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者: m0_64349423
|
上传时间: 2025-09-25 10:04:25
|
文件大小: 4.5MB
|
文件类型: PPT
###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历史与发展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诞生可追溯至1969年,由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根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E)的需求研制成功。当时,通用汽车公司面临着生产线频繁更替、生产工艺多变,需要一种新型工业控制器以降低生产成本、缩短设计与更换周期。在这样的背景下,PLC作为一种结合了继电器和计算机优点的新控制器应运而生。
### PLC的工作原理与控制功能
PLC的核心设计理念在于利用计算机的可编程性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直观性。一方面,继电器控制系统虽然简单易懂、成本低廉,但存在体积大、可靠性低、接线复杂且适应性差等问题。另一方面,计算机虽然功能强大、灵活通用,却面临编程难度大、不易被普通人掌握的挑战。PLC采用了面向控制过程、面向问题的编程方式,例如梯形图,使得即使不懂计算机的人也能迅速学会使用。
PLC的基本控制原理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机启动和停止的例子来说明。例如,当按下启动按钮SB1,电机M1开始运转,经过预设的延时(如10秒)后,电机M2随之启动;当按下停止按钮SB2时,两台电机同时停止运转。这一过程在PLC中通过输入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及输出继电器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 PLC的等效电路图
在PLC的等效电路图中,可见到输入继电器、输出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关键组成部分。以启动按钮SB1为例,它通过控制输入继电器00000的线圈通电,实现电机M1的启动,同时通过输出继电器01000的自锁功能保持电路闭合。而时间继电器TIM000的延时闭合功能,则控制着第二台电机M2的启动。
### PLC与传统继电器控制的比较
尽管PLC与继电器控制在输入输出形式及控制功能上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在结构、工作原理上存在本质的区别。PLC中的软继电器由存储器中的触发器表示,没有磨损现象,而传统硬继电器则有固定的物理触点,容易磨损。工作方式上,继电器控制线路中继电器是同时吸合的,而PLC则是周期性扫描。触点数量上,硬继电器的触点有限,PLC中的软继电器触点数量理论上可以无限多,因为它是通过存储器状态(电平)的使用来实现的。
### PLC的定义
在1984年,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对可编程控制器(PC)给出了正式定义,即PC是一个数字式的电子装置,其利用了可编程技术进行工业控制。这一定义标志着PLC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被正式确认,并开始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PLC的应用前景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发展,PLC技术也在不断进步。PLC不仅在传统的工业控制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而且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到来,PLC正变得越来越智能化、网络化和模块化。PLC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它将继续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生产灵活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