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IE-Transmission V2.0 实验指导手册 本资源是华为认证 Transmission 系列教程的实验指导手册,版本为 2.0。该手册主要面向华为公司办事处、代表处一线工程师、合作伙伴工程师,以及其他希望学习华为传送网产品技术的人士。 华为认证是华为公司基于“平台+生态”战略,围绕“云-管-端”协同的新ICT技术架构,打造的覆盖ICT全技术领域的认证体系。HCIE-Transmission 认证涵盖传送网业务配置、网络保护改造、网络规划设计、ASON原理、SOM/FD专题、综合故障处理方法以及一些新兴技术专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的知识。 本实验指导手册共包含 36 个实验,从设备开局与调测开始,逐一介绍了业务配置、光层ASON、电层 ASON、网络结构改造、网络保护改造以及传送网综合故障处理。通过这些实验,读者可以掌握传送网规划设计、部署、运维及综合故障处理能力,并对传送网的综合架构及新兴技术有很深的理解。 实验 1 至实验 7 涵盖了 MS-OTN 业务配置,包括 OTN 业务、SDH 业务、EoO 业务、EoS业务、MPLS-TP 业务,以及 OSU 业务的配置示例。实验 8 至实验 13 涵盖了光层 ASON 业务的配置,包括如何开启智能特性、如何创建光层ASON 业务以及如何维护智能网络。实验 14 至实验 19 涵盖了电层 ASON 业务的配置,包括如何开启智能特性、如何创建电层 ASON 业务以及如何维护智能网络。 实验 20 至实验 27 涵盖了 OTN 网络结构改造,包括如何对 OTN 网络进行结构改造,如增加 OLA、OLA 站点改造为 OADM 站点、波长无关性、方向无关性,以及网络扩容,如扩充波长或者升级系统为 96 波/120 波等。实验 28 至实验 30 涵盖了 OTN 网络保护改造,包括电层保护改造、光层保护改造,以及保护嵌套。 本实验指导手册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学习平台,涵盖了传送网业务配置、网络保护改造、网络规划设计、ASON原理、SOM/FD专题、综合故障处理方法以及一些新兴技术专题及解决方案等方面的知识,帮助读者掌握传送网规划设计、部署、运维及综合故障处理能力,并对传送网的综合架构及新兴技术有很深的理解。
2025-07-08 21:09:22 38.37MB
1
就是一些源码,不是书籍,请仔细看描述,没有骗你下载的意思
2025-07-08 20:07:46 17.04MB 软件保护
1
文档支持目录章节跳转同时还支持阅读器左侧大纲显示和章节快速定位,文档内容完整、条理清晰。文档内所有文字、图表、函数、目录等元素均显示正常,无任何异常情况,敬请您放心查阅与使用。文档仅供学习参考,请勿用作商业用途。 想轻松敲开编程大门吗?Python 就是你的不二之选!它作为当今最热门的编程语言,以简洁优雅的语法和强大的功能,深受全球开发者喜爱。该文档为你开启一段精彩的 Python 学习之旅。从基础语法的细致讲解,到实用项目的实战演练,逐步提升你的编程能力。无论是数据科学领域的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还是 Web 开发中的网站搭建,Python 都能游刃有余。无论你是编程小白,还是想进阶的老手,这篇博文都能让你收获满满,快一起踏上 Python 编程的奇妙之旅!
