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者: 38148380
|
上传时间: 2025-09-06 10:21:47
|
文件大小: 380KB
|
文件类型: 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CC)分类体系是土地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LUCC分类体系的发展和应用,对于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城乡规划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知识点将详细介绍中国LUCC分类体系,并探讨其在不同年代遥感监测数据中的应用。
我们来了解一下LUCC分类体系的基本结构。中国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监测数据分类系统采用三级分类体系。一级类型主要根据土地资源及其利用属性分为六个大类,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二级类型依据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进一步细分为25个类型。三级类型则主要依据耕地的地貌部位,将耕地分为8个更具体的类型。
在耕地分类中,水田和旱地是两个二级类型,它们分别依据所处的地貌位置细分为山地水田(111)、丘陵水田(112)、平原水田(113)以及大于25度坡地水田(114)和山地旱地(121)、丘陵旱地(122)、平原旱地(123)、大于25度坡地旱地(124)。这些分类对于精确了解农业土地利用情况,以及指导农业规划和灾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林地作为二级类型,指的是覆盖有乔木、灌木、竹类植被的林业用地,包括沿海红树林地等。在林地的三级分类中,还包括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等更具体的分类,这些分类有助于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指导。
草地分类主要反映草本植物的覆盖情况,分为高、中、低以及疏林草地。这类分类不仅用于自然生态调查,也对畜牧业的发展和草原的合理利用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水域分类涵盖了河流、湖泊、水库、坑塘、永久性冰川雪地、滩涂、滩地等。水域分类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洪排涝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建设用地包括了城乡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这些分类有助于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规划与管理,确保城市建设和工矿开发的有序进行。
未利用土地则指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如沙地、戈壁、盐碱地、沼泽地等。这类分类有助于对资源的保护和荒地的开发规划。
中国LUCC分类体系的发展离不开遥感技术的应用。随着Landsat系列卫星的发展,从Landsat-MSS到Landsat-TM/ETM,再到Landsat8,遥感影像数据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不断提升,使得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监测和分类更加准确和精细。2018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正在更新,并已完成北京、天津、河北、重庆、上海、江苏、山东、河南等省份的数据收集。
中国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分类系统不仅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而且与全国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紧密结合,方便了遥感监测成果与地面常规土地利用调查成果的联系及数据追加处理。这种分类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监测与保护、城市规划、灾害预警等领域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对于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而言,LUCC分类体系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系统化的土地资源信息。通过对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进行监测,不仅可以掌握土地利用的时空分布特征,而且可以分析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土地资源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此外,土地利用变化的监测还能反映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趋势,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