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视角洪水灾害中人车房子检测数据集是专为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开发者设计的。该数据集包含了1124张图片,覆盖了洪水灾害现场的三种重要对象——房屋、人群和车辆。这些图片是以无人机拍摄视角获得的,其目的在于通过自动化检测系统来快速识别和评估灾害现场的人员和财产安全状况。 该数据集提供了两种标注格式:Pascal VOC格式和YOLO格式。Pascal VOC格式包含jpg图片和相应的xml文件,xml文件详细记录了每个标注对象的位置和类别信息,而YOLO格式则包含了txt文件,这些文件简单地列出每个对象的类别和位置信息。两种格式的共同点是都能被机器学习模型识别和使用,以便进行对象检测。 数据集中的图片数量与标注数量是相等的,共计1124张。这意味着每张图片都经过了详细的标注,确保了机器学习模型在训练过程中能够准确地学习到目标的特征。标注类别数为3,即房屋、人群和车辆。每个类别的标注框数分别是房屋10328框、人群2298框、车辆8822框,总计21448框,这表明数据集中对每类对象的检测都具有较高的密集性。 该数据集由专业团队使用labelImg工具进行标注,所有标注均采用矩形框来标识。矩形框准确地圈定了对象的位置,这对于训练目标检测模型非常重要,因为模型需要通过这些矩形框学习到识别对象的形状和大小。 标注类别名称及对应的类别索引在YOLO格式的数据集中由labels文件夹中的classes.txt文件定义。虽然Pascal VOC格式中的类别顺序可能与YOLO格式不同,但这不会影响数据集的使用,因为类别名称和索引是清晰且一致的。 使用该数据集时需要注意,虽然它提供了洪水灾害中三种重要对象的检测能力,但它本身并不包含任何模型训练的权重文件或精度保证。数据集的使用者需要自行选择或训练适合的机器学习模型,并对模型的性能和精度负责。 在数据集提供的1124张图片中,每张都包含了对房屋、人群和车辆的详细标注,这为研究人员在实际的洪水灾害响应中,提供了快速检测关键对象的可能。通过有效利用这一数据集,可以加快灾害响应速度,提高救援效率,从而在灾害发生时减少损失和伤亡。
2025-07-31 17:19:39 3.35MB 数据集
1
基于Simulink的七自由度主动悬架模型及其模糊PID控制策略的研究与实践——以平顺性评价指标及四轮随机路面仿真为例,整车七自由度主动悬架模型 基于simulik搭建的整车七自由度主动悬架模型,采用模糊PID控制策略,以悬架主动力输入为四轮随机路面,输出为平顺性评价指标垂向加速度等,悬架主动力为控制量,车身垂向速度为控制目标。 内容包括模型源文件,参考文献。 ,核心关键词:七自由度主动悬架模型;Simulink搭建;模糊PID控制策略;四轮随机路面;平顺性评价指标;垂向加速度;模型源文件;参考文献。,基于Simulink的七自由度主动悬架模型研究:模糊PID控制策略下的平顺性分析
2025-07-30 16:56:25 242KB 开发语言
1
基于Matlab的高速铁路三维车轨耦合振动程序:车辆-轨道结构空间耦合模型动力学求解与不平顺激励分析,高速铁路matlab车轨耦合 车辆-轨道结构耦合振动程序 三维车轨耦合程序 代码,车辆-轨道空间耦合模型动力学求解matlab,可加不平顺等激励 基于空间三维车辆下的车轨耦合,用matlab程序实现 ,关键词: 1. 高速铁路 2. 车轨耦合 3. 车辆-轨道结构耦合振动 4. MATLAB程序 5. 空间三维耦合模型 6. 动力学求解 7. 可加不平顺激励 以上关键词用分号分隔为:高速铁路;车轨耦合;车辆-轨道结构耦合振动;MATLAB程序;空间三维耦合模型;动力学求解;可加不平顺激励。,Matlab车辆轨道空间三维耦合振动程序
2025-07-30 10:52:20 173KB kind
1
三维空间车轨耦合动力学程序:基于Newmark-Beta法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MATLAB代码实现,已嵌入轨道不平顺激励。,根据翟书编写的三维空间车轨耦合动力学程序 通过newmark-beta法求解的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matlab代码 已在代码里面加入轨道不平顺激励使用即可,无需动脑 ,翟书编写;三维空间车轨耦合动力学程序;Newmark-beta法;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Matlab代码;轨道不平顺激励。,翟书编写的三维空间车轨耦合动力学程序——Newmark-beta法求解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MATLAB代码
2025-07-30 10:48:01 889KB 数据仓库
1
翟书三维空间车轨耦合动力学程序:基于Newmark-Beta法求解,含轨道不平顺激励的Matlab代码实现,翟书引领的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三维仿真程序:Newmark-beta法解析的自动化matlab代码,内置轨道不平顺激励,轻松实现动力响应分析,根据翟书编写的三维空间车轨耦合动力学程序 通过newmark-beta法求解的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matlab代码 已在代码里面加入轨道不平顺激励使用即可,无需动脑 ,翟书编写;三维空间车轨耦合动力学程序;Newmark-beta法;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Matlab代码;轨道不平顺激励。,翟书编写的三维空间车轨耦合动力学程序——Newmark-beta法求解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MATLAB代码
