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系统生成凭证,将凭证导出为.xml文件(转换程序见【用友U8凭证接口.xls】),通过用友U890系统的EAI数据交换导入导出文件功能,将.xml文件导入到U890财务系统,在U890中生成手工凭证。避免了手工在U890中输入凭证,从而节约大量时间。
2025-06-12 14:16:25 260KB 财务信息化
1
关于NVD CAPEC CWE CPE的信息安全知识图谱.zip
2025-06-12 08:24:40 7.86MB 网络安全
1
在处理图像编辑任务时,我们常常需要对大量图片进行快速处理,其中“批量图片中插入信息文字工具”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应用软件。它能够帮助用户在多张图片中快速、批量地加入文字信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此工具的适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制作带有版权声明的图片、为照片批量添加日期和地点、编辑带有水印的图片、制作在线广告素材等。 在使用此类工具时,用户可以自定义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和位置,以满足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功能需求。一些先进的工具甚至支持模板功能,用户可以保存自己设置好的文字样式,以便在后续操作中重复使用。此外,对于需要在多张图片上插入不同文字信息的情况,有些工具也提供了数据导入功能,例如可以使用Excel表格来批量导入不同图片对应的文字内容,极大程度上减少了重复劳动,提升了工作效率。 批量图片中插入信息文字工具的使用流程一般包括:首先上传需要处理的图片文件,然后选择或创建文字模板,接下来设置文字的具体属性,最后点击处理按钮,工具会自动对每张图片执行插入文字的操作。在完成所有图片处理后,用户可以下载经过编辑的图片,或者将它们直接分享到网络上。 这种工具的另一个优势是其跨平台特性,无论用户使用的是Windows系统还是Mac系统,甚至是Linux系统,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软件版本。在移动设备端,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应用也开始提供类似的功能,支持在手机或平板上对图片进行编辑。 当然,在使用批量图片中插入信息文字工具时,也需要考虑一些版权和隐私问题。如果图片内容受到版权保护,用户在添加信息之前需要获得相应的授权。此外,如果图片中包含他人的隐私信息,添加文字之前应确保不侵犯他人隐私权。在处理敏感信息时,尤其需要注意数据保护和隐私合规性。 批量图片中插入信息文字工具作为数字内容处理的一个重要辅助,极大地简化了批量图片编辑的过程,使得原本耗时耗力的工作变得简单高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该类工具的功能将更加丰富,操作将更加简便,用户也将从越来越智能的软件中获得更多便利。
2025-06-11 17:14:40 59.26MB
1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论和编码理论是现代通信系统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合肥工业大学的信息论与编码课程设计含代码可视化界面课设报告,涉及了这一领域的核心概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的机会。该课程设计不仅包含了理论分析,还结合了编程实践,通过可视化界面的设计,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信息的编码与传输过程。 信息论是由克劳德·香农于1948年提出的一套理论体系,它主要研究信息的量化、存储和通信等问题。该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信息熵的概念、信道容量、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以及噪声对通信过程的影响。在课程设计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这些理论,并通过具体的问题来实现对理论的应用。 编码理论则是在信息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研究领域,它关注如何将信息转换为适合在通信信道上传输的格式。这包括了各种编码方案的设计,如错误检测和纠正编码、数据压缩编码以及加密编码等。学生在课程设计中将学习和实践各种编码方法,并通过实际编码的实现来加深对编码原理的理解。 课设报告中可能会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信息熵的计算与理解:信息熵是衡量信息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描述了一个信息源的平均信息量。在报告中,学生需要展示如何计算信息熵,并解释其背后的物理含义。 2. 信道容量的概念及计算:信道容量是指在给定的噪声水平下,信道能够无误差传输的最大信息量。学生需要探讨信道容量的计算方法,包括香农公式等,并讨论信道容量与信息传输速率的关系。 3. 信源编码的应用:信源编码的目的是压缩数据,减少冗余信息,以提高传输效率。在课程设计报告中,学生需要应用如霍夫曼编码、算术编码等信源编码技术,进行数据压缩的实验。 4. 信道编码及纠错技术:为了抵御噪声和干扰对信息传输的影响,信道编码技术被引入。报告中将包含对编码和纠错算法的研究,如卷积编码、里德-所罗门编码等,并通过实验验证其纠错性能。 5. 可视化界面的设计与实现: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和数据解释的直观性,可视化界面的设计成为了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需要设计直观的用户界面来展示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以及信息传输的效率和质量。 6. 编程实践:在报告中,学生需要展示他们的编程技能,通过编写代码来实现上述的各种理论和算法。代码应当具有良好的结构,易于理解和维护,且能够正确实现预期的功能。 7. 测试与评估:完成编码和解码系统的实现后,学生还需要对系统进行测试,评估其性能,并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 通过完成这一课程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信息论和编码理论的理解,还能够锻炼实际应用这些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编写可视化界面的经历也将增强学生在软件开发方面的技能,为将来在工程或科研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学生可能还需考虑实际通信系统中的一些附加因素,如信号衰减、多径效应等对信息传输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设计中解决这些问题。 这份课程设计报告,既是对学生在信息论和编码领域知识掌握的检验,也是对他们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的综合考察。通过这样的课设,学生可以更好地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特别是在通信、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以及相关工程技术领域。
2025-06-11 09:05:29 437KB 课程设计报告
1
代码实现了爬取北京地区短租房信息,可以通过修改连接爬取其它地区的短租房信息
2025-06-11 07:55:57 2KB 爬虫
1
GA∕T 1483-2018 信息安全技术 网站监测产品安全技术要求 标 准 号: GA/T 1483-2018 发布单位: 公安部 起草单位: 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碁震(上海)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18-05-07 实施日期: 2018-05-07
1
