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电式混动Simulink仿真模型,经济型、动力性等。动力总成构型:4-DHT,P1+P3电机。 包含各种车型、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变速箱和电池等参数m文件,结合能量管理策略,可以经济性仿真,动力性仿真,并输出仿真结果。 新能源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的Simulink仿真模型是一种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工具,它能够模拟和评估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经济性和动力性能。这类模型通常用于设计、分析和优化混动车辆的动力系统,它将车辆的多个子系统如发动机、电动机、发电机、变速箱以及电池等进行整合,通过数学建模和仿真分析来预测车辆的实际运行表现。 在给定的文件信息中,动力总成构型采用了4-DHT(双离合器混合动力总成),以及P1+P3电机的配置。这种配置下,P1电机通常位于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的动力输入轴上,用于启动发动机和改善低速下的动力性能;P3电机则直接连接在变速箱的输出轴上,主要用于驱动车辆。P1和P3电机的组合可以提供不同的驱动模式,从而在不同的驾驶条件下实现最佳的能源利用效率。 仿真模型中包含的.m文件是用于配置仿真环境的参数文件,它们定义了车辆模型的各种参数,包括车辆质量、空气阻力系数、轮胎特性、电池容量、各电机的性能参数等。通过对这些参数的调整,可以在仿真环境中重现各种车型和配置的实际运行状态。 Simulink仿真模型还集成了能量管理策略,这是一种关键的技术,用于决定如何在内燃机和电动机之间分配功率输出,以优化燃油经济性和性能。仿真模型可以通过能量管理策略来评估不同驾驶模式、不同驾驶习惯对车辆效率的影响。 仿真结果通常包括燃油消耗量、行驶里程、加速度、最高速度、电池充放电状态等关键性能指标,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车辆设计的优劣,并为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根据描述,该仿真模型适用于各种车型,不仅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和电池进行仿真,还可以考虑不同的变速箱设计,例如双离合器变速箱(DCT)或是其他类型的自动或手动变速箱。通过仿真模型,开发者能够对这些复杂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优化。 此仿真模型的研究和开发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环保和能效要求的日益提高,混合动力技术作为过渡到全电动车辆的重要一步,其发展受到全球汽车制造商和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通过精确的仿真模型,可以大大缩短新车型的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并提前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技术难题。 新能源电式混动Simulink仿真模型是现代汽车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促进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创新和进步,同时也为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025-08-20 14:07:54 1.6MB PHEV Simulink仿真
1
LM4871是一个很不错的功放芯片,在卡音箱上,大多使用的都是这个功放片子, 我绘制了这个芯片的原理图和PCB文件。 发出来供大家使用。 做的单面PCB,非常适合自制! 卡音箱功放板原理图、PCB截图:
2025-08-15 22:37:09 1.18MB diy制作 插卡音箱
1
### 补和刀补计算原理 #### 一、补技术概述 补技术作为数控系统中的核心技术,在实现精密加工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指数控系统根据输入的基本数据(如直线起点、终点坐标,圆弧圆心、起点、终点坐标、进给速度等),通过特定算法自动生成一系列坐标数据,以实现对各坐标轴进行精确控制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加工过程的连续性和平滑性,还能满足加工精度的要求。 #### 二、补的定义与分类 ##### 1. 定义 补可以理解为一种数据密集化的过程,即通过数学模型(如直线、圆弧、二次曲线、螺旋线、自由曲线等)和算法,将输入的有限坐标点之间“填补”更多的中间点,以达到平滑加工路径的目的。这一过程中,要求算法具有良好的实时性、较小的误差以及较高的精度和速度均匀性。 ##### 2. 