2025-07-30 10:45:02 3.75MB
1
第三代伙伴关系项目(3GPP)最近发布了第16版,其中包括第一个基于5G V2X 标准无线电(NR)空中接口。本文提供了3GPP R16的深入教程5G NR V2X标准用于V2X通信,特别关注侧链,因为它是5G NR V2X最重要的部分。 《5G NR V2X车联网移动通信手册》深入解析了第三代伙伴关系项目(3GPP)在Release 16中提出的首个基于5G新无线电(NR)的车对万物(V2X)标准。5G NR V2X是为满足连接与自动化驾驶场景中严格需求而设计的,它在5G NR空中接口基础上引入了高级功能。 文章重点讨论了5G NR V2X中的侧链(sidelink),这是其核心部分。侧链在V2X通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允许车辆之间直接进行通信,无需通过网络基础设施,从而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和更低的延迟,这对于交通安全和效率至关重要。 物理层是5G NR V2X的基础,包括了多种编码、调制和多址接入技术,以适应不同环境和应用场景的需求。资源分配机制则决定了如何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确保通信的高效性和可靠性。此外,服务质量(QoS)管理是确保关键信息如紧急制动警告能够优先传输的关键环节。 5G NR V2X在Uu接口上也有所增强,以支持车对网络(V2N)通信。这些增强包括更精细的会话管理和移动性管理,确保车辆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稳定的网络连接。同时,为了确保5G NR V2X与现有的LTE V2X系统的共存,文章还探讨了共存机制,以减少干扰并提高整体网络性能。 在系统架构部分,5G NR V2X构建了一个复杂的通信网络,包括车辆、路边单元(RSU)和其他基础设施,它们共同构成了车联网生态系统。评价方法和模拟假设的描述有助于理解和评估5G NR V2X在实际环境中的表现。 展望未来,5G NR V2X的潜在增强被提及,包括Release 17中提出的一些改进。这些改进可能涉及更高的数据速率、更大的覆盖范围以及对更多复杂应用场景的支持,进一步推动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 《5G NR V2X车联网移动通信手册》全面阐述了5G NR V2X的技术细节,包括物理层、资源分配、QoS管理、接口增强和移动性管理等方面,同时也关注了共存策略、系统架构和未来发展方向,对于理解5G NR V2X在车联网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2025-07-24 20:20:36 11.11MB 车联网 移动通信
1
标题中提到的是关于本科阶段最后一次竞赛Vlog的内容,这是关于2024年智能车大赛智慧医疗组的准备过程。从这个标题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次竞赛与智慧医疗相关,并且有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那就是9二维码识别。这部分内容很可能是竞赛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可能是一个附加的技术挑战。 描述中几乎重复了标题的内容,表明了这次竞赛Vlog的主线是关于2024年智能车大赛智慧医疗组的准备全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对9二维码识别的应用给予了特别的关注。Vlog作为一种视频日志的形式,能够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记录和分享比赛准备的点点滴滴,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比赛背后的故事和挑战。 标签为"模型",这个标签可能指的是在竞赛中所使用到的技术模型,比如用于二维码识别的图像处理或机器学习模型。也有可能指的是在整个竞赛准备过程中建立的项目或系统模型。此外,模型在这里也可能是指竞赛的组织架构或是准备过程中的某种标准化流程。 文件名称列表中只给出了一个词:"9附件"。由于信息量较少,我们只能推测这可能是指与Vlog相关的辅助资料或补充材料,这些附件可能是图像、视频、代码片段、设计图纸、数据分析报告等,用以支持Vlog内容的制作和理解。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是一份记录了一次技术竞赛准备过程的详细记录。这次竞赛不仅包含了技术挑战,还有可能涉及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多个前沿领域的知识。参与者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准备相应的技术方案和模型,以应对竞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包括对二维码识别技术的应用。整个准备过程充满了技术和创新的挑战,同时也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经历。
