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系统TLF35584芯片寄存器详解及其SPI接口应用
2025-03-26 16:13:57 2.55MB SPI TLF35584
1
合肥工业大学 嵌入式系统原理 往年期末试卷 真题 以及收集到的电子笔记(侵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物联网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 第一章绪论 1.1 嵌入式系统的概念 嵌入式系统是嵌入到对象体系中的、用于执行独立功能的专用计算机系统 嵌入式系统的三要素是:嵌入性、专用性、计算机系统 1.2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程 后PC时代的核心技术是嵌入式技术 1.3 嵌入式系统的结构 嵌入式系统一般由嵌入式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可选),以及用户的应用软件系统等四个部分组成。 1.4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 按软件实时性需求分类:非实时系统/软实时系统/硬实时系统 按系统的复杂程度分类:小型系统 /中型系统/复杂系统 流水线(Pipeline)技术:几条指令可以并行执行。 冯诺依曼结构——不区分数据和程序存储器。 为了提高CPU的运行效率 ARM微处理器的结构。 ➢ ARM微处理器的内核结构。 微处理器 = 运算部件 + 控制部件 + 寄存器组 + 总线 包含ALU、桶形移位器、乘法器、 浮点部件(可选)、 指令译码及控制逻辑、指令流水线、 数据/地址寄存器 、状态寄存器、总
2025-03-17 11:51:18 29.68MB
1
这本微机是电科研究生复试微机指定教材,是基于ARM的微机。 书籍文字经过OCR识别,已转为可编辑状态。同时,自带目录。
2025-01-01 14:36:39 96MB arm 毕业设计
1
心脏病(heart disease)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各种心脏病,对心电信号的采集监测有助于医生对有生命危险的伤病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而现有的采集监测仪器多数是有线测量,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病人的这些生理参数需要长时间测定时,要求病人必须在监护病房内而不能自由走动,另外,体积庞大、便携性不强等缺点也使得手术过程和病房的监护受到局限,更难以应用在院外急救场合。心电信号的无线采集监测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研究领域。   1 系统方案设计   基于无线单片机技术设计出了一种便携式无线心电采集装置。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其
2024-09-25 20:12:38 338KB 嵌入式系统/ARM技术
1
### 嵌入式系统概览 ####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家居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智能家居系统集成了多种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综合布线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等,实现了家居生活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本文将重点讨论嵌入式系统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特别是基于ARM9处理器的无线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一章: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历史 嵌入式系统起源于微型计算机时代,其核心理念在于将计算机系统嵌入到特定的对象体系中,以实现该对象的智能化控制。嵌入式系统与传统的通用计算机系统有着显著的区别。通用计算机追求的是高速数据处理能力和大容量存储,而嵌入式系统则更注重与目标对象的紧密集成、高效控制以及可靠性。 - **嵌入式系统的种类与发展**:嵌入式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汽车、家电、医疗设备等。它们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实时系统(Real-Time Systems),强调时间响应性;另一类是非实时系统,更多关注功能性而非时间响应。 - **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对于某些应用而言,如工业控制、军事系统等,系统的实时响应至关重要。这类系统需要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处理,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 第二章:嵌入式系统的独立发展道路 随着技术的进步,嵌入式系统经历了从单片机到高级微处理器的发展过程。 - **单片机的技术发展史**:单片机是嵌入式系统的基础之一。早期的单片机功能相对简单,主要用于简单的控制任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片机的功能不断增强,逐渐具备了更为复杂的应用能力,例如支持高级编程语言、图形界面等。 #### 第三章:无线智能家居设计 本章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ARM9微处理器的无线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技术实现。 - **无线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总体结构及功能**:该系统采用ARM9微处理器作为核心控制器,并结合ZigBee和GPRS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对家居电子设备的本地和远程无线控制。系统支持通过互联网进行本地控制,也支持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短信进行远程控制。 - **系统硬件实现**:硬件部分主要包括ARM9微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传感器和显示模块等。ARM9处理器负责整个系统的控制逻辑,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数据传输,传感器用于收集环境数据,显示模块用于呈现系统状态。 - **ARM9微处理器**:ARM9是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微处理器,非常适合用于嵌入式系统。它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可以方便地连接各种传感器和其他外部设备。 - **无线通信网络**:系统采用了ZigBee技术作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GPRS技术用于远程通信。这两种技术的选择基于成本、可靠性和功耗等因素的综合考虑。 - **传感器与显示模块**:传感器用于监测环境变化,如温度、湿度等;显示模块用于展示系统状态和用户交互信息。 - **系统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包括操作系统选择、应用程序开发等环节。操作系统通常选用轻量级嵌入式操作系统,如μC/OS-II或FreeRTOS,以满足实时性和资源占用率的要求。应用程序则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定制开发。 #### 第四章: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种类 - **嵌入式微处理器分类**:嵌入式系统中使用的微处理器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ARM、MIPS、PowerPC等。不同类型的处理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应用场景。 #### 结语 通过上述章节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嵌入式系统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基于ARM9微处理器的无线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不仅能够提供便捷的生活体验,还体现了嵌入式系统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未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将会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2024-09-09 14:08:14 155KB
1
SOPC嵌入式系统实验教程,电子书,适合DE2的嵌入式开发
1
超低功耗嵌入式系统设计技巧,摘要:低功耗是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也是便携式嵌入式设备设计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对影响嵌入式系统功耗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降低系统功耗的途径,从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方面阐述了超低功耗嵌入式系统 超低功耗嵌入式系统设计是现代电子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在便携式设备中,如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电池寿命是决定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设计超低功耗的嵌入式系统,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提供策略。 了解影响嵌入式系统功耗的因素至关重要。集成电路功耗是主要考虑的方面,特别是动态功耗和静态漏电功耗。动态功耗源于电路状态的快速切换,这与电源电压、活动因子(电容充放电次数)、负载电容和工作频率有关。降低电源电压、减少电容充放电次数和降低工作频率都是有效降低动态功耗的方法。静态漏电功耗则包括亚阈值电流和反向偏压电流,通常在低功耗设计中相对较小,但随着技术节点的缩小,其重要性逐渐凸显。 除了集成电路自身的功耗,还有其他因素不容忽视,如纯电阻元件的功率损耗、有源开关器件在状态转换时的能量消耗、非理想元件的等效电阻损耗以及印制电路板走线的功率损耗。为了降低这些损耗,应尽量减少电阻元件的使用,选择低功耗的开关器件,优化电路布局减少走线电阻,并采用低ESR的储能元件。 降低系统功耗的途径主要包括选择低功耗的集成电路,比如采用低功耗的CMOS芯片,优化电源管理,如分层供电和动态电压频率调整,以及通过设计低功耗的微处理器,如Philips P8XLPC、TI MSP430、Micro-chip PIC或NXP ARM Cortex-M0等。此外,还可以通过睡眠模式、深度睡眠模式或休眠模式来节省能量。 在硬件设计上,全CMOS化的设计能显著降低功耗。此外,硬件设计原则应遵循“电压能低就不高,频率能慢就不快,系统能静(态)就不动(态),电源能断就不通”。例如,使用低电压电源,降低时钟频率,设计能够快速进入和退出的低功耗模式,以及利用电源门控技术来切断不必要的电源。 在软件层面,优化程序设计也对降低功耗起到关键作用。例如,避免冗余计算,减少唤醒事件,优化内存访问模式,以及采用能源效率高的算法。此外,软件还能协调硬件资源,如智能调度任务,确保处理器在空闲时进入低功耗状态,或者根据任务需求动态调整工作频率和电压。 设计超低功耗嵌入式系统需要从多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硬件和软件设计,以实现最佳的能效比。通过对功耗影响因素的分析和降低功耗的策略实施,可以显著提高便携式嵌入式设备的电池寿命,从而满足用户对长时间使用的需求。
2024-08-15 11:11:18 232KB 超低功耗
1
嵌入式系统原理的课程设计报告,是间隔点亮leD灯的,用C++写的
2024-07-05 21:04:37 922KB
1
1.武汉大学教学PPT 2.多套历年期末试题(含答案) 3.整理过的复习资料包 4.重点内容总结及学习笔记
2024-06-19 19:30:39 45.33MB 嵌入式系统 PPT 复习资料
1
基于AEM11嵌入式系统实时网络通信和lcd显示的实现
2024-06-16 19:30:03 391KB 嵌入式系统 网络通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