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xSQL Script 试用版 试用版 开发语言: 软件 可用平台: SQL Server 当前版本: v2014.3 ApexSQL Script是业界首屈一指的Scripting工具。它可将SQL Server对象和数据处理为T-SQL和VB脚本,.NET可执行文件和C#对象。ApexSQL Script可加快并无差错地执行DBA任务,如数据分类、数据存档、数据改版和数据分包。和使用sysdepends相比,ApexSQL Script使用专用的附件解析器,从而比SSMS快20多倍,而且能更精确地安排脚本。
2025-06-26 08:16:32 12.93MB 数据库管理
1
组成与结构实验报告.docx 这个实验报告涵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组成与结构实验课程,包括 Logisim 入门实验、七段数码管驱动实验、5 输入编码器实验、汉字显示实验和奇偶校验实验等多个实验项目。 Logisim 是一款便捷的数字逻辑设计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设计和模拟数字电路。通过 Logisim,学生可以学习电路设计、模拟和测试的基本方法。 LED 计数电路实验的目的是掌握 Logisim 电路绘制方法、电路模块的封装方法以及电路模块的测试方法。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要设计一个 LED 计数电路,包括输入、输出和功能设计,接着使用 Logisim 工具绘制电路图,最后测试电路的正确性。 七段数码管驱动实验的目的是掌握通过 Logisim 工具的“分析组合逻辑电路功能”,来根据真值表,自动生成设计电路的方法。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要设计一个七段数码管驱动电路,包括输入、输出和功能设计,接着使用 Logisim 工具生成电路图,最后测试电路的正确性。 5 输入编码器实验的目的是掌握通过 excel 表格,制定真值表,并自动生成设计电路表达式的方法。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要设计一个 5 输入编码器电路,包括输入、输出和功能设计,接着使用 excel 表格生成真值表,最后测试电路的正确性。 汉字显示实验的目的是了解汉字的编码方法。掌握汉字区位码转国标码,以及国标码转区位码的方法。学会使用加法器实现减法操作。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要设计一个汉字显示电路,包括输入、输出和功能设计,接着使用 Logisim 工具生成电路图,最后测试电路的正确性。 奇偶校验实验的目的是掌握偶校验编码的方法。掌握偶检验解码的方法。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要设计一个奇偶校验电路,包括输入、输出和功能设计,接着使用 Logisim 工具生成电路图,最后测试电路的正确性。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学习数字逻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工具,掌握 Logisim 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自己的电路设计和测试能力。
2025-06-25 14:19:34 2.33MB 武汉理工大学 组成与结构 实验报告
1
中国海洋大学数据结构期末试卷的知识点涵盖数据结构学科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概念,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线性结构:这部分包括线性表、栈、队列、字符串等基本概念和相关操作。对于线性表,主要考察其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包括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栈和队列是两种特殊的线性表,分别遵循后进先出(LIFO)和先进先出(FIFO)原则。字符串作为特殊的线性表,其处理也是数据结构学习的重要内容。 2. 树型结构:树型结构是一种分层数据模型,它包括树和二叉树的概念,以及其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树的遍历算法、二叉树的创建、遍历(先序、中序、后序和层次遍历)、二叉树的平衡化和堆结构等知识点都会被重点考察。 3. 图结构:图结构是处理非线性关系的有效数据结构,包含无向图和有向图的概念。图的存储方法(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图的遍历算法(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广度优先搜索BFS),以及最短路径和拓扑排序等问题也是重要的考察点。 4. 查找:查找算法是数据结构中用于检索数据的方法,包括顺序查找、折半查找(二分查找)和基于散列的查找。考察点通常包括各种查找方法的实现原理和时间复杂度分析。 5. 排序:排序是将一组数据按照特定顺序进行排列的过程,是数据结构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算法。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和堆排序等是排序算法的重点。这部分内容通常会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算法的实现,还要理解各种排序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6. 文件结构:文件结构部分考察学生对于文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和组织方式的理解。内容包括顺序文件、索引文件、散列文件和多关键字文件等概念及其特点。 7. 面向对象思想在数据结构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考察学生是否能够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来描述和实现数据结构。主要包含抽象数据类型(ADT)的定义,类与对象的使用,以及封装、继承和多态等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通过以上内容的考察,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数据结构基本概念和算法的理解,还能提高运用数据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试卷也可能涉及对数据结构新概念的探讨或对现有理论的延伸,以检验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 期末试卷通常包含上述知识点的综合题、证明题、算法设计题和应用题等多种题型,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还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准备这样的期末考试需要学生全面复习课程内容,熟练掌握各种算法,并能够灵活应用。
