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与其接口进行通信的技术。本压缩包包含的是西安邮电大学历年来的期中期末考试试卷,是学生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这些试题,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和学习该课程中的关键知识点。 微机原理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机系统概述:介绍计算机的组成,包括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交互关系。 2. 数据表示与运算:学习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以及浮点数的表示方式,理解各种运算规则,如加减乘除、移位运算等。 3. CPU结构:深入分析CPU的内部结构,如指令系统、运算器、控制器等,以及它们如何协同完成计算任务。 4. 指令系统:掌握汇编语言基础,理解指令的分类、格式和执行过程,了解常用指令的用途。 5. 存储系统:研究内存层次结构,包括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和外存,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差异。 接口技术部分涉及以下内容: 1. 输入/输出(I/O)接口:学习I/O端口的使用,理解中断、DMA(直接存储器访问)等数据传输方式。 2. 总线技术:分析总线的分类,如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理解其作用和功能。 3. 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比较并行和串行通信的特点,学习波特率、帧格式和错误检测方法。 4. 接口芯片与接口电路:研究常用的接口芯片,如8255、8259、8254等,了解其功能和应用。 5. 实时时钟和定时器:学习RTC(实时时钟)的工作原理,理解定时器的使用,如8253。 6. 存储扩展与外设连接:探讨如何扩展内存和连接外部设备,如打印机、硬盘等。 通过复习这些试题,学生可以检验自己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理解程度,发现知识盲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同时,历年试题的变化也可以反映出课程的重点和趋势,有助于考生在实际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对于教师而言,这些试卷也是教学评估和课程改革的参考依据。因此,这个压缩包对于学习者和教育工作者来说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2025-06-17 12:46:25 109.04MB
1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分析 #### 实验背景 本次实验是基于安徽工业大学陆勤老师的指导,旨在深入理解和掌握微机系统的原理及接口技术的实际应用。实验选取了微机系统中常用的三个器件——8253定时/计数器、8255并行接口芯片以及8259中断控制器进行综合实验。 #### 实验目的 1. **理解8253计数器的工作原理**:通过设置不同的工作模式来实现定时或计数功能。 2. **掌握8255并行接口的应用**:学习如何通过编程控制8255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 3. **熟悉8259中断控制器的配置**:了解中断请求的处理机制,包括初始化设置和中断服务程序的设计。 #### 实验设备与环境 - 微机系统实验箱 - PC机 - 实验所需的软件开发环境 #### 实验内容 ##### 8253计数器实验 - **目标**:实现计数器1以方式0(硬件重装初值)计数,计满3个数后产生中断,并在中断发生5次后结束。 - **实验线路**:根据提供的电路图进行连线。 - **实验程序**: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实现上述功能。 - 初始化8259A中断控制器,设置为边沿触发、单片模式,且需要发送ICW4命令。 - 设置8253计数器1工作于方式0,计数初值为3,采用BCD编码。 - 控制8255A的各个端口工作模式,以便配合实验需求。 - 开启中断并进入循环等待状态,在此过程中,通过中断服务程序更新计数器值并判断是否达到指定次数。 ##### 8255并行接口实验 - **目标**:利用8255实现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 - **实验程序**:在实验代码中可以看到8255A被配置为:A口方式0输出,C口上半部输出,B口方式0输出,C口下半部输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方便地实现数据的显示等功能。 ##### 8259中断控制器实验 - **目标**:学习8259A的初始化和中断服务程序设计。 - **实验程序**:实验中通过设置8259A的控制字来实现中断请求的处理。包括写入ICW1、ICW2、ICW3、ICW4等命令,这些命令用于初始化8259A的工作方式。此外,还设计了中断服务程序来响应由8253计数器产生的中断。 #### 实验步骤详解 1. **初始化8259A**: - 写入ICW1设置为边沿触发、单片模式。 - 写入ICW2设置中断向量。 - 写入ICW4设置为8086/8088系统兼容模式。 2. **配置8253计数器1**: - 发送控制字设定通道1为方式0,BCD编码,只读/写低字节。 - 设置计数初值为3。 - 开启中断。 3. **配置8255A**: - 设置A口为方式0输出,C口上半部输出,B口方式0输出,C口下半部输出。 4. **主程序流程**: - 跳转至`START0`处执行初始化操作。 - 进入无限循环`WATING`,等待中断发生。 - 当计数器计满时,触发中断。 - 中断服务程序`INTREEUP3`中更新计数器值,并检查是否达到指定次数。 - 如果达到指定次数,则清除中断标志,退出中断服务程序。 #### 结论 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8253定时/计数器、8255并行接口芯片以及8259中断控制器的理解和掌握。不仅学习了这些器件的基本原理,还掌握了它们的具体应用方法。通过对实验程序的编写和调试,进一步提高了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对于后续更复杂的微机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内部结构以及如何通过接口技术来扩展计算机的功能。