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是一所位于北京的重点大学,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该大学开设的操作系统慕课(MOOC),是面向广大对计算机科学感兴趣的学者和专业人士的在线课程,尤其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验环节。通过该MOOC课程,学习者可以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操作系统的内部工作机制。 本压缩包包含了该慕课实验的所有材料,包括实验指南、实验框架、测试用例以及提交脚本等。实验内容涉及操作系统的核心组件,比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驱动等。学习者通过完成实验,可以实现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内核,或是对现有的操作系统内核进行分析和优化。每个实验都会要求学习者完成特定的任务,如编写代码、设计算法或进行系统调用,并通过测试用例来验证实验的正确性。 在操作系统实验过程中,学习者需要掌握C语言编程技能,因为这是操作系统开发中最常用的编程语言之一。此外,还需了解汇编语言以及对计算机组成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实验通常还会涉及到使用虚拟机和调试工具,比如QEMU和GDB,以便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验和测试。 该慕课实验的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来加深学习者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在未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或是在计算机相关行业工作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操作系统相关的问题。 对于希望从事操作系统研究或开发的计算机科学学生和专业人士来说,这类MOOC课程是极具价值的学习资源。它不仅提供了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的学习模式,而且通过动手实践,提高了学习者的综合技能,使其对操作系统的内在工作有更直观的理解。 该压缩包文件的文件名称为"BJTU_OS_Labs-master",表明这是一个关于操作系统实验的主干项目,包含了所有必要的材料和文档,是学习者进行实验操作的核心资料。通过这个项目,学习者可以逐步构建自己的操作系统知识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
2025-10-08 00:21:12 36KB
1
华为ICT大赛作为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的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竞技活动,其全国总决赛网络赛道实验拓扑无疑是对参赛者网络架构设计与优化能力的终极考验。在2023-2024年的全国总决赛中,实验拓扑的设计无疑成为众多参赛队伍关注的焦点。实验拓扑是指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中,为了解决特定问题或验证特定技术而构建的网络模型。它通常包括了网络的物理布局、设备配置以及数据流的传输路径等内容。 在这个实验拓扑中,参赛者需要充分运用他们的网络工程知识,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协议、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安全以及网络性能优化等方面。数通(数据通信)作为本次比赛的重点,意味着参与者必须对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各种通信技术有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如路由协议、交换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以及最新的网络通信协议等。 网络赛道实验拓扑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网络的可靠性、扩展性、维护性以及成本效益比等。设计者需要根据比赛的具体要求,构建出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网络拓扑结构。例如,他们可能需要考虑到网络中不同层次的设计,包括核心层、分布层以及接入层的设计和配置;同时,还需考虑网络安全措施,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安全协议的部署;此外,对于网络流量的管理和监控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实际操作中,参赛者可能需要使用多种网络模拟软件或实际设备来搭建实验拓扑,进行网络配置、故障诊断和性能测试。他们将面对各种技术挑战,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拥塞控制、延迟优化、路径选择、负载均衡、QoS(服务质量)保障等。整个实验过程需要高度的实践技巧和理论知识相结合,以确保网络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此外,网络赛道实验拓扑设计还要求参赛者具备创新思维,能够根据变化的网络需求和条件,提出并实施创新的解决方案。这不仅考验了他们的技术能力,还考验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因此,这个实验拓扑不仅是技术实力的展示,更是对参赛者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检验。 在2023-2024年的华为ICT大赛中,网络赛道实验拓扑无疑将成为各大院校网络专业精英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大舞台。我们期待着参赛者在这个舞台上,通过他们的智慧和努力,为我们带来一场精彩绝伦的技术盛宴。
2025-10-06 15:43:52 6KB
1
