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appWeb4j 什么是WhatsappWeb4j WhatsappWeb4j是一个独立的库,旨在与进行交互。 这意味着使用该库不需要浏览器,应用程序或任何其他软件。 该库是为和构建的。 对Java 11的支持(截至该日期的最新LTS)将很快推出。 只要对该项目的编码风格有所尊重,对该库的任何帮助都将受到欢迎。 如何安装 玛文 将此依赖项添加到pom中的依赖项中: < dependency> < groupId>com.github.auties00 < artifactId>whatsappweb4j < version>1.1 Gradle 将此依赖项添加到您的build.gradle中: implementation ' com
2025-09-17 20:47:22 266KB kotlin reverse-engineering standalone
1
DDE(Dynamic Data Exchange)是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一个古老但重要的通信机制,它允许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交换数据。这个"DDE通信测试程序"是为了帮助用户测试和验证DDE通信功能是否正常工作而设计的。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DDE通信、其工作原理以及如何使用此测试程序。 1. **DDE通信简介** DDE是一种基于消息的通信协议,它允许Windows应用程序之间共享数据和控制。在DDE通信中,有一个应用程序扮演"服务器"角色,提供数据和服务,而另一个应用程序则是"客户端",请求并使用这些数据或服务。服务名、话题名和变量名是DDE通信的关键元素。 2. **服务名** 服务名是标识DDE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字符串。每个DDE服务器都有一个唯一的服务名,客户端通过服务名来找到并连接到服务器。 3. **话题名** 话题名代表服务器提供的特定类型的数据或服务。一个服务可以有多个话题,每个话题可能对应不同的数据集或功能。例如,一个财务软件的DDE服务可能有"股票"和"债券"两个话题。 4. **变量名** 在选定的话题下,变量名指代具体的数据项。客户端通过指定服务名、话题名和变量名来获取或更新数据。 5. **DDE通信测试程序的使用** 这个DDEClient.exe程序简化了测试过程,用户只需要输入服务名、话题名和变量名即可进行测试。对于本地DDE服务,程序会直接与运行在同一计算机上的服务器进行通信;对于远程DDE服务,程序能够跨越网络连接到其他计算机上运行的服务器。 6. **测试步骤** - 确定要测试的DDE服务器及其提供的服务名。 - 接着,识别服务器提供的相关话题。 - 然后,选择或确定需要交互的变量名。 - 输入这些信息到DDEClient.exe程序中,点击“测试”或类似按钮执行通信。 - 程序将返回成功与否的结果,以及可能的数据或响应。 7. **应用场景** DDE通信常用于早期的桌面出版系统、财务软件和科学计算工具中,允许用户在不同应用之间复制和粘贴数据,或者触发某些操作。尽管现代的API如COM和.NET提供了更强大和安全的替代方案,但在某些旧系统和定制软件中,DDE仍然被使用。 8. **注意事项** - DDE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因为它依赖于明文传输数据,容易受到中间人攻击。因此,在处理敏感信息时需谨慎使用。 - DDE通信可能导致性能问题,因为它是异步的,可能会阻塞用户界面。 DDE通信测试程序是一个实用的工具,对于诊断和调试DDE相关问题非常有价值。了解DDE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这个测试程序,能帮助开发者和系统管理员更好地理解和维护支持DDE的应用程序。
2025-09-17 17:54:29 88KB
1
内容概要:本文提供了从零开始搭建的基于 YOLOv11 模型的混凝土缺陷检测系统教程,覆盖了整个流程,如开发配置指导,训练集搭建、模型的使用方法到最终集成图形界面交付应用等内容,尤其注重图像预处理及增广手段的有效利用,帮助读者建立高效的系统以满足工程中的实时监测需求。此外还包括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具体展望,比如引入新型检测器或进一步扩展故障类别。 适合人群:适用于具有一定Python基础、想探索目标检测领域尤其是从事土木工程质量监督的技术工作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合对有形结构如混凝土建筑的质量检验需要的公司部门,以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同时加快检测流程的速度。 其他说明:项目代码附在文中,方便大家快速上手测试并进一步深入研究。对于那些对模型效果不满意的,本文给出了提升系统效能的具体注意点,譬如持续优化迭代以及增加系统设置自由度。
2025-09-17 16:32:49 55KB
