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T行业中,网络通信是应用程序开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跨平台的应用,如Qt框架。Qt是一个功能强大的C++库,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Linux、macOS等,广泛用于图形用户界面和网络编程。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如何在Qt中使用HTTPS协议,并特别关注"libeay32.dll"和"ssleay32.dll"这两个动态链接库文件在Windows环境下的作用。 HTTPS是一种安全的网络协议,基于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但增加了SSL/TLS(安全套接层/传输层安全)协议,以确保数据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传输过程中得到加密,防止被窃取或篡改。在Qt中,为了实现HTTPS通信,开发者可以使用Qt的网络模块,尤其是QNetworkAccessManager类,它可以处理HTTP和HTTPS请求。 在Windows平台上,Qt通常使用MinGW作为编译器。MinGW(Minimalist GNU for Windows)是一个可自由使用的Windows上的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移植版本。当使用Qt进行HTTPS编程时,系统可能需要额外的库文件来支持SSL/TLS协议。这就是"libeay32.dll"和"ssleay32.dll"的作用,它们是OpenSSL库的一部分,提供了加密和安全通信所需的函数。 OpenSSL是一个开源项目,包含了SSL/TLS协议的实现以及各种常用的加密算法。"libeay32.dll"包含了OpenSSL的加密库,而"ssleay32.dll"则包含了SSL和TLS协议的实现。在Windows系统中,这些动态链接库文件需要放在系统路径或者应用的执行目录下,以便程序在运行时能够找到并加载它们。 在标题描述中提到的步骤,即解压缩"libeay32.dll"和"ssleay32.dll"文件并将其复制到MinGW的bin目录(例如G:\Qt\Qt5.6.3\Tools\mingw492_32\bin),这是为了让编译器在编译和链接Qt程序时能正确识别和使用这些库。同时,这样做也使得编译后的程序在运行时能够找到这些库,从而支持HTTPS功能。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开发者还需要确保在代码中正确配置QNetworkAccessManager以使用HTTPS。这通常涉及到设置代理、证书管理、错误处理等环节。例如,你可以创建一个QNetworkAccessManager对象,然后设置其接受所有证书(不建议在生产环境中这样做,因为这可能引入安全风险),如下所示: ```cpp QNetworkAccessManager manager; manager.set.sslErrorsPolicy(QNetworkAccessManager::IgnoreSslErrors); ``` 重新编译你的Qt程序,确保所有依赖项都已正确配置。这样,即使在没有系统级别OpenSSL支持的环境下,你的Qt应用也应该能够成功地通过HTTPS与远程服务器进行通信。 "libeay32.dll"和"ssleay32.dll"是Qt在Windows上实现HTTPS通信的关键组件,它们是OpenSSL库的组成部分,提供了加密和安全连接的能力。通过将这些文件放置在正确的位置,并在代码中设置相应的网络访问策略,开发者可以在Qt应用程序中充分利用HTTPS协议,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2025-05-28 17:23:14 694KB https 网络协议 http 网络
1
### LIN Specification Package 2.2A - 2010 #### 一、概述 **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是一种专为汽车行业的低成本串行通信网络而设计的单线标准,它允许车辆中的电子控制单元(ECU)之间进行通信。这份文档详细介绍了LIN协议的最新版本2.2A,其主要目标是简化ECU间的通信,并提供一种经济高效的数据交换方式。 #### 二、关键更新与特点 ##### 版本历史 - **LIN 1.0** (1999-07-01): 初始版本。 - **LIN 1.1** (2000-03-06): 对初步版本进行了修正和改进。 - **LIN 1.2** (2000-11-17): 进一步的修订和增强。 - **LIN 1.3** (2002-12-13): 完善了规范并增加了新的特性。 - **LIN 2.0** (2003-09-16): 重大修订版本,引入了重要的改进和新功能。 - **LIN 2.1** (2006-11-24): 对规范进行了澄清,修改了配置,并增强了传输层,还添加了诊断功能。 - **LIN 2.2** (2010-12-31): 根据LIN 2.1的错误表1.4更新文档,并软化了位采样规范。 - **LIN 2.2A** (2010-12-31): 纠正了第2.6.2章中唤醒信号的定义。 ##### 主要特点 - **工作流概念**:描述了LIN系统如何运作,包括初始化、同步、数据传输等。 - **节点概念**:定义了主节点和从节点的角色和职责。 - **操作概念**: - **主节点和从节点**:主节点负责管理整个网络,从节点则响应主节点的命令。 - **帧**:描述了帧的结构,以及如何在主节点和从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 **数据传输**:定义了数据包如何被封装和发送。 - **调度表**:用于管理通信的时间安排。 - **文档概述**:提供了整个文档的大纲,帮助读者了解每个章节的重点。 - **历史背景**:详细记录了从LIN 1.3到2.2A的所有重要变更。 #### 三、兼容性 - **与LIN 1.3的兼容性**:对LIN 1.3进行了多项改进,但在基本架构上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兼容性。 - **与LIN 2.0的兼容性**:虽然进行了大量改进,但仍然保持了向后兼容性,确保了旧版本的设备能够继续运行。 - **与LIN 2.1的兼容性**:2.2A版本在2.1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微调整,大部分情况下无需额外更改即可兼容。 #### 四、技术细节 ##### 信号管理 - **信号类型**:定义了不同类型的信号及其用途。 - **信号一致性**:确保所有信号遵循统一的标准。 - **信号打包**:描述了如何将多个信号组合成一个数据包进行传输。 - **信号接收和传输**:详细解释了信号的接收机制和传输流程。 ##### 帧传输 - **帧结构**:详细说明了帧的组成部分,如起始边界、标识符、数据字段、校验和、结束边界等。 - **数据传输**:描述了数据如何在帧中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 **调度表**:规定了各个节点何时可以发送数据,以避免冲突。 #### 五、参考文献 - **官方文档**:提供了完整的规范文档和技术指南。 - **相关研究**:引用了关于LIN网络的研究论文和技术报告。 #### 六、结论 LIN 2.2A版本是对之前版本的重要升级,它不仅改进了信号管理和帧传输等关键技术领域,还通过增加新的特性和修正错误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对于汽车行业而言,这一版本的发布标志着LIN网络技术向着更高效、更稳定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5-05-28 17:12:30 3.22MB Lin总线协议 2.2A
1
### iPod Accessory Protocol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R30 #### 概述 本文档主要介绍了适用于iPod与iPhone设备的外设协议接口规格(iPod Accessory Protocol Interface Specification),版本为R30,发布日期为2007年10月2日。此版本详细描述了与iPod和iPhone兼容的外设如何通过特定的接口与这些设备进行通信。 #### 核心内容 1. **版权信息** - 本文档由Apple Inc.版权所有,并受版权保护。 - 个人用户可以在单个计算机上存储文档用于个人使用,并可以打印文档供个人使用,但需保留Apple的版权声明。 - 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存储或以任何形式传输文档中的任何部分。 2. **商标声明** - Apple标志是Apple Inc.的注册商标。 - 未经Apple事先书面同意,使用键盘上的Apple标志(Option-Shift-K)可能会构成对商标权的侵犯和不公平竞争。 - 本文档旨在帮助开发者为Apple品牌的或授权的计算机开发应用程序。 3. **技术许可** - Apple并未在此文档中授予任何明确或暗示的技术许可。 - Apple保留与此文档中所述技术相关的所有知识产权。 4. **适用范围** - 本规范旨在指导应用开发者为Apple品牌或授权的计算机开发应用程序。 5. **文档准确性** - 尽管Apple已审查此文档,但仍不对文档的质量、准确性、适销性或特定用途的适用性做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 该文档提供时“原样”,风险由读者自行承担。 #### 技术细节 - **接口定义** - 该文档详细描述了iPod和iPhone与其外设之间的接口协议。 - 包括数据格式、命令结构、错误处理机制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 **通信协议** - 描述了设备间通信的基本规则,如握手过程、数据传输速率等。 - 确保外设能够与iPod和iPhone稳定且高效地交换数据。 - **兼容性指南** - 提供了确保外设与iPod和iPhone兼容性的具体步骤和技术要求。 - 包括但不限于电源管理、音频/视频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兼容性指导。 - **示例与案例研究** - 通过具体的示例来解释如何实现某些功能或解决常见的问题。 - 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规范中的各项规定。 - **常见问题解答** - 回答了一些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 包括如何调试、解决兼容性问题等内容。 #### 使用须知 - **个人使用限制** - 用户只能将文档用于个人学习或参考目的。 - 不得用于商业用途,除非获得Apple的事先书面许可。 - **法律责任** - Apple不承担因使用此文档而导致的任何法律责任。 - 读者需自行承担使用文档的风险。 #### 结论 本文档为开发者提供了详细的指南,旨在帮助他们创建与iPod和iPhone兼容的高质量外设产品。通过遵循这些指南,开发者可以确保其产品不仅能够在技术层面上完美兼容,还能够在用户体验方面达到高标准。此外,文档还强调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提醒用户尊重Apple的版权和商标权。对于希望与iPod和iPhone生态系统集成的开发者而言,这是一份不可或缺的技术资源。
2025-05-28 09:27:10 5.38MB ipod iphone 外设协议接口
1
《 软件无线电 》实验报告 一、基于XSRP的CDMA通信系统设计 二、基于XSRP的OFDM通信系统设计 三、基于XSRP的TD-LTE物理层链路协议实现 (1)初步掌握典型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构成、应用场景、关键技术及主要参数,结合资料查询,能对相关通信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有效结论。 (2)根据通信系统的技术要求,能应用XSRP软件无线电平台、Labview和Matlab软件设计合适的系统结构和功能单元,并选择合适算法编写应用程序。 (3)理解掌握软件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能设计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规范地进行实验并获取数据,正确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4)能在通信系统的设计、调试和测试过程中有效利用相关仪器、计算机等现代工具进行模拟、测试、分析、性能评估,并理解其中存在的局限性。 ### 一、基于XSRP的CDMA通信系统设计 #### 1.1 系统设计原理 在基于XSRP的CDMA通信系统设计中,重点在于理解并实现3GPP定义的WCDMA系统物理层处理流程。具体而言,整个设计遵循WCDMA系统物理层标准,但在某些细节上进行了适当调整以适应XSRP平台的硬件资源限制。例如,可能会对部分参数进行调整或简化某些处理步骤。 **系统架构概述:** - **信源编码**:将原始信息转化为适合传输的形式。 - **传输信道编码**:添加错误校正码,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 - **添加CRC比特**:用于接收端的数据完整性检查。 - **交织**:用于分散突发错误的影响。 - **扩频**:使用伪随机序列对数据进行扩展,增加抗干扰能力。 - **加扰**:通过对信号进行特定的变换来减少码间干扰和多径效应的影响。 - **物理信道映射**:将处理后的数据映射到物理信道上。 #### 1.2 系统功能验证 在功能验证阶段,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确保系统按照预期工作。这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 **连接设备**:确保XSRP设备与PC之间的USB和网络连接正常。 - **配置IP地址**:设置PC和XSRP设备的IP地址,以便进行数据传输。 - **硬件初始化**:接通电源并等待设备启动完成。 - **运行实验程序**:使用Labview打开实验程序,如CDMA_Tx_Main.vi,观察并记录输出结果。 ### 二、基于XSRP的OFDM通信系统设计 #### 2.1 系统设计原理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高效的数字调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系统中。基于XSRP平台的OFDM通信系统设计,重点在于理解并实现OFDM的关键技术,如子载波分配、保护间隔插入、循环前缀等。 **系统架构概述:** - **FFT/IFFT**: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和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来进行数据的频率域处理。 - **保护间隔**:在每个符号之间插入一段保护时间,以消除符号间的干扰。 - **循环前缀**:将一部分数据复制到每个符号的前端,用于克服多径传播带来的时延。 - **调制/解调**:采用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等调制方式对数据进行调制和解调。 #### 2.2 系统功能验证 功能验证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 **参数配置**:配置XSRP平台的射频参数和其他系统参数。 - **实验运行**:运行基于XSRP的OFDM通信系统实验程序。 - **结果分析**:分析实验结果,评估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BER)、吞吐量等。 ### 三、基于XSRP的TD-LTE物理层链路协议实现 #### 3.1 系统设计原理 TD-LTE(Time Division Duplex Long Term Evolution,时分双工长期演进)是一种移动通信标准,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基于XSRP平台的TD-LTE物理层链路协议实现,重点在于理解和实现TD-LTE的关键技术,如时分双工(TDD)、资源块分配、MIMO等。 **系统架构概述:** - **资源分配**:合理分配时隙和频段资源,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 - **MIMO**:利用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 - **调度算法**:采用适当的调度算法来优化资源分配。 - **信令交互**:实现终端与基站之间的信令交互,确保数据传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 3.2 系统功能验证 功能验证同样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参数配置**:配置TD-LTE系统的各种参数,包括射频参数等。 - **实验运行**:运行基于XSRP的TD-LTE物理层链路协议实验程序。 - **结果分析**:分析实验结果,评估系统的性能指标,如吞吐量、延迟等。 ### 结论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典型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构成、应用场景、关键技术及主要参数,并能够应用XSRP软件无线电平台、Labview和Matlab软件设计合适的系统结构和功能单元,选择合适算法编写应用程序。此外,还可以学会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规范地进行实验并获取数据,正确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最终达到对无线通信系统设计、调试和测试全过程的有效掌握。
2025-05-26 21:26:14 4.88MB 网络 网络 软件无线电 课程报告
1
在本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华为WLAN网络中的同一AC内AP之间三层漫游的配置。三层漫游是指在同一AC管理下的不同AP之间,当无线客户端在不同业务VLAN之间漫游时,其IP地址和业务VLAN保持不变,仅通过不同的AP转发数据。这在多VLAN环境中尤其重要,例如在上述办公区域的例子中,AP-1服务于VLAN 101,AP-2服务于VLAN 102,用户应能在整个区域自由漫游而不影响网络连接。 我们需要对网络基础设备进行初始化配置。对于POE二层交换机,我们需要创建VLAN并定义Trunk链路。VLAN 100通常作为管理VLAN,VLAN 101和102为业务VLAN。Trunk链路允许这些VLAN的数据在交换机之间传输。以下是一个示例配置: ```shell [Huawei-AS-1]vlan batch 101 102 800 # 创建VLAN 101, 102 和 800 [Huawei-AS-1]int e0/0/1 # 进入接口0/0/1 [Huawei-AS-1-Ethernet0/0/1]port link-type trunk # 设置接口为Trunk类型 [Huawei-AS-1-Ethernet0/0/1]port trunk pvid vlan 800 # 将接口默认VLAN设置为800 [Huawei-AS-1-Ethernet0/0/1]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101 to 102 800 # 允许VLAN 101, 102 和 800通过 ``` 接下来,核心交换机的配置包括VLAN创建、Trunk链路定义、DHCP服务和VLANIF接口及路由。VLANIF接口用于VLAN间的通信,路由则确保不同VLAN间的数据包能正确转发。同时,还需要配置出口路由器,包括内外网接口、路由和NAT服务,以确保外部网络的连通性。 AC(Access Controller)初始化涉及Trunk配置和VLANIF接口创建,允许AP通过Trunk链路发送和接收不同VLAN的数据,并且需配置相应的DHCP Option43,以支持SSID的广播和AP的发现。 在三层漫游的场景中,AP需要识别并处理多个业务VLAN的流量。