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档提供了一个用于股票技术分析的获利标签指标副图指标代码。该代码主要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获利比例计算、市场趋势分析、买卖区间判断以及强势波段识别。通过计算当前价格的获利比例,并与前一日进行对比,使用不同颜色的线条表示不同的获利水平。同时,利用移动平均线(MA)来评估市场趋势,通过比较短期和长期均线的变化率,用彩色线条展示市场的涨跌情况。此外,还定义了买卖线,当买线高于卖线时显示蓝色,反之则为绿色。最后,通过一系列复杂公式计算出“紫色强势波段”,以判断当前是否处于强势市场。; 适合人群:对股票交易和技术分析有一定了解的投资者或分析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投资者直观地了解股票的获利情况;②辅助判断市场趋势,识别买卖时机;③通过技术指标分析,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其他说明:此代码适用于支持同花顺或其他兼容技术分析软件平台,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调整参数设置,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
2025-08-03 13:28:17 2KB 股票分析 技术指标 市场趋势
1
MATLAB Simulink模型:三相逆变器双闭环控制,PR控制与比例控制结合,设计报告与仿真模型详解,MATLAB Simulink模型:三相逆变器双闭环控制,PR控制与比例控制结合,设计报告与仿真模型详解,三相逆变器双闭环控制MATLAB Simulink模型,外环采用PR控制,内环采用比例控制。 包含仿真模型,参考文献及设计报告,设计报告中总结了逆变器的建模和PR控制的原理,推荐初学者参考。 参数整定采用matlab的.m文件。 ,核心关键词:三相逆变器;双闭环控制;MATLAB Simulink模型;PR控制;比例控制;仿真模型;参考文献;设计报告;参数整定;.m文件。,三相逆变器双闭环控制:PR与比例控制MATLAB Simulink模型设计报告与仿真
2025-08-01 10:48:47 637KB sass
1
3DMax相机比例插件是3DMax软件中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它主要用于帮助用户更精确地控制和调整场景中的摄像机视角和比例。在3D建模和动画制作中,摄像机的设置和控制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最终渲染出来的视觉效果。3DMax相机比例插件可以提供更加直观和细腻的调节方式,使得设计师能够更好地模拟真实世界的摄影机行为,创造出更加逼真的视角。 我们来了解一下3DMax的基本相机操作。在3DMax中,有多种类型的相机可供选择,如目标相机(Target Camera)和自由相机(Free Camera)。目标相机有一个固定的观察目标,而自由相机则允许无约束的视角移动。通过使用相机比例插件,用户可以微调这些相机的焦距、视场角、距离等参数,从而获得理想的视角比例。 插件的核心功能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 **比例控制**:此插件可能提供了直观的比例滑块或输入框,允许用户精确地调整相机的缩放比例。这在创建远近景别时特别有用,可以快速调整近景物体的细节和远景的开阔感。 2. **实时预览**:在调整相机比例时,插件可能会提供实时预览功能,让用户能够在调整过程中立即看到场景的变化,从而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效果。 3. **摄影机模拟**:插件可能包含模拟不同镜头焦距的功能,模拟真实世界中各种摄影机镜头的效果,如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帮助用户创造出电影级别的视觉效果。 4. **辅助工具**:除了基本的相机比例控制,插件可能还包含了辅助线、网格和平面投影等工具,帮助用户更准确地对齐和定位相机。 5. **快捷键和自定义设置**: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插件可能允许用户自定义快捷键,将常用的相机比例设置保存为预设,方便在多个项目间快速切换。 6. **兼容性和版本支持**:确保插件与当前3DMax版本兼容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如果描述中提到的插件名为“相机比例.mse”,那么它可能是3DMax的一种脚本或插件格式,需要在3DMax环境中运行。 7. **教程和文档**:对于初学者来说,插件附带的教程和详细说明文档可以帮助他们更快上手并充分利用这个工具。 8. **社区支持**:有时候,插件的成功在于其背后的社区。用户可以通过论坛、问答网站或官方渠道与其他3DMax用户交流,共享技巧和解决遇到的问题。 3DMax相机比例插件是提高3D建模和动画制作效率、提升作品质量的重要工具。它使得用户能够更精确地控制场景的视觉呈现,适应各种设计需求,无论是创造宏大景观还是捕捉微妙的细节。对于专业设计师和爱好者而言,这类插件无疑能丰富他们的创作手段,拓展3DMax的潜力。
2025-07-02 14:25:34 16KB 3dmax 3dmax插件
1
