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信息学】是生物学与计算机科学的交叉领域,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算法来解析和理解生物数据,包括基因序列、蛋白质结构、代谢途径等。在本讲义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前沿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应用。 【Coursera】是一个全球知名的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各类课程,包括世界顶级大学的课程。此讲义源自北京大学在Coursera上开设的生物信息学课程,旨在为学习者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和实践指导。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顶级学府,其生物信息学课程具有权威性和深度,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分析技术的广泛内容。通过这些讲义,学生能够掌握生物信息学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实际的数据分析。 【PPT】(PowerPoint演示文稿)是教学中常用的教学辅助工具,用于呈现课程内容、讲解概念和案例。本讲义的PPT包含了14个章节,每个章节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主题,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进化分析、生物数据库查询等。 在第一章中,可能会介绍生物信息学的基本定义和历史,阐述该学科的发展背景和重要性。接下来的章节可能涉及生物数据的获取,如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这些数据的预处理步骤。 第二章至第四章,可能会详细讲解基因组学,包括DNA序列比对、基因预测和基因家族分析。这些章节会介绍基本的算法,如Smith-Waterman和BLAST,以及如何使用软件工具如FASTA和BEDTools。 第五章至第七章可能涉及转录组学,介绍RNA-seq数据分析,包括质量控制、组装、表达量估计和差异表达分析。可能会提及DESeq2、edgeR等统计方法。 第八章至第十章,我们可能看到蛋白质组学的内容,包括蛋白质序列分析、结构预测和功能注释。会讲解结构比对工具,如TM-align,以及功能预测软件,如InterProScan。 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可能会探讨系统生物学和网络分析,介绍如何构建和分析生物网络,比如代谢网络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以及使用Cytoscape等工具。 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可能会涉及进化的生物信息学,讲解分子进化理论,如基于模型的进化树构建,以及物种进化和种群遗传学的分析。 这个PPT讲义提供了全面的生物信息学知识框架,对于想在这个领域深造或需要处理生物数据的科研人员来说,是一份宝贵的资源。通过学习,不仅可以理解生物信息学的基本原理,还能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为未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11-03 15:58:18 66.16MB 生物信息学 讲义PPT coursera
1
web前端开发,一本书带你学会Html5 css javascript。
2025-10-29 14:03:29 65.06MB html5 javascript
1
网络舆情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领域,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正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网络舆情的兴起与互联网的普及密不可分,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门户网站、论坛/BBS、博客、聊天软件等新媒介的出现,标志着网络舆论场的初步形成。网络舆情研究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的演变、社会环境的变迁以及政府与市场的需求息息相关。本章内容涵盖了网络舆情研究的发展脉络、产业兴起、学术研究的多维度展开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预测。 网络舆情研究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的脉络被梳理清楚。从理论的探索到实践的应用,从学术圈的独立研究到传媒业界和市场服务领域的跨界,舆情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快速转变。国内的网络舆情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97年的体育事件,以及1999年的“强国论坛”,这些标志性事件表明国内网站开始作为民意表达的新平台。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也使得网民意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大和关注。 网络舆情产业的发展状况也得到了详细分析。2008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成立了诸多专业研究和服务机构,政府和高校也展开了新的探索。此后,网络舆情分析和研究工作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2016年则成为了政府及时回应舆情的新常态,显著提升了政务舆情的回应率和效果。 此外,网络舆情研究的多维角度和不同维度也被详尽阐释。从政策、学术、技术、传媒、市场、国际和智库等多个角度观察,我们可以看到舆情研究在服务实践和产业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社会角色,以及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变迁。 