本文所述的电子琴设计项目,就是一个应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来实现特定功能的实例。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个电子琴软件设计项目中所涉及的关键知识点。 汇编语言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接近机器语言的一种编程语言,能够直接利用计算机硬件的特性,具有强大的硬件控制能力。在本项目中,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电子琴软件,意味着需要精确控制硬件资源,比如定时器、中断控制器以及I/O端口等。 要实现一个电子琴软件,必须了解电子琴的基本工作原理,即如何将按键操作转换成相应的音符输出。这涉及到对键盘输入信号的检测和音调的生成。在项目中,需要设计相应的程序逻辑来实现这一过程,包括对不同琴键的扫描检测,以及音符频率的合成与输出。 接下来,项目中提到了几种重要的接口技术组件,如8255和8253。8255是一种可编程并行输入/输出接口芯片,它能够提供多个并行I/O端口,用于连接各种外部设备。在电子琴设计中,8255可能被用来读取键盘的按键状态,并根据按键状态控制音乐的输出。而8253则是一种可编程间隔定时器,它能够产生精确的时间间隔,用于音符的定时播放,从而实现音乐节拍的控制。 在软件设计方面,项目需要完成主程序和多个子程序的编写。主程序负责整个软件的运行逻辑,如初始化系统、调用子程序等。子程序包括演奏子程序、音乐播放子程序和弹奏子程序等,分别实现电子琴的不同功能。例如,演奏子程序根据预存的琴谱信息来控制音符的播放顺序和时长,实现自动演奏功能。音乐播放子程序则负责生成音乐波形,通过扬声器输出音乐。 此外,项目中还提到了一些高级功能,如变调和变速。变调功能可以让用户改变电子琴的音高,而变速功能则可以调节音乐的播放速度。这些功能的实现需要对音乐信号进行处理,包括频率和时序的调整。记录创作功能则需要提供一个存储机制,使得用户能够记录自己弹奏的旋律,并能够在之后进行回放。 程序运行结果部分将会展示软件运行的实际效果,包括弹奏和演奏功能的响应情况,以及变调、变速等附加功能的实现效果。结束语部分可能会对整个项目的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进行总结,并提出可能的改进方向。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基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电子琴软件设计项目,涵盖了计算机硬件控制、程序设计、用户交互界面设计等多个领域知识,是一项综合性强、实践价值高的课程设计任务。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不仅能够提升编程能力,还能加深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交互原理的理解。
2025-05-08 22:41:52 427KB 微机原理
1
设计内容:在Proteus8.6仿真平台上,使用Intel 8086芯片、并行接口芯片8255A、中断控制器8259A、计数器接口芯片8253、74LS373、74LS245、74LS138以及发光二极管,设计实现走马灯效果,同时可以通过按键控制走马灯的走停。包含.asm、.pdsprj文件。 设计思路:走马灯通过8个发光二极管依次闪烁实现。这个系统主要由8086最小系统,显示模块、中断模块、定时模块组成。 适合人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仿真实验 学习人员 涉及知识:Proteus8.6仿真平台使用、汇编程序编写、Intel 8086芯片、并行接口芯片8255A、中断控制器8259A、计数器接口芯片8253、74LS373、74LS245、74LS138
2024-10-22 12:39:20 26KB Proteus8.6 Intel8086 汇编
1
参见:https://blog.csdn.net/qq_61814350/article/details/135141563?spm=1001.2014.3001.5502 由于 proteus 中已将 RAM 与 ROM 集成在 8086 内部,故搭建最小系统时只需处理地址锁存与数据缓冲部分即可。(1)数据缓冲 采用 74HC245 芯片(2)地址锁存 采用 74HC573 芯片 该芯片可实现有效 8 位锁存,并有较强的驱动能力,可在驱动多芯片时不掉电压。本系统共采用 3 块 74HC573 芯片锁存 20 位地址信号至新的地址总线中(与总线连接后,最小模式中 16~19 位地址并不复用,也可以不做锁存处理) (3)译码电路 由于 RAM 与 ROM 均已内置,故只需对 IO 口所接外设芯片地址译码,此处采用 138 译 码器,并保证 IO/M 口低电压时有效。(只对 A5~8 译码即可覆盖绝大多数常用 IO 外设的微 机标准地址,故此处仅设计一个 74HC138 译码器,后续其余功能若出现不足可再酌情增加。 (4)完整电路
2024-09-18 09:58:44 62KB proteus
1
南京邮电大学2019级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三份
2024-06-08 11:16:30 17.19MB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南京邮电大学
1
本书对32位微型计算机的系统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存储器、中断与中断控制、I/O接口进行了系统论述。
2023-12-14 20:23:42 11.62MB 微机原理 接口技术
1
北京交通大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实验课 实验报告 模拟竞赛抢答器控制系统
2023-11-23 12:05:46 2.08MB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实验报告
1
广东工业大学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件和复习资料
2023-06-28 21:57:18 3.01MB 微机 接口
1
实验1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实验2 简单接口应用实验 实验3 定时中断实验 实验4 显示与键盘实验 实验5 综合设计实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