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的计算机视觉实验1主要涵盖了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包括图像的模糊处理、锐化处理、去噪处理、直方图的分析以及色彩空间的转换。这些操作是数字图像处理领域中重要的基础技能,对于计算机视觉专业的学生来说,是理解和掌握图像信息分析与处理的重要过程。 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学生遵循一定的格式规范,确保实验报告的完整性、规范性、正确性和有效性。报告需要包含实验的一般信息,如组号、实验日期、实验编号和实验时间等。实验报告的正文部分则要求详细记录实验的目的、环境、内容、步骤以及结果分析,同时还需要反映出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实验目的是通过编写程序,在Python环境下使用OpenCV等软件包来执行图像的模糊、锐化、去噪等操作,学习直方图的生成和直方图均衡化,并掌握色彩空间转换的技术。 实验环境说明了完成实验所使用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例如实验所用到的处理器型号、操作系统类型、开发工具版本等。在本例中,硬件环境为搭载了Intel(R) Core(TM) i7-10510U CPU的计算机,软件环境包括Pycharm 2022.3.2和Python 3.11。 实验内容与要求部分详细介绍了实验中所涉及的各种操作和方法。例如,均值滤波、高斯滤波和中值滤波是常用的图像平滑方法,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直方图均衡化技术可以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色彩空间转换如从RGB色彩空间转换到YUV或YIQ色彩空间,对于图像的压缩和色彩处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验过程与分析部分要求学生记录实验中的命令、运行结果,并通过截图和文字说明详细展示实验过程。此外,需要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故障分析,并说明解决办法。实验结果的总结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完成相关的思考题目,并提出实验的改进意见。 通过这一系列实验,学生将学会如何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这些技能对于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开发至关重要。
2025-11-18 18:14:58 3.56MB 图像处理 计算机视觉
1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视觉实验 广东工业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的高等学府,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力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计算机视觉作为该专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涉及到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广东工业大学的计算机视觉实验课程内容丰富,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计算机视觉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 计算机视觉实验通常包含了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项目,这些项目既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如图像获取、图像处理、特征提取、目标识别等,也能够让学生尝试使用现有的计算机视觉工具和库,例如OpenCV等。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加深对计算机视觉算法的理解,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实验内容可能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图像采集与预处理:学习如何使用摄像头或其他设备获取图像,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操作,比如灰度化、滤波、图像增强等,为后续处理做好准备。 2. 特征提取与描述:掌握如何从图像中提取特征,并子来表示这些特征。例如,边缘检测、角点检测、SIFT特征、HOG特征等。 3. 图像识别与分类:了解并实现图像分类和识别的算法,例如支持向量机(SVM)、神经网络等,尝试将图像中的对象进行识别和分类。 4. 运动分析与目标跟踪:通过实验掌握目标跟踪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包括背景减除、光流法、卡尔曼滤波等方法。 5. 三维视觉与重建:学习三维视觉的基础知识,如立体视觉原理、深度图获取,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三维场景重建。 6. 应用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特定的应用案例,了解计算机视觉在智能监控、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医疗影像等领域的应用。 这些实验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编程基础,还需要对计算机视觉理论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从事科研工作或步入相关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的开展通常依托于计算机实验室,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需要学生编写程序,操作相关的硬件设备,记录实验数据,并撰写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都是学习过程中的宝贵财富。 由于计算机视觉领域发展迅速,实验内容也会不断更新,以反映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应用趋势。因此,实验指导书和相关资源的获取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至关重要。广东工业大学提供的最新实验内容下载链接,正是为了方便学生及时获取更新的教学资源,保证学习内容的前沿性。 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视觉实验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学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入理解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实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5-11-18 18:08:09 294B 广东工业大学 计算机视觉
