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ROS系统的多机器人协同融合建图程序,旨在解决多机器人协同建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建图效率和精度。该程序采用分布式系统架构,能同时处理多个机器人的建图数据,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可靠性。文中探讨了多机器人协同与编队的概念和技术,重点讲解了地图融合技术,包括SLAM自主建图技术和坐标变换的地图对齐方法。此外,还介绍了用于导航避障的DWA和TEB算法。最后,强调了该程序仅适用于Ubuntu16和Ubuntu18系统。 适合人群:从事机器人研究、开发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尤其是对多机器人协同建图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提供高效的多机器人协同建图解决方案;② 实现高精度的地图融合;③ 在复杂环境中准确重建二维地图并进行导航避障。 其他说明:该程序不支持Ubuntu20及以上版本,因为这些版本的ROS仿真存在Bug。
2025-07-22 16:18:04 286KB ROS SLAM
1
多技术融合图像加密项目,结合了传统密码学、混沌理论和基于变换域的图像加密技术。
2025-07-22 12:58:46 3.04MB python 图像加密
1
中的“matlab图像分割肿瘤代码-curvelets”涉及到的是使用MATLAB进行图像处理,特别是肿瘤图像的分割技术,这里采用的是Curvelet变换。Curvelet变换是一种数学工具,它结合了小波分析和曲线几何的优点,适用于处理具有边缘和曲线结构的图像。 在图像分割领域,尤其是医疗成像,如肿瘤检测,准确地识别和量化肿瘤是至关重要的。Curvelets变换能够有效捕捉图像中的曲线特征,这对于识别肿瘤的边缘特别有用,因为肿瘤通常在图像中表现为不规则的边缘或轮廓。 简单明了地指出这是MATLAB实现的图像分割代码,意味着这个代码库可能包含了一系列用于处理和分析肿瘤图像的MATLAB函数或脚本。这些代码可能包括预处理步骤、Curvelet变换的实现、图像分割算法以及后处理步骤,用于从原始图像中提取肿瘤区域。 "系统开源"表明这是一个开放源码的项目,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访问、学习、使用和改进这段代码。开源软件对于促进技术发展和知识共享有着重大意义,开发者可以通过查看源代码,理解算法的工作原理,甚至可以针对特定需求进行定制。 在【压缩包子文件的文件名称列表】中,“curvelets-master”可能是项目仓库的主目录,通常包含项目的基本结构,如源代码文件、README文档、示例数据、测试文件等。用户可以解压此文件,通过MATLAB环境运行其中的代码,来体验和学习基于Curvelet变换的肿瘤图像分割过程。 这个压缩包提供的是一套基于MATLAB的开源图像分割工具,主要应用了Curvelet变换来处理和分析肿瘤图像。用户不仅可以利用这个工具进行实际的肿瘤分割任务,还可以深入研究 Curvelet 变换的原理及其在图像分割中的应用,对图像处理和医学影像分析有浓厚兴趣的人会从中受益匪浅。同时,开源的特性使得这个项目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2025-07-22 10:50:08 82.75MB 系统开源
1
RTL8723无线模块基于USB协议接口,支持WLAN IEEE802.11n无线通信标准,驱动软件主要包含Driver模块、hostapd模块、wpa_supplicant配置工具模块等组成;其中、作为SoftAP模式还需配置DHCP服务器,提供AP客户端使用。
2025-07-22 10:43:49 177.54MB stm32 wifi
1
### 基于AI/ML的叠加导频设计与接收机研究 #### 一、概述 随着6G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无线传输资源成为了关键问题之一。传统的5G通信系统中,导频信号与数据信号通常采用正交传输方式,即在时间或频率上分开传输,这导致了导频信号与数据信号之间存在资源竞争的问题。为了克服这一局限性,并探索更加高效的无线资源管理策略,基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AI/ML)的叠加导频(Superimposed Pilot, SIP)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旨在通过非正交方式传输导频和数据信号,从而实现导频和数据之间的资源共享。 #### 二、SIP技术的基本原理及优势 ##### 2.1 发送端原理 在发送端,SIP技术采用非正交的方式传输导频和数据信号。具体而言,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在同一时域和频域资源上同时传输,这意味着导频和数据对于无线传输资源是共享状态,而非互相竞争。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无线资源的利用率。 ##### 2.2 接收端处理 在接收端,通过使用先进的AI/ML接收机技术,可以从导频和数据的混合传输中有效地分离出数据信号。即使不使用AI解决方案,也能保障传输资源上对数据接收的质量,进而提高整个系统的传输效率。这种接收机设计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传输资源,确保数据接收的效果。 #### 三、SIP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 ##### 3.1 BLER性能比较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信道条件下以及不同UE速度下,SIP方案与传统的正交导频方案相比,在块误码率(Block Error Rate, BLER)上没有额外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由于SIP不需要额外的独立导频资源开销,因此可以获得额外的系统吞吐量增益。 例如,在1个发射天线和1个接收天线的场景中,当调制方式为16QAM,每个资源块(Resource Block, RB)有52个子载波,调制符号数为7(490/1024),且DMRS符号数为4的情况下,在300km/h和3km/h两种UE速度下,SIP方案的表现优于正交导频方案。 ##### 3.2 超高速、高阶调制与多流传输的支持 在超高速移动环境(如1200km/h)下,传统的正交导频方法可能无法正常工作。相比之下,SIP由于在整个资源上均匀分布了导频信号,在高速移动场景下具有显著的优势。 在高阶调制场景下,如32T4R系统中使用256/1024QAM调制时,SIP与正交导频方案在BLER性能方面表现相当,但由于减少了导频资源开销,可以进一步增加吞吐量。 对于多流传输,SIP同样能够保持与正交导频方案相当的BLER性能,同时减少导频资源开销,提高系统吞吐量。 #### 四、SIP技术的应用实例 ##### 4.1 2024 6G无线通信AI大赛 在2024年的6G无线通信AI大赛中,SIP导频被选作赛题设计的前提之一。参赛队伍需要在多流传输条件下验证SIP技术的可行性和性能。大赛设置的场景包括: - 场景1:频域子载波数为624,时域符号数为12,发送天线数为2,接收天线数为2,传输层数为2,每符号比特数为16QAM。 - 场景2:频域子载波数为96,时域符号数为12,发送天线数为32,接收天线数为4,传输层数为4,每符号比特数为64QAM。 结果表明,参赛队伍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出性能良好的解决方案,且这些解决方案能够在“零”独立开销导频的设定下,达到与传统正交导频方案相当的BLER性能,并且实现了系统吞吐量的增益。 #### 五、结论与展望 基于AI/ML的SIP技术为未来的6G通信系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导频设计思路。它不仅解决了导频信号与数据信号之间的资源竞争问题,还显著提升了系统的传输效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SIP技术有望成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参考文献: -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Based Neural Receiver for Superimposed Pilot in Multi-Layer Transmission (https://arxiv.org/abs/2406.18993) - IMT-2020 SIP研究 - 面向6G,构建SIP研究的基本框架、完成:基本用例性能评估、标准化影响分析、理论研究与原型机验证
2025-07-21 23:17:37 1.06MB
1
在本项目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使用MATLAB来构建一个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语音识别系统。MATLAB作为一个强大的数值计算和数据分析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工具箱,包括深度学习工具箱,使得我们能够在其中方便地实现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 我们需要理解语音识别的基本原理。语音识别是将人类语言转化为机器可理解的形式的过程。在现代技术中,这通常涉及到特征提取、声学建模和语言模型等步骤。特征提取通常包括MFCC(梅尔频率倒谱系数)、PLP(感知线性预测)等方法,这些方法能够捕捉语音信号中的关键信息。声学建模则涉及到用统计模型(如HMMs或神经网络)来表示不同声音单元的发音特征。而语言模型则帮助系统理解单词序列的概率。 CNN网络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声学建模阶段。CNN擅长处理具有局部相关性和时空结构的数据,这与语音信号的特性非常匹配。在MATLAB中,我们可以使用深度学习工具箱创建多层CNN模型,包括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以捕获语音信号的频域和时域特征。 在设计CNN模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数据预处理:语音数据通常需要进行预处理,如分帧、加窗、去噪、归一化等,以便输入到神经网络中。 2. 特征提取:可以使用MATLAB的音频处理工具箱进行MFCC或其他特征的提取,这些特征作为CNN的输入。 3. 模型架构:根据任务需求,设计合适的CNN结构,包括卷积核大小、数量、步长以及池化层的配置。 4. 训练策略:选择合适的优化器(如Adam、SGD等),设置损失函数(如交叉熵),并决定批大小和训练迭代次数。 5. 验证与评估:使用验证集调整模型参数,并通过测试集评估模型性能。 在压缩包中的“基于MATLAB的语音识别系统”文件中,可能包含了整个项目的源代码、数据集、训练脚本、模型权重等资源。通过分析这些文件,我们可以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包括数据加载、模型构建、训练过程以及模型保存和测试。 基于MATLAB的CNN语音识别程序设计是一个涉及音频处理、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的综合性项目。它要求开发者具备MATLAB编程能力、理解神经网络工作原理,并能有效地处理和利用语音数据。通过这个项目,不仅可以掌握语音识别的核心技术,还能提升在MATLAB环境下实现深度学习模型的实战技能。
2025-07-21 23:11:04 85.04MB matlab 神经网络 语音识别 网络
1
# 基于STM32的VL53L1X激光距离传感器驱动 ## 项目简介 这是一个基于STM32微控制器的VL53L1X激光距离传感器的驱动程序。该驱动程序提供了对VL53L1X传感器的完整控制,包括初始化、配置、测量和校准功能。 ## 项目的主要特性和功能 1. 初始化提供了初始化VL53L1X传感器的函数,包括设置系统配置、动态配置、一般配置等。 2. 配置提供了设置VL53L1X传感器各种参数的功能,包括校准模式、偏移量校正模式、GPIO中断配置等。 3. 测量提供了启动传感器进行测量,并获取测量结果的功能。 4. 校准提供了对VL53L1X传感器进行校准的功能,包括参考SPAD特性化、偏移校准、SPAD速率映射等。 5. 调试提供了用于调试和日志记录的函数,包括打印传感器配置、测量结果、校准参数等。 6. 预设模式提供了预设模式配置函数,用于初始化不同模式的传感器配置。 ## 安装使用步骤
2025-07-21 22:39:10 1.13MB
1