1
matlab使用NSGA-II算法联合maxwell进行结构参数优化仿真案例,数据实时交互。 五变量,三优化目标(齿槽转矩,平均转矩,转矩脉动) maxwell ,optislang 谐响应,,多物理场计算永磁电机多目标优化参数化建模电磁振动噪声仿真 在现代工程设计和仿真分析领域,优化算法和仿真软件的联合使用已经成为提高设计效率和优化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将详细介绍使用NSGA-II算法联合Maxwell软件进行结构参数优化的仿真案例,重点讨论数据实时交互、五变量三优化目标的参数设定、以及多物理场计算在永磁电机设计中的应用。 NSGA-II算法,即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I,是一种多目标遗传算法,能够在多个优化目标之间取得平衡,通过遗传选择、交叉和变异等操作进化出一系列优秀的非劣解。Maxwell软件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磁场计算和设计的仿真工具,它可以模拟电磁设备的物理特性,包括电机、变压器、传感器等。OptiSLang则是用于参数化建模、多目标优化以及结果评估的软件工具,它与Maxwell的联合使用,为电磁设备设计提供了从初步设计到精细分析的完整流程。 在本案例中,针对永磁电机的结构参数优化,采用了NSGA-II算法和Maxwell软件的结合,以五种设计变量为基础,以降低齿槽转矩、提高平均转矩、降低转矩脉动为优化目标。齿槽转矩是永磁电机中的一个关键指标,它影响电机的静态性能;平均转矩则是电机输出能力的直接体现;转矩脉动则关联到电机的动态性能和运行平稳性。通过这些目标的优化,旨在获得一个电磁性能更优的电机设计方案。 谐响应分析是Maxwell软件中的一个模块,用于分析永磁电机在特定频率下的响应特性,这对于评估电机的振动和噪声特性至关重要。多物理场计算则意味着软件不仅要计算电磁场,还要结合热场、结构场等其他物理场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得更全面的设计评估。 通过仿真案例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到Maxwell与OptiSLang联合使用的强大功能。Maxwell负责详细的电磁场分析,而OptiSLang则在参数化建模、优化算法的实施以及多目标优化的处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联合使用不仅能够提供更准确的仿真结果,还可以显著减少工程师在产品设计和优化阶段所需的时间和精力。 本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先进的计算工具和优化算法,在多物理场计算和电磁振动噪声仿真领域实现对永磁电机结构参数的优化。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而且有助于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升产品质量,最终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
2025-06-24 20:51:20 59KB css3
1
笔记手写字迹工整,总结性强,参考考研王道的数据结构书籍,观看青岛大学《数据结构》视频教程,进行系统性总结,内含相关书籍以及PPT,本资源适用于考研0854电子信息大类,考电子信息计算机的学生,资源来之不易,通过我大量搜集资料以及总结整理,可减轻笔记手负担,内容主要涵盖数据结构(包含手写笔记) 第1章 绪论.pptx 第2章 线性表.pptx 第3章 栈和队列v2.0.pptx 第4章 串.pptx 第5章 数组.pptx 第6章 树和二叉树.pptx 第7章 树的应用.pptx 第8章 图.pptx 第9章 图的应用.pptx 第10章 集合与查找.pptx 第11章 散列表.pptx 第12章 排序.pptx
2025-06-24 15:05:50 75.6MB 线性代数 数据结构
1
《算法与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高效地组织和处理数据。本卷为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本科的期末考试A卷,采取闭卷形式,允许考生携带特定物品入场。试卷包括填空题和单项选择题,涉及了数据结构的基础概念、算法效率分析、存储结构、栈、队列、二叉树、图论以及排序和查找等多个知识点。 1. 数据结构的四种逻辑结构包括集合、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和图状结构。 2. 评价算法的重要指标是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前者衡量算法执行所需的时间,后者关注算法运行时所需内存。 3. 顺序存储结构中,逻辑相邻的元素物理位置相邻,而在单链表中则不一定相邻。 4. 栈遵循“后进先出”(LIFO)原则,允许操作的一端称为栈顶。 5. 二维数组的存储方式有两种:行优先和列优先。根据公式,可以计算出元素的存储地址。 6. 完全二叉树的节点数量:深度为n的完全二叉树至少有2^(n-1)+1个节点,最多有2^n-1个节点。 7. 邻接矩阵存储图的存储需求取决于图的边数,无向图的邻接矩阵是对称的。 8. 排序操作的基本操作是元素比较和交换;查找过程中,折半查找要求线性表已排序,而哈希查找则依赖哈希函数和冲突解决策略。 9. 折半查找要求线性表有序,而哈希查找对线性表的顺序无特定要求。 单项选择题涉及了数组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单循环链表的判断、循环队列的满条件、二叉树的存储结构、二叉树遍历及图论中的度数关系: 1. 程序段的时间复杂度为O(n^2),对应选项B。 2. 链表只有一个节点的条件是head->next==head,对应选项A。 3. 循环队列满的条件是(Q.rear+1)%Max==Q.front,对应选项D。 4. 二叉树可以使用顺序或链式存储结构存储,对应选项C。 5. 先序遍历为acdgheibfkj,中序遍历为dgcheiabkfj,可推导出后序遍历为gdhieckjfba,对应选项D。 6. 所有顶点的出度之和等于所有顶点的入度之和,对应选项A。 这些题目覆盖了数据结构和算法的核心内容,对于理解和掌握数据结构的原理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至关重要。通过这类考试,学生能够检验自己在这些关键概念上的理解程度,并进一步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5-06-24 10:33:38 99KB 数据结构
