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在Pytorch环境下实现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可学习小波变换方法。文中首先解释了小波变换的基本概念,包括离散小波变换(DWT)和连续小波变换(CWT),以及它们在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中的广泛应用。接着,重点讨论了如何将小波变换与深度学习相结合,在Pytorch框架下构建一个自适应优化算法框架。该框架能够在训练过程中自动从小波变换中学习到数据的最佳表示方式,并根据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文章还提供了一段简化的代码示例,演示了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实现这一方法。最后,作者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强调了这种方法在提高数据处理效率方面的巨大潜力。 适合人群:对深度学习和小波变换有一定了解的研究人员和技术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对复杂信号或图像数据进行高精度分析和处理的应用场景,如医学影像分析、音频处理、地震数据分析等。目标是通过结合深度学习和小波变换的优势,提升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上的探讨,还给出了具体的实现代码,有助于读者快速上手并在实践中验证所学内容。
2025-10-22 15:11:43 410KB
1
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热管理的关键技术和仿真流程。首先阐述了电池包热管理的基础知识,包括电芯发热机理和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接着重点讲述了基于StarCCM+软件的共轭传热仿真过程,涵盖三维数模的几何清理、面网格和体网格的生成、不同域耦合面的设置及关键传热系数的配置。最后讨论了学习模型的搭建,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边界条件的设定,旨在为电池包热管理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适合人群: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研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关注电池包热管理和仿真分析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电池包热管理机制及其仿真实现的研发团队,目标是提高电池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优化热管理设计。 其他说明:文中还提供了关于如何测量电芯自然对流换热系数的方法,以及电芯发热功率、OCV、DEDT的精确计算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仿真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2025-10-22 13:51:53 2.11MB
1
starccm+电池包热管理-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共轭传热仿真-电池包热管理 可学习模型如何搭建,几何清理网格划分,学习重要分析参数如何设置。 内容: 0.电池包热管理基础知识讲解,电芯发热机理,电池热管理系统介绍等 1:三维数模的几何清理,电芯,导热硅胶,铜排,端板,busbar,水冷板的提取(几何拓扑关系调整),为面网格划分做准备 2.设置合适的网格尺寸,进行面网格划分 3.体网格生成:设置边界层网格、拉伸层网格、管壁薄层网格、多面体网格 4.设置不同域耦合面interface(电芯与冷板、电芯与导热硅胶、管道流体域与管道固体域、导热硅胶固体域与冷板固体域等) 5.关键传热系数的设置如接触热阻,导热率等。 (赠送实验室测电芯自然对流换热系数方法的说明ppt) 6.计算参数设置(瞬态与稳态分析对电池包仿真的适用性等) 物理模型选择,求解器参数设定。 7. 根据实际控制策略,计算电池不同工况的发热量参数 电芯发热功率,OCV,DEDT的精确计算方法 8.基于不同整车行驶工况,如爬坡、低速行驶,电池包温度场后处理分析 9.电池包热失控及热蔓延过程仿真分析 10.有一份电池包热管理仿真的核心
2025-10-22 13:46:34 487KB
1
猫狗分类图片 anomaly_data.csv apple_detect.ipynb chip_test.csv cnn.ipynb data.csv data_class_processed.csv data_class_raw.csv data_new.csv data_single.csv dog_test.jpg examdata.csv excel1.xlsx improve.ipynb iris.ipynb iris_data.csv kmeans.ipynb kmeans_data.csv logistic.ipynb LSTM_text.txt mlp.ipynb MLP_test_data.csv MLP_test_data.xlsx model1.m rnn.ipynb sport.ipynb T-R-test.csv T-R-train.csv test1.ipynb transfer_data.csv transfer_data.ipynb transfer_data2.csv Untitled.ipynb usa_house_predict.ipynb usa_housing_price.csv zgpa_predict_test.csv zgpa_test.csv zgpa_train.csv 寻找普通苹果与其他苹果.ipynb 迁移学习 二次函数拟合.ipynb
2025-10-22 13:34:07 149.93MB
