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与DBC互转脚本(基于MATLAB) Excel与DBC互转脚本,有了这个脚本,可以自动把excel的通信协议转为标准dbc文件,减少工作量,不会造成因手工制作DBC文件会出现问题而难以检查的风险。 转脚本基于MATLAB编写(暂不支持脱离MATLAB运行,有时间可以搞EXE运行)。 此程序即可获赠行业标准通信协议矩阵模板一份(Excel)。 转脚本自动识别标准帧与扩展帧。 脚本转报文、信号无数量上限。 脚本转支持真值表自动填入,无需手动添加 脚本支持单位自动填入,无需手动添加 可以代为DBC与Excel互相转,具体详聊。 脚本分为单独运行版(加密版,只可使用我提供的模板)和可自定义版(解密版,源程序和模板格式可二次开发)。
2025-09-15 17:55:08 1.5MB xhtml
1
Ethernet/IP协议支持主从站通信模式,其中主站(如PLC)负责发起通信并控制从站(如传感器、执行器等)的行为。在这种配置中,主站会周期性地轮询从站,以获取状态信息或发送控制命令。从站则根据主站的请求进行响应,执行相应的操作或返回所需的数据。 EthernetIP MS通常指的是实现这种主从站通信所需的软件或配置。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这种配置对于确保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和实时通信至关重要。
2025-09-15 10:05:35 8.64MB 网络 网络 网络协议
1
Kettle,也称为Pentaho Data Integration (PDI),是一款强大的数据集成工具,它提供了ETL(Extract, Transform, Load)功能,允许用户从各种数据源抽取、转换和加载数据。在标题和描述中提到的“kettle的web版本”,指的是Kettle的一种Web应用程序实现,让用户可以通过Web界面来管理和执行Kettle作业和转换。 这个web版本被称为Webspoon,是一个开源的、基于Java的Kettle客户端。Webspoon使得Kettle的功能可以在任何支持Java的服务器上运行,比如Apache Tomcat,无需安装桌面客户端。描述中提到的"自己编译的war包",意味着用户从源代码编译了Webspoon,生成了一个WAR(Web ARchive)文件,这是Java Web应用程序的标准打包格式。 将编译好的WAR文件部署到Tomcat服务器的过程是这样的:用户需要下载并安装Apache Tomcat服务器,这是一个流行的Java Servlet容器。接着,将Webspoon的WAR文件复制到Tomcat的webapps目录下。当Tomcat服务器启动或重新加载时,它会自动解压WAR文件,并创建一个与WAR文件同名的目录来运行Web应用。在此案例中,目录名为"webspoon"。 在部署完成后,用户可以通过Web浏览器访问Webspoon。在地址栏输入"http://localhost:8080/webspoon/spoon",这里的"localhost"是指本地机器,"8080"是Tomcat默认的HTTP端口号,"webspoon"是Webspoon应用的上下文路径,而"spoon"是Webspoon的默认访问入口。这样,用户就能在浏览器中看到Webspoon的登录界面,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后,即可开始使用Web版的Kettle工具进行数据集成工作。 Webspoon提供了与桌面版Kettle类似的特性,包括作业和转换的创建、编辑、执行以及监控。它支持远程执行Kettle作业,这意味着可以跨网络操作远程Kettle服务器。此外,Webspoon还具有安全性设置,如用户权限管理,可以控制不同用户对资源的访问权限。 标签中的"软件/插件"指Webspoon作为一个软件插件,可以扩展Kettle的功能,使其适应Web环境。"网络协议"则表明Webspoon依赖于HTTP/HTTPS等网络协议,通过Web接口提供服务。 Webspoon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它让Kettle的数据集成能力跨越了桌面环境的限制,扩展到了Web领域,使得团队协作和远程管理变得更加便捷。通过自编译和部署Webspoon,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和优化其功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的数据处理需求。
2025-09-14 12:16:05 163.63MB 网络协议
1