1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核心课程,它探讨了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数据,以便于高效地进行数据处理。中国海洋大学的这份2016年春季学期的期末试题涵盖了数据结构的关键概念,包括树、矩阵、队列、栈、排序算法等。 1. 三叉树的性质:题目中提到的一棵三叉树中,度数为0的结点有50个,度数为2的结点有21个。根据树的性质,所有结点的度数之和等于边数加1,即2×21 + 3×x + 0×50 = 2x + 1,解得x=12,因此度数为3的结点有12个。 2. 二叉树的前序序列:前序遍历是先访问根节点,再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给定前序序列为ABC,可以推断出可能的二叉树种类。因为没有更多的信息,所以这棵树可以是任何满足前序遍历顺序的形态,答案是不确定的,但至少有一种可能性。 3. 广义表的概念:广义表的表头是指广义表的第一个元素。题目中给出的广义表((a),a)的表头是(a)。 4. 中缀到后缀表达式转换:中缀表达式A+B*C-D/E转换为后缀表达式,遵循运算符优先级规则,结果为ABCD*E/-+。 5. 稀疏矩阵的存储:稀疏矩阵一般采用压缩存储,如链表或二维数组的压缩存储,以及十字链表。 6. 队列的特性: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FIFO)的线性表。 7. 折半查找:折半查找适用于顺序存储的有序表,利用二分策略快速定位目标元素。 8. B-树的性质:在一棵高度为2的5阶B-树中,最小子节点数是(2^(h-1)-1) = (2^(2-1)-1) = 1,因此最少包含1个关键字。 9. 有向图的拓扑排序:题目给出了有向边的集合,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没有环的拓扑序列,例如<1, 2, 3, 4>。 10. 稳定排序算法:在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中,归并排序是稳定的,因为相等的元素保持相对顺序不变。 选择题部分涉及到链表、数据存储、线性表操作的时间复杂度、栈和队列的操作、栈的容量计算、线索化二叉树、最小生成树的性质、图的邻接矩阵对称性、图的遍历时间复杂度、排序算法的比较次数等。 这些问题覆盖了数据结构的多个重要主题,如树的性质、二叉树的构造、广义表的表示、算术表达式的转换、矩阵的存储优化、线性结构的特性、图的理论和排序算法的理解。这些知识点在理解和应用数据结构时都至关重要。
2025-06-23 20:08:00 46KB 数据结构 中国海洋大学
1
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如何设计和构建高性能、高效率的计算机系统。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方向的考研复试资料,旨在帮助考生深入理解这一领域的关键概念和技术,为面试做好充分准备。以下是根据提供的压缩包文件名所涉及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存储层次**:存储层次理论是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内存管理的基础。它涉及到高速缓存(Cache)、主存(RAM)和辅助存储器(如硬盘)之间的层次结构,目的是通过优化数据访问速度来提高整体系统性能。PPT可能涵盖了高速缓存的工作原理、替换策略(如LRU、LFU等)以及缓存的命中率计算。 2. **地址映射**:在计算机系统中,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换是通过地址映射实现的。这部分内容可能探讨了几种常见的地址映射方式,例如直接映射、全相联映射和组相联映射,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3. **多处理机**:随着并行计算的发展,多处理机系统成为了现代计算机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Chap7-多处理机可能讲述了多处理器系统的分类(如对称多处理SMP、分布式内存MPP等),并行算法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实现负载均衡和通信机制。 4. **输入/输出系统(IO系统)**: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设备交互依赖于IO系统。Chap6-IO系统可能详细讲解了中断、DMA(直接内存访问)和I/O端口等IO控制方式,以及现代I/O子系统的结构和设计,如PCI-E总线、USB协议等。 5. **第一章至第三章**:虽然具体章节内容未知,但通常会涵盖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如指令集架构(ISA)、计算机的五大部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计算机的运算基础以及数据表示。 这些内容对于理解和设计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至关重要,也是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考生应深入学习每个主题,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熟悉这些基本概念也有助于应对复试中的问答环节和可能的编程题目。
2025-06-23 02:52:39 10.65MB 计算机复试 计算机体系结构
1