1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基于集成注意力CNN、BiGRU和BiLSTM网络的三路并行分类预测模型,旨在提升故障诊断的准确性。模型利用CNN处理图像数据,BiGRU和BiLSTM处理序列数据,通过注意力机制整合多模态数据,从而提高分类预测性能。文中详细描述了模型架构、数据集格式、训练与测试方法以及测试结果。此外,还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确保用户能够顺利使用模型。 适合人群:从事故障诊断研究的技术人员、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工程师、机器学习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提升设备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② 预防意外事故发生,保障设备安全运行;③ 使用提供的测试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评估。 其他说明:模型已在MATLAB 2024a上成功测试,但用户需按指定格式准备数据集。技术支持响应时间为2小时以内,程序类商品不退换。
2025-09-17 15:08:44 1.5MB
1
标题中的“XshellPlus 7.0可用的msvcp110.dll和msvcr110.dll”指的是在使用XshellPlus 7.0版本时,由于缺少这两个动态链接库(Dynamic Link Library,DLL)文件,软件无法正常启动。msvcp110.dll和msvcr110.dll是Microsoft Visual C++运行时库的一部分,它们是为C++编译器生成的程序提供必要功能的组件。 XshellPlus是一款强大的终端模拟器,主要用于SSH、Telnet、Rlogin、Serial等协议的连接管理。它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如颜色配色方案、标签式会话管理、多语言支持等,是IT专业人员进行远程系统管理的重要工具。7.0版本可能是其某个更新迭代,但如果没有这两个DLL文件,用户可能会遇到“无法找到入口点”的错误,导致程序无法启动。 当您在网上寻找这些DLL文件时,可能会发现有多个版本,这是因为不同的软件可能依赖于不同版本的VC++运行时库。msvcp110.dll和msvcr110.dll是针对Visual C++ 2012编译器的,而XshellPlus 7.0可能就是在这个环境下编译或依赖了这个版本的库。其他版本的DLL可能不兼容,因此无法替代使用。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将这两个文件复制到XshellPlus安装目录下。通常,软件安装后会在系统路径中查找这些必要的DLL文件,但如果它们不在系统路径中或者软件有特定需求,就需要手动放置在软件的执行目录下。确保下载的msvcp110.dll和msvcr110.dll文件是可靠来源,并且与XshellPlus 7.0兼容,否则可能会引入新的问题,比如安全风险或兼容性冲突。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DLL文件是一种共享的代码库,可以被多个程序同时调用,以节省内存和磁盘空间。然而,这也意味着如果一个DLL文件出现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依赖它的所有程序。因此,及时更新和正确放置DLL文件至关重要。 了解和处理这类问题需要对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动态链接库以及软件依赖有一定理解。在遇到类似问题时,除了替换缺失的DLL文件,还应考虑检查软件是否需要更新至最新版本,或者查看是否有官方提供的修复补丁。同时,保持操作系统和所有相关软件的更新,可以避免很多由于兼容性问题引发的故障。
2025-09-17 15:05:00 599KB
1
从Windows向Linux的C/C++代码移植是一项涉及操作系统环境、编程习惯、编译器特性以及文件系统特性的综合性任务。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详细解析移植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关键知识点。 ### 一、熟悉Linux编程环境 #### 1. Linux版本与内核 - **Linux发行版**:Red Hat系列(包括Red Hat 7.2, 8.0, 9.0, AS*, FedoraCore*)、Debian系列(如Ubuntu 6.06及后续版本)、SUSE系列(SUSE 9.0及后续版本)、TurboLinux以及中国自主的红旗Linux等。不同的发行版可能基于不同的内核版本和软件包管理系统,开发者需要根据项目需求选择合适的版本。 - **Linux内核**:从早期的Kernel 2.4到现在的Kernel 2.6及更高版本,内核更新主要集中在提高系统性能和稳定性。移植代码时,应确保所选Linux版本的内核能够支持所需的功能。 #### 2. 典型Linux开发环境 - **Shell命令控制台**:Bash是最常用的Shell,适合进行各种脚本编写和命令执行。掌握`man`(查看命令手册)、`ps`(查看进程状态)、`top`(实时监控CPU和内存)、`ls`(列出目录内容)、`pwd`、`cd`、`mkdir`、`find`、`rm`、`cp`、`mv`、`cat`、`ln`、`nm`、`ldd`、`awk`、`grep`和`s`等命令对于日常开发至关重要。 - **GCC和G++编译器**:GCC用于C语言编译,G++用于C++语言编译。G++在链接C++代码时会自动链接标准C++库,而GCC需要手动添加`-lstdc++`。 - **GDB调试器**:GDB提供强大的调试功能,包括设置断点、单步执行、观察变量等,是解决复杂问题的利器。 ### 二、了解Windows与Linux的C/C++代码差异 #### 1. 路径分割符差异 - 在Linux中,“/”作为路径分隔符,而Windows使用“\”。移植时需将所有Windows风格的路径转换为Linux风格。 #### 2. 文件名大小写敏感性 - Windows不区分文件名大小写,而Linux区分。代码中引用文件时,必须精确匹配文件名的大小写。 #### 3. for循环变量作用域 - 在Linux环境下,for循环中定义的变量仅在该循环内部有效。如果代码依赖于循环外部使用这些变量,需要在循环外部先声明。 #### 4. GCC/G++编译器的语法严格性 - GCC/G++相比Visual C++具有更严格的语法检查。例如,类中声明友类时,必须使用`class`关键字,这在某些版本的VC中可能被忽略,但在GCC/G++中会导致编译错误。 ### 三、着手移植:撰写Makefile #### 1. Makefile内容概览 - **生成程序文件名**:指定最终可执行文件的名称。 - **源文件列表及其搜索路径**:列出所有需要编译的`.cpp`或`.c`文件,并指定其存储位置。 - **头文件包含路径**:确保编译器能找到所有必需的头文件。 - **库文件链接路径**:指定静态或动态库的位置,以便链接器正确链接。 撰写Makefile是移植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它不仅组织了编译流程,还管理了项目的所有依赖关系。通过正确配置Makefile,可以实现代码的自动化构建,大大简化了移植和维护工作。 从Windows向Linux移植C/C++代码需要全面考虑操作系统环境、编程习惯和编译器特性之间的差异。细致地分析和调整代码,同时利用Linux提供的强大工具链,是成功移植的关键。
2025-09-17 14:15:37 151KB Windows Linux的 代码移植
1
### 二维拓扑优化设计的后处理和平滑清晰几何图形的提取 #### 背景与简介 拓扑优化(Topology Optimization, TO)是一种数学方法,用于在预定义的设计空间内对材料区域进行优化,使其在给定的要求和边界条件下满足特定的目标。这种优化能够大大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并且还能在满足特定目标的同时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材料用量。二维拓扑优化尤其适用于平面结构的优化设计,如桥梁、框架等。 #### 问题定义 对于二维拓扑优化而言,一个简单的代码比复杂的商业软件更易于操作和理解。例如,经典的88行MATLAB代码就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它支持多种载荷情况,具有网格独立性,并且计算速度快。此外,该代码已经被广泛验证为理解和学习拓扑优化的一个优秀工具。然而,该代码也有其局限性,如处理复杂边界条件的能力较弱等。 #### 方法论 本研究主要聚焦于拓扑优化后的处理流程,即如何从优化结果中提取平滑且清晰的几何图形,并将其转换成CAD模型,以实现设计到制造的一体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拓扑优化**:采用典型的拓扑优化方法,如SIMP法(Solid Isotropic Material with Penalization)、水平集法等进行结构优化设计。 2. **几何平滑**:对拓扑优化的结果进行后处理,以去除不连续性和噪声,提高几何形状的质量。 3. **几何提取**:从优化结果中提取边界轮廓,形成清晰、准确的几何形状。 4. **设计结果CAD重构**:将提取的几何形状导入CAD系统,生成可用于制造的精确模型。 5. **边界提取**:识别并提取出优化结果中的边界,以确保模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结果分析 为了评估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本研究选取了几个典型的二维结构案例进行验证,包括但不限于: 1. **材料属性**:定义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基本属性,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优化结果。 2. **MBB梁**:通过优化不同载荷条件下的MBB梁结构,测试方法的有效性。 3. **T型梁**:进一步验证方法在复杂结构上的适用性。 4. **额外细节**:探讨诸如网格尺寸、惩罚因子等因素对优化结果的影响。 5. **结果度量**:使用几何偏差、符合度和体积分数等指标来评价后处理的效果。 6. **限制因素**:讨论现有方法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局限性,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 7. **展望**:基于当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改进措施。 #### 实现细节 所有的编程工作均使用MATLAB完成,并采用了基于图像的后处理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从二维优化结果中提取信息,并且可以最小化几何偏差、符合度和体积分数的变化。通过对多个数值实例的测试,我们能够全面评估该方法的性能、局限性和数值稳定性。 #### 总结 本文提出了一种有效的二维拓扑优化后处理方法,旨在从优化结果中提取平滑且清晰的几何图形,并将其重构为CAD模型,从而实现设计到制造的一体化。通过几个典型案例的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索如何提高优化效率,以及如何更好地解决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复杂问题。
2025-09-17 11:56:42 1.06MB 拓扑优化 边界提取 设计制造
1
**正文** `open62541` 是一个开源的 OPC UA( OPC统一架构)实现,主要用于实现设备间的安全、可靠的数据通信。OPC UA 是一种标准,它提供了跨平台的通信机制,允许不同厂商的设备和服务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在工业自动化、物联网(IoT)和其他需要实时数据交互的领域中,OPC UA 具有广泛的应用。 `open62541 v1.3.9` 是该项目的一个特定版本,包含了 `open62541.c` 和 `open62541.h` 两个核心文件。`open62541.c` 文件包含了该库的主要实现代码,实现了 OPC UA 协议的各种功能,如服务器和客户端的创建、配置、连接、数据订阅等。`open62541.h` 文件则是一个头文件,其中定义了相关的数据结构、枚举类型、函数原型和宏,供开发者在编写应用程序时引用。 1. **OPC UA 简介** OPC UA 不仅继承了 OPC DA(数据访问)、OPC HDA(历史数据访问)和 OPC A&E(报警与事件)等前一代 OPC 标准的功能,还引入了新的特性,如安全通信、服务导向的架构、数据模型的扩展等。OPC UA 使用了基于证书的加密技术,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2. **open62541 库的核心组件** - **服务器端实现**:`open62541` 提供了构建 OPC UA 服务器的能力,开发者可以定义自己的节点模型,包括变量、方法和服务,以满足特定应用需求。 - **客户端接口**:支持创建客户端连接到 OPC UA 服务器,获取或设置变量值,订阅变化,调用服务器端方法等。 - **证书管理**:库内置了证书生命周期管理,包括生成、验证和更新证书。 - **数据模型**:遵循 OPC UA 的信息模型,允许开发者扩展和自定义节点和对象。 - **网络层**:支持多种传输协议,如 TCP、WebSockets,以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 3. **open62541.c 和 open62541.h 的作用** - `open62541.c`:这个源文件实现了所有 OPC UA 功能的底层逻辑,包括网络通信、安全性处理、节点管理和数据模型解析等。它定义了各种内部数据结构和算法,用于处理 OPC UA 的消息交换。 - `open62541.h`:这个头文件包含了对外的 API 接口,让开发者能够方便地在自己的 C 程序中调用 `open62541` 的功能,比如创建服务器、建立客户端连接、发布/订阅操作等。 4. **使用 open62541 开发** 开发者在使用 `open62541` 时,首先需要包含 `open62541.h` 头文件,然后可以调用提供的 API 创建 OPC UA 服务器或客户端,配置安全策略,建立连接,定义节点模型等。例如,可以创建一个简单的服务器,添加一个变量节点,并监听客户端的连接请求。 5. **性能和稳定性** 版本 `v1.3.9` 被描述为“功能最多最稳定”的版本,这意味着它经过了广泛的测试和社区反馈,提供了丰富的特性和优化的性能,同时保持了良好的兼容性和可靠性。 6. **跨平台支持** 由于 `open62541` 是用 C 语言编写的,所以它具有很好的跨平台性,可以在 Windows、Linux、Mac OS 及其他支持 C 编程的平台上运行。 7. **开发和调试工具** `open62541` 社区还提供了一些辅助工具,如 `uaexpert` 客户端,用于测试和调试 OPC UA 服务器,帮助开发者快速定位问题并优化应用。 `open62541 v1.3.9` 是一个强大的开源 OPC UA 实现,通过 `open62541.c` 和 `open62541.h` 文件,开发者可以便捷地在 C 程序中集成 OPC UA 功能,实现高效、安全的数据交换。在工业自动化、物联网以及任何需要标准化通信的场景中,它都是一个可靠的工具。
2025-09-17 11:19:12 665KB OPCUA
1