1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RF-DETR模型在自建数据集上的训练流程及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首先,训练环境配置要求Python版本不低于3.9,PyTorch版本需2.0以上,具体配置基于Ubuntu系统。接着,对于数据集有特定格式要求,即必须符合COCO数据集格式,若原始数据集为YOLO格式,提供了一段Python代码用于将YOLO格式转换成COCO格式,包括创建对应文件夹结构、调整图像尺寸、转换标注信息等操作。最后,给出了训练RF-DETR模型的具体代码示例,指定了预训练权重路径、数据集目录、训练轮次、批次大小等关键参数。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深度学习基础,尤其是熟悉目标检测领域,并希望了解或使用RF-DETR模型进行研究或项目开发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帮助开发者快速搭建适合RF-DETR模型训练的环境;②指导用户按照正确格式准备数据集,特别是从YOLO格式到COCO格式的转换;③提供完整的训练代码,便于用户直接运行并调整参数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
2025-11-17 23:21:26 3KB Python PyTorch 目标检测 detr
1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单目视觉的平面目标定位和坐标测量方法。首先,作者阐述了项目的起因和目的,即在空房间内通过视觉技术跟踪和测算遥控小车的位置。文章重点讲解了三种坐标系(相机坐标系、世界坐标系和像平面坐标系)的定义及其转换关系,以及相机的成像模型和畸变矫正原理。此外,还详细描述了相机标定的过程,包括使用棋盘标志板进行标定、求解内参矩阵和畸变系数的方法,并提供了Python代码示例。最后,文章总结了标定结果的应用,即利用已知参数的相机测算目标位置。 在现代科学技术领域,单目视觉技术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平面目标定位和坐标测量方面。这种技术主要依赖于单一相机来获取三维空间信息,通过一系列算法将二维图像转换为可测量的三维坐标数据。文章中所提到的项目起因和目的,是基于一种常见的应用场景,即通过视觉技术来跟踪和测算遥控小车的位置。 在进行单目视觉的坐标测量之前,需要对三种坐标系有深入的了解。相机坐标系、世界坐标系和像平面坐标系的定义及其转换关系,是单目视觉定位系统的基础。其中,相机坐标系通常是以相机的光学中心作为原点,世界坐标系则依据实际场景中物体的位置而设立,而像平面坐标系则是与成像传感器的成像平面相对应。这三者之间的转换关系对于准确测量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至关重要。 相机的成像模型是单目视觉研究的核心之一。这个模型模拟了光线经过相机镜头后如何成像在传感器平面上,其中包含了对相机焦距、光心以及镜头畸变等因素的考虑。畸变矫正原理是处理因镜头物理特性导致的图像失真的方法,这对于提高测量精度有着直接影响。而矫正过程通常需要一些已知的畸变模型以及矫正参数。 相机标定是单目视觉测量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它通常使用特定的标定物体,如棋盘标志板,在不同的角度和位置对相机进行标定,以此求解出相机的内参矩阵和畸变系数。标定的准确度直接关系到整个测量系统的效果。作者提供了一系列详细的步骤,包括如何通过拍摄棋盘格来获取数据,以及如何使用这些数据来求解相关参数。此外,作者还提供了具体的Python代码示例,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整个标定过程,并将其应用在实际问题中。 文章总结了相机标定结果的应用。在获得了准确的相机参数后,可以利用这些参数和成像模型来测算目标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这一过程是通过将图像坐标转换为世界坐标系中的坐标来实现的。无论是在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导航还是无人机操控等场合,这种技术都显示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实用价值。 单目视觉技术因其成本低、结构简单等特点,在工业界和科研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在进行实际应用时,我们不仅需要精确的算法,还需要考虑各种实际因素,如光照条件、物体表面特性以及环境干扰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目视觉定位与坐标测量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各个领域提供了更为高效、精确的解决方案。
1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Swin Transformer的改进模型,结合了动态大核注意力机制(DLKA)和空间金字塔池化(SSPP)。DLKA模块通过通道注意力和空间注意力的结合,增强了特征图的表征能力;SSPP模块通过多尺度池化操作,提取不同尺度下的特征信息。文章详细展示了DLKA和SSPP模块的具体实现,包括它们的初始化和前向传播过程。此外,还介绍了如何将这两个模块集成到预训练的Swin Transformer模型中,以提升模型性能。最后,通过构建并测试了一个简单的模型实例,验证了模型的输出形状符合预期。 适合人群:对深度学习有一定了解,尤其是熟悉PyTorch框架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人员或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希望深入了解注意力机制和多尺度特征提取方法在卷积神经网络中的应用;②需要在现有模型基础上进行改进以提升模型性能的研究人员;③想要学习如何将自定义模块集成到预训练模型中的开发者。 阅读建议:由于本文涉及较多的技术细节和代码实现,建议读者在阅读时结合PyTorch官方文档,逐步理解每个模块的功能和实现方式,并尝试运行示例代码以加深理解。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记录了DINOv3模型的测试过程,包括预训练模型的下载、环境配置、模型加载方式以及在不同下游任务(如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中的应用方法。重点介绍了如何冻结DINOv3的backbone并结合任务特定的头部结构进行微调,同时对比了PyTorch Hub和Hugging Face Transformers两种主流模型加载方式的使用场景与优劣,并提供了显存占用数据和实际代码示例,涵盖推理与训练阶段的关键配置和技术细节。; 适合人群:具备深度学习基础,熟悉PyTorch框架,有一定CV项目经验的研发人员或算法工程师;适合从事视觉预训练模型研究或下游任务迁移学习的相关从业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DINOv3模型的加载与特征提取方法;②实现冻结backbone下的分类、检测、分割等下游任务训练;③对比Pipeline与AutoModel方式的特征抽取差异并选择合适方案;④优化显存使用与推理效率。; 阅读建议:此资源以实操为导向,建议结合代码环境边运行边学习,重点关注模型加载方式、头部设计与训练策略,注意版本依赖(Python≥3.11,PyTorch≥2.7.1)及本地缓存路径管理,便于复现和部署。
2025-11-13 17:29:00 679KB PyTorch 图像分割 目标检测 预训练模型
