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期末复习笔记-C51程序-独立按键,键控流水灯,矩阵式键盘,中断系统,定时计数器,数码管动态显示,串口通信
2025-06-21 02:09:07 14.02MB AT89C51 期末复习
1
强化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于如何基于环境反馈来做出决策,从而达到某种长期最优目标。强化学习的关键点在于学习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通过与环境的交互过程,发现一系列的行动规则,即策略,使代理人在特定的任务中得到最大的累积奖励。强化学习算法通常可以分为基于模型的和无模型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如动态规划,通过构建环境模型(包括状态转移概率和奖励函数)来预测未来的状态并做出决策。而无模型的方法,如Q-learning和SARSA,不需要构建环境模型,而是直接从交互中学习最优策略,通常通过试错的方式来优化策略。 时间差分(TD)学习是一种结合蒙特卡洛方法和动态规划优点的强化学习算法。它在每次更新时都结合了即时奖励和估计值来更新当前状态的值,可以在线学习,无需等待回合的结束。在时间差分学习中,值更新规则是用来更新状态值函数或动作值函数的,例如Q学习中会使用到Q值的更新公式。 在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中,贝尔曼方程是强化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提供了一种计算状态值或动作值的递归方法。贝尔曼最优方程是贝尔曼方程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用于找到最优状态值函数或最优动作值函数。贝尔曼最优方程会考虑所有可能行动中的最大值,从而得到最佳的状态值。 值迭代和策略迭代是解决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中的两种主要方法。值迭代是通过不断地评估和更新状态值函数来逼近最优策略,其收敛条件通常是指状态值函数的更新量小于某个阈值。策略迭代则包括策略评估和策略改进两个步骤,其中策略评估是通过迭代计算每个状态的值来更新策略,而策略改进是根据当前的值函数生成一个更好的策略。在策略迭代中,策略评估的过程会影响值函数的收敛性,因为只有准确评估策略后才能进行有效的策略改进。 在强化学习的具体应用中,SARSA和Q-learning是两种常用的无模型方法。SARSA是on-policy的学习算法,意味着它在学习当前执行策略的同时,也考虑后续行动的策略。而Q-learning是off-policy的学习算法,它不直接考虑当前的行动策略,而是关注在最优策略下,状态转移后的动作价值。在相同的更新参数下,SARSA依赖于当前策略,而Q-learning则关注最大可能的未来价值。 在进行强化学习的学习和应用时,需要熟练掌握上述算法原理及其应用,这样才能在面对不同的问题和环境时,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成功地训练出能完成指定任务的智能体。强化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不仅在理论研究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如机器人控制、游戏AI、自动驾驶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5-06-20 17:16:10 313KB
1
本项目是一个校园二手数码交易平台微信小程序,旨在为校园内的学生提供一个便捷、高效的数码产品二手交易场所。平台集成了用户注册登录、商品信息发布、搜索筛选、在线支付、交易评价等多项功能,用户可以轻松浏览和购买心仪的数码产品,同时也可以出售自己不再使用的数码设备。系统的后端采用云开发模式,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存储与读取,并确保了交易过程的安全性。前端界面简洁直观,操作流畅,用户体验良好。此外,平台还设置了管理员角色,用于审核商品信息和处理交易纠纷,保障交易的公平性和规范性。该项目不仅锻炼了开发者的技术能力,也为校园内的数码产品交易提供了便利,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项目为完整毕设源码,先看项目演示,希望对需要的同学有帮助。
2025-06-20 13:41:52 15.23MB 微信小程序 毕业设计 论文 源码
1
《山东科技大学编译原理期末考试题和模拟题》是一份针对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重要学习资源,涵盖了编译原理这一核心课程的关键知识点。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的基础理论,主要研究如何将高级编程语言转换为机器可执行的低级代码。这个过程涉及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以及代码生成等多个阶段,对于理解和优化程序执行效率至关重要。 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编译原理的基础概念。词法分析,也称为扫描,是编译器的第一步,它将源代码分解成一个个小的、有意义的单元——词法单元或标记。这些标记通常包括关键字、标识符、常量和运算符。例如,在C语言中,“int”是一个关键字,“main”是一个标识符,“=”是一个运算符。 接着是语法分析,这一阶段的任务是验证词法单元流是否符合语言的文法。这通常通过上下文无关文法(CFG)来实现,如巴科斯范式(BNF)。