1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进的U-Net神经网络架构——UNetWithInceptionCBAM。该模型融合了Inception模块和CBAM(通道注意力机制和空间注意力机制),增强了对图像特征的捕捉能力。具体来说,Inception模块通过多尺度卷积提取不同尺度的特征,而CBAM则通过对通道和空间维度进行加权,突出重要特征并抑制不重要的特征。网络由编码器(下采样路径)和解码器(上采样路径)组成,每个阶段都包含了DoubleConv或InceptionModule,并应用CBAM进行特征增强。最终通过OutConv输出预测结果。; 适合人群:具备深度学习基础知识,尤其是熟悉PyTorch框架和卷积神经网络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医学影像分割任务,如CT、MRI等图像的病变区域检测;②遥感图像处理,如土地覆盖分类、目标检测等;③自然图像分割,如自动驾驶中的道路分割、行人检测等。; 阅读建议:本文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实现,建议读者在理解U-Net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逐步研究Inception模块和CBAM的作用,结合实际数据集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组件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同时,可以尝试调整参数(如reduction_ratio、kernel_size等),以优化模型效果。
2025-10-22 12:36:03 7KB PyTorch UNet CBAM 深度学习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四开关Buck-Boost双向升降压数字电源的学习工程,涵盖11个具体项目,基于STM32F334开发板进行实践。主要内容包括PID控制算法、环路学习技术、恒压恒流控制以及零极点匹配控制算法的应用。文中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和技术细节,如开关状态管理、Type3补偿器实现、恒压恒流模式切换、在线参数辨识和陷波滤波器设计等。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嵌入式开发经验的工程师,特别是对电力电子和控制系统感兴趣的开发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理解并实践数字电源控制技术的工程师,目标是掌握四开关Buck-Boost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池充放电、新能源系统中的应用。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附有丰富的代码实例和调试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2025-10-22 10:41:33 893KB
1
**Python-PyTorch实现的fasterRCNN目标检测框架**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目标检测是关键任务之一,它旨在定位图像中的特定对象并识别它们。faster R-CNN(快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高效的目标检测算法,由Ross Girshick等人于2015年提出。这个算法在前一代的R-CNN(区域卷积神经网络)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引入了区域提议网络(Region Proposal Network,简称RPN),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同时保持了较高的检测精度。 PyTorch是一个流行的深度学习框架,以其灵活性和易用性而受到广大开发者欢迎。利用PyTorch实现faster R-CNN,可以方便地进行模型训练、调整和优化。"ruotianluo-pytorch-faster-rcnn-7fd5263"这个压缩包可能包含了由Roottian Luo编写的开源实现,用于在PyTorch中构建faster R-CNN模型。 在faster R-CNN中,主要包含以下组件: 1. **基础网络(Base Network)**:通常使用预训练的CNN,如VGG16或ResNet,提取图像的特征。这些网络在ImageNet数据集上进行了预训练,以捕获通用的视觉特征。 2. **区域提议网络(Region Proposal Network, RPN)**:RPN在基础网络的特征图上滑动,生成一系列可能包含目标的候选区域(Regions of Interest, RoIs)。RPN通过两个分支进行训练,一个用于分类(背景或前景),另一个用于回归边界框。 3. **RoI池化层(RoI Pooling Layer)**:将不同大小的RoIs转换为固定大小的特征向量,以便后续全连接层处理。 4. **分类和回归分支(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Branches)**:对每个RoI进行分类,判断其是否包含某个类别的物体,并进行边界框的微调。 5. **损失函数(Loss Function)**:通常包括分类损失和回归损失,用于指导模型的训练。 在使用PyTorch实现faster R-CNN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步骤: - **数据预处理**:图像需要进行归一化和尺寸调整,以适应网络输入要求。 - **模型构建**:构建基础网络、RPN以及分类和回归分支,设置超参数。 - **训练过程**:分阶段训练,首先训练RPN,然后联合训练RPN和分类回归分支。 - **推理和评估**:使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目标检测,计算平均精度(mAP)等指标评估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可以考虑以下优化策略: - **多尺度训练**:在不同尺度下训练图像,以增强模型对尺度变化的鲁棒性。 - **数据增强**:随机翻转、裁剪等方式增加训练样本多样性。 - **Anchor大小和比例**:调整RPN的 Anchor大小和比例,以更好地匹配不同形状的目标。 - **Batch Normalization**:使用批量归一化加速收敛和提高模型稳定性。 "ruotianluo-pytorch-faster-rcnn-7fd5263"项目可能提供了完整的代码结构、配置文件、训练脚本和模型权重,使得用户可以直接运行或者作为参考进行二次开发。通过这个开源实现,开发者可以深入理解faster R-CNN的工作原理,同时也能应用于实际项目中解决目标检测问题。
2025-10-20 23:25:51 6.53MB Python开发-机器学习
1