###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冰河木马实验知识点 #### 实验目的与原理 实验旨在通过学习和使用冰河木马远程控制软件,来熟悉木马网络攻击的原理和方法。冰河木马是一款具有远程控制功能的软件,它通过在目标主机上安装服务端程序,使其能够被控制端远程操控。了解木马的工作原理对于网络安全防护至关重要。 #### 实验内容详解 实验内容包括多个步骤,具体如下: 1. 在计算机A上运行冰河木马客户端,学习其功能。 2. 在局域网内的计算机B上安装冰河木马服务端,然后通过计算机A控制计算机B。 3. 使用杀毒软件查杀冰河木马,了解其清除过程。 4. 再次在计算机B上安装冰河木马,并手动删除,包括修改注册表和文件关联,以掌握手动清除木马的方法。 #### 实验准备 在实验开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包括: 1. 关闭两台计算机上的杀毒软件,避免其干扰实验进程。 2. 下载冰河木马软件,作为实验工具。 3. 阅读冰河木马关联文件,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 实验要求 实验要求包含以下几点: 1. 合理使用冰河木马,不得用于恶意攻击他人计算机或网络。 2. 理解冰河木马的主要功能。 3. 详细记录实验步骤、现象、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及解决方法。 4. 总结手动删除冰河木马的过程,加深理解其对计算机的影响。 #### 实验过程与功能介绍 冰河木马控制工具包含三个文件:Readme.txt、G_Client.exe和G_Server.exe。Readme.txt提供软件使用说明,G_Client.exe用于远程监控和配置服务器,G_Server.exe则作为服务端程序。安装服务端程序后,它会进入内存并开放7626端口,让控制端进行远程控制。 冰河木马的使用功能非常强大,可以实现: 1. 自动跟踪目标机屏幕变化,并模拟键盘及鼠标输入。 2. 记录口令信息,如开机口令、共享资源口令等。 3. 获取系统信息,包括计算机名、操作系统版本等。 4. 限制系统功能,例如远程关机、锁定鼠标等。 5. 进行远程文件操作,包括上传、下载、复制文件等。 6. 操作注册表,实现对注册表的全面管理。 7. 发送信息给被控端。 8. 以聊天室形式进行点对点通讯。 入侵目标主机时,通过G_Client.exe扫描并获取IP地址,连接并控制目标计算机。实验中提到使用口令类命令、网络类命令等对被控端进行管理。 #### 实验小结与防护建议 通过实验认识到木马是如何侵入计算机并窃取信息的。为了防护木马病毒,提出以下建议: 1. 及时下载系统补丁,修补系统漏洞。 2.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打开陌生人发送的邮件和附件。 3. 注意电脑出现的异常现象,如无故重启、桌面异常等,警惕是否中了病毒。 4. 定期使用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设置合理的安全规则。
2025-10-03 23:58:03 21KB
1
CC1110-CC2510无线网络实验代码
2025-10-02 16:37:58 18.98MB 实验代码
1
这是模式识别选修的上机,我用到了tensorflow,matlab。数据集也在里面,为了方便有些数据直接用的库函数调用(没用老师指定的数据,验收时助教也没说),uu们如果缺库函数可能需要配一下(甚至因为我这个是步进运行,之前的运行结果应该还保留着φ(* ̄0 ̄))。 上机内容如下: 第一次 验证算法: 1)K近邻方法分类; 2)最近邻方法分类; 3)分析k值不同情况或不同方式、比例训练样本情况,画出错误率/正确率曲线; 数据: 1)uSPS手写体 2)ucI数据库中sonar数据源 3)UCI数据库中Iris数据 第二次 比较kmeans算法和FCM算法数据集: 1)sonar和lris数据上验证 2)CIFAR图像数据上验证算法 第三次 验证方法:SVM 数据集:Extended YaleB人脸数据库(选做CIFAR-10数据集) 核函数:高斯核和多项式核 核参数可以手动调节或交叉验证确定 第四次 要求:验证bagging和adaboost算法 在CIFAR-10数据集和ex.ended Yale B数据集上组合分类器自己设定
2025-09-29 19:02:47 2.93MB 模式识别 人工智能 tensorflow matlab
1
华为ICT大赛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办的一项旨在提升全球范围内通信与信息技术人才的专业技能,增强其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竞赛活动。2019-2020年度的网络赛道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众多在校大学生及社会人士参与,它为参赛者提供了一个展示和提升网络技能的舞台。网络赛道的国赛实验真题包括了对参赛者网络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全面考核,题目设计覆盖了网络基础、网络构建、网络维护以及网络安全等多个方面,能够全面检验参赛者的网络技术能力。 在华为ICT大赛2019-2020网络赛道国赛实验真题中,题目内容不仅包括了理论知识的问答,更重要的是涉及到实际操作的模拟。实验题目的设计旨在让参赛者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解决网络问题,以此检验其在真实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实验题目形式的考核对于培养具有实战经验的技术人才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确保人才具备真实的项目处理能力。 同时,这些真题附带的答案部分对于参赛者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它不仅能够帮助参赛者检验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答案了解到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和思路,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升自己的网络技能。通过对答案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参赛者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网络技术知识和操作技巧,这对于提升个人网络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华为ICT大赛网络赛道国赛实验环境的文件中,包含的“仅拓扑”文件展示了实验所用的网络结构。