2025-07-08 15:39:40 4.36MB python
1
多重网格法是一种高效的数值解法,广泛应用于求解各种偏微分方程。在润滑理论中,特别是针对弹流润滑膜厚度的准确计算,多重网格法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弹流润滑(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EHL)是一种在高负荷和高滚动速度条件下出现的润滑状态,其中润滑膜能够承载相当大的载荷,而润滑膜的厚度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传统的数值计算方法在求解弹流润滑问题时,往往会遇到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难以兼顾的问题。多重网格法通过结合不同层次的网格,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在本文中,多重网格法被用于求解稳态等温线接触下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问题,给出了在不同工况下的数值解,并分析了Reynolds方程楔形项使用不同差分格式时,随着网格层数增加,数值解的变化趋势。 Reynolds方程是描述弹流润滑中润滑膜压力分布的基础方程,而其楔形项与润滑膜的形状密切相关,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影响。对于楔形项,文章分别采用了两点差分和三点差分两种差分格式,并研究了这些差分格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常见工况下,无论是采用两点还是三点差分,随着网格层数的增加,最小膜厚、中心膜厚、第二压力峰值及其位置都会趋于稳定。 文章还提出了经验公式,用于准确计算中心膜厚与最小膜厚。当网格层数较少时,通过将两点差分和三点差分得到的膜厚值代入经验公式,就能获得与更高网格层数情况下计算结果非常接近的膜厚值。这为计算弹流润滑膜厚度提供了一种有效而快速的方法。 从历史发展来看,弹流润滑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Dowson和Higginson对线接触弹流润滑问题的研究,以及70年代Hamrock和Dowson对点接触弹流问题的研究,为弹流润滑理论奠定了基础。弹流润滑理论研究的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需要联合求解Reynolds方程、弹性变形方程、载荷平衡方程、黏度方程和密度方程等多个方程。这些方程的非线性特征给数值求解带来了困难。为应对这些困难,学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数值计算方法。 多重网格法就是应对这种复杂非线性问题的有效工具之一。它通过构建不同层次的网格,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多个子问题,在较粗的网格上获得初步解,再逐步细化网格进行修正,直到达到所需精度。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减少计算量,缩短计算时间,对于解决大规模计算问题尤为有效。 在弹流润滑的工程应用中,准确计算润滑膜厚度对机械零件的设计与维护有着重要意义。润滑膜厚度不仅影响摩擦学特性,也关系到设备的能耗和寿命。因此,研究者和工程师们一直在寻求更为精确和高效的计算方法,而多重网格法正好满足了这种需求。通过研究者们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多重网格法在弹流润滑膜厚度计算中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
2025-07-08 14:57:22 569KB 多重网格法 弹流润滑
1
在讨论的OS02B10是一款由OmniVision Technologies公司开发的1/2.7英寸高清CMOS图像传感器,具备1080p(1920x1080像素)的分辨率。它采用了OmniPixel3-HS技术,旨在为安全监控系统、IP摄像机和模拟高清摄像机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图像和高清视频。 我们需要了解CMOS图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优势。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是一种图像捕获设备,它利用光电子效应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与传统CCD(电荷耦合装置)传感器相比,CMOS传感器在功耗、成本、读取速度和集成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CMOS传感器通常更加节能,易于大规模生产,并且可以将图像信号处理电路集成在同一硅片上,因而减少了系统的复杂性。 