,用于更全面的土壤湿度评估。此外,还进行了基于区域的统计分析,并生成柱状图展示各指数的平均值。最后,将分析结果导出到Google Drive,包括GeoTIFF格式的图像和CSV格式的统计数据。 适合人群:从事农业、环境监测或地理信息系统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对特定区域(如Dailekh)的土壤湿度进行长时间序列监测;②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SAR与光学数据)提高土壤湿度估算精度;③ 通过图表和统计数据直观展示和分析土壤湿度变化趋势。 阅读建议:本文详细记录了土壤湿度分析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建议读者熟悉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的操作,并掌握基本的遥感数据分析知识,在实践中逐步理解和应用文中提供的代码和技术。
2025-05-27 14:47:21 4KB 土壤水分 地理信息系统 GIS
1
雷达信号处理是雷达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了雷达系统的性能和探测精度。本手册中提到的IVS-948雷达模块是24GHz平面天线雷达的一部分,其后端信号处理涉及多个关键技术点,包括滤波电路设计、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的应用,以及提高雷达探测精度的措施。 雷达信号的前端处理通常需要通过滤波放大电路来优化,以确保有效信号的提取和放大。滤波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如滤波器的频率选择、增益设计、放大电路的结构、阻抗匹配以及排线长度等。例如,当雷达工作在调频连续波(FMCW)模式时,应滤除低频调制信号后再放大,以防止信号饱和失真;而在连续波(CW)模式下,则需要滤除干扰和噪声。 滤波放大电路的设计原则如下: 1. 滤波器频率的选择应根据雷达模块的调制频率来确定,以确保有效地滤除不需要的信号成分。 2. 整体增益应控制在60dB以下,以避免信号过载。 3. 多级放大电路中每一级的放大倍数不得超过30dB,以减少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4. 负载阻抗的匹配需要在470Ω~1kΩ之间,以保证电路传输效率。 5. 选取低噪声运放,如MC33079型号,以降低系统的热噪声等。 6. 排线长度应控制在25cm以内,以减少信号干扰和噪声的影响。 数字信号处理是雷达信号后端处理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各种算法和技术,比如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脉冲压缩、信号滤波、目标检测和跟踪算法等。这些技术的使用可以对雷达回波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进而得到目标的距离、速度、方向等参数。 雷达探测精度的提高是雷达应用中的关键要求。影响探测精度的因素包括雷达系统的分辨率、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等。信号处理中的滤波和放大电路设计,以及数字信号处理中的算法选择和实现都直接影响着雷达的探测精度。 本手册还提供了一些参考电路图,这些电路图展示了如何搭建符合特定增益和带宽要求的滤波放大电路。例如,文档中提到的带通滤波放大电路,其增益可以为20dB或者30dB,带宽可以设置为250kHz或者从30Hz到50kHz。 最终,雷达信号处理说明手册强调,随着雷达应用需求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信号处理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也在迅猛发展。雷达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快速进步在信号形式、处理算法以及系统设计方法、硬件结构和实时处理软件编程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由于雷达技术的不断进步,本手册所包含的信息可能会有所更新,因此手册中也声明了内容会定期变更,并提醒用户及时联系公司以获取最新版本的资料。所有这些信息的目的是为使用IVS-948雷达模块的客户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以确保雷达系统的正确使用和性能最大化。
2025-05-24 11:34:16 1.15MB 雷达传感器 信号处理
1