数据集是一个开放获取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数据集,专为基于图像的深度学习方法而设计。该数据集包含超过2000张高分辨率的OCT图像,涵盖了多种眼部疾病和病理条件,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糖尿病黄斑水肿(DME)、视网膜动脉阻塞(RAO)、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视网膜前膜(ERM)和玻璃体黄斑界面疾病(VID)等。这些图像通过Optovue Avanti RTVue XR设备采集,采用动态扫描长度和图像分辨率的光栅扫描协议,以黄斑为中心,能够清晰显示视网膜各层、后玻璃体和脉络膜血管的结构。OCTDL数据集的主要特点是其全面的标注和高质量的图像。每张图像均由经验丰富的视网膜专家进行解读和分类,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数据集被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比例为60:10:20,以支持深度学习模型的开发和验证。此外,OCTDL还提供了详细的CSV文件,用于将疾病与相应的病理条件关联起来,便于与其他数据集(如OCTID和Kermany数据集)结合使用。在技术验证方面,OCTDL数据集已用于测试VGG16和ResNet50两种经典深度学习架构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数据集在疾病分类任务中表现良好,其中AMD的分类准确率最高,达到96.3%,而RVO的准确率相对较低,为63.3%OCTDL数据集的发布旨在推动自动处理和早期疾病检测技术的发展,为医学成像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资源。
2025-10-20 22:36:56 380.1MB 机器学习 计算机视觉 图像处理
1
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其通过多层神经网络来学习数据的抽象表示,从而实现对数据的理解和预测。这种技术已经在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包括神经网络,这是一种模仿生物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计算模型,由大量简单处理单元(神经元)相互连接构成。每个神经元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信号,进行加权求和,并通过激活函数进行非线性变换,输出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包括输入层、隐藏层和输出层。输入层用于接收数据,隐藏层用于对数据进行抽象表示,输出层用于输出预测结果。其中,激活函数是神经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引入非线性因素,使得神经网络能够学习更复杂的模式。常用的激活函数包括Sigmoid函数、ReLU函数等。 反向传播算法是训练神经网络的重要算法,它通过计算损失函数对每个参数的偏导数,并沿着梯度下降的方向更新参数,从而最小化损失函数。而梯度下降法是一种常用的优化算法,通过不断迭代,沿着损失函数的梯度下降方向,寻找最优解。 深度学习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1950年代人工神经网络概念的提出,1980年代反向传播算法的出现,2000年代深度学习的兴起,以及2010年代深度学习的快速发展。 卷积神经网络(CNN)是一种专门用于处理图像数据的深度学习模型。它通过卷积操作来提取图像的特征,并在池化层进行特征降维,最终进行分类或回归预测。卷积层使用一个小的卷积核在图像上滑动,并计算每个位置的卷积结果,从而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 在深度学习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梯度消失问题是指在深层神经网络中,随着网络层数的增加,梯度信息在反向传播过程中逐渐减小,导致网络难以学习。另外,合适的权重初始化策略可以有效缓解梯度消失问题。 深度学习模型的性能通常需要通过损失函数来衡量,常用的损失函数包括均方误差(MSE)、交叉熵损失等。选择合适的损失函数取决于具体任务和数据分布。 深度学习是一门强大的技术,它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超越传统机器学习的性能。然而,深度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解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深度学习技术。
2025-10-20 21:45:29 3.73MB
1
**Python与Dlib库的深度解析** Python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高级编程语言,因其简洁的语法和丰富的库支持而在数据科学、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备受青睐。其中,Dlib是一个功能强大的C++工具包,同时提供了Python接口,使得在Python中使用Dlib变得非常便捷。这个压缩包"python3.12对应的dlib-19.24.99-cp312-cp312-win_amd64"是专门为Python 3.12版本设计的,包含了Dlib库的预编译版本,适用于64位的Windows操作系统。 Dlib库由戴维·马库斯(Davis King)开发,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机器学习算法**:Dlib包含了各种机器学习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神经网络等,为开发者提供了构建复杂模型的工具。 2. **计算机视觉**:Dlib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人脸识别、物体检测、图像对齐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它的面部识别算法,它基于一种称为“高维特征直方图”(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s, HOG)的方法,可以实现高效且准
2025-10-20 20:09:39 2.73MB python 编程语言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