《Python编程实战:运用设计模式、并发和程序库创建高质量程序》是一本深入探讨Python编程技术的书籍,旨在帮助读者掌握如何通过应用设计模式、利用并发特性以及有效地使用Python标准库来构建高效、可靠的程序。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附带了源码,使得学习更为直观和实践导向。 设计模式是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经过时间验证的解决方案模板,用于解决常见的编程问题。在Python中,我们可以应用如工厂模式、单例模式、装饰器模式等经典设计模式。例如,工厂模式可以用来创建对象,而单例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装饰器模式则允许我们动态地修改或扩展函数和类的行为,而无需改动它们的源代码。 并发处理是现代计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多核处理器和分布式系统中。Python提供了多种并发模型,包括线程(threading模块)、进程(multiprocessing模块)以及异步I/O(asyncio模块)。理解这些模型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在不同场景下选择合适的模型,对于编写能够充分利用系统资源并提高性能的程序至关重要。 Python的标准库是其强大之处之一,包含了大量预封装的模块和包,涵盖了从网络通信到数据处理的各种功能。例如,requests库用于HTTP请求,numpy和pandas用于科学计算和数据分析,matplotlib和seaborn用于数据可视化,os和sys模块则提供了操作系统交互的功能。掌握这些库的使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开发效率。 在实战部分,本书可能涵盖如何使用Python进行Web开发(如Django或Flask框架),如何实现数据库操作(如SQLAlchemy或sqlite3),以及如何利用Python进行自动化任务(如使用schedule或APScheduler库)。此外,还可能讨论错误处理、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以确保代码的健壮性和可维护性。 通过学习这本书,读者不仅可以提升Python编程技能,还能学习到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设计原则、并发技术和标准库,从而创建出高质量的Python程序。附带的源码将提供具体的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不断迭代和优化,将使你成为一个更优秀的Python开发者。
2025-09-17 09:30:11 49.75MB 程序设计 python高质量 设计模式
1
TDK-Lambda GEN系列程控电源是一系列可编程直流电源产品,适用于多种电气测试与应用。这些电源具有不同的型号与规格,能够提供从1.5kW到15kW不等的功率输出。电源的型号包括GH1.5kW、G1.7kW、G2.7kW、G3.4kW、G5kW、GSP10kW和GSP15kW,它们代表不同的功率等级和电流输出范围。例如,GH1.5kW型号的电源能够提供高达600V的电压和150A的电流。 这些程控电源具备了多种接口,包括内置的LAN、USB、RS-232和RS-485接口,这些接口使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或计算机接口控制电源。此外,GEN系列还提供选配的接口选项,包括IEEE488.2(GPIB)、MODBUS TCP和EtherCAT。其中,MODBUS TCP和EtherCAT分别使用了Modbus®和ETHERCAT®的专有协议,这两个商标分别由Modbus Organization, Inc. 和德国Beckhoff Automation GmbH所拥有。 使用手册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SCPI(可编程仪器的标准命令)和GEN指令协议来控制GEN系列程控电源。手册还特别指出了对于配备MODBUS TCP接口选项的电源,应当参照专门的MODBUS TCP使用手册IA761-04-04,而对于配备EtherCAT接口选项的电源,则应参照EtherCAT使用手册IA761-04-05。 本手册适用的机型众多,从1.5kW至15kW功率范围的系列型号都有涉及。在机型命名中,“GH”或“GB”前缀表示电源型号,后续数字和字母代表了功率和电流的具体规格。例如,“GH10-150”代表功率为1.5kW,电流为150A的型号。用户需要根据具体型号来确保其适用的指令集和控制方式。 GEN系列程控电源支持的电压和电流范围广泛,从0-600V电压和0-150A电流起步,直至能够提供高达1500A的电流输出。如此大的电流输出能力使得这些电源非常适合在工业环境中使用,例如驱动电动机、进行大型电气系统的测试等。 TDK-Lambda GEN系列程控电源通过其内置接口及可选配接口,提供给用户多种控制选项,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场合下的复杂控制需求。设备的详细型号划分和对应的电压电流输出范围,为不同功率需求的用户提供精确匹配的电源解决方案。
2025-09-17 08:59:53 15.52MB 可编程直流电源 RS232/RS485 USB接口 Modbu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