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信道的空时频特性是决定智能天线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基于3GPP-SCM模型,从理论上对智能天线系统的信道进行了建模,针对3种通信场景,利用数值仿真研究了其空时频相关特性,及对应的波数谱、多普勒功率谱、功率时延谱,对该模型的衰落深度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SCM信道模型能反映智能天线系统空间信道的每次实现的变化特性,且可用于链路级和系统级仿真。
2021-10-30 17:07:48 2.36MB 自然科学 论文
1
二、抛物面天线口面场分布和方向性 1、口面场分布 抛物面天线口面场分布情况,直接决定着整个抛物面天线辐射场的方向性。而口面场分布情况又由照射器、反射面共同来决定。对于实际使用的长焦距抛物面天线,不管采用振子型照射器,还是喇叭天线照射器,造成抛物面天线口面场分布都具有图6-6-3所示的分布特征。
2021-10-30 14:36:45 251KB 抛物面天线
1
文中研究相邻微带贴片天线的耦合消除方法,思路是通过在两个天线之间设计一种耦合结构使场能够通过该耦合结构从一个天线耦合到另一个天线,并使之与两天线之间的直接耦合场形成对消,从而实现两个天线之间总的场耦合的减小甚至消除。本文以同轴线底部馈电的两个微带贴片天线为例,在两天线之间增加一块类似挡板的电路板,并将其设计为一种对称T型金属条带结构。计算结果表明该结构能够有效消除两个天线之间的耦合,在-10 dB匹配带宽(80 MHz)下隔离度可以达到41 dB。
2021-10-28 22:15:40 1.72MB 微带天线; 耦合; 隔离度; 去耦方法
1
1、天线去耦网络的意义大多数无线系统天线单元的都尽可能的松散排布,其相互之间的间隔足够大,因此天线间的互耦效应较弱。但是在手机等移动终端,由于空间狭窄,天线单元之间间距很小,从而会产生强烈的电磁耦合。研究表明,当天线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信号波长的一半时,接收天线上所收到的信号已经明显受到互耦效应的影响了。当天线单元之间的间距继续减小,这种现象就会变得更加明显,从而严重影响无线系统的接收性能。因此,一个空间狭窄的无线系统,在其天线设计过程中就必须考虑尽可能好的处理天线间的互耦。在工程中,一般用隔离度表征天线间的互耦效应,在wifi频段的天线设计中,通常要求天线隔离度大于15dB。解决天线互耦问题的
2021-10-28 22:14:59 152KB 基于HFSS天线去耦仿真的设计
1
通过相邻天线之间的相互耦合进行大规模MIMO系统的互易性校准
2021-10-28 22:11:51 211KB 研究论文
1
天线基础理论和5G天线介绍:天线原理及指标,天线指标参数;5G天馈系统架构探讨,5G时代天线工程应用方面的挑战。
2021-10-28 14:54:48 5.34MB 天线,5G
1
用于VHF和UHV频率范围的周期对数天线设计程序。 程序操作: https://youtu.be/UgPA1TDpH7Q
2021-10-28 10:47:47 47KB matlab
1
5G网络通信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MIMO 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是下一代移动蜂窝网通信—5G中提高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的关键技术。它最早由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人员提出,研究发现,当小区的基站天线数目趋于无穷时,加性高斯白噪声和瑞利衰落等负面影响全都可以忽略不计,数据传输速率能得到极大提高。 在大规模MIMO系统中,基站配置大量的天线数目通常有几十、几百甚至几千根,是现有MIMO系统天线数目的1~2个数量级以上,而基站所服务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数目远少于基站天线数目;基站利用同一个时频资源同时服务若干个UE,充分发掘系统的空间自由度。从而增强了基站同时接收和发送多路不同信号的能力,大大提高了频谱利用率、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021-10-27 19:02:11 148KB 5G网络通信大规模天线阵列Mas
蓝牙天线封装Altium版本,可直接使用。如果有问题可联系邮箱273380647@qq.com
2021-10-27 17:14:46 5KB 02
1
宽带差分馈电双极化平面天线
2021-10-26 20:48:34 2.52MB 研究论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