分类 补技术可以根据其实现方式的不同分为两大类: - **基准脉冲补(脉冲增量补)**:这类补技术主要用于较早期的数控系统中,其中比较典型的方法包括逐点比较法、数字脉冲乘法器、数字积分法等。这些方法主要通过硬件来实现,适用于简单的直线和圆弧补。 - **数据采样补**:这是一种更为先进的补方法,通常在现代计算机数控(CNC)系统中采用。它通过软件算法在单位时间内生成所需的坐标点,从而实现更复杂的曲线补。 #### 三、逐点比较法详解 逐点比较法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补方法,特别是在直线补方面有着很高的精度。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实施步骤。 ##### 1. 基本原理 逐点比较法的基本思想是在加工过程中不断地比较刀具当前位置与理想加工路径之间的偏差,并根据这个偏差调整刀具的移动方向,以逐步减小偏差。该方法的最大偏差不会超过一个脉冲当量(通常是微米级),因此可以确保加工精度。 ##### 2. 算法流程 - **偏差判别**:首先确定当前点相对于理想加工路径的位置关系(上方、下方或正好位于路径上)。 - **坐标进给**:根据偏差判别的结果,决定下一个脉冲是沿X轴还是Y轴移动。 - **新偏差计算**:移动后重新计算偏差值。 - **终点比较**:检查是否到达终点。如果未到,则重复以上步骤;如果已到,则结束补过程。 #### 四、刀具半径补偿 除了补技术外,刀具半径补偿也是数控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在实际加工中,由于刀具半径的存在,如果不进行适当的补偿,可能会导致加工尺寸与设计尺寸不符。因此,需要在编程时考虑刀具半径的影响,通过刀具半径补偿功能来修正加工路径,确保最终产品的尺寸精度。 ### 结论 补技术和刀具半径补偿是数控加工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通过对补原理和方法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提高加工效率,还能显著提升加工精度。未来随着数控技术的发展,补方法将会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以适应更高精度和更复杂形状的加工需求。
2025-08-12 11:12:41 729KB 插补和刀补
1
第6章 运动模式 101 © 2015 固高科技 版权所有 } if( STAGE_TO_FIFO1 == stage ) { // 查询 FIFO2 的剩余空间 GT_FollowSpace(SLAVE, &space, 1); // 如果 FIFO2 被清空,说明已经切换到 FIFO1 if( 16 == space ) { stage = STAGE_END; } } // 查询各轴的规划速度 sRtn = GT_GetPrfVel(1, prfVel, 8); printf("master=%-10.2lf\tslave=%-10.2lf\r", prfVel[MASTER-1], prfVel[SLAVE-1]); if( STAGE_END == stage ) { if( 1 == pressKey ) { pressKey = 0; break; } } } // 伺服关闭 sRtn = GT_AxisOff(MASTER); commandhandler("GT_AxisOff", sRtn); sRtn = GT_AxisOff(SLAVE); commandhandler("GT_AxisOff", sRtn); return 0; } 6.7 补运动模式 6.7.1 指令列表 表 6-14 补运动模式指令列表 指令 说明 页码 GT_SetCrdPrm 设置坐标系参数,确立坐标系映射,建立坐标系 321 GT_GetCrdPrm 查询坐标系参数 273
2025-07-17 09:11:51 4.45MB 编程手册 运动控制器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ARM Cortex-M3 (LM3S6911) 和 FPGA (EP1C3) 架构的运动控制卡的工作原理及其源码实现。ARM主要负责复杂的补算法计算,而FPGA专注于实时脉冲生成和I/O扩展。文中展示了关键代码片段,如环形缓冲区预加载机制、脉冲发生器的Verilog实现、输入信号的数字滤波以及多轴扩展方案。此外,还讨论了硬件设计中的注意事项,如PCB布局优化、电源模块更换带来的影响等。 适合人群:嵌入式系统开发者、运动控制系统工程师、硬件设计工程师、FPGA开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ARM+FPGA协同工作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运动控制领域。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如何利用这两种处理器的优势,实现高效、稳定的运动控制系统。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还分享了一些实际工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如PCB布局优化、电源模块的选择等。这对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师来说非常有价值。