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新媒体正在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的舆情态势和舆论格局正在形成,对党和政府的决策过程产生深远影响。网络舆情研究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独立性日渐凸显,吸引了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参与,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成为研究领域中的一支新军。 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不仅成为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热点,更是一个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紧密相连的重要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对网络舆情在国内的发展路径有全面的了解,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更深入地研究舆情产业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10-27 19:46:12 13.95MB
1
【神领物流讲义】是一份详尽的教育资源,涵盖了交通物流行业的核心概念与实践,同时也结合了Java编程语言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这份讲义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物流管理的关键环节,包括运输、仓储、配送、信息处理等多个方面,并且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在优化物流流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交通物流领域,讲义可能详细讨论了物流网络的设计与规划,如何通过最优化方法减少运输成本,提高效率。此外,它可能还涉及了货物跟踪、库存控制、订单处理等实际操作流程,这些都是确保物流服务质量和速度的关键因素。在这一部分,读者可以学习到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分析物流问题,提升物流系统的整体性能。 在Java编程方面,讲义可能介绍了如何利用Java技术构建物流信息系统。Java因其跨平台性和丰富的库支持,常被用于开发物流行业的软件系统。内容可能涵盖Java基础语法、面向对象编程、数据结构与算法,以及如何使用Java进行数据库交互,如JDBC。此外,可能还涉及到了Spring框架的应用,该框架在企业级应用开发中广泛使用,能有效管理和协调物流系统中的业务逻辑。 讲义可能会讲解如何利用Java开发物流管理系统,例如货物追踪系统,通过条形码或RFID技术实现货物的实时定位和监控。同时,可能会介绍如何构建仓库管理系统,实现库存的自动化管理,包括入库、出库、盘点等功能。此外,讲义可能还会讨论如何设计和实现订单处理系统,确保订单从接收、确认到发货的顺畅流程。 在信息处理部分,讲义会强调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在物流管理中的作用。这可能包括如何使用Java或其他数据分析工具(如Excel、Python)对物流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分析,以获取关键业务洞察,比如预测需求、优化路线、降低运营成本等。 【神领物流讲义】是一份全面的教育资料,它将理论知识与实战技能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初学者理解物流行业的运作机制,也为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提供了提升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实用方法。通过学习这份讲义,读者可以更好地掌握交通物流的运作流程,以及如何利用Java技术实现物流系统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2025-10-24 16:35:48 192KB 交通物流 课程资源 java
1
### 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高等电磁场讲义知识点解析 #### 一、绪论与场论基础 在《华中科技大学电信学院高等电磁场讲义》中,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场论的基本概念,这对于后续深入理解电磁场理论至关重要。场论是研究电磁现象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对基本算子和其运算规则的介绍,为后续更复杂的电磁场问题提供坚实的数学基础。 #### 二、∇算子的概念与应用 **∇算子**是场论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它在不同坐标系中的定义和应用对理解和解决电磁场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曲线坐标系中,∇算子被定义为: \[ \nabla = \frac{1}{h_1}\frac{\partial}{\partial v_1} + \frac{1}{h_2}\frac{\partial}{\partial v_2} + \frac{1}{h_3}\frac{\partial}{\partial v_3} \] 其中,\(h_1\)、\(h_2\)和\(h_3\)分别代表沿坐标轴\(v_1\)、\(v_2\)和\(v_3\)方向的拉梅系数。对于不同的坐标系,这些系数的值也有所不同。例如,在直角坐标系中,所有拉梅系数均为1;而在圆柱坐标系中,沿着\(v_2=\rho\)方向的拉梅系数为\(\rho\);球坐标系中则更为复杂。 #### 三、∇算子的运算规则 在掌握了∇算子的基本定义后,接下来需要了解其在计算梯度、散度和旋度时的具体应用。这些运算不仅限于直角坐标系,在其他坐标系中也有相应的表示方式。 