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感FOC驱动滑膜观测器算法应用及全开源代码详解——采用SVPWM与滑模控制方案,基于STM32F103实现,无感FOC驱动滑膜观测器算法原理及应用,采用全开源c代码及SVPWM弦波方案,基于STM32F103处理器,无感FOC 滑膜观测器 滑模 弦波方案 svpwm 算法采用滑膜观测器,全开源c代码,全开源,启动顺滑,提供原理图、全套源码。 使用stm32f103。 ,无感FOC; 滑膜观测器; 滑模; 弦波方案; svpwm; 代码全开源; STM32F103; 启动顺滑。,基于滑膜观测器的无感FOC算法:STM32F103全开源C代码实现
2025-06-25 14:47:58 920KB xbox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1992年AYAWA提出的基于扰动观测器的转动惯量辨识方法。该方法通过利用扰动观测器不仅实现了惯性识别,还进行了扰动补偿。系统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速度反馈控制、惯性扭矩前馈控制、扰动观测器和惯性识别部分。扰动观测器通过估计扰动扭矩分量间的正交关系,计算出转动惯量,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精度。文中提供了详细的算法实现步骤和伪代码示例,帮助读者理解和实现这一技术。 适合人群:对运动控制系统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精度惯性识别的运动控制系统,如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等领域。目标是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其他说明:建议读者查阅相关学术文献以深入了解算法的数学基础和实验验证。
2025-06-25 10:37:54 823KB 控制算法
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存在缺失观测值和含有异常值的系统输出数据情况下,如何识别具有未知调度变量的线性参数变化(Linear Parameter Varying, LPV)系统。在实际的控制系统中,由于环境干扰、传感器故障或其他因素的影响,经常会遇到观测数据缺失和数据污染的情况,这会严重影响模型的准确性和控制系统的性能。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鲁棒的全局方法。 文章首先指出,在过去的几年里,非线性过程识别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因为它在实际工业过程建模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简单而准确的数学模型对于基于模型的控制器设计非常重要。在文献中,为了得到复杂非线性过程的高阶和复杂结构方程,通常会使用传统的建模方法,如基于第一原理的建模方法、黑箱建模方法等。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缺点和困难,特别是对于复杂系统,模型的建立往往非常复杂。 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参数插值的LPV自回归外生(Autoregressive Exogenous, ARX)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具有未知调度变量的情况。调度变量的动态被描述为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在该方法中,不仅考虑了缺失观测值下的异常值处理,同时也考虑了未知调度变量的估计问题。为了处理异常值,基于学生t分布建立了一个鲁棒的LPV模型。此外,为了从不完整的数据集中估计出真实的调度变量,文章采用了粒子滤波(particle smoother)方法。 文章的算法最终是在期望最大化(Expectation-Maximization,EM)算法框架下推导出来的。同时,文章也推导出了用于估计LPV ARX模型和调度变量动态模型未知参数的公式。为了展示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文中使用了一个数值示例和一个化学过程实例。 文章还介绍了一些背景知识,比如LPV系统建模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在控制系统领域,能够有效地识别并建模LPV系统,对于设计鲁棒的控制系统以及预测系统性能具有重大意义。LPV系统模型在描述和处理系统参数随时间变化时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在航空、汽车以及其他动态变化显著的领域应用广泛。特别是在系统参数随外部调度变量变化的情况下,如温度、压力等因素变化引起的参数变化,LPV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这些变化。 由于观测数据的缺失和异常值是实际应用中常见且棘手的问题,因此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对于提高模型的鲁棒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鲁棒的全局方法不仅需要在数学上具有坚实的基础,也需要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效率,这需要研究者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开发。 总结来说,这篇文章针对在观测数据不完整和系统输出数据存在异常值的情况下如何识别LPV系统提出了新的方法,并通过理论推导和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深度,同时对于实际工业过程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2025-06-24 18:32:53 3.12MB 研究论文
1