在VB(Visual Basic)编程环境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打印任务,特别是对于用户界面(UI)的窗体。"按比例缩放打印窗体"是指在打印窗体时,确保其在纸上显示的比例与在屏幕上看到的一致,避免因比例不一致导致的打印失真。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实现这一功能,尤其是进行横向打印。 我们需要了解VB中的打印机制。VB提供PrintForm控件或使用Graphics对象来实现打印功能。PrintForm控件简单易用,但功能相对有限;而Graphics对象则允许更高级的控制,包括缩放和布局调整。 1. **缩放原理**:缩放是通过调整打印的宽度和高度比例来实现的。在VB中,我们可以计算出屏幕尺寸和纸张尺寸的比例,然后应用这个比例到窗体的每个元素上,确保它们在打印时保持原有的视觉比例。 2. **设置比例**:在VB代码中,可以定义两个变量分别表示屏幕分辨率和纸张尺寸的比例,如: ```vb Dim screenScale As Double = screen.Width / form.Width '屏幕宽度与窗体宽度比例 Dim paperScale As Double = paperWidth / form.Width '纸张宽度与窗体宽度比例 ``` 然后,选择最小的比例以保证内容不被截断: ```vb Dim scaleFactor As Double = Math.Min(screenScale, paperScale) ``` 3. **打印逻辑**:使用Graphics对象,我们可以绘制窗体上的每一个控件,并应用缩放因子。例如,对于一个Label控件,我们需要获取它的位置和大小,然后乘以缩放因子: ```vb Dim labelRect As Rectangle = label.Bounds labelRect.Location = New Point(labelRect.Location.X * scaleFactor, labelRect.Location.Y * scaleFactor) labelRect.Size = New Size(labelRect.Width * scaleFactor, labelRect.Height * scaleFactor) g.DrawRectangle(Pens.Black, labelRect) 'g为Graphics对象 g.DrawString(label.Text, label.Font, Brushes.Black, labelRect) ``` 4. **横向打印**:在VB中设置横向打印,通常需要修改PageSettings对象的Orientation属性: ```vb Dim printersettings As New Printing.PageSettings printersettings.Landscape = True '设置为横向 ``` 5. **使用PrintDocument控件**:在VB.NET中,可以创建一个PrintDocument对象,设置其PrintPage事件处理程序来执行上述缩放和绘制操作,然后调用Print方法进行打印。 6. **实际代码示例**:以下是一个简单的VB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实现按比例缩放并横向打印窗体: ```vb Private Sub PrintForm_Click(sender As Object, e As EventArgs) Handles PrintForm.Click Dim scaleFactor As Double = ... Dim printersettings As New PageSettings printersettings.Landscape = True Using pd As New PrintDocument() AddHandler pd.PrintPage, AddressOf PrintFormHandler pd.DefaultPageSettings = printersettings pd.Print() End Using End Sub Private Sub PrintFormHandler(sender As Object, e As PrintPageEventArgs) Dim g As Graphics = e.Graphics For Each ctrl In Me.Controls ' 缩放并绘制每个控件... Next End Sub ``` 按比例缩放打印窗体是通过计算比例、调整打印设置以及使用Graphics对象绘制窗体内容来实现的。这个过程涉及到VB的图形处理和打印技术,需要对VB的基础知识有深入理解。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理解和实现这一功能。
2025-06-12 23:23:04 120KB 当前窗体
1
Yolov7训练自己的数据集(超详细教程)对应python源码,将数据集随机按比例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并生成yolo系列训练时需要的.txt文件。适用于yolo全系列
2025-06-09 13:31:45 4KB yolo
1
基于PFC的6.0GBM模型:泰森多边形法下的矿物比例调整单轴压缩与巴西劈裂研究,PFC6.0GBM模型 基于泰森多边形的GBM模型 单轴压缩or巴西劈裂都有 区分不同的矿物组分,可以改变矿物所占比例 ,PFC; 6.0GBM模型; 泰森多边形; 矿物组分; 矿物比例; 单轴压缩; 巴西劈裂。,PFC6.0:基于泰森多边形的GBM矿物组分分析模型 本文主要探讨了PFC6.0GBM模型在岩土材料力学行为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单轴压缩和巴西劈裂两种典型加载方式下的矿物比例调整问题。该模型采用了泰森多边形法,以区分不同的矿物组分,并分析在不同加载条件下,矿物所占比例的改变对岩土材料力学特性的影响。 PFC(Particle Flow Code)是一种基于离散元法的数值模拟软件,广泛应用于岩土力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其6.0版本进一步优化了模型的精确度和计算效率。GBM(Grain Based Model)即颗粒基模型,是在PFC中通过模拟颗粒间的接触和相互作用来研究材料行为的一种方法。