网络拓扑是网络技术中非常关键的概念,它描述了网络中各个网络节点(如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等)之间的连接方式,它对于理解整个网络的工作原理和故障诊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阅读和分析网络拓扑,参赛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网络的结构布局,为后续的网络搭建和问题解决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一个文件“华为ICT大赛2020国赛实验环境(解法)”则提供了实验题目的解题步骤和思路。这些解法对于参赛者来说是极具参考价值的,因为它们代表了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最佳实践。通过学习这些解法,参赛者可以了解到更为专业的操作方法,提高解决复杂网络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华为ICT大赛不仅是一个竞技平台,更是一个培养通信与信息技术人才的摇篮。通过这样的竞赛,可以激发参赛者的创新思维和挑战精神,为未来的网络通信领域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华为ICT大赛2019-2020网络赛道国赛实验真题(附答案)是对网络技术人才专业技能的一次全面测试,同时也为参赛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提升自我的宝贵机会。通过这样的竞赛活动,不仅能够检验和提升参赛者的网络技术能力,也能够为网络通信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2025-09-29 12:05:25 99KB 网络 网络
1
【通信工程】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传输、处理和利用信息。这个领域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广泛知识,包括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等多个方向。在西南交通大学的通信综合课程设计实验三中,学生将深入学习和实践这些关键概念。 实验三通常会设计为一个逐步深化的学习过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可能涵盖的知识点包括: 1. **模拟与数字信号**:实验可能会涉及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转换,如通过模数转换器(ADC)和数模转换器(DAC)进行转换,理解它们在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2. **调制技术**:实验可能包含不同类型的调制方法,如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以及更现代的数字调制方式,如QPSK(正交相位键控)和QAM(正交幅度调制)。 3. **信道模型**:学生可能需要分析并模拟不同通信信道,例如衰落信道或噪声信道,以理解它们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 **编码与解码**:实验可能包含错误检测和纠正编码,如奇偶校验码、CRC码、汉明码或更复杂的卷积码和turbo码,用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5. **通信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使用软件工具,如MATLAB或Simulink,构建通信系统模型,模拟信号传输过程,观察系统性能。 6. **接收机设计**:理解并设计简单的接收机结构,包括低通滤波器、混频器、放大器等,以恢复传输信号。 7. **无线通信基础**:探讨无线通信的基本原理,如射频(RF)技术、天线设计和无线传播特性。 8. **通信协议的理解**:如TCP/IP协议栈,或者在无线通信中的IEEE 802.11(Wi-Fi)协议,理解其工作流程和重要性。 9. **实验报告撰写**:实验完成后,学生需整理实验数据,分析结果,并撰写详细的实验报告,这有助于巩固理论知识并提升科研写作能力。 10. **团队合作与问题解决**:实验通常以小组形式进行,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遇到问题时的独立解决能力。 在实验三中,学生将有机会亲手操作,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这不仅加深了对通信工程原理的理解,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样的实践,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通信领域的挑战,如5G网络、物联网(IoT)和大数据通信等前沿技术。
2025-09-29 11:00:03 1.65MB 通信工程
1
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如何使系统在各种扰动和环境变化下达到和维持某一特定工作状态的科学。本篇文档针对自动控制原理第2版的习题全解及MATLAB实验,详细解析了第1章和第2章的习题内容,涵盖了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工作原理和常用术语,以及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的比较,负反馈作用,闭环系统特征,控制系统职能方框图的绘制方法,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等关键知识点。 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是自动控制系统中最基本的两种类型。开环控制系统结构简单,系统稳定性好,调试方便,成本较低,适合在输入量与输出量关系固定,扰动因素不大或可预测并补偿的情况下采用。然而,开环系统对元器件的精度要求较高,且当受到系统外部扰动或内部元件参数变化时,系统不能自动进行补偿,抗干扰性能差。