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国产7044芯片的功能、寄存器配置及SPI通信协议。该芯片具有24位寄存器,通过SPI接口的三个引脚(SLEN、SDATA、SCLK)进行控制。寄存器包括1位读/写命令、2位多字节字段、13位地址字段和8位数据字段。文档描述了典型的读写周期步骤,从主机发送命令到从机响应并执行操作。此外,还详细列出了配置PLL1和PLL2的具体步骤,包括预分频、分频比、参考源选择等。PLL1用于产生122.88MHz频率作为PLL2的输入,PLL2则负责将该频率倍频至2.1GHz~3.5GHz范围内。文档最后提供了详细的寄存器配置代码,涵盖软复位、输入输出配置、延迟调节及输出驱动模式选择等内容。 该芯片应用到FMC-705(4通道全国产 AD采集,每个通道采样率1Gsps或1.25Gsps,分辨率为14bit)
2025-11-07 12:47:53 3.88MB SPI通信 时钟管理 寄存器设置
1
包含实验logisim运算器实验的电路
2025-10-29 00:50:17 182KB
1
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 1. 中介者模式概述 1.1 定义 1.2 基本思想 2. 中介者模式的结构 3. 中介者模式的UML类图 4. 中介者模式的工作原理 5. Java实现示例 5.1 基本实现示例 5.2 飞机空中交通控制示例 5.3 GUI应用中的中介者模式 6. 中介者模式的优缺点 6.1 优点 6.2 缺点 7. 中介者模式的适用场景 8. 中介者模式在框架中的应用 8.1 Java Swing中的应用 8.2 Spring框架中的应用 9. 中介者模式与其他设计模式的区别与联系 9.1 中介者模式与观察者模式 9.2 中介者模式与外观模式 9.3 中介者模式与命令模式 10. 实战案例: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11. 总结
2025-10-23 12:05:09 33KB 设计模式
1
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技术SVPWM详解:五段式与七段式工作原理、实现过程及模块化搭建指南,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技术SVPWM:五段式与七段式工作原理、实现过程详解及模块化搭建、C集成实现指南,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技术SVPWM 五段式、七段式SVPWM工作原理和实现过程辅导。 有模块化搭建、代码实现和C集成的SVPWM模块模型实现。 提供对应的参考文献; ,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技术SVPWM; 五段式SVPWM工作原理; 七段式SVPWM工作原理; SVPWM实现过程; 模块化搭建SVPWM模块模型; 代码实现SVPWM模块模型; C集成SVPWM模块模型; 参考文献。,空间电压矢量脉宽调制技术详解:五七段式SVPWM工作原理及实现
2025-10-22 19:37:16 1.42MB
1
恒流源电路是一种重要的电子电路,它能保持输出电流的恒定,不随负载或电源电压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特性在许多电子设备中都极为关键,例如在模拟电路设计、LED驱动器、电源管理以及传感器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下面将详细阐述恒流源的工作原理和几种常见的实现方式。 基本电流镜结构是恒流源的基础,它基于电流复制的原理。当两个工艺参数相同的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在饱和区工作时,如果它们的栅源电压相同,那么它们的漏极电流也会相等。然而,由于沟道调制效应,当漏源电压VDS不一致时,即使栅源电压相同,电流也会不同。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调整MOSFET的宽长比来设计出与参考电流成比例的输出电流,这就是比例电流镜的工作原理。但这种方法无法提供真正的恒流源,因为VDS2的变化会影响输出电流Io。 为了改善电流镜的恒流特性,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尽量减少或消除M2的沟道调制效应,可以通过增加M2的沟道长度来提高输出阻抗;二是设置VDS2等于VDS1,使得Io只与M1和M2的宽长比有关,从而实现更好的恒流特性。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在小特征尺寸的CMOS工艺中,通常会采用第二种方法来设计恒流源电路。 威尔逊电流源是另一种改进的恒流源结构,它利用负反馈来提高输出阻抗,以增强恒流特性。在这个电路中,通过M3形成负反馈,使得VDS1>VGS1,保证M1始终工作在饱和区。由于VDS2和VDS1之间的关系,输出电流Io与参考电流IR不仅与M1、M2的尺寸有关,还取决于VGS2和VGS3的值。通过交流小信号等效电路分析,可以计算出电路的输出阻抗,进一步优化恒流特性。威尔逊电流源的优点是只需要三个MOS管,结构相对简洁,同时适用于亚阈值区。 然而,即使是威尔逊电流源,其M3和M2的漏源电压仍然不相等,因此有一种改进型的威尔逊电流源,引入了二极管连接的MOS管M4。通过设定VGS3=VGS4,可以使VDS1=VDS2,从而消除沟道调制效应,提高恒流精度。这种结构只需要四个MOS管,适合于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应用。 共源共栅电流源是一种高输出阻抗的恒流源,其特点是使用共源共栅结构来确保VDS2=VDS1,从而改善恒流特性。通过适当选择M3和M4的尺寸,使得VGS3=VGS4,这样整个电路就能实现恒定的输出电流。这种结构在需要高精度和高输出阻抗的场合非常有用。 总结起来,恒流源电路的设计和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MOSFET的沟道调制效应、负反馈机制以及电路的尺寸匹配。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设计出各种具有不同特性的恒流源,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2025-10-08 17:07:27 503KB 恒流源电路
