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实验报告——设计词法分析程序】 在计算机科学中,编译器是将高级编程语言转换为机器可执行代码的关键组件。编译器的设计通常分为几个阶段,其中包括词法分析。本实验报告主要关注词法分析程序的设计,这是编译器前端的第一步,负责识别源代码中的基本单元——单词(Token)。以下将详细阐述实验的目的、设计、过程以及实现。 **一、实验目的** 1. **理解正则表达式**:掌握如何用正则表达式描述词法规则,正则表达式是表示字符序列的模式,用于匹配和处理文本。 2. **NFA与DFA的转化**:了解如何将正则表达式转化为非确定有限自动机(NFA),然后确定化NFA并简化为最小的确定有限自动机(DFA)。NFA和DFA是理论计算模型,用于识别正则语言。 3. **词法分析程序设计**:学习词法分析程序的基本流程,包括单词的分类和输出方案。 **二、实验设计** 1. **正则表达式与NFA**:为TEST语言的每条词法规则编写相应的正则表达式,并构造NFA表示。 2. **DFA构建**:通过合并NFA,确定化并简化为最小DFA,用于指导词法分析。 3. **单词分类与输出方案**:根据语言规则定义单词类别,并确定单词输出格式。 **三、实验过程** 1. **规则与NFA**: - 标识符:以(a-zA-Z)开头,后跟零个或多个字母、数字的字符串。 - 保留字:预定义的关键字,如if、else等。 - 无符号整数:由一个或多个数字组成。 - 分界符:包括括号、分号、花括号等。 - 运算符:加减乘除及比较操作符等。 - 注释符:以//开头的单行注释。 - NFA的构造不在此处详述,但通常涉及创建状态和转移边。 2. **DFA**: - 经过NFA的合并、确定化和最小化过程,形成一个能识别所有规则的DFA,该DFA的每个状态代表了对当前输入字符的一种反应。 3. **单词分类与输出**: - 关键字:如int、if等。 - 标识符:由字母或数字组成的标识。 - 无符号整数:仅包含数字的序列。 - 分界符:如{、}、(、)、;等。 - 运算符:包括+、-、*、/、比较和赋值操作符等。 - 注释符:以//开头的单行注释。 - 保留字:与关键字类似,但需特殊处理。 4. **词法分析程序**: - 使用Python编写词法分析程序,定义状态机(DFA),通过get_char_category函数判断输入字符类别,然后根据DFA的状态转移表进行状态迁移,识别出不同类型的单词。 **四、程序实现**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词法分析程序框架: ```python # 状态定义 states = {'START', 'ID', 'NUM', 'OPERATOR', 'DELIMITER', 'COMMENT', 'ERROR'} # 输入字符分类函数 def get_char_category(char): # 根据字符特性返回对应类别 # DFA状态转移表 dfa = { # 省略具体状态转移规则 } # 主程序 def lexical_analysis(source_code): # 扫描源代码,根据DFA进行词法分析 ``` 此程序读取源代码,根据状态转移表逐步分析字符,输出对应的单词类型。完整的词法分析程序还需要考虑错误处理、缓冲区管理、回溯机制等细节。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词法分析的原理和实践,为后续的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和代码生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10-28 23:28:42 444KB 实验报告
1
在当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Web应用开发变得日益复杂,JavaEE作为企业级应用开发的主流技术之一,其在教育和实际开发中均占有重要地位。本次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一个基于JavaEE技术栈,特别是使用MyBatis持久层框架和Spring Boot框架,结合Vue 3前端技术构建的简易留言本应用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项目构建基于JavaEE技术中的Spring Boot框架,这是一个简化了的Spring应用开发框架,能够快速搭建并运行一个独立的、产品级别的Spring应用。Spring Boot集成了众多的Spring模块和其他第三方库,极大地简化了项目的配置和部署流程。通过其自动配置和起步依赖的特性,开发者可以更加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 MyBatis是项目中选用的持久层框架,与传统的JDBC相比,MyBatis提供了更加灵活的SQL语句管理方式,通过其特有的映射文件,可以实现SQL语句与Java对象之间的映射,从而简化了数据库操作的复杂性。在本留言本项目中,MyBatis用于管理留言数据的CRUD(创建、读取、更新、删除)操作,保证数据持久化逻辑的清晰和高效。 Vue 3作为前端技术栈的核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动态且响应式的用户界面。Vue.js是一个构建用户界面的渐进式JavaScript框架,它允许开发者通过组件化的方式构建复杂的单页应用。Vue 3相较于之前的版本引入了Composition API,使得组件逻辑复用更加方便,并且优化了渲染性能。前端通过HTTP请求与后端的Spring Boot应用进行交互,实现了留言数据的展示、提交和管理等功能。 整个项目中,开发者需要遵循Git的版本控制流程,使用.gitignore文件来忽略版本控制系统中不需要跟踪的文件。.gitattributes文件用于配置Git的行为,如定义文件的换行符策略等。pom.xml则是Maven项目管理工具的核心配置文件,它定义了项目的构建过程、依赖关系以及其他构建设置。mvnw和mvnw.cmd是Maven的包装器脚本,用于在没有安装Maven的环境中执行项目构建。 在项目的目录结构中,src文件夹包含源代码文件,其中通常会有main和test两个子目录,分别存放主程序代码和测试代码。readme.txt则用于描述项目的相关说明信息,是项目文档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本次实验报告的撰写,可以深入理解JavaEE中的Spring Boot和MyBatis框架的应用,掌握前后端分离架构下的项目开发流程,学习如何有效地使用Vue.js等现代前端技术构建交互式的Web应用。此外,也能够加深对Git版本控制工具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2025-10-26 05:10:03 43KB mybatis
