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是三维NAND闪存(3D NAND Flash)记忆体技术发展中最重要的挑战之一。随着市场对数据存储密度增长的需求,而对存储介质的面积增长需求却保持不变,这就要求内存设备的存储容量在不增加面积占用的前提下持续增长。为此,提高内存密度和缩小存储单元尺寸变得势在必行。 在传统的二维(2D)NAND闪存技术向三维(3D)架构转变的过程中,以电荷陷阱(Charge Trap, CT)技术为基础的NAND存储单元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因为它比浮栅(Floating Gate, FG)技术有更好的可扩展性。尽管CT存储单元在理论上显示出了高度的潜力,但是这种技术也存在若干可靠性问题。并且,从2D到3D的过渡改变了已知的可靠性问题的影响,并产生了新的问题。 在三维NAND闪存的研究领域中,主要的可靠性机制被广泛研究。其中包括从基本的可靠性问题开始,涉及影响NAND闪存的物理和架构方面的因素。为了保证信息存储的正确性和稳定性,NAND技术必须确保即使在经过大量写操作并且长时间存储后,存储的信息依然能够保持不变。 本章将围绕影响三维NAND闪存的可靠性机制进行探讨,提供了3DFG和3DCT设备在可靠性和预期性能方面的比较。通过分析基本的可靠性问题,包括物理和架构方面的问题,将具体讨论影响2D记忆体和CTNAND存储单元可靠性的物理机制。此外,文章将回顾实验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研究人员提出了新的三维垂直FG型NAND存储单元阵列。这类新设计的阵列具有前景看好的性能表现,并有助于克服三维NAND闪存在可靠性方面的问题。 上述内容中,还提到了文章作者A. Grossi, C. Zambelli和P. Olivo,他们在意大利费拉拉大学的工程系工作,并分别通过电子邮件联系。此外,本书名为《3D闪存》,由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出版,并且在本章中,将深入分析影响三维NAND闪存记忆体的主要可靠性问题,以及基于这些分析,如何通过比较不同技术(如3DFG和3DCT)来预期未来的性能表现。这些内容无疑为理解三维NAND闪存技术的可靠性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2025-10-29 18:03:47 1.73MB
1
在现代水产养殖业中,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旨在提高养殖效率、减少人力成本以及优化养殖环境。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智能水产养殖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通过集成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通信模块,实现了对水产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节。 STM32微控制器,由意法半导体公司生产,是一款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设计的32位微控制器。它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高性能的处理能力、低功耗的特点以及易于编程的优势,非常适合用于复杂控制系统的开发。 智能水产养殖系统的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1. 温度监控:水温对于水生生物的生长至关重要。系统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水温,并通过STM32微控制器处理数据,当温度超出设定范围时,自动控制加热或制冷设备,以保持适宜的水温。 2. 溶解氧监测:溶解氧水平是水产养殖中另一个重要的参数。溶解氧传感器可以检测水中氧气含量,并通过微控制器分析数据,根据需要调节增氧机的运行,确保水中含氧量满足养殖生物的需要。 3. pH值监测:水质的酸碱度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健康。pH传感器连续监测水质的pH值,微控制器根据读数自动调整酸碱度,例如通过添加酸性或碱性物质来稳定水质。 4. 饵料投放:智能水产养殖系统可以根据水生生物的生长周期、水质参数以及当前时间自动控制饲料投放器,定时定量地投放饲料,既保证了水产生物的营养需求,又避免了过度投喂造成的资源浪费。 5. 数据通信:系统通常具备远程数据传输功能,通过GSM或网络模块将监测数据发送到远端监控中心或养殖户的移动设备上,使用户可以实时了解养殖环境情况,并根据情况远程调整系统设置。 此外,智能水产养殖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在各种恶劣环境条件下依然能够稳定运行。系统设计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较强的环境适应性。 在代码开发方面,基于STM32的智能水产养殖系统通常使用C语言进行编程,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这样便于程序的调试和维护。软件开发过程中,开发者需要编写相应的驱动程序来与硬件设备进行通信,以及开发应用层逻辑来处理各种业务逻辑。 基于STM32的智能水产养殖系统通过高度集成的硬件设计和智能的软件控制,为现代水产养殖业提供了一个高效、稳定、易于操作的解决方案,大大推动了水产养殖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进程。