1. **梯度**:对于标量函数\(f\),其梯度可以用∇算子表示为: \[ \nabla f = \frac{1}{h_1}\frac{\partial f}{\partial v_1}\hat{v}_1 + \frac{1}{h_2}\frac{\partial f}{\partial v_2}\hat{v}_2 + \frac{1}{h_3}\frac{\partial f}{\partial v_3}\hat{v}_3 \] 2. **散度**:对于矢量函数\(\mathbf{F}\),其散度可以通过以下表达式来计算: \[ \nabla \cdot \mathbf{F} = \frac{1}{h_1 h_2 h_3} \left( \frac{\partial}{\partial v_1}(h_2 h_3 F_1) + \frac{\partial}{\partial v_2}(h_1 h_3 F_2) + \frac{\partial}{\partial v_3}(h_1 h_2 F_3) \right) \] 3. **旋度**:同样地,对于矢量函数\(\mathbf{F}\),其旋度定义为: \[ \nabla \times \mathbf{F} = \frac{1}{h_1 h_2 h_3} \left( \hat{v}_1 \left( \frac{\partial (h_3 F_3)}{\partial v_2} - \frac{\partial (h_2 F_2)}{\partial v_3} \right) + \hat{v}_2 \left( \frac{\partial (h_1 F_1)}{\partial v_3} - \frac{\partial (h_3 F_3)}{\partial v_1} \right) + \hat{v}_3 \left( \frac{\partial (h_2 F_2)}{\partial v_1} - \frac{\partial (h_1 F_1)}{\partial v_2} \right) \right) \] #### 四、∇算子的运算规律 为了方便后续的计算,讲义还列举了一系列常用的∇算子运算规律: 1. **线性组合**:对于任意两个标量函数\(\phi\)和\(\psi\)以及任意两个矢量函数\(\mathbf{F}\)和\(\mathbf{G}\),有: \[ \nabla (\phi + \psi) = \nabla \phi + \nabla \psi \] \[ \nabla \cdot (\mathbf{F} + \mathbf{G}) = \nabla \cdot \mathbf{F} + \nabla \cdot \mathbf{G} \] \[ \nabla \times (\mathbf{F} + \mathbf{G}) = \nabla \times \mathbf{F} + \nabla \times \mathbf{G} \] 2. **乘法规则**: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乘法规则: \[ \nabla (\phi \mathbf{F}) = (\nabla \phi) \otimes \mathbf{F} + \phi (\nabla \mathbf{F}) \] \[ \nabla \cdot (\phi \mathbf{F}) = (\nabla \phi) \cdot \mathbf{F} + \phi (\nabla \cdot \mathbf{F}) \] \[ \nabla \times (\phi \mathbf{F}) = (\nabla \phi) \times \mathbf{F} + \phi (\nabla \times \mathbf{F}) \] 3. **矢量恒等式**:还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矢量恒等式,例如: \[ \nabla \cdot (\mathbf{F} \times \mathbf{G}) = \mathbf{G} \cdot (\nabla \times \mathbf{F}) - \mathbf{F} \cdot (\nabla \times \mathbf{G}) \] \[ \nabla \times (\mathbf{F} \times \mathbf{G}) = \mathbf{F} (\nabla \cdot \mathbf{G}) - \mathbf{G} (\nabla \cdot \mathbf{F}) + (\mathbf{G} \cdot \nabla) \mathbf{F} - (\mathbf{F} \cdot \nabla) \mathbf{G} \]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电磁场中的各种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数学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后续深入学习电磁学理论和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5-10-13 22:44:48 1001KB
1
【图像处理】是一门涉及广泛领域的学科,它涵盖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各种技术,用于分析、理解和操作图像数据。东南大学的这门课程讲义聚焦于介绍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方法。图像处理主要关注如何通过数字计算对图像进行操作,以提升图像质量、提取有用信息或识别图像内容。 在《东南大学图像处理PPT》中,我们可以期待学习到以下几个核心知识点: 1. **图像基础知识**:包括图像的类型(如灰度图像、彩色图像)、像素的概念、图像的表示方式(如二维矩阵)以及基本的图像属性,如分辨率、对比度和亮度。 2. **图像增强**:这是图像处理的初步阶段,旨在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例如通过直方图均衡化、平滑滤波(如高斯滤波)和锐化滤波(如拉普拉斯滤波)来调整图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 3. **图像变换**:包括空间域和频率域的变换,如傅立叶变换和离散余弦变换,这些变换在图像分析和压缩中具有重要作用。 4. **图像分割**:是将图像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或对象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阈值分割、区域生长、边缘检测(如Canny边缘检测算法)等,这一过程对于目标识别和图像理解至关重要。 5. **特征提取**:通过对图像的特定部分进行识别,可以提取出描述图像内容的关键信息,如形状、纹理和颜色特征。