1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如何应用工程原则来设计、开发和维护软件。在软件工程领域,需求分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涉及了理解用户需求并将其转化为软件设计的具体要求。本实验报告以图书馆管理系统为案例,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结构化需求分析来设计软件系统。 在实验报告中,首先给出了项目背景和需求概要,指出该项目是为校图书馆设计的管理系统,提出了系统应当具备的各项功能,包括图书管理、读者信息管理、图书借阅与归还、查询功能、统计功能以及对超期图书处理等。这些功能的实现,满足了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的需求,简化了图书管理流程,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随后,报告明确了实验的目的,包括掌握数据流分析技术、软件需求分析的过程和方法,以及熟悉项目开发计划和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制定方法。数据流分析技术是软件需求分析中常用的技术,它通过分析数据在系统内的流动情况,帮助开发者了解系统的功能和数据处理过程,确保需求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报告详细阐述了实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包括使用结构化数据流分析技术来分析软件系统需求、绘制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运用图表工具表示系统需求,并编写符合规范的软件文档。在实验步骤方面,报告首先引导学生理解项目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内容,然后确定开发环境,如操作系统、开发工具和程序设计语言。其中特别提到了本系统将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使用Eclipse作为开发工具,java窗体应用程序,操作系统使用Win8。这是因为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中,系统被分解成许多相互协作的对象,这有助于代码的重用和简化系统维护。 报告的核心部分是绘制数据流图和编写数据字典。数据流图(DFD)是展示系统内部数据流动、数据输入和输出的一种图形化工具,它从宏观角度描述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数据字典则提供了系统中使用的所有数据元素的详细定义,它是软件系统中数据描述的集大成者,为开发和维护提供了数据支持。在本报告中,数据字典包含了图书管理员、读者、图书信息等关键数据元素的定义,确保了系统的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 报告还提到了实验的评估标准,即基于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系统功能的实现程度来评定。这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实际操作和细节把握。 在实验报告的最后部分,给出了数据流图的实例和数据字典的框架。例如,0层数据流图描述了管理员与读者之间的交互,包括管理员请求、图书请求、读者请求等,清晰地展示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数据流向。数据字典则详细列出了系统中各类数据元素的名称、定义、数据格式、存储位置等,为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提供了详尽的参考。 整体来看,这份实验报告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软件需求分析的重要技能,还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软件工程理论的理解。通过对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收集用户需求、分析系统功能和设计合理的数据处理流程,为进一步学习软件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5-10-23 15:10:18 418KB
1
软件工程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专注于软件的开发过程、方法和管理。2023年软件工程上机实验报告详细记录了四个实验的内容和结果,分别涵盖了软件工程原则文档、数据流分析、模块功能实现以及软件测试等方面,反映了学生对于软件工程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一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国家标准GB/T8567-2023,该标准描述了软件文档编制过程中的原则和文档格式规定。学生通过阅读标准文档,理解了产品原则和过程原则,并掌握了软件生存周期各阶段中的重要文档编制。通过填写表格,学生深入分析了各类人员与软件文档之间的关系。 接着,在实验二中,学生通过数据流分析练习,掌握了如何为某直达列车车票预售系统绘制顶层和分层数据流图。实验涉及了订票系统的工作流程,包括顾客订票、取票、查询车次以及售票员查询等业务流程。学生需要对顶层数据流图进行分解,绘制出0层和1层的数据流图,以清晰展示系统的数据流动情况。 实验三中,学生面临的是一个模块化设计的任务,即“产生毕业典礼学生表”的功能实现。学生通过绘制程序流程图和PAD图来展示“记录StudentRecord”的处理过程,确保只有符合毕业条件且未选择不参与典礼的学生被包括在最终的毕业典礼学生表中。 最后一个实验围绕软件测试,学生需要根据逻辑覆盖设计测试用例来判断输入的三个整数a、b、c是否能构成三角形及其类型。实验要求学生画出程序流程图,并根据流程图设计合理的测试用例。 整体来看,这四个实验报告不仅是对学生软件工程理论知识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实际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对标准文档的深入学习,到数据流图的绘制,再到程序流程图的分析和测试用例的设计,不仅增强了自己对于软件工程的理解,也提升了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5-10-23 15:05:17 140KB
1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是多相整流电路中最基本的一种。由于其结构简单,如果能熟练掌握其工作原理,对于学好及掌握好三相桥式可控整流以及其它大功率多相整流电路非常重要,比如三相桥式可控整流就是由两个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组成。本报告阐述了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其仿真模型,并给出了在纯电阻和阻感性负载情况下的仿真波形,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为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5-10-22 21:14:56 663KB matlab simulink 实验报告
