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MATLAB进行齿轮热弹耦合动力学分析的方法与实现。针对齿轮在高温高转速环境下因摩擦生热引起的热变形及其对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文中首先阐述了齿轮参数、润滑油参数的设置方法,接着描述了如何将齿轮动力学方程和热传导方程耦合求解,采用变步长龙格库塔法作为求解器,并引入温度阈值判断以应对润滑失效情况。此外,还展示了仿真结果的可视化,如齿面接触压力热力图和摩擦系数曲线,以及如何通过调整输入参数来优化仿真效果。 适合人群: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关注齿轮传动系统在极端工况下性能表现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评估齿轮在高温高转速条件下工作性能的企业和研究机构。主要目标是帮助工程师预测和预防齿轮因热变形导致的失效问题,提高设备可靠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和注意事项,便于读者理解和复现实验。同时强调了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如网格划分密度、温度系数的选择等。
2025-05-08 10:18:40 462KB
1
基于Simulink的升机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黑鹰单旋翼升机气动模型源码及仿真应用,Simulink黑鹰升机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与气动源码详解及仿真指南,Simulink升机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升机动力学仿真 MATLAB Simulink版本 黑鹰单旋翼升机气动模型,包含源码 有两篇说明文献和使用说明 ,Simulink升机非线性动力学模型; 升机动力学仿真; MATLAB Simulink版本; 黑鹰单旋翼气动模型; 包含源码; 说明文献; 使用说明。,基于Simulink的黑鹰单旋翼升机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仿真及源码解析
2025-04-30 18:47:57 451KB edge
1
"基于COMSOL压电纵波探头水耦合技术,PZT-5A材料在水中实现1MHz超声激励:自发自收底面反射波模型优化探索",comsol压电纵波探头水耦 本案例使用PZT-5A在水中激励1MHz超声,自发自收,接收底面反射波,两次底波较干净,杂波少。 该模型够用又简单,以此模型为基础进行修改,去做自己想要的模型吧 ,comsol; 压电纵波; 探头; 水耦; 1MHz超声; PZT-5A; 自发自收; 底波反射; 杂波。,基于COMSOL压电纵波探头的改进模型研究 在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压电材料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在超声探测和无损检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PZT-5A是一种典型的压电陶瓷材料,因其良好的机电耦合性能和较高的压电系数而被广泛应用于超声换能器的设计与制造。COMSOL Multiphysics是一款多物理场仿真软件,能够对包括压电效应在内的多种物理现象进行模拟和分析。 本研究聚焦于在水中利用COMSOL软件对PZT-5A材料进行1MHz频率超声波的激励,并采用自发自收模式,即压电换能器同时发射和接收超声波信号。在此过程中,模型重点关注底面反射波的纯净度,即减少杂波干扰,以提高探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研究中所采用的压电纵波探头水耦合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不仅简化了模型的构建,而且保证了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稳定性与一致性。通过对模型的优化,可以实现对超声波信号的精细控制,从而在不同应用场景下获得良好的探测效果。本案例的压电纵波探头水耦合技术能够清晰地接收到两次底面反射波,这在超声无损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此外,该模型的简化和优化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便利。研究者可以根据本模型的基础,进一步调整参数和结构,以适应不同频率和材质的超声检测需求。这种基于实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推动压电材料在超声探测领域的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拓展。 在实际应用中,压电纵波探头水耦合技术不仅应用于无损检测,还可以扩展到医疗超声成像、工业探伤、水下探测等多个领域。其技术的成熟和优化对提高相关行业的检测水平和效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研究通过COMSOL模拟软件,对PZT-5A压电材料在水中实现1MHz超声激励的自发自收底面反射波模型进行了优化探索。研究展示了压电纵波探头水耦合技术的应用潜力,并为超声无损检测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未来的研究者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以实现更加高效、精准的超声探测技术。