最近在开发im服务器 需要大并发链接 QT默认的是使用select模型的 这种轮询方式非常慢 在高并发连接 我们需要epoll才能发挥linux服务器的性能 而且使用简单 整个服务端代码架构无需修改 直接可以使用 只要在 main文件添加: int main int argc char argv[] { #ifdef Q OS LINUX QCoreApplication::setEventDispatcher new EventDispatcherLibEvent ; qInstallMessageHandler customMessageHandler ; #endif QCoreApplication a argc argv ; auto ser new ConfigServer; ser >startServer ; return a exec ; } 在 pro文件添加 linux{ LIBS + levent core SOURCES + common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cpp common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config cpp common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p cpp common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socknot p cpp common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tco eventfd cpp common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tco pipe cpp common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tco cpp common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timers p cpp HEADERS + common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common h common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h common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config h common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config p h common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p h common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libevent2 emul h common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qt4compat h common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tco h common eventdispatcher libevent wsainit h } 可以直接跨平台了使用了 csdn博客:http: blog csdn net rushroom">最近在开发im服务器 需要大并发链接 QT默认的是使用select模型的 这种轮询方式非常慢 在高并发连接 我们需要epoll才能发挥linux服务器的性能 而且使用简单 整个服务端代码架构无需修改 直接可以使用 只要在 main文件添加: [更多]
2025-06-21 17:16:49 19KB libevent epoll
1
在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亲手设计与实现一个简单CPU及其模型机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实验活动。该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CPU的组成原理,以及如何基于单元电路构建一个功能完整的简单计算机模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接触并掌握微程序控制技术,深入研究硬件连接的方式,以及进行必要的编程和调试。 实验的核心内容包括设计与实现五条基本的机器指令。这五条指令分别是:输入(IN)、加法(ADD)、输出(OUT)、无条件跳转(JMP)和停机(HLT)。通过这些指令,CPU能够执行数据输入、数据处理、结果输出以及程序跳转和停止等基本操作。为此,实验中会增设程序计数器(PC)、地址寄存器(AR)和主存储器(MEM)三个关键部件。同时,微程序控制单元的微指令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增指令的控制需求。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设计微指令格式表和微程序流程图,这两者都是管理和控制指令执行流程的重要工具。例如,设计的微指令格式表会详细说明微指令的各个控制位,而微程序流程图则展示了指令执行的顺序和逻辑。 此外,实验还包括了编写机器程序的环节。一个简单示例程序的实现是这样的:将数据接收至寄存器R0,执行自加操作,并通过输出指令将结果展示出来。编写这样的程序不仅要求学生对机器指令有充分的了解,而且还要求他们能够将这些指令转化成二进制代码,并且理解每一条指令执行时硬件的相应变化。 在实际操作层面,实验包含了详细的线路连接图和操作步骤。通过操作开关和按钮,学生可以手动写入微程序和机器程序,并进行校验。手动编程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将微指令和机器指令代码写入到指定的内存地址中。校验步骤则用来确保写入的程序和指令无误,能够正常工作。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掌握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设计原理和硬件连接方法,以及了解微程序控制的工作机制。学生通过编程和调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加深对计算机工作原理的理解。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06-20 13:59:16 3.89MB 计算机体系结构 微程序控制 CPU设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