1
###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历史与发展 可编程控制器(PLC)的诞生可追溯至1969年,由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根据美国通用汽车公司(GE)的需求研制成功。当时,通用汽车公司面临着生产线频繁更替、生产工艺多变,需要一种新型工业控制器以降低生产成本、缩短设计与更换周期。在这样的背景下,PLC作为一种结合了继电器和计算机优点的新控制器应运而生。 ### PLC的工作原理与控制功能 PLC的核心设计理念在于利用计算机的可编程性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直观性。一方面,继电器控制系统虽然简单易懂、成本低廉,但存在体积大、可靠性低、接线复杂且适应性差等问题。另一方面,计算机虽然功能强大、灵活通用,却面临编程难度大、不易被普通人掌握的挑战。PLC采用了面向控制过程、面向问题的编程方式,例如梯形图,使得即使不懂计算机的人也能迅速学会使用。 PLC的基本控制原理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机启动和停止的例子来说明。例如,当按下启动按钮SB1,电机M1开始运转,经过预设的延时(如10秒)后,电机M2随之启动;当按下停止按钮SB2时,两台电机同时停止运转。这一过程在PLC中通过输入继电器、时间继电器及输出继电器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 PLC的等效电路图 在PLC的等效电路图中,可见到输入继电器、输出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关键组成部分。以启动按钮SB1为例,它通过控制输入继电器00000的线圈通电,实现电机M1的启动,同时通过输出继电器01000的自锁功能保持电路闭合。而时间继电器TIM000的延时闭合功能,则控制着第二台电机M2的启动。 ### PLC与传统继电器控制的比较 尽管PLC与继电器控制在输入输出形式及控制功能上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在结构、工作原理上存在本质的区别。PLC中的软继电器由存储器中的触发器表示,没有磨损现象,而传统硬继电器则有固定的物理触点,容易磨损。工作方式上,继电器控制线路中继电器是同时吸合的,而PLC则是周期性扫描。触点数量上,硬继电器的触点有限,PLC中的软继电器触点数量理论上可以无限多,因为它是通过存储器状态(电平)的使用来实现的。 ### PLC的定义 在1984年,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对可编程控制器(PC)给出了正式定义,即PC是一个数字式的电子装置,其利用了可编程技术进行工业控制。这一定义标志着PLC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被正式确认,并开始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PLC的应用前景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发展,PLC技术也在不断进步。PLC不仅在传统的工业控制领域内得到广泛应用,而且随着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到来,PLC正变得越来越智能化、网络化和模块化。PLC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它将继续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生产灵活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25 10:04:25 4.5MB
1
**PLC工作原理及其构成** PLC,全称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工业自动化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设备,主要用于控制工业过程中的设备和系统。其工作原理和构成是理解PLC功能和应用的基础。 **2.1 PLC的组成** 1. **CPU模块**:CPU是PLC的核心,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它负责接收并存储用户程序,检查编程错误,执行系统诊断,解释并运行用户程序,同时处理通信和外设交互。 2. **存储器**:PLC的存储器分为三类:系统程序存储器(固化在ROM中,存储系统程序),用户程序存储器(RAM,存储用户应用,由备用电池保存),以及工作数据存储器(存储运行时的状态和数值数据)。 3. **I/O模块**:输入/输出接口是PLC与外界交互的关键。输入模块接收开关量和模拟量信号,如按钮、传感器等;输出模块则驱动执行元件,如接触器、电磁阀等,分为开关量和模拟量输出。 4. **编程器**:编程器用于编写、编辑和调试用户程序,分为简易编程器和图形编程器,现代更常见的是使用计算机辅助编程,借助PLC编程软件提高效率。 5. **电源模块**:PLC内部包含开关式稳压电源,将外部电源转换为内部所需的直流电源,并配备锂电池作为后备电源,防止数据丢失。 **2.1.6 PLC的分类** 1. **按硬件结构**:整体式(CPU、I/O和电源集成在一起,适用于小型PLC)、模块式(灵活组合,适于大中型PLC)、叠装式(结合整体式和模块式优点,易于扩展)。 2. **按I/O点数**:小型(≤256点)、中型(256~2048点)、大型(>2048点)。 3. **按功能**:低档(基础控制功能)、中档(更多高级功能)、高档(复杂控制和通讯能力)。 **2.2 PLC的工作原理** PLC有两种主要工作状态:运行(RUN)和停止(STOP)。在运行状态,PLC不断重复执行用户程序以响应输入信号变化,确保输出及时更新。在停止状态,PLC不执行用户程序,通常用于程序的编写、调试或系统维护。 PLC通过其组成部件的协同工作,实现了对工业过程的高效控制,其灵活性和可靠性使其成为现代工业自动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解PLC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对于设计、配置和维护PLC控制系统至关重要。
2025-09-25 09:52:51 259KB PLC工作原理