2025-04-28 01:46:55 81K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使用 COMSOL 进行压电纵波探头水耦合实验的方法,旨在模拟 1MHz 超声波在水中的自发自收底面反射波。文中首先定义了 PZT-5A 材料和水的属性,然后创建了几何结构,包括探头圆柱体和平底容器。接下来设置了声学压力场和固体力学场,并在探头表面施加了 1V 的激励电压。此外,还讨论了网格划分、求解方法以及如何优化模型以获得干净的回波信号。文章强调了模型的灵活性,可以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如改变探头形状、调整激励频率或更换介质。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 COMSOL 使用经验和超声波基础知识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学习如何在 COMSOL 中搭建和优化超声波模拟模型;② 研究不同因素(如探头形状、激励频率、介质)对超声波传播和反射的影响;③ 提供一个基础模型作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的起点。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和参数设置指南,帮助读者快速上手并进行个性化修改。同时,文章还提到了一些常见的优化技巧,如使用完美匹配层 (PML) 和合理的网格划分,确保模型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2025-04-28 01:40:36 283KB
1
该Python脚本是一个用于爬取BOSS聘网站上岗位信息的工具。它具备以下主要功能: 1. **配置和初始化**:导入必要的库,设置浏览器选项,禁用图片加载,禁用GPU,设置窗口大小等,以优化爬虫性能。 2. **发送企业微信消息**:当遇到需要验证的情况时,脚本会自动发送消息到企业微信。 3. **等待元素出现**:定义了一个函数,用于等待页面上的特定元素出现。 4. **获取城市各区区号**:通过请求BOSS聘API,获取不同城市各区的区号信息,并保存到CSV文件。 5. **查看每个区的岗位页数**:爬取每个区域的岗位列表页面,获取总页数,并保存到CSV文件。 6. **爬取岗位信息**:访问每个岗位的列表页面,爬取岗位名称、工资、位置、公司信息等,并保存到CSV文件。 7. **获取岗位职责**:对已爬取的岗位链接进行访问,爬取岗位职责描述,并更新到CSV文件。 8. **获取和使用Cookies**:自动获取BOSS聘网站的Cookies,并保存到文件,用于之后的自动登录和数据爬取。 9. **自动投递简历**:读取包含岗位链接的CSV文件,自动访问链接
2025-04-24 22:20:52 17KB
1
Web端向服务端请求签名,然后接上传,不会对服务端产生压力,而且安全可靠。
2025-04-14 16:53:13 134KB springboot
1
三电平储能变流器 Simulink 仿真,三电平储能变流器Simulink仿真研究:优化Q-U控制与SPWM载波层叠技术实现高效率功率控制,三电平储能变流器 simulink 仿真 基本工况如下: 流母线电压:1500V 交流电网 :690 10kV 拓扑: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 功率:300kW逆变,200kW整流 可实现能量的双向流动,整流、逆变均可实现 调制:可选SPWM载波层叠或svpwm调制 包含中点电位平衡,平衡桥臂实现 电压、电流THD<1%符合并网要求 双闭环控制: 外环:Q-U控制,流电压控制 内环:电流内环控制 储能侧:双向Buck Boost电路,实现功率控制 ,默认 2018 版本 ,三电平储能变流器; Simulink仿真; 流母线电压; 交流电网; 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逆变器; 功率; 能量双向流动; 调制; 中点电位平衡; 双闭环控制; 储能侧; Buck Boost电路。,三电平储能变流器Simulink仿真工况研究
2025-04-08 14:05:24 5.37MB
1
齿行星传动系统:平移-扭转耦合非线性动力学的深入探索与参数分析,齿行星传动系统:平移-扭转耦合非线性动力学的多维分析方法,齿行星传动平移-扭转耦合非线性动力学考虑了各齿轮副之间的啮合相位,可出相图,频谱图,分岔图,庞加莱映射。 需提供参数 ,核心关键词:齿行星传动;平移-扭转耦合;非线性动力学;啮合相位;相图;频谱图;分岔图;庞加莱映射;参数。,考虑多体啮合相位影响的齿行星传动动力学研究 齿行星传动系统是机械传动领域中常见的传动形式,它具有高效率、大传动比、结构紧凑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齿行星传动系统的性能不仅受到机械结构设计的影响,还受到动态工作条件的影响。其中,平移-扭转耦合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和改善齿行星传动系统的动态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平移-扭转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时,考虑齿轮副之间的啮合相位是关键因素之一。啮合相位不仅影响齿轮的传动精度,还会在动态过程中产生复杂的动力学行为,如振动和噪声。通过分析啮合相位,可以揭示齿轮传动过程中的动态特性,如振动模式、动态响应和稳定性能。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动态特性,研究人员通常会借助相图、频谱图、分岔图和庞加莱映射等工具来表征系统的动态行为。 相图能够观地展示系统随时间变化的状态,通过相图可以观察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周期性。频谱图则显示了系统响应的频率成分,对于识别振动源和振动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分岔图描述了系统在参数变化时的分岔现象,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系统从稳定到不稳定转变的临界点。庞加莱映射是一种用于分析动态系统周期解的方法,通过映射可以研究系统的周期运动和混沌行为。 