机载PD雷达下视几何关系 * * 天线主瓣 天线旁瓣 机载下视雷达的地面杂波被分为: 主瓣杂波区 旁瓣杂波区 高度线杂波区 -> 天线波束主瓣照射区的地面杂波 -> 视角范围宽广的天线旁瓣照射的杂波 -> 雷达正下方的地面回波 杂波的多普勒频率分布取决于: ① 雷达平台速度(速度和方向) ② 平台相对地面照射点的几何关系
2025-05-23 11:17:28 3.5MB PPT 机载雷达
1
逆合成孔径雷达相位补偿技术:NMEA、FPMEA与SUMEA算法解析,逆合成孔径雷达相位补偿,牛顿法最小熵相位补偿(NMEA)、固定点最小熵相位补偿(FPMEA)、同时更新相位补偿(SUMEA) ,逆合成孔径雷达相位补偿; 牛顿法最小熵相位补偿(NMEA); 固定点最小熵相位补偿(FPMEA); 同时更新相位补偿(SUMEA),逆合成雷达相位补偿技术:NMEA、FPMEA与SUMEA比较研究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是一种高分辨率雷达,广泛应用于目标检测和跟踪。逆合成孔径雷达的相位补偿技术是实现高分辨率成像的关键。该技术能够校正雷达回波信号中由于平台运动或环境变化等因素导致的相位误差,从而提高雷达图像质量。 逆合成孔径雷达相位补偿技术包括多种算法,其中牛顿法最小熵相位补偿(NMEA)、固定点最小熵相位补偿(FPMEA)和同时更新相位补偿(SUMEA)是最为重要的三种算法。这些算法在处理ISAR信号时各有优势,适用的场景也有所不同。 牛顿法最小熵相位补偿(NMEA)算法基于牛顿迭代法,通过迭代过程快速接近最优解。该算法的优点在于收敛速度快,尤其适合于处理那些相位误差较大的情况。NMEA算法的核心在于如何构建和迭代最小化熵的目标函数,这使得它在处理非线性问题时表现出色。 固定点最小熵相位补偿(FPMEA)算法则是以预先设定的固定点作为参考,通过最小化熵函数来获得最优的相位补偿量。FPMEA在算法实现上更为简洁,易于理解和编程。该算法适用于那些相位误差相对稳定,不需要频繁调整固定点的情况。 同时更新相位补偿(SUMEA)算法顾名思义,能够同时对相位误差进行更新补偿。SUMEA算法在每次迭代过程中会同时考虑所有已知的相位误差,因此在多个误差源并存时表现尤为突出。该算法的效率与误差更新的策略密切相关,需要仔细设计迭代过程以避免收敛速度过慢的问题。 逆合成孔径雷达相位补偿技术的研究对于雷达技术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ISAR成像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不断优化相位补偿技术,可以有效提高ISAR系统的成像性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精确度要求。 逆合成孔径雷达相位补偿技术及其优化的研究文献和资料,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多个层面。这些研究有助于工程师和科研人员深入理解ISAR系统的工作原理,推动了相关技术的进步。例如,文献《逆合成孔径雷达相位补偿技术及其优化》和《关于逆合成孔径雷达相位补偿算法的研究》就提供了深入的技术分析和算法实现细节。 逆合成孔径雷达相位补偿技术的不断改进和优化,对于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应用NMEA、FPMEA和SUMEA等算法,可以显著提升雷达图像的分辨率和准确性,进一步拓展逆合成孔径雷达的应用范围。
2025-05-17 09:59:09 4MB istio
1
FPGA雷达脉冲压缩自适应FFT信号处理技术:毫米波雷达工程项目实战与Verilog源代码解析,FPGA雷达脉冲压缩自适应FFT信号处理:实操完成毫米波雷达工程项目的Verilog源代码程序,fpga雷达脉冲压缩fft信号处理verilog源代码程序 工程项目是实际操作完成的,在毫米波雷达上使用,不需增加额外资源,真正的自适应fft变 ,核心关键词:FPGA雷达脉冲压缩;FFT信号处理;Verilog源代码程序;毫米波雷达;自适应FFT变换;无需额外资源。,FPGA雷达脉冲压缩自适应FFT信号处理Verilog源代码工程实践
2025-05-14 16:52:01 1.29MB 数据仓库
1
海神之光上传的视频是由对应的完整代码运行得来的,完整代码皆可运行,亲测可用,适合小白; 1、从视频里可见完整代码的内容 主函数:main.m; 调用函数:其他m文件;无需运行 运行结果效果图; 2、代码运行版本 Matlab 2019b;若运行有误,根据提示修改;若不会,私信博主; 3、运行操作步骤 步骤一:将所有文件放到Matlab的当前文件夹中; 步骤二:双击打开main.m文件; 步骤三:点击运行,等程序运行完得到结果; 4、仿真咨询 如需其他服务,可私信博主; 4.1 博客或资源的完整代码提供 4.2 期刊或参考文献复现 4.3 Matlab程序定制 4.4 科研合作
2025-05-12 15:40:21 1.87MB matla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