1
由于提供的信息过于简洁,并未给出足够的内容以供生成1000字以上的详细知识点。因此,我将基于“西南交大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报告”的标题,结合计算机网络实验的一般内容,进行知识点的构建。 西南交通大学,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计算机网络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课程之一。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通常是学生在完成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后,根据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实验分析撰写的一份文档,目的是巩固和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实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实验目的:明确指出本次实验的目标和意义,以及预期要达到的学习效果。例如,可能涉及网络协议的实现、网络设备的配置、网络性能的评估等。 2. 实验环境:描述实验所用的软硬件环境,包括操作系统版本、网络设备型号、使用的网络协议等信息。 3. 实验步骤: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可以是文字描述也可以是截图或者图表的形式,确保实验的可复现性。 4. 实验结果: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数据,包括网络配置截图、运行命令和输出结果、实验观测数据等。 5. 实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指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导致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6. 实验心得: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包括对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提升的技能等。 7. 参考文献:列出实验报告中引用的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参考文献。 通过撰写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网络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网络配置、测试和分析相结合,不仅提高了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还增强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实践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至关重要。 西南交通大学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作为学生实验学习的重要记录,反映了学生在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是评价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对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分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2025-10-22 13:07:40 178.98MB
1
本文介绍了基于MyBatis框架的留言本系统开发。系统采用MySQL设计message和user表,利用MyBatis实现数据持久化,构建了包括实体类、Mapper、Service和Controller的完整架构。实现了用户注册登录、留言发布、回复、分页展示与模糊查询等功能,前端使用Bootstrap美化界面并验证输入。开发中解决了端口占用、编码设置等问题,展示了MyBatis在简化数据库操作和动态SQL支持方面的优势,具有一定实践参考价值。
2025-10-19 02:55:51 4.35MB 实验报告 Java MyBatis
1
内容概要:本文档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计算机与数学学院的一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课程实验报告,涵盖了16个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物联网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实验内容涉及双色LED、RGB-LED、七彩LED、继电器、激光传感器、轻触开关、倾斜开关、振动开关、红外遥控、蜂鸣器、干簧管传感器、U型光电传感器、PCF8591模数转换器、雨滴传感器、PS2操纵杆和电位器传感器等多种电子元件的使用。每个实验详细介绍了实验目的、所需组件、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体会,帮助学生理解各个元件的工作机制和应用场景。 适合人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尤其是对物联网技术和Arduino编程感兴趣的初学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掌握Arduino Uno主板和其他电子元件的使用方法;② 理解并应用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工作原理;③ 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编程技巧,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他说明:实验报告不仅记录了具体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还包括了学生在实验中的思考和感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此外,实验内容循序渐进,从简单的LED控制到复杂的传感器应用,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物联网技术。
2025-10-16 09:10:51 5.69MB Arduino 嵌入式系统 I2C