2025-10-29 18:00:03 9.85MB
1
本文提出一种名为IOPLIN的深度学习框架,用于自动检测多种路面病害。该方法通过迭代优化补丁标签推断网络,仅需图像级标签即可实现高精度检测,并能粗略定位病害区域。创新的EMIPLD策略解决了无局部标注的难题,结合CLAHE预处理与EfficientNet骨干网络,充分挖掘高分辨率图像信息。研究团队构建了含6万张图像的大规模数据集CQU-BPDD,涵盖七类病害,推动领域发展。实验表明,IOPLIN在AUC、精确率与召回率上均优于主流CNN模型,尤其在高召回场景下优势显著。其具备强鲁棒性与跨数据集泛化能力,适用于真实复杂路况。该技术可用于路面筛查与病害定位,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助力智慧交通运维。代码与数据集已公开,促进学术共享。
2025-10-29 17:39:42 10.97MB 路面检测 AI 计算机视觉
1
纳米花键 Nanospline是使用现代C ++编写的仅标头的样条库。 它是由周庆南作为编码练习创建的。 它支持贝塞尔,有理Bézier,在任意尺寸的任意程度的B样条和NURBS曲线。 涵盖了大多数算法。 功能性 涵盖以下功能: 数据结构 Nanospline为4种类型的曲线提供了4种基本数据结构:Bézier,有理Bézier,B样条和NURBS。 它们全部由4个参数作为模板: Scalar :浮点数据类型。 (例如float , double , long double等等) dim :嵌入空间的尺寸。 (例如,对于2D曲线为2 ,对于3D曲线为3 ) degree :曲线的程度。 (例如2表示二次曲线, 3表示三次曲线。)特殊值-1用于指示动态程度。 generic :(可选)这是一个布尔值标志,指示是否将该曲线视为普通曲线。 当曲线的程度已知时,Nanospline有时会提
2025-10-29 17:35:03 215KB
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尤其是在智能学习机这个细分市场。沙利文公司发布的《2024年中国智能学习机行业白皮书》对这个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预测,提供了详尽的数据分析与趋势解读。 报告回顾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几个阶段,从早期的1.0到2.0,再到3.0以及现今正流行的4.0版本。其中,AI 4.0阶段标志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又一次革命性进步,更加智能化与自适应学习能力是其核心特征。2024年作为一个重要节点,预计AI技术将在智能学习机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这将极大地推动教育模式的革新。 在讨论了人工智能发展史后,报告重点关注了K12教育市场,即从幼儿园到高中这一阶段的教育。K12是教育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教育技术的需求和接受度对整个行业的进步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分析K12教育的变革,白皮书指出了智能学习机在这一阶段的巨大潜力。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报告还提及了OMO(Online Merge Offline)的概念,这是一种线上与线下教育融合的新型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性,让学习变得更加灵活与便捷。2024年预计将有更多的智能学习机支持OMO模式,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白皮书强调,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将进一步促进VR/AR/MR等技术在智能学习机上的应用,使得远程教育和个性化学习更加高效和生动。5G的高速率、低延时特性,将使得在线学习体验与传统教室无异,甚至在某些方面能提供更为优质的体验。 此外,报告还提到了GPT-4技术的应用前景。作为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GPT-4的出现预示着智能学习机的交互能力和个性化推荐将得到极大的提升。通过高精度的语言模型,智能学习机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提供更为精准的学习内容。 在市场趋势方面,白皮书预测到2024年,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接受,智能学习机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高峰。特别是2022年,报告显示65%的增长率,这一数据足以证明智能学习机市场的蓬勃发展态势。白皮书还指出,未来几年内,智能学习机将逐步渗透到各个层次的教育机构,包括小学、初中和高中,成为学生日常学习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 在定义教育方面,报告还对教育的概念进行了新的阐释。结合VR/AR等技术,传统教育与技术结合产生的新教学模式,将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和高效。这种技术与教育的结合,也在不断地推动着教育的革新。 《2024年中国智能学习机行业白皮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来教育蓝图。在这个蓝图中,智能学习机作为一个重要的载体,将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2025-10-29 17:30:25 8.55MB 行业报告