如果输入的词法单元序列可以被解析成文法的句型,那么我们可以说源程序在语法上是正确的。 接下来是语义分析,此阶段检查程序的意义,确保其符合语言的语义规则。这可能涉及到类型检查、作用域解析和常量折叠等操作。例如,编译器会检查变量是否已声明,类型是否匹配,表达式是否合法。 代码生成阶段将抽象语法树转换为目标代码,通常是汇编语言或机器码。这一阶段的目标是生成高效、可读性好的代码,有时还需要考虑优化,如死代码删除、循环展开等。 2015-2016编译原理.pdf可能包含了2015至2016学年度的考试试题,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些题目了解以往的考试风格,重点复习相关知识点。修订版_11927125.pdf可能是教材或讲义的更新版本,可能包含更详尽的解释、例题和习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编译原理的各个方面。 山东科技大学的编译原理课程显然强调了实践应用,通过期末考试题和模拟题,学生不仅能够巩固理论知识,还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准备这些考试时,除了理解基本概念,还应熟悉编译器构造工具,如LEX和YACC,以及现代编译器设计的高级话题,如中间代码生成、动态规划优化等。 掌握编译原理对于任何希望在软件开发、系统编程或计算机科学领域深入发展的学生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份资料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期末考试,同时也能提升他们的编程技能和对计算机底层运作的理解。
2025-06-19 18:22:33 3.78MB 编译原理 期末考试 山东科技大学
1
2025-山东大学软件学院-软件测试技术-期末复习要点原文件和一些历年资源
2025-06-19 15:52:26 45.95MB 测试工具
1
在复习山东大学软件学院2025年软件测试技术课程时,需要掌握多个方面的要点,以确保对软件测试的全面理解。软件测试的目的在于确保产品质量、控制成本、确认软件可靠性,以及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软件测试的基本理念包括了对软件按预期设想运行的信心建立、对程序或系统特性的评价,以及验证软件是否满足用户需求。软件测试的导向可以是功能验证、破坏性检测、质量评估和缺陷预防。 软件测试的过程涉及两个核心活动:验证和有效性确认。验证是检查软件是否正确实现了系统功能和特性,而有效性确认是确保软件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软件测试与软件质量保证(SQA)之间的关系密切,SQA通过计划性的评审和审计活动来确保软件合乎标准,而测试为SQA提供关键数据支持质量评价。 在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中,软件缺陷的定义包括产品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错误、毛病等,以及系统功能的失效或不满足。修复软件缺陷的代价随着软件开发和测试阶段的深入而显著增加。软件测试的结束标准通常包括用例全部测试、覆盖率达到标准、缺陷率达到标准以及其他指标的达成。 软件测试的分类包括多种类型,如压力测试(负载测试)、回归测试、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等。压力测试用于检查系统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运行情况,回归测试确保新的代码变化不会影响原有功能的正常使用。静态测试是对源代码进行分析,而动态测试是通过程序运行来发现错误并验证系统行为。 软件测试工作的范畴则包括组织与管理,如制定测试策略和计划、确认测试方法与规范、控制进度、管理资源;以及实施工作,如编制测试文档、搭建测试环境、开发测试脚本、与开发团队协作实现各阶段测试。 在复习和准备期末考试时,应重点理解上述提到的概念、活动、方法和工作范畴,并且要把这些知识点融入到实际的软件测试案例和问题中去,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软件测试流程的深刻理解。此外,应该注意复习和掌握课程中提到的图表、数据和案例,以便在考试中更准确地应用理论知识。
2025-06-19 14:58:31 29KB 测试工具
1
《编译原理》课程主要研究如何将高级编程语言转换为机器可执行的低级语言,这一过程涉及到多个关键阶段。以下是对题目中涉及知识点的详细解释: 1. **编译的前端**:编译器通常分为前端和后端。前端处理源代码,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生成抽象语法树(AST),这个过程与目标机器无关,只与源语言的语法和语义有关。 2. **标识符的意义和属性**:在编程语言中,标识符代表变量、函数等实体,它们具有确切的意义(例如变量的类型)和属性(如作用域和可见性),这些信息是语法分析的一部分。 3. **LL(1)文法与无二义性**:LL(1)文法是一种自左向右的最左推导文法,其中“1”表示仅需要查看一个输入符号和一个文法规则的首符号就能决定下一步操作。无二义文法意味着只有一个唯一的解析树,因此,一个LL(1)文法通常是无二义的。 4. **自下而上的语法分析**:自下而上分析(如LLK或LR分析)从输入符号开始,构建语法树,但分析树与语法树并不总是完全相同。分析树通常包含更多的临时节点,用于处理语法分析过程中的信息。 5. **符号表**:符号表是编译器中存储所有标识符信息的数据结构,包括名字、类型、作用域等,通常分为名字栏和信息栏。 6. **名字的作用域分析**:符号表在进行名字的作用域分析时至关重要,它追踪变量和函数的作用域,确保在正确的范围内使用它们。 