OS02B10 CMOS图像传感器采用的OmniPixel3-HS技术结合了先进的3微米像素架构,使得该传感器具有出色的低光灵敏度、信噪比、满阱容量、量子效率和低功耗特性。低光灵敏度意味着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仍然能够捕捉到清晰的图像,这对于安全监控和户外摄像尤为重要。信噪比的提升可以减少图像中的噪点,从而提高图像质量。满阱容量和量子效率的提高有助于捕获更多的光信号,增强图像对比度和细节表现。 接下来,该传感器支持默认模式和可编程模式,提供了对帧大小、曝光时间、增益值等参数的灵活控制。它还包含了一系列图像控制功能,包括镜像翻转(mirror and flip)、窗口化(windowing)、自动黑电平校准(auto black level calibration)、缺陷像素校正(defective pixel correction)以及消黑晕(black sun cancellation)。这些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更高级的图像质量控制能力,使得产品能够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OS02B10支持通过DVP(数字视频端口)接口或MIPI(移动行业处理器接口)以高达30fps的帧率提供1080p格式的高清视频。这种高速率的数据传输能力意味着该传感器可以用于需要快速处理图像的场合,例如运动检测和实时视频监控。 此外,传感器的设计支持多种功能,例如:支持2百万像素(1920x1080)的分辨率,支持窗口化功能,允许对图像传感器的输出视窗进行定义和调整,从而可以专注于图像的某一部分。它还具有自动黑电平校准能力,可以确保视频输出的稳定性。缺陷像素校正功能可纠正传感器内的非功能性像素,提高成像质量。消黑晕功能有助于减少由强光源导致的图像失真。 在硬件接口方面,该传感器具备SCCB控制接口,用于寄存器编程。这为用户提供了对图像传感器进行个性化配置的能力,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同时,它还支持图像信号的捆绑功能和10位/8位RAW图像数据输出。RAW数据输出允许保留未经处理的原始图像数据,为后期处理提供了最大的灵活性。 在软件层面,对于希望通过该传感器的开发者来说,OmniVision Technologies公司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资料库和开发支持,以便能够更好地集成和优化传感器在各种产品中的性能。 总结来说,OS02B10 CMOS图像传感器是一款功能强大、性能卓越的产品,集成了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提供了全面的控制功能,以及高速的视频输出能力。它特别适合安全监控和高清视频应用,能够为用户提供清晰、生动的图像体验。
2025-07-07 22:45:14 2.06MB
1
根据提供的文件信息,以下是对“数字电源控制原理及XMC数字电源实例.pdf”文件中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数字电源控制原理: 数字电源控制是指使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来控制和管理电源系统的工作过程。相比传统的模拟电源,数字电源通过数字控制器来实现更加精确和灵活的电源管理,能够提供实时监控和调整功能。数字电源控制器通过软件算法对电源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和优化,从而提高电源系统的效率,降低功耗,并满足更加复杂的应用需求。 XMC数字电源实例: 文件提到了使用英飞凌的XMC微控制器来实现数字电源实例,这展示了XMC在实际电源应用中的应用情况。XMC是英飞凌推出的针对数字电源设计的微控制器系列,这类控制器通常集成了高性能的处理核心、丰富的外设和灵活的PWM生成单元,能够适应各种电源应用场合。 电源技术发展趋势: 现代电源技术向着高效、高频和高精度的方向发展。高效率意味着电源转换过程中的损耗更小,对能源的利用率更高;高频则可以减小电源组件的尺寸,使电源设备更加小型化和轻量化;高精度则能够确保输出电压或电流在规定的范围内保持稳定,满足精密设备对电源的要求。 XMC微控制器的特点: 文件指出XMC微控制器在数字化控制方面拥有多方面的优势,包括平台化的设计方式、灵活性、通讯功能以及人机交互的能力。XMC微控制器的专用性和参数配置优化选项固定,能够适应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此外,XMC控制器支持多种PWM拓扑结构和PWM需求,包括基本拓扑和复杂拓扑,如多Buck/Boost逆变器、三相交错DC/DC逆变器、全桥逆变器等。 