1
【正点原子F429 LTDC 4.3寸 800*480屏幕测试】是一个关于STM32 F429微控制器利用LCD控制器LTDC(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ntroller)进行图形显示的实例教程。STM32 F429是基于ARM Cortex-M4内核的高性能微控制器,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适用于各种嵌入式应用,特别是需要高分辨率显示的场合。 在嵌入式硬件设计中,LTDC是用于驱动LCD显示屏的关键组件,它可以实现复杂的显示效果,如多层图像混合、透明度控制等。在4.3寸800x480分辨率的屏幕上,LTDC能够充分利用其能力,提供清晰、细腻的视觉体验。 这个测试代码的核心目标是验证LTDC配置的正确性,以及能否成功驱动指定的LCD屏幕显示出图像。通常,这样的测试会包括以下步骤: 1. **初始化LTDC**:配置LTDC的时序参数,如像素时钟频率、帧周期、行周期、行有效时间等,以匹配LCD屏幕的规格。 2. **配置GPIO**:设置用于连接LCD屏的GPIO引脚,如数据线、时钟线、使能信号线等,确保信号传输正常。 3. **配置DMA2D**:STM32中的DMA2D(Direct Memory Access for Pixmap)可以高效地将内存中的数据传输到LCD控制器,减少CPU占用,提高显示效率。 4. **创建显示缓冲区**:为每一帧画面分配足够的内存空间作为显示缓冲区,通常会配置多个缓冲区以实现双缓冲,避免画面撕裂。 5. **绘制图像**:在内存中填充颜色或图像数据,然后通过LTDC将这些数据传送到LCD屏幕。 6. **启动LTDC**:配置好所有参数后,启动LTDC控制器,开始连续显示图像。 7. **更新显示**:根据需要更新显示内容,例如通过改变显示缓冲区的数据或动态改变屏幕参数。 在这个"ltdc_test"项目中,开发者可能包含了初始化配置、主循环更新、中断处理等关键函数,通过调试和运行这个程序,可以检查STM32 F429是否能正确驱动800x480 LCD屏幕,并显示预设的图像或颜色。 对于初学者或开发者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一测试代码有助于深入理解STM32的LTDC接口及其工作原理,进一步可以应用于开发图形界面、多媒体播放器、人机交互界面等复杂应用。在实际项目中,还需要考虑电源管理、抗干扰措施、功耗优化等问题,以实现更高效、稳定的显示系统。
2025-10-29 17:16:28 7.72MB stm32 arm 嵌入式硬件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FPGA在网络编程中的应用,特别是TCP和UDP协议的实现。首先概述了TCP作为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及其在FPGA中的重要性,接着提供了具体的VHDL源码示例用于构建TCP服务器,包括必要的端口定义和服务套接字配置。此外,还讨论了作者在编码过程中的一些个人见解和经验分享。最后,为便于读者理解和实践,文中附带了一个回环测试demo,旨在展示如何发送和接收数据包。整个文档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还包括实用的操作指导。 适合人群:对FPGA网络编程感兴趣的开发者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那些希望通过具体实例加深对TCP/IP协议理解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学习并掌握FPGA环境下TCP和UDP协议的具体实现方法;②通过提供的源码和测试demo,快速搭建和验证自己的网络应用程序;③获取关于FPGA网络编程的第一手实践经验。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限于理论讲解,更侧重于实际操作,鼓励读者动手实践,从而真正理解FPGA在网络编程领域的潜力和优势。