闭环控制系统,又称为反馈控制系统,具有抑制扰动能力强,对参数变化不敏感的优点,可以实现较高的控制精度和动态性能。闭环系统的引入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参数选取不当可能导致系统振荡甚至失稳,是自动控制理论和系统设计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自动控制系统通常由多个环节组成,包括给定元件、测量反馈元件、比较元件、放大元件、执行元件、校正元件以及被控对象。给定元件提供期望的控制输入信号;测量反馈元件测量被控量并产生相应信号反馈;比较元件比较控制量与反馈量产生偏差信号;放大元件对偏差信号进行放大;执行元件操纵被控对象;校正元件用于改善系统性能;被控对象是控制系统所要控制的目标。各个环节在控制系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协同工作以实现系统的控制目标。 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包括稳定性、控制精度和动态性能。系统稳定性要求系统能够保持在某一工作状态或在受到扰动后能够返回到稳定状态。控制精度要求系统在稳定状态下,输出与期望值的偏差尽可能小,即稳态误差要小。动态性能则要求系统对输入变化的响应过程平稳且迅速,能够快速达到新的稳定状态。 通过本篇文档的详细解析,可以深入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掌握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的特征与区别,以及如何绘制控制系统职能方框图等关键内容。这对于学习和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25-09-28 16:23:13 2.68MB
1
西南科技大学数据挖掘实验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数据挖掘的核心理论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以及实验操作加深对数据挖掘算法的理解与应用。在这一系列实验中,学生将接触到包括但不限于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以及模型评估等多种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集的使用是数据挖掘实验的核心内容之一。数据集通常包含了进行数据挖掘所必需的原始数据,可能涵盖了各类数值型、分类型数据,以及时间序列数据等。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对数据集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包括处理缺失值、异常值、数据归一化等步骤,这些是后续分析步骤的基础。预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数据挖掘模型的效果和准确性。 可执行文件,也就是本例中的Python脚本文件,是实现数据挖掘算法的关键。Python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编程语言,以其简洁明了的语法、强大的库支持而被数据科学领域广泛应用。通过Python脚本,学生可以实现各种数据挖掘技术,如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K-means聚类、Apriori算法等。学生需要学习如何编写代码,实现算法逻辑,并对算法进行调优以适应不同的数据集。 此外,实验过程中还将涉及到数据可视化。可视化可以帮助人们直观理解数据和挖掘结果,例如使用散点图、箱线图、直方图等不同类型的图表展示数据分布,或者用决策树图形展示分类模型的逻辑结构。可视化工具如Matplotlib、Seaborn等在Python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实验1作为数据挖掘实验的开端,可能涉及到上述内容的基础部分,比如让学生了解数据挖掘项目的基本流程,学会使用Python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探索性数据分析。随着实验的深入,学生将逐步掌握更为复杂的数据挖掘技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不仅要关注实验结果的正确性,更应该关注算法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数据挖掘是一个不断试错和迭代改进的过程,学生应该学会如何根据数据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模型,并调整模型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挖掘效果。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数据挖掘的强大能力,以及它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在实际的数据挖掘过程中,学生还需要考虑到伦理和隐私的问题,确保在分析数据时不侵犯个人隐私,不滥用数据,尤其是在处理敏感信息时,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采取必要措施保护数据安全。 西南科技大学的这组数据挖掘实验课程通过结合理论与实践,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数据挖掘知识体系,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数据科学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应当把握住每一次实验机会,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为将来在数据科学领域的深造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2025-09-28 15:16:22 13.22MB 数据挖掘
1
我觉得借鉴和学习可以,如果只是复制张贴完全没有必要
2025-09-28 10:37:54 224.87MB 计算机视觉 opencv pytho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