XMC的PWM生成单元: 文档中提到XMC的PWM生成单元包括CCU4和CCU8。这些单元提供了灵活的PWM生成,支持丰富的PWM通道和内部配合,也支持外部控制。CCU4/8能够实现高分辨率控制,如4000步的高分辨率PWM分辨率,这对于实现高精度控制至关重要。同时,XMC提供了三电平控制,能够用于三电平逆变器的场合,例如光伏逆变器。 数字化控制面临的挑战: 文件描述了数字化控制在实现多种拓扑结构支持、在性能要求和成本之间的平衡、模拟向数字转换的难度等方面的挑战。这包括了对HRPWM(高分辨率脉宽调制)的需求,以及使用DAVE3™工具简化设计和调试过程。 总结: 随着电源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控制成为了电源设计的重要趋势。XMC微控制器系列因其在数字电源设计中的应用特点,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文档中提及的实例展示了XMC如何应用于多种常见的电源转换器拓扑,包括Buck Converter、PFC Converter、Flyback Converter和LLC Converter。此外,文中还提及了电源设计中对于微控制器的具体要求,比如灵活的PWM生成和控制,以及实现高效率、高频率和高精度的技术要求。通过对XMC微控制器及其在数字电源控制中应用的深入了解,可以预见其在未来的电源管理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25-07-07 20:01:08 2.34MB 数字电源
1
英飞凌的BTS6143D是一款智能高侧功率开关,采用了INFINEON的Smart Highside Power Switch技术,并且具有Reversave功能,专为12V和24V直流接地负载设计。该芯片提供了全面的保护功能,包括反向电池保护、短路保护(带锁定)、电流限制、过载保护、热关断(带重启动)、过电压保护(包括负载突变)以及失地和Vbb丢失保护(带有外部二极管,用于充电感性负载)。此外,它还具有非常低的待机电流,确保快速消磁感性负载的能力,以及静电放电(ESD)保护,优化了静态电磁兼容性(EMC),符合绿色产品标准(RoHS兼容),并经过AEC认证。 在诊断功能方面,BTS6143D提供比例负载电流感应,这意味着它可以监测并反馈负载电流状态,在过载、过温或短路关断时发出定义的故障信号。这款芯片采用了N通道垂直功率场效应晶体管(FET),内置了电荷泵、电平转换器、整流器、无钳位电感负载限制、门极保护以及电流感应。所有这些都集成在Smart SIPMOS芯片上芯片技术中,以实现嵌入式保护功能。 在电气特性方面,BTS6143D的操作电压范围是5.5至38伏,导通电阻RON仅为10毫欧,额定电流IL(nom)为8安培,最大隔离负载电流IL(ISO)为33安培,而电流限制值IL12(SC)设定为75安培。该芯片采用PG-TO252-5-11封装(DPAK 5引脚,尺寸小于TO 220 SMD的一半),这种封装设计有助于减小体积和提高散热性能。 在引脚配置上,BTS6143D有5个引脚: 1. OUT:输出端,连接到负载,引脚1和5需要外部短接。 2. IN:输入端,当与GND短接时,激活功率开关。 3. Vbb:电源输入,提供工作电压。 4. IS:电流感应输出,用于监控负载电流。 5. GND:接地端,连接系统地线。 英飞凌的BTS6143D芯片是一个高性能、高集成度的智能功率开关,适用于替代传统的电磁继电器、保险丝和分立电路,尤其适合于处理各种类型的电阻性、电感性和电容性负载。其全面的保护机制和诊断功能,使得它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和电源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2025-07-07 17:40:39 663KB
1
FIBOCOM L610 Series AT Commands Fibocom L610 Series AT Commands 是一份关于 Fibocom L610 系列设备的 AT 命令手册,提供了详细的 AT 命令集和使用指南。该手册面向开发者、测试工程师和技术支持人员等,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 Fibocom L610 系列设备的 AT 命令。 AT 命令基本概念 AT 命令(AT Command)是一种用于控制和配置移动设备的命令语言,主要用于 GSM、WCDMA 和 LTE 等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移动设备。AT 命令通常以 "AT" 开头,后跟着具体的命令和参数。AT 命令可以用来控制移动设备的行为,例如发送短信、拨打电话、配置网络参数等。 Fibocom L610 Series AT Commands 概述 Fibocom L610 Series AT Commands 手册提供了 Fibocom L610 系列设备支持的 AT 命令集,包括基本命令、网络命令、短信命令、电话命令、数据命令、动作命令等。