2025-07-18 20:55:06 887KB
1
无线充电技术LCC-S仿真模型研究:基于Simulink的20届智能车竞赛微缩电磁组项目,《LCC-S无线充电的Simulink仿真模型研究与开发》,无线充电LCC-S仿真,Simulink仿真模型 适用于第二十届智能车竞赛微缩电磁组无线充电,科研,项目等。 输入48V,输出1000W-10欧,负载为电阻,实际中更为法拉电容功率仍可获得近似效果 参数已设计好,效率78% 可修改参数 版本Matlab2023b ,无线充电; LCC-S仿真; Simulink仿真模型; 微缩电磁组无线充电; 科研项目; 参数设计; 效率78%; 版本Matlab2023b,无线充电LCC-S仿真模型:Simulink项目实践与参数调整
2025-07-17 21:50:33 2.19MB edge
1
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起的一项全国性赛事,旨在提升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智能车竞赛中的充电模块是决定车辆续航能力的关键部件,其技术报告主要描述了各参赛队伍在无线充电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成果。 常熟理工学院的无线充电组在昆承湖二队的技术报告中详细阐述了他们的无线充电设计,这包括了电力传输、接收与转换等关键环节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方法。东南大学SEU三轮飞车队的报告中,对于无线充电技术在高速运动中的应用提供了独到见解,体现了他们在无线充电技术方面的深厚积累和创新能力。 国防科技大学作为我国军事科技的重要基地,其无线充电技术报告反映出了尖端科技在民用领域如智能车竞赛中的应用,报告中所展示的技术方案和实验结果无疑对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华中科技大学的无线充电组在技术报告中可能着重讨论了充电效率与安全性的平衡问题,这对于竞赛中的实用性和竞技表现具有双重影响。 北京科技大学的参赛队伍在无线充电组的技术报告中可能探讨了新型材料的应用,这或许能够提升无线充电系统的性能。大连理工大学在他们的技术报告中强调了无线充电技术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这说明他们对无线充电模块在复杂条件下的应用有深入研究。 广州软件学院作为参赛队伍之一,其报告可能会展示他们在无线充电技术与软件控制相结合上的创新,这对于智能车的性能优化有着直接的帮助。武汉大学的技术报告中可能会涉及智能车无线充电模块的优化策略,以及如何在保证充电效率的同时降低能耗。 南京邮电大学的无线充电组技术报告中,或许会围绕通信与充电系统的协同工作展开讨论,这对于智能车系统的集成和性能提升至关重要。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南工绝影5队在无线充电组的技术报告中,可能展示了他们独特的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和在竞赛中的应用效果。 整体来看,这些技术报告不仅是参赛队伍智慧的结晶,也是无线充电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记录。通过这些报告,可以发现当前无线充电技术在智能车竞赛中的应用趋势,如模块化设计、高效率转换、稳定性和安全性等,这些都是未来无线充电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这些报告对于高校师生、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产业的技术人员而言,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启发作用。
2025-07-15 15:45:03 87.35MB 竞赛报告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成熟的电动车霍尔FOC(磁场定向控制)解决方案,涵盖代码实现、电路设计、PCB布局以及独特的开关霍尔算法处理。文章首先展示了霍尔状态机的核心代码,解释了状态转移表的设计及其高效性。接着讨论了硬件设计中的重要细节,如霍尔信号整形电路、双级滤波、滞回特性窗口电路等。此外,还探讨了坐标变换库的优化方法,如使用Q15格式查表法代替浮点运算,以及低速时的霍尔补偿算法。文中还提到了PCB布局的特殊设计,如MOS管驱动信号线的蛇形走线,以减少传播延迟。最后,文章分享了一些实战经验,如电流环的调试技巧和霍尔信号处理的注意事项。 适合人群:从事电动车驱动系统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对霍尔FOC算法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并优化电动车驱动系统的专业人士。目标是提高系统的效率、可靠性和性能,特别是在霍尔信号处理和FOC算法的应用上。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完整的工程源码和电路图下载链接,强调了实际应用中的调试和参数调整的重要性。
2025-07-14 15:36:15 344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