2025-10-29 17:12:13 2.01M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FPGA的TCP/IP数据回环系统的实现过程及其优化。作者通过分模块设计,分别实现了发送模块、接收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最终成功搭建了一个能够在FPGA上稳定运行的TCP/IP数据回环系统,实测网速达到600Mbps。文章还讨论了多个关键技术点,如跨时钟域数据交接、CRC校验、状态机设计以及资源优化等。此外,作者提出了未来的改进方向,包括增加错误检测与纠正机制、支持多端口通信和优化资源利用率。 适合人群:对FPGA和TCP/IP协议感兴趣的研发人员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有一定Verilog编程基础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应用场景,如高速数据采集、实时数据传输等。目标是通过自定义实现TCP/IP协议栈,深入了解协议底层机制,并为特定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Verilog代码片段和调试经验,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该项目。同时,作者还分享了一些调试工具和技巧,如ILA抓波形、Wireshark抓包等,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2025-10-29 17:10:32 4.82M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KNX协议的基础知识及其在智能建筑自动化中的应用。KNX协议是一种全球标准的楼宇自动化通信协议,用于住宅和商业建筑中不同设备(如灯光、空调、窗帘、安防等)之间的互联互通与智能控制。文章首先解释了KNX的基本概念,包括总线、设备、组地址、TP(双绞线)、IP通信、ETS工具等。接着阐述了KNX的地址结构,包括组地址和设备地址的定义、创建方式及用途,并强调了两者之间的区别。文中还深入探讨了KNX的传输媒介(TP、PL、RF、IP),消息类型、优先级以及通信报文结构。此外,提供了KNX数据点类型(DPT)与Java类型的对照表,以及如何通过Java库Calimero实现对KNX设备的读写操作,包括布尔值、数值、字符串、复杂数据类型等。最后,展示了KNX开发中的高级应用场景,如实时监控、调试、数据记录、响应式编程等。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编程基础,尤其是对楼宇自动化感兴趣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KNX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地址结构;②掌握KNX设备的配置和编程方法;③利用Java库Calimero进行KNX系统的开发和调试;④实现对KNX网络中各种设备和参数的精确控制与监控。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涵盖了KNX协议的核心理论,还提供了大量实际代码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对于希望深入了解KNX协议并应用于实际项目的开发人员来说,本文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和实用技巧。
2025-10-29 17:10:15 17.06MB 协议开发
1
标题中的“基于STM32测重测体秤,语音播报”是一个嵌入式系统项目,主要涉及STM32微控制器、传感器技术、音频处理和人机交互等方面的知识。STM32是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推出的一种基于ARM Cortex-M内核的微控制器系列,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广泛应用在各种嵌入式设备中。 我们要理解STM32的工作原理。STM32芯片集成了CPU、SRAM、Flash存储、定时器、串行接口、GPIO(通用输入/输出)、ADC(模数转换器)等多种功能模块。在这个项目中,CPU用于处理数据和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SRAM和Flash分别用于程序运行时的临时存储和程序存储。ADC模块则用于将体重和身体指标等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便于处理。 接着,体重秤的核心部分是称重传感器。通常使用的是电阻应变片或压阻式传感器,它们能将压力变化转换为电信号。这些信号通过ADC被STM32采集,经过滤波和算法处理(如AD转换后的数据校准、平均值计算等),得到精确的重量信息。 此外,为了实现体脂测量,可能还需要集成生物电阻抗分析(BIA)技术。通过向人体施加微弱电流,根据电阻的变化推算出体脂率、肌肉量等身体成分。这部分涉及到电路设计、信号处理和生物医学知识。 语音播报功能的实现通常需要一个音频编解码器和扬声器。STM32通过I2S接口与音频编解码器通信,将处理好的语音数据发送给编码器,然后由扬声器播放出来。语音合成可能采用预先录制的音频片段,也可以使用文本转语音(TTS)技术,将数字信息实时转化为语音。 项目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固件开发,这通常包括C或C++编程,利用STM32的HAL库或者LL库编写驱动程序和应用层代码。同时,可能还需要进行上位机软件的开发,用于配置参数、显示测量结果和更新固件。 这个毕业设计涵盖了嵌入式系统开发的多个环节,包括硬件设计、传感器接口、信号处理、微控制器编程以及人机交互设计。通过这样的项目,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原理和实践,提升综合能力。
2025-10-29 17:00:36 4.96MB stm32 arm 嵌入式硬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