内容概要:本文档展示了如何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和geemap库来分析和可视化尼日利亚拉各斯海岸线在2016年和2024年之间的变化。首先初始化Earth Engine并定义感兴趣区域(拉各斯海岸线)。接着定义了一个计算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的函数,用于区分水体和其他地物。通过加载和过滤Sentinel-2卫星图像,分别获取2016年和2024年的NDWI图像。然后应用阈值提取水体掩膜,并将这些掩膜叠加到地图上进行可视化,使用不同颜色表示两个年份的水体分布情况。最后,导出变化检测图像到Google Drive,以便进一步分析海岸侵蚀情况。 适合人群:具有基本地理信息系统(GIS)知识和Python编程经验的研究人员或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研究特定区域内的水体变化,如海岸线侵蚀或湖泊面积变化;②学习如何使用Google Earth Engine和geemap库处理遥感数据;③掌握基于NDWI的水体提取方法及其应用。 阅读建议:读者应熟悉Python编程语言以及遥感基础知识,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尝试运行代码片段并调整参数以加深理解。同时,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来补充对NDWI的理解。
2025-06-10 12:37:40 2KB Earth Engine 遥感影像处理 Python
1
地理信息国家标准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 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
2025-06-10 11:20:02 18.92MB 地理信息
1
数据库课程设计:长途汽车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长途汽车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长途汽车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长途汽车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长途汽车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长途汽车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长途汽车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长途汽车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长途汽车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长途汽车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长途汽车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长途汽车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长途汽车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长途汽车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长途汽车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长途汽车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长途汽车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长途汽车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长途汽车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长途汽车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长途汽车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长途汽车信息管理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长途汽车信息管理
2025-06-09 12:29:52 140KB
1
《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设备配置规范》旨在为XXXX的各个业务系统提供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指导,以提升系统网络设备的安全性。此规范主要针对网络路由器和交换机以及其三层处理模块,采用Cisco设备命令作为示例进行说明。以下将详细阐述配置标准中的各项要点。 1. **目的** 主要目的是确保网络设备的安全运行,防止未授权访问、攻击和信息泄露,通过规范化的配置管理,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保障业务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完整性。 2. **范围** 本规范覆盖了所有的网络路由器和交换机,特别是涉及三层处理模块的设备。它不仅适用于设备的初始配置,也适用于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3. **配置标准** - **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 **CDP (Cisco Discovery Protocol)**:应禁用CDP,以防止信息泄露和恶意利用。 - **TCP、UDP Small 服务**:关闭不必要的端口和服务,减少被利用的攻击面。 - **Finger服务**:因安全风险,应禁用该服务以防止个人信息暴露。 - **BOOTp服务**:在无必要的情况下,关闭BOOTp以避免设备被非法重新配置或攻击。 - **IP Source Routing**:禁用IP源路由以防止数据包被恶意操纵。 - **IP Directed Broadcast**:关闭IP定向广播以防止泛洪攻击和DoS攻击。 - **WINS和DNS服务**: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风险。 - **ARP-Proxy服务**:若无特定需求,应禁用ARP-Proxy,以防ARP欺骗和中间人攻击。 - **设置特权口令** 设备的管理员账户应设置强密码,定期更换,同时启用SSH或其他加密通信协议以增强远程管理的安全性。 - **登录要求** - **CON端口**:控制台(CON)端口应设置访问限制,例如仅允许特定的物理访问,并启用密码保护。 - **AUX端口**:辅助(AUX)端口同样需有严格的访问控制,如使用密码保护的远程访问。 除了上述配置标准外,还应考虑其他安全措施,如定期更新设备固件以修补安全漏洞,启用日志记录和监控,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来限制网络流量,以及使用安全的配置传输协议如TACACS+或RADIUS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同时,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和等保三级评审,确保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始终符合最新的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 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是保障整体网络环境安全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服务的严格管理,强化登录权限,以及持续的维护和审查,可以有效降低网络安全风险,为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坚实的基础。
2025-06-09 10:47:27 114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