2025-07-07 19:14:28 316KB
1
《SVP4 1.zip:视频帧技术详解与应用》 SVP4 1.zip 是一个包含了视频帧功能的软件安装包。这个压缩文件内含有“更新日志.txt”和“SVP”两个子文件,分别代表了软件的更新历史记录和主程序本身。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视频帧这一技术,以及如何利用SVP4来提升视频播放的流畅度和视觉体验。 视频帧,也被称为帧率增强或帧入,是一种图像处理技术,旨在将低帧率的视频转换为高帧率,从而增加视频的平滑度和连续性。这种技术在观看动作密集或者快速移动的场景时尤其有用,因为它可以减少拖影和卡顿现象,使画面更流畅。 SVP(Smooth Video Project)是一款知名的专业视频帧软件,它利用先进的算法分析相邻帧之间的运动信息,预测并生成新的中间帧,以实现帧率的提升。SVP4作为其系列的一个版本,可能包含了对先前版本的改进和优化,比如更好的运动估计算法,更高效的计算性能,或是对更多视频格式的支持。 在安装SVP4时,首先需要解压“SVP4 1.zip”,然后按照软件的安装指引进行操作。安装完成后,用户可以在观看视频时启动SVP4,它会自动分析视频流并入额外的帧。值得注意的是,视频帧过程需要一定的计算资源,尤其是对于高分辨率和高帧率的视频,可能需要高性能的硬件支持。 “更新日志.txt”文件通常包含了软件的版本迭代历史,包括修复的bug、新增的功能和性能改进等内容。通过阅读这个文件,用户可以了解软件的发展历程,判断新版本是否解决了自己遇到的问题,或者提供了期望的新特性。 SVP4 1.zip 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视频帧解决方案,能够显著提升观看体验。然而,为了充分利用这项技术,用户需要确保自己的计算机配置足够强大,并且理解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也要留意社区的反馈,如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评论区获取帮助或分享自己的经验,共同促进软件的改进和发展。
2025-06-24 15:56:38 46.65MB 视频插帧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六自由度机械臂轨迹规划的三种值方法及其MATLAB实现。首先解释了三次多项式的简单直接特性,适用于两点间的直线运动;接着深入探讨了五次多项式对中间点的精细处理,确保加速度连续;最后讨论了七次多项式对加加速度的控制,以及B样条曲线的局部支撑性特点。每种方法都附有详细的源码注释,便于理解和修改。此外,还包括了一个绘制圆弧轨迹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在笛卡尔空间进行规划并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 适合人群:对机械臂轨迹规划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及高校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学习和掌握多种值方法的应用;② 实现六自由度机械臂的精准轨迹规划;③ 修改和优化现有代码以适应特定应用场景。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实用的代码片段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避免常见错误,如正确设置时间参数、调整DH参数等。同时强调了不同值方法的选择依据,为实际项目提供指导。
2025-06-23 18:12:54 1.24MB
1
Frida基础入门(Linux-Frida-实现elf程序桩)实验程序
2025-06-23 09:22:12 14KB linux frida
1
### 万用表使用从入门到精通 #### 一、万用表简介 万用表是一种多功能电子测量仪器,主要用于电压、电流、电阻等电气参数的测量。它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维修、电路检测以及各种电子工程领域。《万用表使用从入门到精通》一书由孙立群编写,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掌握万用表的操作技巧和应用场景。 #### 二、万用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1. **显示屏**:显示测量结果。 2. **选择旋钮**:用于选择不同的测量功能。 3. **红黑测试笔**:红色代表正极,黑色代表负极。 4. **输入孔**:根据不同测量需求接入不同的测试笔。 #### 三、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 1. 测量直流电压 - 将选择旋钮调至“V~”(直流电压)档位。 - 将红色测试笔入“VΩ”孔,黑色测试笔入“COM”孔。 - 连接被测电路,读取显示屏上的数值。 ##### 2. 测量交流电压 - 调整选择旋钮至“V-”(交流电压)档位。 - 入测试笔并连接电路,读取数值。 ##### 3. 测量电阻 - 调节至“Ω”档位。 - 断开待测电阻与其他元件的连接。 - 使用测试笔接触电阻两端,读取阻值。 ##### 4. 测量电流 - 选择合适的电流档位(mA或A)。 - 断开电路,将万用表串联接入。 - 读取显示值,并注意量程的选择。 #### 四、万用表的维护保养 - 定期检查电池电量,确保正常使用。 - 避免在潮湿环境中使用,防止内部受潮。 - 清洁表面时,使用干燥的软布擦拭。 #### 五、万用表的应用场景 - **电子设备维修**:快速定位故障位置。 - **电路板检测**:检查电路板上元件的好坏。 - **家庭电工**:家用电器的安全检查。 - **科研实验**:数据采集与分析。 #### 六、进阶技巧 1. **二极管检测**:利用特殊档位测量二极管导通压降判断好坏。 2. **电容容量测试**:通过测量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变化估算电容值。 3. **晶体管放大倍数测量**:适用于NPN或PNP型晶体管。 #### 七、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 **测量误差大**:确认是否选择了正确的量程。 - **无法开机**:检查电池是否安装正确且有电。 - **显示乱码**:可能是显示屏损坏,建议送修或更换。 #### 八、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电子工程师在维修一台电视机时,使用万用表检测发现电源板上的某个电容出现鼓包现象,经过更换后设备恢复正常工作。 **案例二**:一位爱好者在组装自己的电脑过程中,使用万用表测量主板上的电压分布,确保各部件正常供电。 #### 九、结语 通过上述介绍,《万用表使用从入门到精通》这本书不仅适合初学者了解基本操作方法,也能够为专业人士提供更深层次的技术支持。随着实践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相信每位读者都能成为使用万用表的高手。
2025-06-13 10:32:27 20.78MB
1
### LCD显示器过驱动技术和运动内技术新进展详解 #### 过驱动技术解析与优化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技术自问世以来,在显示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电视、电脑屏幕及各类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广泛应用。然而,LCD显示器存在两大技术瓶颈:响应速度慢与维持型显示特性,这导致了运动伪像(motion artifacts)的产生,直接影响了图像的清晰度和流畅性。 ##### 过驱动技术:加速响应速度的关键 为了解决LCD响应速度慢的问题,过驱动(OD, overdrive)技术应运而生。这一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提高液晶分子的电压,促使它们更快地转换状态,从而显著缩短液晶(LC)的响应时间,目前这一时间已可缩短至8ms甚至更短。但是,如何精确设置过驱动电压却是一大难题——过高的电压会产生亮暗双边的边缘伪像,而电压不足则会导致运动图像模糊不清。 台湾RZD技术公司开发的自动系统,旨在解决这一问题。该系统通过分析LCD的运动图像响应时间(MPRT),自动寻找最佳的过驱动查询表(OD-LUT)。这个系统不仅大幅节省了手动调整的时间(从几天到几周不等),还能确保控制质量的一致性。整个流程包括测量特殊的瞬态光学信号,计算出MPRT和灰阶反应时间(GLRT),然后优化OD-LUT,再将数据实时处理后送入LCD屏,经过多次迭代,最终达到优化的效果。 #### 动态图像质量的量化评估与优化 为了确保动态图像的质量,系统采用了两个关键指标:归一化伪像边缘宽度(NBEW)和边缘效应宽度(SEW)。NBEW越小,表示伪像越轻微,而过小的NBEW又可能导致明显的边缘效应。SEW则用来衡量这种边缘效应的强度,它由边缘效应强度(SEI)的阈值决定。通过设定合理的SEI阈值,系统能够自动调整OD-LUT,使NBEW最小化同时控制SEW在预设范围内,从而实现动态图像质量的最优化。 #### 过驱动查询表的智能生成 传统的OD-LUT生成方法耗时且效率低下,依赖于人工视觉判断。而最新的技术则仅需测量一条灰度-灰度的上升和下降过渡曲线,即可快速生成过驱动查询表。这一过程基于有源矩阵LCD的C-V特性曲线,通过计算像素电容和电压的变化,得出正确的过驱动电压值,从而精准控制液晶分子的状态转换,提升响应速度,减少运动伪像的产生。 ### 结论 随着LCD技术的不断进步,过驱动技术和运动内技术的创新应用正在逐步克服响应速度慢和运动伪像的挑战,为用户带来更加清晰、流畅的视觉体验。通过自动化系统的引入和动态图像质量指标的量化分析,不仅可以大幅提升LCD显示器的性能,还为后续的技术研发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未来,随着算法的进一步优化和硬件技术的革新,LCD显示器有望在高速动态画面表现方面实现质的飞跃,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高清、高帧率显示需求。
2025-06-10 11:16:28 42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