SIFT、SURF和HOG等算法在特征提取中广泛应用。 6. **图像复原与重建**:涉及去除噪声、模糊、失真等问题,恢复图像的原始质量,例如,通过迭代反投影算法进行图像去噪。 7. **图像编码与压缩**:图像数据通常很大,需要有效的压缩方法来减少存储和传输的负担,JPEG、JPEG2000和MPEG等标准提供了不同的图像压缩方案。 8.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循环神经网络(RNN)和生成对抗网络(GAN)在图像分类、识别和生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9. **实例分析**:课程可能会包含各种实际案例,如医学影像分析、遥感图像处理、人脸识别等,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东南大学的这门课程讲义通过PPT的形式,不仅讲解了理论知识,还可能包含了丰富的图表和实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像处理的核心概念和技术。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图像处理的基本原理,还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5-10-11 15:49:20 28.98MB 图像处理 课程讲义 东南大学
1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SINS)是一种不依赖外部信息、可独立运行的导航系统。它通过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惯性传感器测量载体的运动状态,并利用一系列算法计算出载体的位置、速度和姿态信息。组合导航是将SINS与其他导航系统(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天文导航等)组合起来,利用各自的优势,提高导航精度和可靠性。 捷联惯导算法是实现SINS的核心,包括姿态算法、更新算法和误差分析等。姿态算法主要涉及姿态更新的数学模型,通常采用四元数表示法来解决三维空间中姿态更新的非奇异性和计算量问题。姿态更新算法会利用陀螺仪的角速度信息,通过数学变换和积分,实现对载体姿态的实时计算。更新算法还包括速度和位置的更新,通常通过加速度计测量值的积分来实现速度更新,再通过速度与时间的积分来计算位置信息。 捷联惯导系统中的误差来源多样,包括传感器误差、安装误差、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等。误差分析是为了了解这些误差对导航精度的具体影响,进而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例如,误差方程会考虑载体动力学模型和传感器特性,利用数学方法建立误差模型,通过分析误差模型,找到误差的来源,并进行误差补偿。 卡尔曼滤波是一种有效的动态系统状态估计方法,它在SINS中有广泛应用。卡尔曼滤波原理是基于系统模型和观测模型,通过递推最小二乘法,对系统的状态进行最优估计。卡尔曼滤波方程是处理不确定系统状态估计问题的数学模型,包括状态更新和误差协方差的更新两个步骤。连续时间随机系统的离散化和连续时间卡尔曼滤波的应用,让卡尔曼滤波能够处理更广泛的动态系统模型。此外,卡尔曼滤波的变种算法,如遗忘滤波、平方根滤波、自适应滤波等,都是为了提高滤波在特定情况下的性能。 初始对准是SINS导航前必须进行的一个步骤,目的是确保导航系统启动时姿态角的准确性。初始对准方法包括矢量定姿、解析粗对准和间接粗对准等。矢量定姿原理是基于已知方向的参考矢量来确定载体的初始姿态。解析粗对准方法利用数学模型解析计算姿态角,而间接粗对准方法则通过间接测量或观测来获取姿态信息。精对准是在粗对准基础上的进一步精确化,要求更高的精度。 组合导航技术的发展,使得SINS可以与多种其他导航系统结合,以弥补单一系统在精度、成本、可用性等方面的局限。惯性/卫星组合导航可以利用卫星提供的精确位置和时间信息,进行误差补偿,提升系统性能。车载惯性/里程仪组合导航是一种成本较低的导航解决方案,通过里程仪测量车辆行驶的距离,与惯性传感器数据相结合,进行航位推算。低成本姿态航向参考系统(AHRS)通常用于消费电子领域,通过对地磁场的测量,实现对载体姿态的估计。 由于惯性技术的广泛应用,相关的研究和开发队伍不断壮大,促使惯性技术不断进步。高校学生、爱好者和工程技术人员都对加入惯性技术的研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严恭敏和翁浚编著的这本讲义,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而深入的理解捷联惯导算法和组合导航原理的机会,并能够将这些基本算法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2025-09-29 10:53:49 28.52MB
1
时间同步 时间同步以ASDU6命令广播 时间设定命令发送当前时间,保护设备必须按传输延时加以修正 若保护设备内部时间不准确,则响应报文的时间应置为无效 系统初始化过程中必须对系统进行时间同步 同步周期可根据系统的需求进行设置
2025-09-29 10:35:01 1.06MB 变电通讯规约
1
**JMP培训讲义概述** JMP是一款由SAS公司推出的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它在六西格玛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培训讲义共计110页,全面覆盖了JMP的基础操作和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概念,为学习者提供了深入理解和应用六西格玛工具的途径。 **六西格玛管理简介** 六西格玛(Six Sigma)是一种数据驱动的质量改进方法,旨在减少过程中的缺陷和变异,提高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它通过DMAIC(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五个阶段来实现这一目标。JMP软件因其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成为六西格玛项目实施中的得力工具。 **JMP软件功能** 1. **可视化探索**:JMP提供丰富的图表类型,如散点图、直方图、箱线图等,帮助用户直观地理解数据分布和关系。 2. **统计建模**:包括线性回归、逻辑回归、主成分分析等多种模型,用于预测和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3. **假设检验**:支持T检验、ANOVA、卡方检验等,用于验证假设和比较组间差异。 