1
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中最为活跃的分支之一,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图像处理和目标检测方面,研究者们不断推出新的算法和技术,旨在实现更高效、更准确的图像理解和分析。本文所涉及的正是这样一个综合性课题,即基于YOLOv5(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5)这一流行的目标检测算法的改进算法开发出的高精度实时多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 YOLOv5算法是一种端到端的深度学习方法,它以速度快、准确率高而著称,非常适合用于处理需要实时反馈的场景,如智能监控、自动驾驶和工业自动化等。通过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YOLOv5能够在单次前向传播过程中直接从图像中预测边界框和概率,相较于传统的目标检测方法,它显著降低了延迟,提高了处理速度。 该系统在原有YOLOv5算法的基础上,引入了多方面改进。在算法层面,可能采用了更先进的网络结构或优化策略,以提升模型对于不同场景下目标检测的适应性和准确性。系统可能整合了更多的数据增强技术,使得模型能更好地泛化到新的数据集上。此外,为了提升多目标跟踪的性能,系统可能还集成了高级的追踪算法,这些算法能够保持目标在连续帧中的稳定性,即使在目标之间发生交叉、遮挡等复杂情况下也能实现准确跟踪。 OpenCV(Open Source Computer Vision Library)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重要工具库,它提供了一系列的图像处理函数和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帮助开发者快速实现各种视觉任务。而TensorFlow和PyTorch作为当下流行的深度学习框架,为算法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它们丰富的API和灵活的计算图机制使得构建复杂模型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实时图像处理和目标检测技术,可以自动识别和跟踪视频中的异常行为和特定物体,从而提高安全性。在自动驾驶领域,多目标检测与跟踪系统对于车辆行驶环境中的行人、车辆、路标等进行精准识别,是实现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关键。工业自动化中,对于生产线上的零件进行实时监控和识别,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控制的精确度。 从压缩包内的文件名称“附赠资源.docx”和“说明文件.txt”推测,该压缩包可能还包含了一份详细的使用说明文档和附加资源文件。这些文档可能提供了系统的安装部署、配置指南、使用教程等,对于用户来说,是十分宝贵的参考资料。而“EvolutionNeuralNetwork-master”文件夹可能包含了与目标检测算法相关的源代码和训练好的模型文件,这对于理解和复现该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应用领域正变得越来越广泛。YOLOv5算法的改进和应用只是冰山一角,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优化,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和目标检测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其重要作用,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025-11-04 16:46:09 94KB
1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首届甘肃省数据挖掘挑战赛——桃子种类的智能识别。秦安县作为全国五大高品质桃产区之一,致力于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桃子分拣效率和精度,减少人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挑战赛的任务是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搭建一个能对桃子大小、颜色和品相等特征进行识别并划分等级的智能分拣系统。比赛提供了包含桃子图像的数据集以及训练和测试的标签文件,参赛队伍需要设计高效、准确的模型,在保证模型检测速度的同时实现高精度分拣。 适用人群:从事数据科学、机器学习研究的技术人员,农业智能化领域的学者及学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为桃子或其他农产品提供智能分拣解决方案;②推动农业自动化进程,提升产业价值;③帮助科研人员和技术开发者积累项目经验。 其他说明:参赛者需要注意,除了确保模型的准确性,还需着重考虑模型在实际部署中的实时性能和硬件兼容性等问题。
1
本文提出一种名为IOPLIN的深度学习框架,用于自动检测多种路面病害。该方法通过迭代优化补丁标签推断网络,仅需图像级标签即可实现高精度检测,并能粗略定位病害区域。创新的EMIPLD策略解决了无局部标注的难题,结合CLAHE预处理与EfficientNet骨干网络,充分挖掘高分辨率图像信息。研究团队构建了含6万张图像的大规模数据集CQU-BPDD,涵盖七类病害,推动领域发展。实验表明,IOPLIN在AUC、精确率与召回率上均优于主流CNN模型,尤其在高召回场景下优势显著。其具备强鲁棒性与跨数据集泛化能力,适用于真实复杂路况。该技术可用于路面筛查与病害定位,大幅降低人工成本,助力智慧交通运维。代码与数据集已公开,促进学术共享。
2025-10-29 17:39:42 10.97MB 路面检测 AI 计算机视觉
1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进的U-Net神经网络架构——UNetWithInceptionCBAM。该模型融合了Inception模块和CBAM(通道注意力机制和空间注意力机制),增强了对图像特征的捕捉能力。具体来说,Inception模块通过多尺度卷积提取不同尺度的特征,而CBAM则通过对通道和空间维度进行加权,突出重要特征并抑制不重要的特征。网络由编码器(下采样路径)和解码器(上采样路径)组成,每个阶段都包含了DoubleConv或InceptionModule,并应用CBAM进行特征增强。最终通过OutConv输出预测结果。; 适合人群:具备深度学习基础知识,尤其是熟悉PyTorch框架和卷积神经网络的科研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医学影像分割任务,如CT、MRI等图像的病变区域检测;②遥感图像处理,如土地覆盖分类、目标检测等;③自然图像分割,如自动驾驶中的道路分割、行人检测等。; 阅读建议:本文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实现,建议读者在理解U-Net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逐步研究Inception模块和CBAM的作用,结合实际数据集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组件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同时,可以尝试调整参数(如reduction_ratio、kernel_size等),以优化模型效果。
2025-10-22 12:36:03 7KB PyTorch UNet CBAM 深度学习
1