1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进程管理 本实验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掌握 Linux 中进程的创建方法及执行情况,深入理解进程、进程树等概念,并掌握系统调用 exit() 和 _exit() 的使用。此外,还将分析进程竞争资源的现象,并学习解决进程互斥的方法。 一、进程管理实验目的 1. 掌握 Linux 中进程的创建方法及执行情况 2. 加深对进程、进程树等概念的理解 3. 掌握 Linux 中如何加载子进程自己的程序 4. 掌握父进程通过创建子进程完成某项任务的方法 5. 掌握系统调用 exit() 和 _exit() 的使用 6. 分析进程竞争资源的现象,学习解决进程互斥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进程的创建 1. 编写一段程序,使用系统调用 fork() 创建两个子进程。当此程序运行时,在系统中有一个父进程和两个子进程活动。让每一个进程在屏幕上显示一个字符。 (二)进程树的创建 1. 运行以下程序,分析程序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进程情况。 #include main(){ int p,x; p=fork(); if (p>0) fork(); else{ fork(); fork(); } sleep(15); } 实验步骤: 1. 编译连接:gcc –o forktree forktree.c 2. 后台运行:./forktree & 3. 使用 pstree –h 查看进程树 运行结果: ├─gnome-terminal─┬─bash─┬─forktree─┬─forktree─┬─forktree───forktree │ │ │ │ └─forktree │ │ │ └─forktree │ │ └─pstree 分析:程序运行,系统首先创建一个进程 forktree,执行到 p=fork() 创建一个子进程 forktree,子进程获得处理机优先执行,父进程等待;执行 else,当执行到第一个 fork() 函数时,子进程创建了一个进程 forktree,称之为孙进程,孙进程获得处理机往下执行,子进程等待;执行到第二个 fork() 函数时,孙进程又创建一个进程 forktree,称之为重孙进程,重孙进程很快执行完,将处理机还给孙进程,孙进程很快执行完,将处理机还给子进程;子进程继续往下执行,执行到第二个 fork() 函数,又创建一个进程 forktree,称之为第二孙进程,并获得处理机执行,此进程很快执行完,将处理机还给子进程,子进程也很快执行完,将处理机还给父进程,父进程 P>0 执行 if 语句,运行 fork() 函数,又创建一个进程 forktree,称之为第二子进程,此进程获得处理机执行很快运行完,将处理机还给父进程,父进程运行 sleep(15) 语句,休眠 15 秒,用 pstree 命令查询进程树。 (三)进程之间的关系 1. 运行程序,分析运行结果。 #include main(){ int p,x,ppid,pid; x=0; p=fork(); if(p>0) { printf("parent output x=%d\n",++x); ppid=getpid(); printf("This id number of parent is:ppid=%d\n",ppid); } else { printf("child output x=%d\n",++x); pid=getpid(); printf("This id number of child is:pid=%d\n",pid); } } 运行结果: Parent output x=1 This id number of parent is:ppid=3110 Child output x =1 This is number of child is:pid=3111 分析:fork 创建进程的时候子进程与父进程共享代码区,子进程复制父进程的数据区,所以,两个进程中的数据互不影响都是 1。 (四)进程的竞争资源 1. 编写一个死循环程序,观察进程的行为。 #include main(){ while(1){ } } 实验步骤: 1. 编译:gcc loop.c –o loop 2. 运行:./loop & 本实验报告旨在让学生掌握 Linux 中进程的创建方法及执行情况,深入理解进程、进程树等概念,并掌握系统调用 exit() 和 _exit() 的使用。此外,还将分析进程竞争资源的现象,并学习解决进程互斥的方法。
2025-10-14 17:10:57 51KB 文档资料
1
!!!!请看完描述!!!! 1、一份完整的湿度监测系统实验报告,word版 2、编译过的配置代码(仿真代码),sketch_oct11b.ino.hex 3、python语言写的GUI界面文件:GUI、py 4、仿真工程:RHMeasSyst.pdspr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2024年推出了一项关于湿度监测系统的详细资料集合,这一集合不仅包括了完整的实验报告,还整合了相关的代码、图形用户界面(GUI)设计以及仿真工程文件,旨在为学生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的学习和参考资源。 实验报告是项目研究的核心文档,它不仅记录了整个湿度监测系统的设计、测试和结果分析过程,还为读者提供了实验的背景、目的和实验设计的详细描述。实验报告通常包括理论分析、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数据分析和结论等部分,旨在帮助其他研究者或学生了解项目的完整流程和所取得的成果。 sketch_oct11b.ino.hex文件是编译后的配置代码,这类文件通常用于单片机等微控制器的编程和配置。通过编程,用户可以对湿度监测系统进行功能设置和性能调整,以满足特定的监测需求。 GUI.py文件则代表了以Python语言编写的图形用户界面文件。Python因其简洁的语法和强大的库支持,在快速原型开发中非常受欢迎。通过Python设计的GUI,用户可以直观地与湿度监测系统进行交互,无需深入了解背后的编程逻辑。这种交互方式使得非专业人员也能轻松操作和监控系统状态。 RHMeasSyst.pdsprj文件是一个仿真工程文件,它代表了使用特定仿真软件创建的工程。在这个工程中,用户可以进行电路设计、系统仿真以及性能测试等,而无需实际搭建电路或使用硬件设备。仿真工程文件是现代电子工程领域中十分重要的资源,它极大地降低了研发成本,缩短了产品从设计到原型的周期。 从文件名称列表中可以看出,这个资料集合还包含了个人化的文档,如带有姓名和学院标记的报告文件,这表明这些资料可能是针对特定学生的线上考核(A测)而准备的。此外,列表中还出现了“需要改的地方.docx”这样的文件,这可能是一个记录了需要修改和完善的细节的文档,体现了资料提供者对完善工作的细致态度。 这个集合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资料,它不仅包含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还考虑到了初学者的易用性,通过提供配置代码、GUI设计和仿真工程文件,使得学习者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和应用湿度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
2025-10-12 22:52:06 2.69MB python GUI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