7. **属性文法与翻译模式**:属性文法描述了语法规则的附加语义,而翻译模式则提供实现这些语义的算法,通常涉及中间代码生成。 8. **程序优化**:优化是编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等价变换改进程序,目的是提高目标代码的效率,例如减少计算时间或内存使用。 9. **一遍扫描的翻译模式**:有些编译器设计可以一次遍历输入源代码来完成语法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但这不是所有情况下的普遍做法。 10. **代码生成**:在寄存器中计算的结果可能需要立即保存到主存,以防止丢失或冲突,但这取决于具体的优化策略和目标架构。 在单项选择题中,涉及了正则非确定有限自动机(NFA)、文法识别的字符串、文法生成的语言、数组元素引用的编译、单词符号识别、参数传递方法等知识点。这些题目考察了对编译器设计和操作的深入理解,包括语言的正规形式、文法结构、代码生成策略以及程序执行逻辑。 总结来说,《编译原理》涵盖了从源代码到机器码的全过程,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优化和代码生成等步骤。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和实现编译器、解释器以及理解程序的底层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2025-06-19 12:54:14 640KB
1
### JavaWeb期末复习知识点梳理 #### 第一章:JAVA概述 - **Java 之父**:詹姆斯·高斯林(James Gosling),最初名为Oak(橡树)语言。 - **Java 体系架构**: - **Java SE**:标准版,提供基本功能支持。 - **Java EE**:企业版,针对大型应用服务器开发。 - **Java ME**:微型版,适用于嵌入式系统和移动设备。 - **JDK (Java Development Kit)**:Sun公司提供的Java开发工具包,包含编译、调试及其它开发所需的工具。 - **JRE (Java Runtime Environment)**:Java运行环境,包括Java虚拟机(JVM)和Java核心类库。 - **JVM (Java Virtual Machine)**:一种虚构的计算机,执行Java字节码。 #### 特点与概念 - **面向对象**:Java是一种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所有的代码都位于类中。 - **大小写敏感**:Java语言区分大小写。 - **文件扩展名**: - **源代码文件**:`.java` - **编译后的字节码文件**:`.class` - **编译与运行**: - 使用`javac`命令编译`.java`文件。 - 使用`java`命令运行`.class`文件。 - **注释**: - `//` 单行注释 - `/* ... */` 多行注释 - `/** ... */` 文档注释,用于生成API文档。 #### Java语言特点 - **资源免费**:开源,免费使用。 - **跨平台性**:一次编写,到处运行。 - **健壮性**:严格的错误检查机制。 - **安全性**:沙箱机制,防止恶意代码攻击。 - **高性能**:JIT编译器优化。 - **简单性**:简化了C++中的许多复杂特性。 - **面向对象**:封装、继承、多态。 - **动态性**:运行时加载类和库。 - **多线程**:内置支持并发处理。 #### 第二章:Java语言基础 - **字符集**:ASCII、GB2312、Unicode。 - **数据类型**: - **基本数据类型**:整型、浮点型、字符型、布尔型。 - **引用数据类型**:类、接口、数组。 - **变量与常量**: - **变量**:存储数据的容器。 - **常量**:使用`final`修饰符声明,值不可变。 - **数据类型转换**: - **自动转换**:如从`byte`到`int`。 - **强制转换**:如`(int) doubleValue`。 - **运算符**: - **一元运算符**:如`++`、`--`。 - **算术运算符**:如`+`、`-`、`*`、`/`、`%`。 - **位运算符**:如`~`、`&`、`|`、`^`、`>>`、`>>>`、`<<`。 - **关系运算符**:如`>`、`>=`、`<`、`<=`、`==`、`!=`。 - **逻辑运算符**:如`!`、`&&`、`||`。 - **三元运算符**:`? :`。 - **流程控制结构**: - **分支语句**:`if-else`、`switch-case`。 - **循环语句**:`for`、`while`、`do-while`、`foreach`。 - **转移语句**:`break`、`continue`、`return`。 - **数组**: - **定义**:存储同类型数据的有序集合。 - **索引**:从0开始。 - **静态结构**:大小固定,不可变。 #### 第三章:面向对象基础 - **面向对象特性**: - **唯一性**:每个对象都有唯一的标识。 - **分类性**:通过类来描述同一类对象的共同特征。 - **继承性**:子类继承父类的属性和行为。 - **多态性**:子类可以重写父类的方法。 - **类与对象**: - **类**:对象的模板,定义了一组相同的属性和方法。 - **对象**:类的实例。 - **创建对象**:使用`new`关键字创建对象。 - **构造方法**:用于初始化对象的状态。 - **方法重载**:同一类中多个同名方法,参数列表不同。 - **访问控制符**: - **public**:公共访问权限。 - **private**:私有访问权限。 - **protected**:受保护访问权限。 - **默认**:包内访问权限。 以上内容总结了JavaWeb期末复习所需掌握的核心知识点,从Java语言的基础概念到面向对象的基本原理,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Java编程语言及其应用。
2025-06-19 05:09:54 8.48MB java