例如,AP-1不仅为VLAN 101提供服务,同时也为VLAN 102提供转发服务,同样,AP-2也是如此。为了实现这一目标,AP需要具备处理和标记业务VLAN标签的能力。 总结起来,实现同一AC内AP之间三层漫游的关键步骤包括: 1. POE二层交换机的VLAN创建和Trunk链路设定。 2. 核心交换机的VLAN、Trunk、DHCP、VLANIF接口和路由配置。 3. 出口路由器的接口、路由和NAT配置。 4. AC的VLAN Trunk和VLANIF接口创建。 5. AP对多个业务VLAN的支持和识别。 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配置步骤对于构建稳定、高效的三层漫游WLAN网络至关重要。在后续的文章中,将进一步介绍AC上的WLAN业务配置,这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实现和优化漫游体验。
2025-05-26 13:33:07 406KB 网络 网络协议
1
最新网络管理与维护实验-Windows环境下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的安装与配置 本实验主要目标是掌握 Windows 系统中 SNMP 服务的安装和配置、使用 Snmputil 命令查看代理的 MIB 对象、了解 GetRequest、GetNextRequest、trap 消息的作用。实验步骤包括安装 Windows 操作系统、配置 SNMP 服务、使用 Snmputil 命令查看代理的 MIB 对象、练习 Get、GetNext、Walk 命令操作、访问“系统组”和“IP 组”的对象实例、查询 TCP 连接表、查询本机接口的个数和速率、产生一个 trap 等。 知识点一:SNMP 服务的安装和配置 * SNMP 服务是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的缩写,是一种应用层协议,用于管理和监控网络设备。 * 在 Windows 系统中,SNMP 服务可以通过控制面板或命令行安装和配置。 * 安装 SNMP 服务需要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中启用 SNMP 服务,并配置 SNMP 服务属性,包括团体名、联系人等信息。 知识点二:MIB 对象和 Snmputil 命令 * MIB(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是 SNMP 中用来存储和管理网络设备的信息数据库。 * Snmputil 是一个命令行工具,用于查看代理的 MIB 对象。 * 使用 Snmputil 命令可以查看代理的 MIB 对象,包括系统组、IP 组、TCP 连接表等对象实例。 知识点三:GetRequest、GetNextRequest、trap 消息 * GetRequest 是一种 SNMP 消息,用于请求代理返回指定的 MIB 对象实例。 * GetNextRequest 是一种 SNMP 消息,用于请求代理返回下一个 MIB 对象实例。 * trap 消息是一种异步消息,用于通知管理站出现的异常或错误。 知识点四:TCP 连接表和 ARP 表 * TCP 连接表是记录 TCP 连接信息的表格,包括连接状态、-local 和远端地址、端口号等信息。 * ARP 表是记录 ARP 缓存信息的表格,包括 IP 地址、MAC 地址等信息。 知识点五:网络接口和 IP 网关 * 网络接口是指计算机与外部网络连接的接口,包括以太网卡、无线网卡等。 * IP 网关是指将本机与外部网络连接的设备,用于将数据包转发到外部网络。 知识点六:trap 信息和系统安装列表 * trap 信息是指 SNMP 代理发送给管理站的异步消息,用于通知管理站出现的异常或错误。 * 系统安装列表是指记录系统中安装的软件和服务的列表,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服务等信息。
2025-05-25 17:41:39 1.08MB
1
在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嵌入式系统和通信系统中,使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技术来实现特定的通信协议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FPGA提供了高度的可编程性,允许设计者根据需要定制硬件逻辑,以实现高效的并行处理和灵活的通信接口。本文讨论的是如何在FPGA平台上实现基于ISO/IEC 7816-3串行通信协议的数据通信,以及其在导航定位系统中的应用。 ISO/IEC 7816-3是一个针对IC卡的串行通信协议,规定了IC卡(如SIM卡)的电气特性和数据传输协议。协议中,IC卡和接口设备(如读卡器或DSP设备)通过I/O端口进行串行数据交换,其中包括供电、复位信号和时钟信号。I/O端口在发送状态和接收状态之间切换,允许两种状态下的数据传输。IC卡根据协议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其中接触式IC卡主要采用T=0和T=1通信协议。T=0是异步半双工字符传输协议,而T=1是异步半双工块传输协议。