在研究中,需要提供一系列参数来描述系统的工作状态,如齿轮的模数、齿数、压力角、齿面硬度、润滑条件等。这些参数共同决定了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因此在进行参数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此外,齿行星传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研究也与系统的多体啮合相位影响紧密相关。在多体动力学中,考虑整个系统的啮合相位对于更准确地模拟和预测传动系统的动态响应至关重要。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深入地探索齿行星传动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齿行星传动系统的平移-扭转耦合非线性动力学研究是一项复杂而深入的工作,它涉及到齿轮副之间的精确啮合、系统的动态响应分析、以及系统参数对传动性能的影响等多个方面。通过深入探索这些领域,可以为提高齿行星传动系统的性能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指导。
2025-03-29 12:50:33 544KB
1
永磁驱风力发电系统自抗扰控制与最大功率跟踪技术研究:机侧变流器自抗扰控制与仿真,网侧变流器PI控制及风速模型探讨,自抗扰控制,永磁驱风力发电系统,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跟踪,机侧变流器,网侧变流器 机侧变流器转速外环:采用自抗扰控制,LADRC,代码+simiulink仿真 网侧变流器采用PI控制 五种风速的风速模型?自抗扰控制的风力发电系统模型,两种模型 ,自抗扰控制; 永磁驱风力发电系统; 永磁同步电机; 最大功率跟踪; 机侧变流器; 网侧变流器; LADRC; PI控制; 风速模型; 自抗扰控制风力发电系统模型。,自抗扰控制的永磁驱风力发电系统研究:最大功率跟踪与双层变流器策略
2025-03-28 01:21:32 202KB
1
随着电网接入的风机容量越来越大,电网对风力发电系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其中包括低电压穿越的要求。而对于永磁驱风力发电系统,在电网电压跌落时,流侧电压的控制是其实现低电压穿越的关键。本文在基于机侧变流器稳定流侧电压,网侧变流器控制最大输出功率的控制结构上,通过在机侧控制中引入网侧功率前馈,改善对流侧电压的控制。在系统简化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流侧电压在风速波动和电网电压跌落时的响应进行了小信号分析,分析表明流侧电压会存在较大波动,引入网侧功率前馈能够明显改善流侧电压的响应。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网侧功率前馈能够抑制流侧电压在风速变化时的波动和电网电压跌落时的上升。 永磁驱风力发电系统在现代电力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其高效、可靠而备受青睐。然而,随着接入的风力发电机容量不断增加,电网对这类系统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 Ride Through, LVRT)方面。低电压穿越是指在电网电压发生异常时,风力发电系统仍能保持并网运行的能力,这是确保电网稳定性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于永磁驱风力发电系统,其关键在于流侧电压的精确控制。在电网电压下降时,如果流侧电压控制不当,可能导致系统无法满足LVRT要求。传统的控制策略通常包括机侧变流器稳定流侧电压,而网侧变流器则负责追踪最大功率输出。然而,这种结构可能导致流侧电压的不稳定,特别是在风速变化和电网电压跌落的情况下。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创新方法,即在机侧变流器的控制中引入网侧功率前馈。这种方法旨在通过实时获取网侧功率信息,提前调整机侧变流器的行为,以更好地匹配网侧功率的变化,从而减少流侧电压的波动。通过对系统进行简化的数学建模和小信号分析,研究发现流侧电压在风速波动和电网电压跌落时会出现显著的波动。通过引入网侧功率前馈,可以有效地抑制这些波动,提高系统的电压稳定性。 具体来说,系统模型包括风机机械传动链、永磁同步发电机和全功率变流器(分为机侧和网侧)。机侧变流器采用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通过控制永磁电机的电流来产生转矩,进而捕捉风能。网侧变流器则负责将流侧的能量转换为交流电注入电网。流侧电压的稳定性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因此控制策略的核心是确保机侧和网侧功率的平衡。 小信号分析揭示了在电网电压跌落时,由于网侧功率的瞬间变化,导致流侧功率失衡,进而影响电压稳定。而加入网侧功率前馈可以提升机侧变流器的响应速度,使其能够更快地适应网侧功率的波动,从而降低流侧电压的波动。 仿真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表明网侧功率前馈能够显著抑制流侧电压在风速变化时的不稳定性,并在电网电压跌落后防止电压的过快上升。这种改进的控制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永磁驱风力发电系统的LVRT能力,还为未来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总结来说,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永磁驱风力发电系统的流侧电压控制优化策略,通过引入网侧功率前馈,提升了系统的电压稳定性,尤其是在电网电压波动和风速变化的复杂环境下。这一方法有望进一步提升风力发电系统的整体性能,增强其在电网中的兼容性和可靠性。
2024-10-14 21:58:15 66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