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是一个开源的机器学习库,它以Python语言为接口,主要应用于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深度学习领域。它由Facebook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开发,基于Torch库,并且使用和维护都是开源社区。PyTorch采用动态计算图,这使得它在构建复杂的神经网络时更为灵活和直观。它支持GPU加速,适合于研究和产品开发中使用。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它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来模拟人脑处理信息的方式,从而对数据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和预测。它要求大量的数据来训练模型,以实现对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在图像处理方面,卷积神经网络(CNN)等深度学习模型已经成为了主流技术。 B站,即哔哩哔哩,是一个年轻人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分享平台,广泛地覆盖了动画、番剧、国创、音乐、舞蹈、游戏、科技、鬼畜、娱乐、影视等多元化的领域。在B站上,有很多专注于技术分享的UP主,他们通过上传教学视频,分享技术经验,吸引了一批热爱学习技术的观众。 刘二大人是在B站上分享技术视频的知名UP主之一,他制作的《PyTorch深度学习实践》是一套面向有一定编程基础和技术背景人群的教学视频。这套教程旨在帮助学习者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使用PyTorch进行深度学习的技术。为了配合教学,刘二大人制作了相关的实践数据,供学习者下载使用。 在本压缩包中,包含了三个数据文件,分别是names_train.csv.gz、names_test.csv.gz、diabetes.csv.gz。这些数据文件可能包含了用于训练模型的训练、用于测试模型的测试,以及可能用于分类、回归分析等不同任务的数据。由于文件已经进行了压缩,学习者需要先将它们解压,然后才能在PyTorch框架中加载和使用这些数据。 对于初学者来说,使用PyTorch进行深度学习实践,首先需要了解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包括神经网络、前向传播、反向传播、损失函数、优化器等。然后,通过实际编写代码,实现简单的神经网络模型,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网络结构设计和训练中去。实践中,数据处理是十分关键的一步,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如归一化、编码、划分数据等,以确保模型能够有效地学习。 随着学习的深入,初学者可以尝试解决更加复杂的实际问题,比如图像识别、语音合成、自然语言处理等。在这一过程中,利用PyTorch强大的功能和灵活性,可以不断调整和优化模型,从而提高模型在特定任务上的性能。同时,B站上的相关视频教程也可以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PyTorch的使用方法。 B站UP主刘二大人提供的《PyTorch深度学习实践》数据,对于想要学习和掌握PyTorch框架的初学者而言,是一个宝贵的资源。通过这些数据的实践操作,学习者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更好地应用于深度学习的各个领域。
2025-09-25 10:51:40 90KB pytorch pytorch 深度学习 数据集
1
Abaqus数值模拟案例:探究随机纤维分布二维RVE模型中微观横向拉伸损伤的Drucker-Prager准则与Ductile-Damage延性损伤的模拟对比,Abaqus数值模拟案例研究:随机纤维分布二维RVE模型中的微观横向拉伸损伤与延性损伤评估,abaqus数值模拟案例系列-随机纤维分布二维RVE模型微观横向拉伸损伤,设置了周期边界,采用Drucker-Prager(dp)准则,Ductile-Damage延性损伤,界面采用cohesive单元,采用牵引分离方法,Qudes-Damage损伤,对比了两种求解器下的结果,载荷峰值几乎一致,损伤有不同,内包含cae、inp以及odb结果文件。 ,关键词:Abaqus数值模拟; 随机纤维分布; 二维RVE模型; 微观横向拉伸; 损伤; 周期边界; Drucker-Prager(dp)准则; Ductile-Damage延性损伤; cohesive单元; 牵引分离方法; Qudes-Damage损伤; 求解器对比; 载荷峰值; 内含cae、inp、odb结果文件。,Abaqus模拟纤维分布RVE模型:二维横向拉伸损伤分析与求解器对比
2025-09-24 17:01:42 1.55MB css3
1
图像融合 M3FD 数据 论文:Dual Adversarial Learning and a Multi-scenario Multi-Modality Benchmark to Fuse Infrared and Visible for Object Detection 下载链接:https://github.com/JinyuanLiu-CV/TarDAL 数据:该数据仅包含整个数据中的M3FD_Fusion文件 为方便网络不好的同学,现将此数据进行上传。
2025-09-24 10:41:17 410.28MB 人工智能 数据集 图像融合
1
对网上的资源进行了整理及凝练、修改,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word、latex模板及PPT汇报模板 参考网址如下: https://github.com/ZhaoZiga/NUDTpaper https://github.com/chenjian591/NUDT_word_thesis_template https://gitcode.com/Open-source-documentation-tutorial/9bab7 https://blog.csdn.net/gitblog_00003/article/details/141016128 https://github.com/TomHeaven/nudt_thesis/tree/master https://github.com/TomHeaven/nudtproposal https://static.latexstudio.net/wp-content/uploads/2014/02/nudtpaper-2.3.pdf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weixin_35779047/86275488 https://blog.gitcode.com/083535980965a71a14bdf9ce1ad1dd7f.html https://github.com/Ballad1214/nudtpaper https://blog.csdn.net/luozhenghao/article/details/142978303 https://github.com/yangjingo/nudtbeamer