4. **过程能力分析**:评估过程是否满足规格要求,计算Cp、Cpk、Pp、Ppk等指标。 5. **实验设计(DOE)**:优化多个变量对结果的影响,如全因子、部分因子、响应曲面设计等。 6. **质量工具**:包括控制图、帕累托图、鱼骨图等,辅助识别和解决质量问题。 7. **六西格玛方法集成**:内置六西格玛 DMAIC 工具,支持项目管理、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改进计划的制定。 **JMP培训讲义内容** 这110页的JMP培训讲义可能涵盖了以下主题: 1. JMP界面和基本操作:介绍软件界面、数据输入和管理、图表创建等基础操作。 2. 统计基础:回顾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概率、分布、置信区间等。 3. 数据探索与可视化:详细讲解如何利用JMP进行数据探索,展示数据的内在结构和模式。 4. 假设检验与过程能力:教授如何进行各种假设检验,以及如何计算和解读过程能力指标。 5. 实验设计:阐述如何设计和执行实验,以优化生产过程或产品特性。 6. 六西格玛工具应用:结合六西格玛方法论,展示JMP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7. 案例研究:通过具体案例,让学习者了解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 8. 进阶分析:介绍更复杂的统计方法,如生存分析、非参数检验等。 9. JSL脚本语言:简述JMP的编程语言,用于自定义分析和自动化任务。 **总结** 这份"JMP培训讲义(PPT-110页)六西格玛管理软件之一"是学习和掌握JMP软件及六西格玛管理的宝贵资源。通过深入学习,无论是质量管理专业人士还是希望提升数据分析能力的个人,都能从中获益,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同时,提供的"下载说明.txt"、"更多免费下载.url"和"管理资源吧.url"等额外资料,也可能包含其他相关学习资源和链接,方便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
2025-09-18 14:10:56 1.34MB JMP,培训,讲义
1
### VxWorks Workbench开发讲义精要 #### 引言 VxWorks,作为一款广泛应用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其稳定性和实时性在工业自动化、汽车、航空航天、国防工业以及消费电子等领域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旨在深入解析VxWorks的关键特性与开发流程,尤其聚焦于Workbench开发环境下的高效实践,为初学者提供一份全面的指南。 #### VxWorks概述 VxWorks是一款专为满足实时性需求而设计的操作系统,其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多任务处理能力、高效的中断响应机制以及精细的内存管理策略。系统支持广泛的运行环境,不仅具备硬实时和软实时的能力,还能够适应非实时的应用场景,如计算机仿真、用户界面、网络视频、电信、飞行控制和电子引擎等领域。 #### WorkBench开发环境详解 VxWorks WorkBench作为集成开发环境(IDE),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工具集,包括Shell、Browser、Debugger、Windview、Project Editor、Target Server、WDB Agent、VxSim Simulator以及WTX组件。这些工具协同工作,形成了从项目创建、代码编辑、编译链接到调试运行的完整开发流程。其中,VxSim模拟器允许开发者在不依赖实际硬件的情况下进行软件开发和测试,极大地提升了开发效率。 #### 多任务内核与任务调度 VxWorks的多任务内核Wind是其实现高实时性的基石。该内核采用基于优先级的抢占式调度策略,确保了高优先级任务能够迅速响应并抢占CPU资源,从而达到最小化任务响应时间和最大化系统吞吐量的目的。任务控制块(TCB)作为管理任务调度的核心数据结构,记录了每个任务的状态、优先级以及其他关键信息,使得系统能够准确地进行任务切换和资源分配。 #### 任务间通信机制 为了实现多任务间的高效协作,VxWorks提供了多种任务间通信手段,包括共享数据结构、共享内存、信号量、消息队列、管道和信号等。其中,信号量和消息队列是实现同步和异步通信的常用方式,它们不仅能够简化任务间的通信逻辑,还能有效防止死锁和资源竞争问题。 #### 中断处理与优化 VxWorks的中断处理机制是其实时性能的关键体现。为了保证快速响应,中断处理程序在特定的上下文中运行,与任务上下文隔离,从而避免了上下文切换带来的额外开销。通过合理配置中断堆栈大小(INT_STACK_SIZE)和利用内核工作队列(KernelWorkQueue),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处理延迟,提升整体响应速度。 #### 内存管理策略 VxWorks提供了精细的内存管理机制,包括memPartLib和memLib库,以及malloc()和free()等基础内存分配函数。此外,系统还支持虚拟内存管理,通过页表的方式管理内存,实现了物理地址到虚拟地址的映射、内存Cache属性和保护属性的设置,以及内存映射的动态控制。针对RTP(Real-Time Process)的支持,VxWorks进一步增强了进程内存空间的上下文管理能力,提升了系统灵活性和扩展性。 #### 结语 VxWorks凭借其卓越的实时性能、稳定的系统架构和丰富的开发工具,成为了嵌入式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选择。通过对WorkBench开发环境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开发者能够更加高效地构建复杂的应用系统,推动技术创新与发展。未来,随着物联网、5G通信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不断融合,VxWorks将在更广阔的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
2025-09-18 10:14:13 1.41MB vxworks workbench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