网络协议分析是网络工程师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它要求对TCP/IP模型中不同层次的协议有深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本文题为《网络协议分析考试题》的文档,精选了一系列考试题目,涵盖了网络层、数据链路层、传输层等重要知识点。 题目对TCP/IP模型中的网络层协议进行了考察,包括ICMP、RARP、IGMP和RIP等。其中,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是用于管理多播组成员的一个协议,不属于网络层,而是传输层。而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用于将MAC地址映射到IP地址,也不属于网络层,而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 PPP(Point-to-Point Protocol)链路建立过程中的可选步骤包括LCP协商、NCP协商、验证等,其中建立物理连接是必须的。PAP(Passwor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和CHAP(Challenge Handshak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是两种常见的验证协议,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验证过程和信息传递方式,但它们都涉及验证双方的协商次数。 在IP地址与子网方面,问题涉及到了子网掩码的计算、广播地址的确定等。例如,192.168.187.99/22这个地址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2.0,因此与162.168.184.255同在一个子网内。而对于192.168.177.33/28这个地址,其广播地址是192.168.177.47,因为/28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40。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协议是网络通信中用于将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的重要协议。在PPP链路中,NCP协商是可选的,因为它主要负责建立和配置网络层协议。 IP报文的首部信息包括固定部分长度、TTL最大值、协议号等,其中TTL指的是数据包在网络中的生存时间。IP报文分片是IP层为了适应不同网络的MTU(最大传输单元)大小而进行的一种处理方式,它涉及到标志位DF和MF的设置,以及片偏移的使用。路由器在处理IP报文时,会先进行校验、检查TTL,然后查询路由表。 PING命令用于测试网络连通性,使用-f参数可以设置报文不能分片。tracert命令用于追踪数据包传输路径,它利用TTL的递减特性来追踪路径。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比如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其首部码元字段中的RST标志位用于异常终止连接。子网汇总是网络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聚合多个子网来减少路由表的大小和复杂度。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技术可以实现将私有网络地址翻译成公有网络地址,以缓解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NAT技术通常用于将多个内部主机映射到单个或少数几个公网IP地址上,从而实现访问外部网络的目的。 本文所包含的考试题目深入覆盖了网络协议、IP地址计算、子网划分、路由与交换原理、网络安全性等多个方面。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网络工程师来说是必须的,它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网络设计、故障排查以及性能优化。
2025-09-14 09:14:57 16KB
1
"E1中国一号信令协议基础介绍" E1中国一号信令协议是指在E1数据帧中承载中国一号信令的协议,它是中国电信industry中的一个重要的信令协议。在本文中,我们将对E1中国一号信令协议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对其基础知识进行讲解。 E1中国一号信令协议是基于R2协议的,它是中国电信industry中的一个标准信令协议。R2协议是一种基于信令的协议,它定义了信令的格式和交互规则。在E1中国一号信令协议中,R2协议被用来承载中国一号信令,从而实现信令的传输和交互。 硬件安装是E1中国一号信令协议的基础。硬件安装包括板卡设置和连接交换机。板卡设置是指安装板卡到计算机中,并对板卡进行配置。连接交换机是指将板卡连接到交换机上,使得信令可以传输。 中国一号信令是E1中国一号信令协议的核心部分。中国一号信令是一种基于信令的协议,它定义了信令的格式和交互规则。在E1中国一号信令协议中,中国一号信令被用来承载信令,从而实现信令的传输和交互。 线路信令是E1中国一号信令协议中的一个重要组件。线路信令是指在信令传输过程中,使用信令来控制线路的状态。线路信令包括简单线路信令交互过程和寄发器信令交互过程。简单线路信令交互过程是指在信令传输过程中,使用信令来控制线路的状态;寄发器信令交互过程是指在信令传输过程中,使用寄发器信令来控制线路的状态。 软件调试是E1中国一号信令协议的重要一步。软件调试包括E1接口配置、E1 voice port配置和交换机调试界面简介。E1接口配置是指对E1接口进行配置,以便实现信令的传输;E1 voice port配置是指对E1 voice port进行配置,以便实现语音传输;交换机调试界面简介是指对交换机的调试界面进行简介,以便实现信令的传输和交互。 E1中国一号信令协议是中国电信industry中的一个重要的信令协议,它基于R2协议,并承载中国一号信令。硬件安装、中国一号信令、线路信令和软件调试是E1中国一号信令协议的四个重要组件。了解E1中国一号信令协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电信industry中的信令协议,并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
