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者: guangyong1988
|
上传时间: 2025-10-27 16:33:49
|
文件大小: 18.11MB
|
文件类型: PDF
核心内容提炼
该课件系统阐述了硬件可靠性设计的核心理念与方法,强调“可靠性是设计出来的而非测试修补的”(钱学森观点)。内容涵盖六大模块:
设计流程革新:传统研发流程(问题驱动修改)转向DFX(Design for X)流程,将可靠性前置到需求分析、器件选型等早期阶段,通过仿真、降额审查等手段预防问题。
DFX框架:详解20余种DFX维度(如DFR可靠性设计、DFM可制造设计),以产品全生命周期为核心,覆盖成本、环境、供应等非功能需求。
关键技术方法:
冗余设计:通过主备倒换(如双机备份)、空间/时间冗余提升系统容错。
降额设计:规范电阻、电容、电感等器件的应力余量(如钽电容耐压降额50%),降低失效风险。
器件失效分析:剖析电阻硫化、MLCC机械裂纹、钽电容爆炸等物理机制,指导选型规避(如避免大封装陶瓷电容)。
测试与分析:包括气候试验(盐雾/温循)、信号完整性/电源完整性仿真、FMEA分析等验证手段。
物理根源认知:从材料特性(如银电极硫化)和结构(如铝电解电容防爆阀)理解不可靠性本质。
五大关键词
DFX设计
降额规范
冗余容灾
失效物理机制
电源完整性
价值亮点
实践导向:结合华为/中兴等案例(如芯片断供),提出可供应性设计策略。
跨学科融合:整合电路设计、材料科学、热力学(如热阻计算)解决可靠性问题。
设计范式变革:通过IPD流程(集成产品开发)将可靠性嵌入硬件开发全节点,降低后期修复成本。
摘要总结:课件以“预防优于修正”为核心,从流程、方法、物理层三位一体构建硬件可靠性体系,为高可靠电子系统提供设计范式与工程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