1
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加速度计是一种微小的传感器,它能够检测和测量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线性加速度。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安全系统、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和医疗设备等多个领域。下面将详细介绍MEMS加速度计的工作原理。 1. **微机械结构**: MEMS加速度计的核心是微米级别的微型机械结构,这些结构通常由硅片通过精密的微加工工艺制成。主要包括质量块、固定悬臂梁和敏感电容。质量块是感知加速度的主体,悬臂梁则连接质量块与基座,电容用于检测质量块的位置变化。 2. **工作原理**: 当设备受到加速度时,质量块会因为惯性而相对于固定部分移动。这个移动会改变敏感电容的间距,进而改变电容的电荷分布。电容的变化可以被转化为电信号,进一步通过模数转换器(ADC)转变为数字信号,最终由微控制器处理并输出加速度值。 3. **电容模式检测**: 在MEMS加速度计中,主要有两种电容检测方式:单电容模式和差分电容模式。单电容模式下,质量块与一个固定的电极构成电容,加速度变化导致电容距离变化;差分电容模式则有两对电容,质量块同时改变两个电容的间距,通过比较两者的差异来获取更准确的加速度信息。 4. **动态和静态响应**: MEMS加速度计的设计可以区分动态响应和静态响应。动态响应主要用于测量瞬时加速度,如振动和冲击;静态响应则是对持续加速度的测量,如重力加速度。 5. **温度补偿**: 由于硅材料的热膨胀系数,MEMS加速度计的性能会受到温度影响。为了提高精度,设计中通常会加入温度传感器,并通过算法进行温度补偿,确保在不同温度下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6. **灵敏度和分辨率**: 灵敏度是加速度计对加速度变化的反应程度,通常以mV/g或g/LSB表示。分辨率是指加速度计能检测到的最小加速度变化,与ADC的位数和噪声水平有关。 7. **低功耗设计**: 为了适应便携式设备的需求,许多MEMS加速度计采用低功耗设计,例如通过休眠模式、电源管理策略和优化的电路设计来减少能量消耗。 8. **封装与可靠性**: 为确保MEMS加速度计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它们通常被封装在防尘、防水和抗冲击的封装体内,有时还会使用特殊的涂层以防止腐蚀。 9. **应用实例**: - 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MEMS加速度计用于屏幕自动旋转、运动感应游戏和健康跟踪。 - 汽车安全系统如气囊部署和电子稳定性控制也依赖于MEMS加速度计。 - 工业领域中,它们用于振动监测和设备故障预测。 - 在航空航天领域,MEMS加速度计用于姿态控制和导航系统。 MEMS加速度计通过巧妙的微机械设计和电容检测机制,实现了对微小加速度变化的精确测量,其小巧、低成本和高性能的特性使其在现代科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通过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2025-09-15 16:35:38 149KB mems 加速度计 工作原理
1
内容概要:AD9176是一款高性能、双通道16位数模转换器(DAC),支持高达12.6 GSPS的DAC采样速率,专为单频段和多频段直接射频(RF)无线应用设计。该器件具备8通道15.4 Gbps JESD204B数据输入端口,支持多频段无线应用,每个RF DAC有三个可旁路的复数数据输入通道,支持3.08 GSPS复数输入速率,具备高性能片上DAC时钟乘法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功能。AD9176还支持多芯片同步、灵活的NCO配置和低噪声PLL时钟乘法器。此外,它提供多种配置选项,如超宽数据速率模式、子类0和子类1的JESD204B同步、PRBS误码测试模式以及传输层测试。DAC输出支持直流耦合操作,并提供多种配置以优化性能和可靠性。 AD9176应用在FMC-702、FMC-704、FMC-707上
2025-09-09 22:20:25 1.39MB JESD204B
1
目前随着手机配备的锂离子电池容量越来越大,人们希望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给自己的手机充得足够的电量,以满足自己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例如,华为P9配备3000mAH小时的锂离子电池,如果期望在一小时内把电池接近充满,则需要充电电流在3A以上。为了实现这么大电流的充电,使用开关式充电管理芯片(下面简称快充芯片)是一个很好的方案,这也是业界目前共同的选择。本文假设大家对DCDC的工作原理已有基本的了解,主要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应用在手机上的快充芯片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同时也会简要介绍其他正在涌现的充电技术。   一。 手机的四个充电环节      图1 手机的四个
2025-09-03 10:39:17 291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