三相模型预测控制逆变器(650V直流侧电压)的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策略研究——基于Matlab Function的PI+MPC算法实现,三相模型预测控制MPC逆变器:650v直流侧电压的dq坐标系控制策略实现,三相模型预测控制(MPC)逆变器,直流侧电压为650v,在dq坐标系下进行控制,电压外环采用PI算法,电流内环采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通过matlab function实现,输出参考电压值可调。 ,核心关键词:三相模型预测控制(MPC)逆变器;直流侧电压650v;dq坐标系控制;PI算法;电流内环模型预测控制算法;Matlab function;输出参考电压值可调。,基于MPC算法的650V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2025-07-21 15:35:52 294KB 数据结构
1
### 一种基于PWM的电压输出DAC电路设计 #### 摘要及背景介绍 在电子技术和自动化的领域中,数字信号通常需要转换成模拟信号来驱动各种物理设备或传感器。这种转换过程通常由数模转换器(DAC)完成。然而,并非所有微控制器都内置有高精度的DAC模块,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系统的灵活性和成本效益。针对这一问题,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PWM(脉宽调制)信号实现DAC的设计方案。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显著降低成本,而且还能简化电路设计,提高转换精度。 #### 理论基础:PWM与DAC的关系 **PWM**是一种通过改变脉冲宽度来调制信号的技术。在电子电路中,PWM信号通常表现为一系列等幅不等宽的矩形脉冲,其宽度的变化决定了信号的平均值。理论上,可以通过对PWM信号进行滤波来提取其平均值,从而实现从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 **PWM到DAC的转换**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 **理论分析**:通过对实际应用中的PWM波形进行频谱分析,确定其直流分量与交流分量。PWM波形的直流分量与其占空比成正比,而交流分量则是由不同频率的谐波组成。 2. **滤波处理**:利用低通滤波器去除PWM信号中的高频谐波成分,保留其直流分量。这样经过滤波后的信号就代表了PWM信号的平均值,也就是模拟电压输出。 #### 转换误差及其解决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PWM信号的特性以及滤波器的设计等因素,可能会引入一定的转换误差。这些误差主要包括: - **非理想低通滤波器**:实际的低通滤波器无法完全去除高频谐波,这会导致输出信号存在一定的纹波。 - **PWM信号的非线性**:实际PWM信号的高低电平可能存在偏差,导致输出电压与预期不符。 - **电路参数不匹配**:例如,电源电压波动、元件老化等都会影响最终的输出精度。 为了减少这些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优化滤波器设计**:选择更合适的滤波器参数,比如提高滤波器的阶数或者使用更复杂的滤波器结构,以更好地抑制高频噪声。 2. **改进PWM信号质量**:确保PWM信号的高低电平稳定,减少非线性效应的影响。 3. **采用温度补偿和校准技术**:定期对电路进行校准,补偿环境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 #### 电路实现方法 文中提出了两种从PWM到0~5V电压输出的电路设计方案: 1. **基本电路设计**:第一种方案相对简单,主要依靠低通滤波器去除PWM信号中的高频谐波成分。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电路结构简单,但可能在精度方面有所牺牲。 2. **高精度电路设计**:第二种方案通过更加精细的滤波处理和电路设计来提高转换精度。这种方法可能需要更复杂的电路结构和更高质量的元器件,但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获得更高的转换精度。 #### 结论 基于PWM的电压输出DAC电路设计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成本,而且还能够实现较高的转换精度。通过对PWM信号的理论分析、滤波器的设计以及误差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电路性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未来的研究还可以探索更多提高转换精度的方法,以及如何在保持低成本的同时进一步简化电路设计。
2025-07-21 14:33:55 263K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TC397标准的AUTOSAR配置BSW(基础软件)与MCAL(微控制器抽象层)工程的具体实现方法。首先,文中阐述了所需的工具链,如EB公司提供的davinci configurator、tasking(CBD19版本)或hightec(CBD24版本),以及已有的编译通过的IDE工程。接着,重点讲解了BSW工程配置,涉及RTE(运行时环境)、服务层等多个模块和组件的配置。随后,描述了MCAL工程配置,旨在提供微控制器硬件的抽象化接口,使BSW工程能更好适配不同微控制器。最后,进行了编译与测试,确保所有模块和组件能在6核OS上正常运行。整个工程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 适合人群: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尤其是汽车电子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并掌握基于TC397标准的AUTOSAR配置BSW与MCAL工程实现的技术人员,帮助他们优化6核OS开发板的性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其他说明:本文仅提供配置工程的帮助,不包含工具、软件产品、SIP或MCAL包等额外内容。如有需要,可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协商。
2025-07-21 14:14:07 885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