2025-09-23 22:14:06 24.7MB Zotero
1
内容概要:本文档为gee scripts.txt,主要展示了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进行特定土地覆盖类型(如高盐度盐滩,即apicum类)的遥感影像处理与分类的Python脚本。首先初始化了GEE环境,接着定义了年份、类别ID和类别名称等参数。通过调用GEE中的图像和数据,创建了监督分类图像,并对训练和测试数据进行了导出设置,包括将分类后的图像及其元数据导出为资产,同时设置了导出的详细参数,如描述、资产ID、区域范围、分辨率(scale)、最大像素数量等。; 适合人群:熟悉Python编程语言,有一定遥感数据分析经验的研究人员或工程师,特别是那些专注于土地覆盖变化监测、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需要从GEE获取特定年份和类别的遥感影像数据并进行预处理;②构建监督分类模型,对特定类型的地表覆盖进行识别和分类;③将处理后的数据导出到GEE资产中,以便进一步分析或与其他数据成。; 阅读建议:此脚本适用于具有遥感背景知识的读者,在理解和修改代码前,建议先熟悉GEE平台的基本操作及Python API的使用方法,同时关注脚本中关键变量(如year、classID)的定义及其对后续处理步骤的影响。
2025-09-23 22:10:38 1KB Earth Engine Python GIS
1
ANSYS APDL与SIMPACK联合仿真的课程与实践资料: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模型详解,[1]包括simpack和ansys联合仿真的课程,和模型 ansys apdl和SIMPACK车桥耦合振动分析,资料包括: (1)120m连续钢混组合梁桥模型(实体单元+壳单元+梁单元+栓钉建模细节、支座建模细节、桥墩建模细节); (2)空间整车模型(均可考虑车体竖向,俯仰和侧倾振动加速度); (3)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程序(可以修改车速,车重和路面不平整度); (4)结果提取可以提取桥梁任意节点位移时程曲线,加速度时程曲线,车辆多个方向动力响应。 [2]SIMPACK学习资料和视频 有基础培训视频 包括地铁车辆动力学建模计算,动力学分析,轮对,转向架车体建模,地铁轨道耦合动力学,激励添加,齿轮模型,碰撞模型,CAD文件导入等,实例模型PDF版 送SIMPACK2021x安装包 以及安装教程 ,simpack; ansys联合仿真; 模型; ansys apdl; 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连续钢混组合梁桥模型; 空间整车模型; 振动加速度; 结果提取; 节点位移时程曲线; 地铁车辆动力学建模计算
2025-09-23 15:57:31 2.11MB edge
1
①含批量修改工具 ②微信嵌入小游戏指导【视频教程】 ③安装教程
2025-09-23 11:35:03 91B 游戏源码 网页
1
一、基础信息 数据名称:交通目标检测数据 图片数量: - 训练:64张图片 - 验证:21张图片 - 测试:18张图片 总计:103张交通场景图片 核心类别: - 车辆类型:Car, Bike, Scooter, Truck, Bus, Motorcycle, Autorickshaw - 行人:Pedestrian, Adult, Child, Rider - 交通设施:Traffic Light, Traffic Sign, Crosswalk, Bus Stop - 交通标志:Speed Limit 20 KMPh, Stop, Do Not Enter, Parking (共49个精细类别,覆盖交通场景核心要素) 标注格式: YOLO格式,包含目标边界框坐标及类别索引 数据特性: 真实道路场景图像,包含日间、夜间及多种天气条件 二、适用场景 自动驾驶感知系统开发: 训练车辆、行人、交通信号灯的实时检测模型,为自动驾驶决策提供环境感知基础 智能交通监控系统: 部署于道路监控场景,实现车流统计、违规行为识别(如闯红灯、违规停车) 交通基础设施管理: 自动识别道路标志牌状态、斑马线位置等基础设施,辅助智慧城市建设 车载安全辅助系统: 成至ADAS系统,提供前方碰撞预警、行人检测等安全功能 三、数据优势 多维度场景覆盖: 包含车辆(前/后视角)、行人(成人/儿童)、两轮车、特殊车辆等49类目标,覆盖复杂交通要素 真实道路数据: 采自真实驾驶场景,包含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等环境,提供贴近实际应用的样本 精细标注体系: - 区分车辆具体类型(卡车/巴士/三轮车等) - 细分交通信号灯状态(红/黄/绿灯) - 包含特殊交通标识(禁止转向/限速等) 即用性设计: YOLO格式标注兼容主流检测框架(YOLOv5/v8, Detectron2等),开箱即用 场景鲁棒性: 包含雨天、夜间等挑战性场景数据,增强模型环境适应能力
2025-09-23 11:08:18 5.15MB 目标检测数据集 yolo
1
