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串并联谐振电路知识点详解 ####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 **实验目的:** 1. **深入理解串并联谐振电路的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加深对串并联谐振电路条件及特性的理解,并掌握谐振频率的测量方法。 2. **品质因数Q与通频带的物理意义:** 学习如何理解电路品质因数Q和通频带的物理意义及其测定方法。 3. **频率特性曲线的测定:** 掌握测定RLC串并联谐振电路的频率特性曲线的方法,深刻理解和掌握串联谐振电路的意义及作用。 4. **Multisim软件的应用:** 掌握Multisim软件中的Function Generator、Voltmeter、Bode Plotter等仪表的使用以及AC Analysis等SPICE仿真分析方法。 #### 二、串联谐振电路 **实验原理:** 1. **回路阻抗** \(Z=R+j(\omega L-\frac{1}{\omega C})\),其中 \(\omega\) 为角频率,\(L\) 为电感,\(C\) 为电容。 2. 当 \(\omega L-\frac{1}{\omega C}=0\) 时,电路中的电流与激励电压同相,电路处于**谐振状态**。 3. 谐振角频率 \(\omega_0=\frac{1}{\sqrt{LC}}\),谐振频率 \(f_0=\frac{1}{2\pi\sqrt{LC}}\)。 **电路处于谐振状态时的特性:** 1. 回路阻抗 \(Z=R\),整个回路相当于一个纯电阻电路。 2. 回路电流 \(I_0\) 数值最大,\(I_0=\frac{U_s}{R}\),其中 \(U_s\) 为激励电压。 3. 电阻电压 \(U_R\) 的数值最大,\(U_R=U_s\)。 **电路的品质因数Q和通频带B:** 1. 品质因素 \(Q=\frac{\omega L}{R}=\frac{\sqrt{L/C}}{R}\)。 2. 截止频率定义为回路电流下降到峰值的 \(0.707\) 倍时所对应的频率,介于两截止频率之间的频率范围称为**通频带** \(B\),即 \(B=\frac{f_0}{Q}\)。 **实验步骤:** 1. 使用Multisim软件创建RLC串联电路。 2. 分别使用AC仿真、波特表、交流电压表等工具测量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曲线、谐振频率、-3dB带宽。 3. 随频率变化,测量电阻电压、电感电压、电容电压、电流的值,并记录所测数据。 4. 根据获取的数据绘制电流、电阻电压、电感电压等关于频率的谐振曲线。 **实验结果说明及结论:** 1. 谐振频率仅与元件 \(L\) 和 \(C\) 的数值有关,与电阻 \(R\) 和激励电源的频率无关。 2. Q值越大,曲线尖峰值越尖锐,选择性越好,但通频带越窄。 3. 计算品质因数时,电阻值需考虑电感的直流阻值。 4. 在实际测量时,由于电感存在直流电阻,电阻两端的电压在谐振点并不等于电源电压。 #### 三、并联谐振电路 **实验原理:** 当RLC回路并联谐振时,电感及电容上的电流大小为激励电流的Q倍,称为“电流谐振”。电感与电容上的电流大小相等但符号相反,相互抵消,使得电源电流实际上是全部流过电阻R。 **实验步骤:** 1. 使用Multisim软件创建RLC并联电路。 2. 测量并绘制I-f谐振频率。 **实验结果说明及结论:** 1. 并联谐振电路的特点在于,电感和电容上的电流远大于电源电流,且相位相反,能够实现电流的放大。 2. 并联谐振电路适用于信号电流的放大场景。 #### 四、误差来源 1. **系统误差:** 系统本身存在的固有误差,不可避免。 2. **读数误差:** 调节信号源的同时读数,可能导致测量数据与理论值存在一定差距。 3. **图像识别误差:** 示波器上的图像未完全达到预期形状,导致数据不够精确。 4. **仪器内阻的影响:** 实际测量时,仪器如万用表、信号源的内阻不可忽略,会影响最终结果。 ####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RLC串并联谐振电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特别是对于谐振频率的测量方法、品质因数Q和通频带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掌握了使用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的方法,包括Function Generator、Voltmeter、Bode Plotter等工具的应用,这对于后续的电路设计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实验中出现的误差来源也提醒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025-04-07 15:07:23 144KB Multisim Function Voltmeter Bode