ISO/IEC 7816-3定义了基本时间单位ETU(Elementary Time Unit),以及复位应答期间的信息宽度为初始ETU,后续信息宽度为当前ETU,这取决于时钟频率和比特率调整因素。 在导航定位系统中,随着对数据安全要求的提升,数据加密变得越来越重要。SIM卡在导航数据解密运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需要一个转换设备将DSP芯片中的并行数据转换为符合ISO/IEC 7816-3协议的串行数据,并能将SIM卡返回的串行数据转换回并行格式供DSP处理。FPGA由于其出色的性能资源,被选作实现DSP与SIM卡间数据通信的理想方案。 FPGA设计中包含了DSP与FPGA数据通信接口设计、地址译码、FIFO(先进先出)缓存、并/串转换、串/并转换和SIM卡输入输出控制等模块。FIFO缓存用于临时存储DSP输入数据和串/并转换后的数据。并/串转换模块将DSP输入的并行数据转换为符合串行协议的串行数据,而串/并转换模块则将SIM卡返回的串行数据转换为DSP可以接收的并行数据。在FPGA实现中,利用锁相环IP核生成系统所需的62MHz时钟,同时生成SIM卡所需的5MHz时钟和串行数据所需的5MHz时钟的32分频。FPGA中的FIFO模块仿真结果表明,该缓存方式能够有效地进行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在实际设计中,使用TI公司的DSP芯片和Altera公司的FPGA芯片(EP2S15F672C5)来实现所有设计。利用FPGA的锁相环IP核生成系统所需的时钟信号,利用分频模块生成SIM卡所需的5MHz时钟。采用软复位方法通过DSP向FPGA中写入特定值来生成复位脉冲,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出错概率低。并/串和串/并转换模块是FPGA设计中的关键部分,它们分别负责转换方向上的数据格式,确保DSP和SIM卡之间能正确无误地传输数据。 本方案通过FPGA实现的ISO/IEC 7816-3串行通信协议,不仅能有效解决DSP与SIM卡之间的通信问题,而且还大大减少了通信时间,提高了整体系统的性能。由于FPGA的可重构性和优化能力,该方案在导航定位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2025-05-25 15:51:40 183KB
1
3GPP TS 34.121-1 version 15.2.0 Release 15 3GPP TS 36.521-1 version 15.2.0 Release 15 3GPP TS 38.521-1 version 15.0.0 Release 15 3GPP TS 51.010-1 version 13.7.0 Release 13 四个文件打包一起,研究5G的可以看下
2025-05-23 14:23:23 66.09MB
1
1. TCP/IP分层网络体系结构、分层原因、作用 TCP/IP分层网络体系结构是一个由四个层次组成的分层体系结构,包括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 网络接口层。 这个分层结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网络功能的模块化设计和分层实现,让不同的网络功能被分配 到不同的层次中,每一层都专注于自己的任务,使得整个网络功能的实现更加简单、可靠、灵活。 具体来说,这个分层结构的作用包括: 1. 模块化设计:将网络功能分解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层次,使得每个层次的功能可以单独设计 和实现,这样可以提高网络设计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2. 分层实现: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协议和规范,这样就可以通过定义不同的协议来实现不同的 网络功能,而且不同的协议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上实现,这样就可以更加灵活地组合不同的协 议来实现不同的应用需求。 3. 简化设计:将网络功能分解成不同的层次之后,可以更加简化网络功能的设计和实现,从而 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4. 提高可靠性:通过在不同的层次上定义不同的协议和规范,可以使得网络功能的实现更加可 靠,因为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错误检测和纠正机制,这样就可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总的来说,TCP
2025-05-22 18:09:17 24.94MB TCP/IP VLAN ICMP协议 NAT
1
1先打开redis 2再打开部署包里的exe 3浏览器输入127.0.0.1:端口号 出现接口调试文档 4登录ipad8059非绕过验证码接口,选择type类型,扫码登录(低版本修复) 5检测二维码 6心跳包2s调用一次 7正常使用调用其他接口
2025-05-22 17:34:55 26.7MB ipad协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