本文以“时变扩展状态观测器的设计与分析”为题,主要探讨了时变扩展状态观测器(TESO)的设计原理和性能分析。扩展状态观测器(ESO)作为一种能够同时估计系统状态和所有内外部干扰的工具,在控制系统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首先对ESO进行了介绍,将其分为两大类:非线性ESO(NESO)和线性ESO(LESO)。之后,文章提出了一个新型的时变ESO(TESO),它旨在继承NESO和LESO的优势,同时克服这两者的不足。TESO设计为线性时变(LTV)形式,通过差分代数谱理论(DAST)对时间变化的PD(比例-微分)特征值进行分配,以调整时变观测器增益。文中给出了TESO在存在未知干扰情况下的稳定性以及估计误差界限的定理。通过与LESO和NESO的比较仿真,展示了TESO的有效性。 时变扩展状态观测器(TESO)是控制系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控制系统设计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处理不确定性和干扰的抑制。传统的控制理论中,如果系统或控制环境不存在不确定性,则反馈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必要的。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由韩京清提出的主动干扰抑制控制(ADRC)提供了一个简单而强大的工具,动态估计和补偿系统的各种不确定性与干扰。在ADRC中,扩展状态观测器(ESO)作为核心组成部分,能够将所有的内部和外部干扰归类为一个扩展状态,使得系统状态和扩展状态能够被同时估计。由于其便利性和高效性,ESO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 ESO可以分为两类:非线性扩展状态观测器(NESO)和线性扩展状态观测器(LESO)。NESO在早期的研究中被推荐,它采用非线性结构来提高估计性能。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LESO因其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和稳定性好等优点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解决NESO和LESO各自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TESO。TESO的设计采用线性时变(LTV)形式,利用差分代数谱理论(DAST)来分配时间变化的PD特征值。通过将TESO误差动态转化为规范(相变量)形式,进一步对规范系统分配时间变化的PD特征值。文章给出了TESO在存在未知干扰情况下的稳定性定理和估计误差界限定理。 文章通过仿真比较了TESO、LESO和NESO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TESO相比其它两种ESO类型更有效。文章的关键字包括:主动干扰抑制控制、扩展状态观测器、稳定性、时变和PD特征值等,这些关键词均是控制理论与实践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它们的结合为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论文的发布,对控制理论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人员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理解TESO的设计原理和优势,而且可以引导他们在实际的控制系统中有效地应用TESO,以达到更好地抑制干扰、提升系统性能的目的。
2025-06-23 00:45:32 293KB 研究论文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MATLAB/Simulink实现永磁同步电机(PMSM)从启动到中高速运行的平滑切换。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I/F控制用于启动阶段,确保电机平稳启动;其次是滑模观测器(SMO)和磁链观测器的应用,用于中高速运行时的状态估计和控制;最后是模式切换的设计,通过状态机和加权平均方法实现两种控制模式之间的无缝衔接。文中提供了具体的MATLAB代码片段和Simulink模块配置,强调了调试技巧和注意事项,如频率斜坡生成、电流补偿、滤波器应用以及速率限制等。 适合人群:对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有一定了解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特别是那些希望深入理解MATLAB/Simulink在电机控制系统中应用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设计高效、稳定的PMSM控制系统的研究项目或工业应用。主要目标是掌握I/F控制、滑模观测器和模式切换的具体实现方法,提高系统的动态响应和平稳性。 其他说明:文章不仅提供理论指导,还分享了许多实用的调试经验和优化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
2025-06-21 08:34:30 110KB
1
永磁同步电机PMSM负载状态估计与仿真研究:基于龙伯格观测器与卡尔曼滤波器的矢量控制坐标变换方法及其英文复现报告,结合多种电机仿真与并网技术,涵盖参数优化与并网模型研究。,永磁同步电机PMSM负载状态估计(龙伯格观测器,各种卡尔曼滤波器)矢量控制,坐标变,英文复现,含中文报告,可作为结课作业。 仿真原理图结果对比完全一致。 另外含有各种不同电机仿真包含说明文档(异步电机矢量控制PWM,SVPWM) 光伏并网最大功率跟踪MPPT 遗传算法GA、粒子群PSO、ShenJ网络优化PID参数;模糊PID; 矢量控制人工ShenJ网络ANN双馈风机并网模型,定子侧,电网侧控制,双馈风机并网储能系统以支持一次频率,含有对应的英文文献。 ,关键词: 1. 永磁同步电机PMSM负载状态估计 2. 龙伯格观测器 3. 卡尔曼滤波器 4. 矢量控制 5. 坐标变换 6. 英文复现 7. 中文报告 8. 仿真原理图 9. 电机仿真说明文档 10. 光伏并网 11. MPPT(最大功率跟踪) 12. 遗传算法GA 13. 粒子群PSO 14. ShenJ网络优化PID参数 15. 模糊PID 16. 矢量控
2025-06-19 19:38:04 2.1MB
1
在控制系统研究领域,线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一直是核心课题之一。线性系统的状态观测器是该领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能够估计或重构系统的内部状态,这对于系统监控、故障诊断、状态反馈控制等多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当系统受到未知输入干扰时,设计能够观测到这些未知输入的观测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所讨论的“未知输入观测器”(Unknown Input Observer, UIO)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设计的。 未知输入观测器设计理论最初在1960年代被提出,它的主要思想是利用系统的已知输出来估计系统的未知输入。这一理论在控制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在面对动态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外部扰动、执行器故障等问题时,它能够帮助我们抑制或重构这些未知输入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故障检测与隔离、基于观测器的控制策略等众多领域。 