1
知识点: 1.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比较:文件系统相对于数据库系统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数据联系弱、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性。文件系统无法解决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性问题,这在数据库系统中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2. 数据库系统的三个独立性:物理独立性、逻辑独立性和分布独立性。物理独立性指的是数据的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之间的独立性,逻辑独立性指的是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用户视图之间的独立性,而分布独立性指的是数据在分布式环境下的独立性。 3. 数据操作的最小单位: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操作的最小单位是数据项。这与传统文件系统中的字节、记录或字符有所不同,数据项是构成数据库记录的基本单位,有利于数据库系统对数据的精确操作。 4.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库系统具有存储量大、存取速度快、数据共享和操作方便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数据库系统成为处理大量数据的理想选择,提供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便捷性。 5. 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采用了三级模式体系结构,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外模式描述了用户数据视图,概念模式描述了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而内模式则描述了数据的存储结构。这三级模式之间的映射解决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问题。 6. 数据库中的数据独立性:数据独立性指的是数据与应用程序之间的独立性,这有助于当数据结构或应用程序改变时,不影响到对方。 7. 结构化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结构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完整性约束。数据结构定义了数据的组织形式,数据操作定义了对数据的处理方式,而数据完整性约束确保了数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8. 数据操纵语言(DML)的功能:DML的基本功能包括插入新数据、数据库中数据的修改、删除以及数据的查询等操作。DML不包括描述数据库结构的功能。 9. 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数据库整体结构的定义与修改,以及数据库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的调整。 10. 数据库系统的优势:数据库系统相比文件系统具有更高的数据存储效率和更低的数据冗余,同时,数据库系统支持更高效的数据存取操作。 11. 当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主流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是当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主流数据模型,它以关系为基础,以表的形式组织和处理数据。 12. 文件管理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结构比较:文件管理系统中每个文件都有完整的体系结构,而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组织和管理则依赖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最核心的软件组件。 13.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目的: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计算机硬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人员组成,其目的和最重要的特点是数据共享,它使得不同用户能够对同一数据进行访问和操作。 14. 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结构与应用程序的关系: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结构和应用程序是相互独立的,任何一方的改变不会直接影响到对方,这一点是通过数据独立性实现的。 