泰森多边形法是一种用于划分多边形区域的技术,能够将平面划分为若干个由邻近点确定的互不重叠的子区域,该方法在处理空间分布和模拟多相介质时具有独特优势。 在PFC6.0GBM模型中,通过泰森多边形法划分矿物组分,可以针对不同的矿物进行更精细的建模和分析。本文研究强调,在单轴压缩和巴西劈裂这两种加载方式下,不同矿物比例对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是显著的。单轴压缩是一种常见的岩石力学测试,用于测定岩石的强度和变形特性;而巴西劈裂试验则是一种评估岩石抗拉强度的常用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模型可以根据实际矿物的分布情况调整矿物比例,从而模拟出与真实岩土材料力学行为更为接近的情况。这种研究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岩土材料在不同力学作用下破坏模式的理解,而且对于工程实际中岩石材料的选择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改变矿物比例,可以预测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力学行为,并为岩石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中提到的文件名称列表显示了研究的多个方面,包括模型探讨、岩土材料分析、岩石力学研究以及矿物比例与加载方式之间的关系等。这些文件为深入理解PFC6.0GBM模型在岩土力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而且通过对各种不同命名的文档分析,可以推断出研究过程中模型不断优化和细化的过程。 此外,文本中提到的"gulp"标签可能指向了软件编程或数据处理的某些特定部分,由于信息量有限,无法确定其具体含义。不过,可以推测"gulp"可能与模型的某个功能或操作有关。 在岩石力学研究中,PFC6.0GBM模型的提出和应用为处理复杂矿物组分和岩土材料的力学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工具。该模型结合了颗粒力学原理和泰森多边形的区域划分技术,能够更加精确地模拟实际岩土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响应。通过分析矿物比例与加载方式之间的关系,PFC6.0GBM模型有助于揭示岩土材料在不同环境下的力学特性,为岩石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基础。 PFC6.0GBM模型结合泰森多边形法在研究岩土材料单轴压缩与巴西劈裂中的矿物比例调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工程意义。通过对矿物比例的精确控制和模型的细致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岩土材料在各种工况下的力学行为,从而为岩石工程提供更为准确的设计依据和安全评估。这种研究方法和思路的创新,对于提高岩石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025-05-12 15:16:08 131KB gulp
1
基于VSG技术的双机并联虚拟同步发电机系统研究与应用:采用Plecs平台进行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与SVPWM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模拟微电网多台逆变器并联工况,实现双机无功功率均分和有功功率按比例分配。基本工况及负载变化下的性能分析与验证。,VSG 同步发电机双机并联 Plecs 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 svpwm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模拟微电网多台逆变器并联工况 基本工况: 本地负荷 240kw 10kvar 2-4s 投入 60kw 负荷 负载电压 311V 可实现双机无功功率均分, 有功功率按比例分配 可提供参考文献与简单 谢谢理解 部分波形如下: ,VSG; 虚拟同步发电机双机并联; Plecs仿真; 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 svpwm;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微电网逆变器并联; 基本工况; 负荷分配; 功率分配; 参考文献。,"VSG双机并联模拟微电网的功率分配与控制策略研究"
2025-05-12 13:53:17 1.04MB 数据结构
1
PR与PI双环控制单相PWM整流器 MATLAB仿真模型 simulink (1)基于比例谐振控制的单相PWM整流器MATLAB仿真模型; (2)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电压环采用Pl,电流环采用PR,实现电流完美跟踪; (3)调制策略采用SPWM; (4)输入电压电流同相位,仿真功率因数大于0.9999,接近1;(5)输入电流低谐波,仿真谐波含量0.97%,<1 (6)仿真工况为输入电压AC220V,输出电压DC400v,负载10kW;(7)仿真模型带参考lunwen。 在现代电力电子领域中,单相脉宽调制(PWM)整流器的应用愈发广泛,尤其在交流-直流(AC-DC)转换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次讨论的核心内容集中在单相PWM整流器的控制策略上,特别是结合了比例谐振(Proportional Resonant, PR)控制器和比例积分(Proportional Integral, PI)控制器的双环控制方案。 