然而,传统的未知输入观测器设计往往需要满足所谓的“观测器匹配条件”(Observer Matching Condition, OMC)。这一条件要求未知输入与系统的动态特性有一定的匹配关系。在实际应用中,许多线性系统的未知输入并不满足这一匹配条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辅助输出构造方法。这种方法不依赖于未知输入的相对阶,因此突破了传统观测器设计中的限制。 在提出辅助输出构造方法之后,作者将原始系统转化为一个增维的线性描述系统,这个新系统不包含未知输入项。针对这种系统转化,文章详细讨论了一系列等价的前提条件。这些条件是为了确保系统转化后能够通过观测器设计来估计原系统状态与未知输入。 具体来说,本文采用的Luenberger观测器设计方法,目的是为了同时估计原系统的状态和未知输入。Luenberger观测器是一种经典的观测器设计方法,它通过引入一个辅助动态来对系统状态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本文还结合使用了高阶滑模微分器来估计辅助输出中的未知信号。滑模微分器是一种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系统内部状态的微分器,其高阶特性使得它在处理系统噪声和未建模动态方面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为了验证所提出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文章采用了一个单连杆柔性机械手模型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这一方法在未知输入不满足匹配条件时,依然能够有效地估计系统状态和未知输入。 本文的关键技术点包括: 1. 不满足观测器匹配条件时的未知输入观测器设计方法。 2. 提出与未知输入相对阶无关的辅助输出构造方法。 3. 将原系统转化为不含未知输入的增维线性描述系统。 4. 使用Luenberger观测器进行状态和未知输入的估计。 5. 利用高阶滑模微分器估计辅助输出中的未知信号。 6. 通过数值仿真验证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通过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到在面对不满足传统观测器匹配条件的线性系统时,如何设计和应用未知输入观测器来应对实际问题。这种设计方法不仅扩展了传统观测器的应用范围,也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和观测器设计的灵活性。
2025-06-19 14:36:53 1.14MB 研究论文
1
深入解析VESC无感非线性磁链观测器:源码实践、参考文献指南与仿真模型全解析,《深入解析VESC无感非线性磁链观测器:源码揭秘、参考文献导航与仿真模型实践》,VESC无感非线性磁链观测器+PLL(源码+参考文献+仿真模型) ①源码:VESC的无感非线性观测器代码,并做了简单的调试,可以做到0速启动。 代码注释非常详细,快速入门 ②参考文献(英文+翻译):为VESC非线性观测器的lunwen出处 ③对应的simulinK仿真 大名鼎鼎的VESC里面的观测器。 对学习非线性观磁链测器有很大帮助 图一:为观测位置角度与真实角度波形。 1、《bldc-dev_fw_5_02》为VESC的官方源代码,里面使用了非线性观测器,但是工程很大,功能太多,很难学习,并且使用了操作系统,很难自己使用。 2、《08_ARM_PMSM_磁链观测器》为STM32F405407平台的代码,原本采用VF启动+smo方案。 在该代码框架上,我移植了VESC的无感非线性观测器代码,并做了简单的调试,基本可以0速启动,但带载能力不行,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调参。 3、《本杰明位置速度观测器》为VESC非线性观测器的lunwen
2025-06-17 10:31:13 6.81MB 数据结构
1
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控制Simulink仿真全面解析,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控制Simulink仿真模型大全:七大PMSM预测控制模型深度解析与对比学习,带全原理解析与拓展状态观测器(ESO)应用研究,最全面的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控制simulink仿真模型(带全原理解析) 共包含七个PMSM预测控制仿真模型,有助于对比学习: FCS-MPC: 单矢量MPCC, 双矢量MPCC, 单矢量MPTC; CCS-MPC: 级联式,非级联式; 带拓展状态观测器(ESO)的无差预测控制 带拓展状态观测器(ESO)的无模型预测控制 还包含4000多字的文档,包含原理解析,公式和控制框图。 联系后请加好友邮箱,模型默认为2023a版本,若有更低版本的需求也。 ,核心关键词:永磁同步电机; 模型预测控制; Simulink仿真模型; PMSM预测控制仿真模型; FCS-MPC; CCS-MPC; 拓展状态观测器(ESO); 无差预测控制; 无模型预测控制; 文档原理解析。,2023a版全面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控制Simulink仿真模型及全原理解析
2025-05-28 21:45:38 3.2MB
1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永磁同步电机(PMSM)控制系统中,如何利用在线转动惯量辨识技术和滑模负载转矩观测器应对负载突变的问题。文中首先介绍了基于改进型梯度下降法的在线惯量辨识算法,该算法能够动态调整参数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接着阐述了滑模观测器的设计,通过引入饱和函数替代sign函数减少了抖振现象,并通过1.5拍延时补偿技术解决了数字控制中的采样延时问题。此外,还讨论了离散化实现的方法以及参数整定的经验。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研究的技术人员、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研究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提升PMSM控制系统性能的应用场景,如工业自动化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主要目标是在负载突变情况下,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详细的Matlab代码实现,并分享了一些实际调试中的经验和技巧。对于希望深入了解PMSM控制机制和技术细节的专业人士来说,是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2025-05-27 15:50:26 501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