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传者: 52124971
|
上传时间: 2025-09-18 19:21:26
|
文件大小: 5.87MB
|
文件类型: PDF
基于MATLAB的力磁耦合数值模拟主要涉及到压磁效应、磁记忆检测、磁机械效应、逆磁致伸缩效应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该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在现代设备向着高载、高速、高温、高压方向发展的背景下,预防事故的发生、早期发现引起机械结构和设备失效的各种微观缺陷和局部应力集中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无损检测方法在处理宏观裂纹或缺陷产生之前的隐性损伤时显得力不从心,而金属磁记忆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检测技术,在早期损伤检测方面显示出了极大的潜力。目前对铁磁构件早期损伤的磁记忆检测机理和方法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研究。
在实际研究中,首先要探讨磁记忆技术在应力状态和疲劳损伤检测中的可行性。通过静载和疲劳拉伸试验,研究铁磁性材料在塑性范围内的磁机械效应模型,以及面向早期疲劳损伤的磁场畸变建模。研究发现,应力致磁场的变化是一个由初始磁状态不断向非滞后磁化强度接近的过程,这一点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证实。此外,磁信号在旋转一周不同位置的变化与受检对象的实际应力-变形状态一致,磁记忆信号与循环次数的变化特征显示了其与疲劳损伤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对未退磁平板试件和退磁平板试件进行静载拉伸试验,研究加载过程中磁记忆信号的演变规律,能够识别弹塑性不同变形阶段的磁信号特征。同时,分析不同初始剩磁状态对应力致磁场变化的影响及原因,为磁记忆检测的标准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进一步地,通过拉-拉疲劳试验,研究了磁记忆信号随循环周次的变化规律,发现应力集中区磁场梯度是表征疲劳损伤的关键参量,该参量的变化与动态疲劳过程中的损伤程度演化规律相一致。
针对现有磁机械效应模型仅在弹性范围内有效的局限性,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出发,推导出了适用于塑性变形阶段的改进模型,并得到了磁化强度随应变变化的关系。这一改进模型突破了之前模型的局限性,使其能够适用于更广泛的应用范围,从而更准确地描述实际材料的磁机械行为。
基于MATLAB的力磁耦合数值模拟在铁磁性材料早期损伤诊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金属磁记忆技术的应用上。通过该技术,可实现对铁磁性材料在塑性变形和疲劳早期阶段的损伤诊断,为工程应用中的设备状态监控和失效预防提供重要参考。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进一步完善磁机械效应模型,深入分析不同条件下材料的磁记忆特性,以及研究更为精确和高效的磁记忆检测算法,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工程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