该手册还提供了每个命令的详细说明、语法、参数、返回值等信息。 Fibocom L610 Series AT Commands 结构 Fibocom L610 Series AT Commands 手册的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介绍部分:介绍 Fibocom L610 系列设备的基本信息和 AT 命令的使用方法。 2. 命令参考部分:提供了 Fibocom L610 系列设备支持的 AT 命令集,包括命令的语法、参数、返回值等信息。 3. Appendix 部分:提供了 Fibocom L610 系列设备的技术 specifications 和其他相关信息。 Fibocom L610 Series AT Commands 的应用场景 Fibocom L610 Series AT Commands 手册主要面向以下几种应用场景: 1. 移动设备开发:开发者可以使用 Fibocom L610 Series AT Commands 手册来了解 Fibocom L610 系列设备的 AT 命令集,并将其应用于移动设备的开发中。 2. 测试和验证:测试工程师可以使用 Fibocom L610 Series AT Commands 手册来测试和验证 Fibocom L610 系列设备的 AT 命令。 3. 技术支持:技术支持人员可以使用 Fibocom L610 Series AT Commands 手册来了解 Fibocom L610 系列设备的 AT 命令集,并提供技术支持。 Fibocom L610 Series AT Commands 的优点 Fibocom L610 Series AT Commands 手册的优点包括: 1. 详细的命令参考:提供了 Fibocom L610 系列设备支持的 AT 命令集,包括命令的语法、参数、返回值等信息。 2. 清晰的结构:手册的结构清晰易懂,方便用户快速查找和使用 AT 命令。 3. 广泛的应用场景:Fibocom L610 Series AT Commands 手册面向多种应用场景,包括移动设备开发、测试和验证、技术支持等。 总结 Fibocom L610 Series AT Commands 手册是 Fibocom L610 系列设备的重要参考资料,提供了详细的 AT 命令集和使用指南。该手册面向多种应用场景,包括移动设备开发、测试和验证、技术支持等,对于开发者、测试工程师和技术支持人员等来说非常有价值。
2025-07-07 14:40:10 1.23MB AT指令 Fibocom
1
电厂标识系统编码标准 GB/T 50549-2010 本标准规定了对电厂标识系统编码的基本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火电厂、水电厂、核电厂、可再生能源电厂等的标识编码。
2025-07-07 12:30:34 17.05MB 电厂标识系统
1
模数转换芯片MCP3421A0T-E-CH是一款具备8位ΔΣ模数转换功能的单通道低噪声、高精度模数转换器,它内置带有I²C接口和板载参考电压。该芯片能够处理差分输入信号,通过I²C兼容的串行接口,可实现单电源供电2.7V至5.5V的操作环境。MCP3421A0T-E-CH的参考电压固定为4.096V,板载电容提供了高精度的基准电压。 该芯片采用带有自校准功能的内部偏移和增益,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模拟信号转换。用户可以编程调整数据速率,以优化信号转换过程中的分辨率和采样率,从而实现对信号的高分辨放大。此外,MCP3421A0T-E-CH支持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这允许设备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对增益进行编程配置,从而优化整体性能。 MCP3421A0T-E-CH的差分输入范围根据单端基准电压为±2.03468V。它还具备可编程数据速率选项,包括1x、2x、4x或8x,数据速率可以根据转换过程中的需求进行选择。该设备的积分非线性(INL)为FSR的10ppm,确保了高精度转换。另外,MCP3421A0T-E-CH支持连续模式和单次模式的转换方式,能够以较高的分辨率和采样率进行信号采集。 MCP3421A0T-E-CH的输入信号可以通过两线I²C串行接口进行读取,确保与多种微控制器和其他数字逻辑设备兼容。此外,该设备还提供了板载振荡器和滤波器,支持高达240样本/秒(在1x增益时)的采样率。用户可以通过编程来选择不同的数据输出速率,以便获得最适合当前应用需求的转换结果。 MCP3421A0T-E-CH芯片的灵活性和高性能使其适合于多种应用场合,例如便携式医疗设备、温湿度传感器、精准测量仪器以及需要高精度数据采集的其他应用。
2025-07-07 11:04:41 1.55M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