2025-09-13 10:14:38 448KB 中国一号信令 R2协议
1
CXL(Compute Express Link)是一种开放的行业规范,旨在实现处理器与高速缓存、存储和加速器等设备之间的高速互连。随着CXL 3.2版本的发布,该规范继续得到了扩展和完善,以支持更广泛的应用和优化内存资源的管理。CXL 3.2版本不仅在硬件接口上提供了新的特性和功能,还在内存管理和数据传输协议方面带来了重大进步,特别是在动态容量配置方面。 CXL技术的主要目标是提供一种高效的通信机制,以满足现代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的需求。通过实现与PCIe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的兼容性,CXL可以简化系统设计,同时提升数据传输效率。这种兼容性允许CXL设备在现有的PCIe生态体系中无缝集成,同时利用CXL协议增加的特性来提升性能。 在内存管理方面,CXL 3.2版本增加了更精细的内存访问控制能力,允许处理器更有效地利用内存资源。动态容量配置是CXL内存管理的一大特色,它允许处理器根据实际需求动态地分配和调整内存容量,从而提高整体系统的灵活性和性能。这种特性对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尤为重要,因为它们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并能够在运行时调整资源分配。 数据传输协议是CXL规范的核心组成部分,CXL 3.2版本在这一方面也进行了重要改进。通过对数据传输协议的增强,CXL可以提供更低延迟和更高吞吐量的数据传输,这对于对速度要求极高的应用场景至关重要。此外,新版本也注重提升安全性,为数据传输提供了更完善的保护措施,确保数据在高速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CXL 3.2版本的技术手册详细介绍了协议的所有细节和规范,是从事CXL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的专业人士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手册不仅提供了协议的技术细节,还包括了如何实现和部署CXL设备的指南。对于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来说,这是深入理解CXL协议及其与现有系统兼容性的重要资源。 CXL 3.2版本代表了在高速互连协议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来支持当前和未来计算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对于硬件制造商、系统开发者还是最终用户,CXL技术的发展都将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便利,尤其是在内存管理和数据传输方面,从而推动整个计算行业向前发展。
2025-09-12 22:27:15 10.71MB 内存管理 数据传输协议 硬件接口
1
在KC705和KCU105开发板上实现UDP千兆网通信的技术细节。重点讨论了Verilog协议层的设计,包括PHY层配置、UDP校验和计算、CRC校验以及光纤与电口之间的转换。针对不同硬件平台的特点,分别阐述了RJ45接口和光纤接口的具体实现方法和技术挑战。文中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调试技巧,如使用ILA工具捕捉时钟偏移问题,以及通过Wireshark进行数据包监测。 适合人群:对FPGA开发和网络通信感兴趣的工程师,尤其是希望深入了解UDP协议栈实现和跨层调试技术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在FPGA平台上构建高效可靠的千兆网通信系统的项目。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从硬件接口到协议层的完整实现流程,提高跨层调试能力和系统稳定性。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还分享了许多实践经验,如如何避免常见的错误(如校验和计算中的位宽处理)和优化方法(如使用LUT实现伪头部校验)。此外,还提到了一些有趣的调试案例,展示了硬件网络工程师所需的多维度技能。