1
OxyPlot源码+WPF实现bode图demo源码 文档说明地址: 幅频特性曲线分析及使用WPF绘制: https://blog.csdn.net/qq_28149763/article/details/141498292?csdn_share_tail=%7B%22type%22%3A%22blog%22%2C%22rType%22%3A%22article%22%2C%22rId%22%3A%22141498292%22%2C%22source%22%3A%22qq_28149763%22%7D
2024-09-13 17:00:09 24.45MB wpf
1
1、PR控制器和准PR控制器Bode图绘制; 2、准PR控制器控制变量法,熟悉各参数对系统的作用; 3、PR控制器和准PR控制器离散化处理
2024-08-26 17:13:36 2KB matlab
1
该压缩包里面的资料很全面了,包含了根轨迹法,奈奎斯特图,伯德图,代码写的的确是不复杂,是很简单的,但很全面了,对于初次学习自动控制的小伙伴来说,我觉得非常的有必要。
2023-12-30 16:47:20 11KB 奈奎斯特
1
选择一个频率范围(以对数单位,因此 4 表示 10,000 Hz)并单击 Bode 按钮以绘制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之间的频率响应。 使用结果以 Hz 为单位,并标记了单位增益频率。 所附图像显示了一个带有植物(s^-2,例如弹簧)和控制器(铅补偿器)的控制系统。 将 TF 设置为显示 < 输出 3 / 输出 2 > 并看到开环传递函数在单位增益频率下具有 -101° 相位,因此将是稳定的。 Jay Heefner 和 Torrey Lyons 编写了 SPIT 的早期版本。 Jay 和 Torrey 声称没有知识产权,而且我也没有在工作中开发它,所以继续使用它,随心所欲。 谢谢,杰伊和托里!
2023-02-23 16:47:20 6KB matlab
1
根据自动控制原理书上的说明,利用matlab工具绘制波特图,分析系统稳定性,都是一些总结和经验,没有特别创新的东西,大家随便看看
2022-11-09 17:35:00 16KB bode analyze MATLAB code
1
频域分析与设计在实际控制工程中广泛应用,频域分析与设计离不开Bode图。 胡寿松版本《自动控制原理》书上大多使用M语言来绘制Bode图,此方式仅仅适用于学生课堂教学,实际运用起来耗时费力。 基于此,本人利用Simulink工具教授大家如何绘制开环Bode图与闭环Bode图,让大家更容易的对频域指标进行理解与分析。 以上方法,希望大家喜欢!!!另外,因本人水平有限,难免可能出现错误,若有错误,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2022-09-03 19:05:15 872KB matlab&simulink
1
自动控制原理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试用频率法设计串联滞后校正装置,要求校正后系统的开环增益K=8,相位裕度 ,增益裕度 。
2022-06-13 10:07:45 647KB 滞后矫正 bode图
1
用于画图(自动控制原理) Bode图是系统频率响应的一种图示方法。伯德图由幅值图和相角图组成,两者都按频率的对数分度绘制,故伯德图常也称为对数坐标图。
2022-05-20 17:17:54 510KB Bode
1
介绍pspice频域仿真的相关操作,并重点介绍了伯德图绘制的两种方法 1. In setting up the simulation profile, we will choose a “AC Sweep/Noise” analysis, in which a frequency range is specified. The complex voltages and currents in the circuit will be calculated over a range frequencies, which will specify. 2. We need to use an AC voltage or current source. We can specify the amplitude of the source. Most typically, we will use a voltage source with an amplitude of 1 V. 3. We use probes to generate the frequency response plots, which show up in separate windows.
2022-05-09 21:45:35 610KB pspice frequence response bod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