在本挑战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学生成绩影响因素分析”。这是一项常见的数据分析任务,旨在探索哪些变量可能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产生显著影响。我们有两个关键文件:`Students_Exam_Scores.csv` 和 `学生成绩影响因素分析.ipynb`。前者是一个CSV文件,通常包含学生的基本信息和他们的考试分数;后者是一个Jupyter Notebook文件,里面可能包含了数据清洗、探索性数据分析(EDA)、特征工程以及建模的过程。 `Students_Exam_Scores.csv` 数据可能会包含以下列: 1. **学生ID** - 用于唯一标识每个学生的标识符。 2. **年龄** - 学生的年龄,可能会影响学习能力和注意力中。 3. **性别** - 男性或女性,性别差异可能在某些学科上存在。 4. **年级** - 学生所在的学习阶段,初级、中级或高级。 5. **家庭背景** - 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环境,可能影响教育资源的获取。 6. **出勤率** - 参加课程的频率,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7. **兴趣** - 对学科的兴趣程度,可以影响学习投入度。 8. **教师质量** - 教师的教学能力,可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显著影响。 9. **科目** - 学生所学的学科,不同的科目可能有不同的难度和评分标准。 10. **考试分数** - 最终的成绩,是我们要预测或解释的目标变量。 在`学生成绩影响因素分析.ipynb`中,我们可能会看到以下步骤: 1. **数据加载** - 使用pandas库的`read_csv()`函数读取CSV文件。 2. **数据预处理** - 检查缺失值、异常值和不一致的数据,可能需要进行填充、删除或转换。 3. **描述性统计** - 计算变量的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了解数据的基本情况。 4. **相关性分析** - 使用`corr()`函数查找变量之间的关联,寻找潜在的影响因素。 5. **可视化** - 使用matplotlib或seaborn创建散点图、箱线图等,帮助理解数据分布和关系。 6. **特征工程** - 可能会创建新的特征,如平均出勤率或性别编码(例如,男性=0,女性=1)。 7. **模型选择** - 可能会尝试多种模型,如线性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或梯度提升机。 8. **训练与验证** - 划分训练和测试,使用训练训练模型,测试评估模型性能。 9. **模型调优** - 使用网格搜索或随机搜索调整模型参数,提高预测准确性。 10. **结果解释** - 分析特征重要性,解释模型如何根据输入变量预测学生成绩。 11. **模型评估** - 使用R²分数、均方误差(MSE)或根均方误差(RMSE)等指标评估模型性能。 通过这个挑战,参与者不仅能学习到如何进行实际的数据分析流程,还能了解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统计和机器学习方法,从而发现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并为教育政策或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2025-09-22 15:10:37 602KB 数据分析 数据集
1
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基于人的面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技术。它涉及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近年来,由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人脸识别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在准确性、速度和适用性方面。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在人脸识别任务中表现尤为突出。 “人脸识别模型(学习并识别自己组合的小数据)”这一项目,旨在指导用户如何利用深度学习框架,通过构建和训练自己的人脸识别模型,来识别个人创建的小数据中的面像。这个项目不仅可以帮助用户理解人脸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还可以通过实践提升机器学习和模型训练的相关技能。 该项目的具体实施步骤通常包括数据的准备、模型的选择和训练、以及模型的测试和评估。数据的准备是人脸识别项目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模型训练的效果和识别的准确性。在准备数据时,需要收足够的面部图像,并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如调整大小、归一化、增强对比度等。数据应该包含足够多的类(人脸),每个类也应该有足够的样本数,这样才能训练出一个泛化能力强的模型。 在模型的选择上,目前有许多开源的深度学习模型可供选择。例如,基于TensorFlow、PyTorch等深度学习框架的预训练模型,这些模型往往已经在大型数据上进行了训练,拥有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然而,这些预训练模型可能需要进行微调才能更好地适应特定的小数据。因此,用户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模型结构和参数。 在训练模型的过程中,用户需要编写相应的训练脚本,如“train.py”,并配置好训练环境。脚本通常会包含数据的加载、模型的定义、损失函数的选择、优化器的配置、模型训练的循环以及验证过程等。训练过程可能需要在GPU上进行以缩短时间。此外,训练完成后,模型需要在测试上进行测试,以评估其识别准确性和泛化能力。 在测试单张图片时,用户可以通过另一个脚本“predict.py”来实现。此脚本负责加载已经训练好的模型,然后将新的图像输入模型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将展示模型对输入图像的识别结果。 由于某些深度学习库的安装可能比较耗时,尤其是在没有适当的网络环境的情况下,因此在安装过程中使用镜像是一个提高下载速度的有效方法。使用镜像可以减少网络延迟和丢包的问题,加速安装过程。 “人脸识别模型(学习并识别自己组合的小数据)”项目不仅是一个实用的人脸识别实践教程,还是一个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综合运用案例。通过这个项目,用户不仅能够学习到构建人脸识别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够加深对深度学习模型训练和优化的理解。
2025-09-22 13:31:41 67.9MB 数据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