我们必须理解PWM整流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它是一种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的电子装置,通过使用开关元件(例如IGBT或MOSFET)来调节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在控制策略的选择上,传统的PI控制器因其简单的控制结构和良好的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但在交流电机驱动或高频电源转换等领域,PI控制器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特别是在需要精确控制交流电流相位和频率时。 为解决这一问题,比例谐振控制器应运而生。PR控制器通过在特定的频率点引入一个无限大的增益,能够实现对交流量的精准控制。在双环控制结构中,电压环采用PI控制器,能够有效地维持直流侧电压的稳定;而电流环则采用PR控制器,以达到对交流电流的完美跟踪和对电网电流波形的高精度控制。 在本研究中,特别提到了调制策略使用的是正弦脉宽调制(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dulation, SPWM)。SPWM作为一种常见的调制技术,能够将逆变器输出的电压波形变为类似正弦波的波形,通过提高开关频率,使得输出波形的谐波含量大大降低,从而减少电网污染。 该仿真模型的工况设定为输入电压AC220V,输出电压DC400V,负载为10kW。这一设定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如在住宅或商业建筑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将太阳能转换的不稳定交流电转变为稳定的直流电。仿真结果表明,输入电压和电流的功率因数接近1,输入电流的谐波含量极低,符合高效能源转换和绿色电力的要求。 此外,该仿真模型还提供了参考论文,这对于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电力电子技术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的进步,使得PWM整流器的控制策略更加精细和高效。 本研究的成果对电力电子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它不仅提供了高效的PWM整流器控制模型,还通过实际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同时,该模型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工程师提供了宝贵的设计参考,推动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双环控制策略的引入,为提高电能转换效率和质量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预示着未来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构建智能电网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5-04-23 20:35:26 233KB matlab
1
这段MATLAB代码实现了三维空间中的比例导引算法,旨在模拟一个跟踪器对移动目标的追踪过程。代码通过动态计算和更新跟踪器的位置,使其能够有效地接近指定目标。 ## 主要功能 1. **初始化**: - 设置时间步长(`tt`)和比例缩放因子(`sm` 和 `st`)以控制跟踪器与目标之间的动态关系。 - 初始化目标的位置和速度信息。 2. **状态转移矩阵**: - 使用状态转移矩阵(`F`)描述目标的位置和速度变化,模拟目标的运动轨迹。 3. **主循环**: - 在每个时间步内,更新目标位置,根据设定的S型轨迹,计算当前位置与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 - 计算与目标位置相关的角度和变化量,并在每个时间步更新跟踪器的角度、角速度和位置。 - 通过三角函数和几何关系,确保跟踪器朝着目标移动。 4. **结束条件**: - 当跟踪器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小于设定阈值时,循环将终止,表示成功追踪目标。 5. **结果可视化**: - 最后,代码通过三维图形展示了跟踪器和目标的运动轨迹,使得用户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比例导引的效果。
2025-04-14 15:20:58 4KB matlab 比例导引
1
基于MATLAB Simulink的LCL三相并网逆变器仿真模型:采用交流电流内环PR控制与SVPWM-PWM波控制研究,基于MATLAB Simulink的LCL三相并网逆变器仿真模型研究:采用比例谐振控制与交流SVPWM控制策略及参考文献解析,LCL_Three_Phase_inverter:基于MATLAB Simulink的LCL三相并网逆变器仿真模型,交流电流内环才用PR(比例谐振)控制,PWM波采用SVPWM控制,附带对应的参考文献。 仿真条件:MATLAB Simulink R2015b,前如需转成低版本格式请提前告知,谢谢。 ,LCL三相并网逆变器; LCL_Three_Phase_inverter; MATLAB Simulink; PR控制; SVPWM控制; 仿真模型; 参考文献; 仿真条件; R2015b版本,基于PR控制与SVPWM的LCL三相并网逆变器Simulink仿真模型研究
2025-04-09 22:54:29 2.08M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