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MATLAB的压缩重构感知中稀疏优化问题及其L1范数最小化求解的实现。首先,通过构造信号并进行离散余弦变换(DCT),确保信号的稀疏度。然后,利用六种不同的稀疏重构算法——基于L1正则的最小二乘算法(L1_Ls)、软阈值迭代算法(ISTA)、快速迭代阈值收缩算法(FISTA)、平滑L0范数的重建算法(SL0)、正交匹配追踪算法(OMP)和压缩采样匹配追踪(CoSaMP)——对信号进行稀疏重构。每种算法都有其独特的实现方式和应用场景。最后,通过对不同算法的实验分析,比较它们的重构误差、运行时间和稀疏度,从而帮助选择最适合特定问题的算法。 适合人群:具备MATLAB基础和信号处理相关背景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和掌握压缩重构感知中的稀疏优化理论;②学习并实现多种稀疏重构算法;③评估不同算法的性能,选择最佳解决方案。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部分算法的基本框架和关键步骤,完整的代码实现可能需要借助现有工具箱或自行编写。
2025-06-30 08:31:46 955KB MATLAB 压缩感知 算法实现
1
Matlab研究室上传的视频均有对应的完整代码,皆可运行,亲测可用,适合小白; 1、代码压缩包内容 主函数:main.m; 调用函数:其他m文件;无需运行 运行结果效果图; 2、代码运行版本 Matlab 2019b;若运行有误,根据提示修改;若不会,私信博主; 3、运行操作步骤 步骤一:将所有文件放到Matlab的当前文件夹中; 步骤二:双击打开main.m文件; 步骤三:点击运行,等程序运行完得到结果; 4、仿真咨询 如需其他服务,可私信博主或扫描视频QQ名片; 4.1 博客或资源的完整代码提供 4.2 期刊或参考文献复现 4.3 Matlab程序定制 4.4 科研合作
2025-06-10 11:17:53 5.35MB matla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Python实现本征正交分解(POD)算法进行流场数据分析。首先解释了POD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流场分析中的重要性,接着逐步讲解了POD算法的核心步骤,包括数据预处理、协方差矩阵构建、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以及模态输出。文中提供了具体的Python代码示例,如使用numpy库进行矩阵运算,确保特征值计算采用eigh而非eig以避免复数结果。此外,还讨论了如何将计算得到的空间模态和时间系数用于流场重构,并分享了一些实用技巧,如内存优化、Tecplot格式输出规范等。最后,通过一个圆柱绕流的实际案例展示了POD的应用效果,强调了前几阶模态能够捕捉大部分流场特征。 适合人群:从事流体力学研究或工程应用的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POD算法原理并掌握其实现方法的研究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对复杂流场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简化的场合,帮助研究人员快速识别流场中的主要模式,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同时,也为后续基于POD模态的流场预测提供基础。 其他说明:随文附带完整的程序代码、测试数据集及视频教程,便于读者动手实践。建议初学者跟随视频教程逐步操作,在实践中加深对POD的理解。
2025-04-29 22:02:07 128KB
1
Refactoring: Improving the Desing of Existing Code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中文版) by Martin Fowler 侯捷和熊节翻译
2024-11-30 09:03:03 12.4MB
1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中文版):对学习重构和改善代码很有用
2024-11-26 09:17:50 12.42MB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中文版
1
数据库重构 中文高清版 带完整书签 是在项目过程中学习如何重构当初定义的数据库一份不错的资料。其他地方下载的没带书签的,我制作了一份完整的书签。
2024-10-03 09:43:19 18.91MB
1
重构 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 — 读后感(思维导向图)
2024-07-30 11:25:38 459KB
1
本工具专注于重新组织并分配唯一标识码(BSM)字段,确保工作空间内每一要素类的这一关键字段都拥有从用户自定义起始点开始的连续且唯一的编号序列。 优先顺序:首先重排数据集内的图层,之后更新在数据集外的图层; 多类型兼容:支持文本型和字符型的BSM字段; 层次遍历:智能扫描数据集及其包含的图层,以及直接位于工作空间的独立图层,确保所有相关图层的BSM字段更新一致; 安全处理:有数据备份功能,具备完善的异常处理机制,当遇到无效数据、缺失字段或权限问题时,能提供清晰的反馈,避免数据损坏。 定期维护GIS数据库,保持BSM字段的连续性和唯一性。 支持中文路径。提示:数据量超过10万最好使用GDB格式,mdb容易内存溢出。
2024-07-16 16:26:06 37KB
1
通过3GSM三维岩体不接触测量技术,对夏甸金矿-615分层水平54902采场进行矿岩体裂隙和结构面数字摄影测量,获取一系列真实反映岩体宏观结构的图像,从中提取节理裂隙和结构面的空间分布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东北大学自主研发的不稳块体快速识别和分析系统Geo SMA-3D,进行某测点的不稳块体搜索。最终将表征结构面、关键块体形态的数据实体化后集成到虚拟场景之中,实现矿岩体特征的快速识别、确认及真三维展示的功能。
2024-07-15 11:51:08 311KB 行业研究
1
整数提升5/3小波变换(Integer Lifted Wavelet Transform, ILWT)是一种在数字信号处理领域广泛应用的算法,特别是在图像压缩和分析中。它通过使用提升框架,以更高效的方式实现离散小波变换(DWT)。Matlab作为强大的数值计算环境,提供了方便的工具来实现这一过程。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ILWT的基本原理、Matlab中的实现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分解和重构。 **一、整数提升5/3小波变换** 5/3小波变换是一种具有较好时间和频率局部化特性的离散小波变换类型,其主要特点是近似系数和细节系数的量化误差较小,因此在数据压缩和信号去噪等方面有较好的性能。提升框架是5/3小波变换的一种实现方式,相比传统的滤波器组方法,提升框架在计算上更为高效,且更容易实现整数变换。 提升框架的核心是通过一系列简单的操作(如预测和更新)来实现小波变换。在5/3小波变换中,这些操作包括上采样、下采样、线性组合和舍入。提升框架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实现精确的整数变换,这对于需要保留原始数据整数特性的应用至关重要。 **二、Matlab实现** 在Matlab中,实现整数提升5/3小波变换通常涉及编写或调用已有的M文件函数。根据提供的文件名`decompose53.m`和`recompose53.m`,我们可以推测这两个文件分别用于执行分解和重构过程。 1. **分解过程(decompose53.m)** - 分解过程将原始信号分为多个尺度的近似信号和细节信号。对输入信号进行上采样,然后通过预测和更新操作生成不同尺度的小波系数。在5/3小波变换中,通常会生成一个近似系数向量和两个细节系数向量,分别对应低频和高频部分。 2. **重构过程(recompose53.m)** - 重构是将小波系数反向转换回原始信号的过程。这涉及到逆向执行提升框架中的操作,即下采样、上采样、线性组合和舍入。通过重新组合各个尺度的系数,可以恢复出与原始信号尽可能接近的重构信号。 **三、代码实现细节** 在Matlab中,可以使用循环结构来实现提升框架的迭代,或者使用内建的小波工具箱函数,如`wavedec`和`waverec`,它们封装了提升框架的具体实现。不过,由于题目中提到的是自定义的`decompose53.m`和`recompose53.m`,我们可能需要查看这两个文件的源代码来了解具体实现步骤。 Matlab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平台来实现整数提升5/3小波变换,使得研究人员和工程师能够快速地进行信号处理和分析实验。通过理解ILWT的原理和Matlab中的实现,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种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图像压缩、噪声消除和数据压缩等。
2024-07-03 11:23:15 1KB Matlab 提升小波变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