15.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包括结构化数据管理、高效的数据操作和维护、支持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保护数据安全和完整性等。 16. 数据库系统的优势:数据库系统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提供高效、安全、可靠的数据管理能力,支持复杂的数据查询和操作,并可以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和一致性维护。 17. 数据库系统的技术支持:数据库系统的技术支持主要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它是一个复杂的软件系统,提供了数据定义、数据操作、数据控制和数据维护的全部功能。 18. 数据库系统的人员组成:数据库系统的人员组成包括数据库管理员、系统分析员、应用程序员和专业用户等,他们各自负责不同的数据库任务和管理职责。 19. 数据库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数据库系统通过优化的数据存储结构和高效的数据访问方法,能够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效率。同时,数据库系统还具有完善的安全机制,可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0. 数据库系统的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系统也在不断进步,现在越来越多的数据库系统支持分布式架构、云存储和大数据处理,以适应不断增长的数据管理需求。
2025-06-19 00:20:05 74KB
1
Python Django 是一个强大的Web开发框架,它基于Python语言,旨在简化Web应用的构建过程,提供高效、可重用和“快乐”的开发体验。这个“python-Django期末大作业.zip”文件很可能包含了某位学生在学习Python Django课程时所做的作业和复习资料。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Python Django框架以及它涉及的一些关键知识点。 Python Django的核心概念是模型(Model)、视图(View)、模板(Template)和URL(URLconf),简称MVT模式。模型是数据库的抽象,用于定义数据结构和业务逻辑;视图负责处理用户请求并返回响应;模板则用于渲染HTML,提供了与后端代码解耦的界面设计方式;URLconf则是应用程序的路由系统,将HTTP请求映射到相应的视图函数。 1. **模型(Model)**:Django的ORM(对象关系映射)允许开发者用Python类来定义数据库表结构,无需编写SQL语句。模型类包含字段(如CharField、IntegerField等)和方法,定义了数据的存储和操作方式。 2. **视图(View)**:视图是应用程序的逻辑部分,它们接收HTTP请求,进行处理(可能包括查询数据库、调用其他服务等),然后返回HTTP响应。Django鼓励使用函数式视图和类视图,前者是简单的函数,后者是基于类的结构,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 3. **模板(Template)**:Django的模板语言(Django Templates)是一种声明式的HTML模板系统,用于动态生成HTML。它可以插入变量、控制结构(如if/else、for循环)和过滤器,使得开发者可以专注于页面布局,而不用关心如何生成HTML。 4. **URL配置(URLconf)**:URLconf定义了URL模式和视图函数之间的映射。通过这种方式,Django可以知道每个URL应该调用哪个视图来处理请求。URLconf通常在项目的urls.py文件中定义,可以嵌套和分层,以实现模块化的URL结构。 5. **表单(Form)**:Django的表单系统支持自定义数据验证,可以方便地创建HTML表单,处理用户输入,同时提供了数据绑定和验证功能。 6. **中间件(Middleware)**:中间件是Django中的一个特殊组件,可以在请求被视图处理前或响应被发送回客户端后执行自定义逻辑。它提供了一种全局改变Django行为的方式,比如日志记录、用户认证等。 7. **认证与授权**:Django自带了强大的用户认证系统,包括注册、登录、权限管理等功能。开发者可以轻松实现用户的身份验证和授权控制。 8. **静态文件和媒体文件**:Django区分了静态文件(如CSS、JavaScript)和媒体文件(用户上传的文件)。静态文件在开发阶段可以通过`collectstatic`命令统一管理,部署时由Web服务器处理;媒体文件则通常由Django处理,需要设置上传路径和访问策略。 9. **数据库管理**:Django提供了数据库迁移工具`manage.py migrate`,方便在开发过程中管理和同步数据库结构。 在这个“python-Django期末大作业.zip”文件中,"ljg_resource"可能包含了学习笔记、代码示例、项目文件或其他辅助资源。通过这些材料,学习者可以加深对Django的理解,实践常见的Web应用功能,如用户注册、登录、文章发布、评论系统等。通过完成这样的大作业,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还能提升实际开发技能,为将来构建复杂的Web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06-18 14:51:03 2KB Python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