2025-09-12 19:54:26 1.64M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XCP/CCP标定协议栈的源码及其在多个微控制器(如S32系列和Tc系列)上的集成方法。文中提供了具体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进行硬件抽象层的配置、标定信号的映射以及动态DAQ配置。此外,还分享了在不同平台上移植的经验和注意事项,强调了集成Demo工程的便捷性和实用性。 适合人群: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需要进行数据观测与标定工作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帮助开发者快速将XCP/CCP协议栈集成到新的项目中,减少开发时间和复杂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为后续优化和扩展(如云端同步)打下基础。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源码可以在Git仓库的xcp_integration_template分支获取,建议关注不同平台的HAL层实现差异。
2025-09-12 09:55:44 966K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XCP/CCP标定协议栈源码在多个量产项目中的应用。该源码提供了集成Demo工程,支持Canape与INCA标定工具,适用于S32k144、S32k3、Tc397等多个硬件平台。文中展示了关键代码片段,涵盖数据处理、命令分发、内存布局、传输层实现等方面的技术细节。此外,还分享了一些调试技巧和移植经验,强调了协议栈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跨平台兼容性方面的优势。 适合人群: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尤其是车载标定项目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快速集成XCP/CCP协议栈到量产项目中;② 提升标定工具(如Canape、INCA)的操作效率;③ 实现跨平台移植,确保协议栈在不同硬件平台上的稳定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具体代码实现和调试技巧有助于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XCP/CCP协议栈,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和产品质量。
2025-09-12 09:53:28 513KB
1
《天罡热量表通讯协议详解》 天罡热量表通讯协议是专用于读取和管理天罡品牌热量表数据的一种通信规范,它基于M-Bus接口或485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本协议的核心在于其帧结构和数据格式,确保了热量表与上位机之间的高效、准确通信。 1. **通讯参数设定** - 接口类型:M-Bus接口或485接口,485接口的线色分别为红(+5V)、黄(B)、蓝(A)和黑(GND)。 - 波特率:2400bps。 - 校验方式:偶校验。 - 数据位:8位。 - 停止位:1位。 - 数据传输顺序:同一字节内先低位后高位,多字节数据先低字节后高字节。 2. **通讯指令结构** - 帧起始符:68。 - 热量表类型:如20代表热量表,不同代码对应不同类型(如表1所示)。 - 地址:热量表的地址,例如75、36、49等,用于区分不同的热量表。 - 控制码:指示命令类型,如01表示读取数据。 - 数据长度域:表示后续数据的字节数,如03表示3个字节的数据。 - 数据标识:DI0和DI1,用于识别数据的含义。 - 序列号:SER,用于追踪消息的顺序。 - 校验码:CS,通过二进制累加计算得出,用于检测数据完整性。 - 结束符:16,表示帧的结束。 3. **读表指令示例** - 例如,读取表号为59493675的热量表,上位机发送的指令包含表号的各个字节以及控制码、数据长度域、数据标识等信息。 4. **正常应答数据结构** - 热量表接收到读取指令后,返回的数据同样包含帧起始符、热量表类型、地址、控制码、数据长度域、数据标识、序列号,以及各种测量数据(如冷量、热量、热功率、瞬时流量、累计流量、温度、累计工作时间和状态字节等)。 - 校验码:应答数据的校验码由返回的所有字节(除了帧起始符和结束符)通过二进制累加计算得出。 - 结束符:16,标志数据传输的结束。 5. **数据单位** - 单位代码如05表示kWh,不同代码对应不同物理量的单位(如表2所示)。 6. **状态字节** - 低字节(如04)和高字节(如08)组合表示状态信息,如电池电压欠压、流量传感器故障等(如表4所示)。 天罡热量表通讯协议是一种详细定义了数据交换格式的通信标准,确保了热量表数据的可靠传输和准确解读,对于热量表的远程监控和自动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理解并掌握这个协议,有助于实现高效、精确的热量表数据采集和分析。
2025-09-11 20:48:22 284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